首页 理论教育 陶元庆书刊形态设计作品一览表

陶元庆书刊形态设计作品一览表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 这是陶元庆为鲁迅作封面之始。3 《故乡》的封面即有名的“大红袍”。“大红袍”的出品有着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许钦文在《鲁迅与陶元庆》一文中作了生动的描述。第二天一早,陶元庆“起身就作画,没有盥洗,也没有吃点心。直到傍晚,《大红袍》就画好了”。陶元庆听后,更是高兴不已。同年11月22日,他在致陶元庆的信上又说,一位研究美学的德国人看了这帧《彷徨》的封面画,也加以称赞。
陶元庆书刊形态设计作品一览表_现代性的另一副面孔:晚清至民国的书刊形态研究

1 厨川白村(1880―1923),日本文艺理论家。曾留学美国,回国后任大学教授。著有《近代文学十讲》、《出了象牙之塔》《文艺思潮论》等文艺论著多种,主要介绍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文学和文艺思潮。

2 这是陶元庆为鲁迅作封面之始。许钦文记述说:“在这以前我已和鲁迅先生谈起过,有这样一位画家和我同住在绍兴县馆里,画了许多北京的景物,老是搁在房间里。鲁迅先生翻译了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正在排印,就叫我请他画一个封面。不久《苦闷的象征》书面完成,鲁迅先生看得很满意。原画多色,鲜明,强烈,首创了新文艺书籍的封面画。鲁迅先生认为这是‘使这书被上了凄艳的新装的’。……”

3 《故乡》的封面即有名的“大红袍”。陶元庆创作这幅画的素材据他自己说是“那半仰着脸的姿态,当初得自绍兴戏的《女吊》,那本是个‘恐怖美’的表现,去其病态因素,基本上保持原有的神情:悲苦、愤怒、坚强。藏蓝衫、红袍和高底靴是古装戏中常见的。握剑的姿势采自京戏的武生,加以变化,统一表现就是了”。“大红袍”的出品有着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许钦文在《鲁迅与陶元庆》一文中作了生动的描述。一天晚上,许钦文和陶元庆到北京天桥去看戏,“演的是古装戏,剧中人多半穿着单色的青衣、绿衫或者大红袍。看完戏,已是半夜,元庆躺在床上,一夜没有睡熟,摇动着两脚咿咿唔唔地吟诗” 。许钦文知道他来了灵感,并为之构思,不敢去打扰他。第二天一早,陶元庆“起身就作画,没有盥洗,也没有吃点心。直到傍晚,《大红袍》就画好了”。他又把这件作品装入画框,并双手捧着画框“侧着脸,这样看,那样看,擎远点看,逼近点看,也倒竖着看”,自己满意后,又拿给许钦文征求意见,许钦文看后,惊喜地称赞到“很好!”陶元庆听后,更是高兴不已。之后,许钦文在和鲁迅的一次闲聊中,把陶元庆创作“大红袍”的经历和过程讲给了鲁迅,鲁迅听后,非常感动。 1925年3月19日,陶元庆的绘画在北京西四帝王庙中华教育改进社举行,共展出水彩、油画等作品23幅,这一展览的成功举办,得到了鲁迅的鼎立帮助,就在19日这一天,鲁迅曾先后两次亲临展览会观看,每次都在“大红袍”和“农女”前长久伫立。不久鲁迅就嘱许钦文:“璇卿的那幅《大红袍》,我已亲眼看见过了,有力量;对照强烈,仍然调和,鲜明。握剑的姿态很醒目!”“这幅难得的画,应该好好地保存。钦文,我打算把你写的小说结集起来,编成一本书,定名《故乡》,就把《大红袍》用作《故乡》的封面,这样,也就把《大红袍》做成印刷品,保存起来了。”

4 1926年10月29日,鲁迅在致陶元庆的信中说:“《彷徨》的书面实在非常有力,看了使人感动。但听说第二版的颜色有些不对了,这使我很不舒服。上海北新的办事人,于此等事太不注意。”同年11月22日,他在致陶元庆的信上又说,一位研究美学的德国人看了这帧《彷徨》的封面画,也加以称赞。 “《彷徨》只是椅背与坐上的圆线和全部的直线有些不调和,太阳画得极好。”这意见颇中肯,相比太阳之拙,椅背与人之间的线条显得过于板了,缺乏了作品的生动感。但整个作品还是一张佳作,剪影画是当时设计中常采用的手段,但能在侧影中猜见人物的心理,陶元庆是为数不多的一位设计家。(见邱陵:《书籍装帧艺术简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76页。)又《鲁迅全集》中有鲁迅写信给朋友:“有人因为璇卿(即陶元庆)在《彷徨》书面上底太阳画得不园,怀疑他不高明。他知道以后苦笑得非常说:‘世界上竟还有以为我连两脚规也不会使用的人,这实在是有趣呀’!”又说:”他在作画疲倦以后常说:‘真的艺术品,的确是一口一口的鲜血的结晶;有着天才的画家,真诚地一口一口地尽力吐出鲜血来,才能有真正的艺术品。’”

5 参见金锐、金爱民:《陶元庆书籍装帧美学特征探究》,《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8年 9月第3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