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科技创新助推中国梦腾飞

以科技创新助推中国梦腾飞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佳欣一、当前吉林省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对于区域而言亦是如此。虽然近年来吉林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在飞速发展,但仍应清醒地看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区域内的国有企业拥有相对丰富的资源和较好的自主创新基础,是吉林省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这些问题客观上限制了吉林省科技创新的发展规模和速度。
科技创新助推中国梦腾飞_谈谈吉林省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中国梦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

李佳欣

一、当前吉林省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对于区域而言亦是如此。虽然近年来吉林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在飞速发展,但仍应清醒地看到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吉林省科技创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知识创造能力及成果转化能力不足

诚然,吉林省是2011年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最多的地区之一,由2010年的第21位上升到第16位,主要原因是知识获取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的排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分别上升了2位、12位、2位和1位。但遗憾的是吉林省知识创造能力仍然处于弱势状态。2011年,吉林省知识创造指标排名继续下滑,在全国处于下游水平,排名从2010年的第22为降到2011年的第27位。其中,在专利产出上,吉林省居于全国中下游水平,为第23位,在科研论文方面,吉林省位列第30位,较2010年有所下降。这表明吉林省虽然已经跻身科技大省之列但仍然不是科技强省,在今后的发展中,应当进一步提高知识创造能力及专利成果转化能力,并通过切实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一是目前吉林省内很多企业在创新中存在着重设备、轻研发,重引进、轻创新,重眼前、轻长远,重制造、轻管理“四重四轻”现象,企业总体创新能力不够强。二是多年来企业形成的通过简单加工模仿同类产品,以低价格打入市场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业已形成,一时之间很难扭转,并且这种生产方式在短时间内尚有生存空间,致使企业创新意愿不足。

(三)推进产学研紧密合作的体制机制活力不足

高校科研应用导向不够突出,市场化服务体系相对滞后,使多数科研成果难以产业化,转变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四)创新人才匮乏

创新人才的匮乏已成为制约吉林省省区域创新能力提升的最大瓶颈,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新兴产业突飞猛进,对具备自主研发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发展战略思维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团队的需求如饥似渴,而市场上这类人才往往是“一将难求”。

二、提升吉林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分析

(一)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

1.充分释放国有企业在自主创新体系建设中的支柱性效应。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在东北地区进行了大量的投资,继而形成了庞大的国有资产。吉林省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国有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区域内的国有企业拥有相对丰富的资源和较好的自主创新基础,是吉林省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近些年,吉林省国有企业改革总体推进顺利,但由于现代企业制度尚处于建立与完善过程之中,产权关系不明、产权边界不清、企业缺乏充分的自主权等问题使得企业缺乏创新积极性。许多企业技术引进、技术改造多是政府行为,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另外,国有企业管理者的绩效考核体系中没有包括技术创新指标,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有企业的创新步伐,国有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并结合吉林省实际情况,强化吉林省国有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的改革可以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明晰产权,构建合理的公司治理模式,激励创新,让自主创新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高度统一。要继续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吸收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还要承认知识产权,支持创新者依次参与生产和分配,否则将不利于自主创新。二是鼓励做大做强优势骨干企业,支持企业基于市场机制,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扩大规模。

2.形成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作为创新重要源泉和产业发展重要驱动因素,吉林省民营科技企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展现出了相当的活力。应调动民营企业创新积极性,形成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重点在电子信息、现代装备、新材料等领域培育一批年产值规模较大、竞争力较强的大型民营科技企业,初步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相互竞争、聚集发展的民营科技企业群,使之逐渐成吉林省创新体系的一支有影响的主力军。

(二)建立产学研合作体系

建立政府与区域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工作协调机制。引导、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面向区域优势产业,开展关键和共性技术、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应用研究,进行技术转移与成果产业化。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开展合作,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体,在金融机构或风险投资支持下促进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开展,带动相关行业提高创新能力。

(三)多层次多方式培养与引进创新型人才

人力资本是建设区域自主创新体系的基础。吉林省高校众多、科研院所林立,研发人员规模大且素质高,这是吉林省建设区域创新体系的良好基础。但是由于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近几年与科技创新相关的人力资本流失、短缺现象严重,已成为吉林省自主创新的一个薄弱环节。应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建立与国内重点高等院校或主要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与科研项目合作方面的联系机制,加大本地院所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学术产业领军型人才的工作力度,推动人才流动和项目合作交流。依托现有和引进各类人力资源培训机构,探索建立和完善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健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建设。完善人才工作的机制和体制,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流动、配置和激励的体制机制,积极营造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人才发展环境。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吉林省与国内许多地区一样,企业、科研机构知识产权总量少,技术含量偏低、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受制于人。一方面,发达国家利用专利等知识产权影响和控制着我省一些重点产业领域的技术发展和市场拓展,另一方面,因为知识产权保护投资高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许多企业并不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这些问题客观上限制了吉林省科技创新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参照发达地区的经验,吉林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一是鼓励企业实施专利和知识产权战略,把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视为是否给予相关政府对于科技创新支持的重要标准。二是进一步积极开展和支持企业获取、形成和应用自主知识产权的试点工作,在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及地区优势产业部门培育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和领先企业。三是协同行业协会和企业制定和防范应对国际技术壁垒的战略措施,同时完善省市专利信息平台的建设,开展重点企业的专利服务活动,引导、扶持企业加强职务发明专利的申请与实施。四是健全知识产权法庭和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援助中心,依法打击侵权、盗版、制假贩假等违法活动,培育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氛围。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