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帝的历史故事

黄帝的历史故事

时间:2022-03-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巡游天下,了解各地情况,获起养民安邦之道之后,黄帝遂提出并开始实施自己的治世方略。梦醒之后,黄帝灵感到风令垢净,必有一个名叫风后的可以治国安民,强力驱羊则兆力牧练军可以为将。最终开创了为后世所景慕的圣王之治。黄帝以德待民,宽厚仁慈,但对那些为非作歹、鱼肉百姓之人,无论其职位高低都是严惩不贷。事发后,黄帝将其危困于疏山上,梏其右脚,并将其两手与头发反缚在大树上,以惩其罪恶。
圣王之治_方姓简史

在巡游天下,了解各地情况,获起养民安邦之道之后,黄帝遂提出并开始实施自己的治世方略。这些方略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推行德治。黄帝自幼就敦敏神灵,据《鬻子》记载,他十岁那年即深知神农氏为政之非,立志改弦易辙,刷新政治。成为中央天帝之后,他更是食不甘味,寝不成眠,整天挂念治邦安民之事,惟恐夕不至朝,朝不及夕(《黄帝巾几铭》),正因为这样,他就特别注重修德立义,以德治天下,他曾要求自己“声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吕氏春秋》),他曾亲率百姓“时播百谷草木”,井“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史记·五帝本纪》),又定“君臣上下之义,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商君书·画策》),使人各明其分,各安其位,彼此以仁义之心相待。不仅如此,黄帝还“圣德光被”,将慈爱之心和仁义之举施及周边各少数民族,正如《尸子》所说:“四夷之民,有贯胸者,有深目者,有长肱者,黄帝之德尝致之。”

第二,选贤任能。黄帝是一个思贤若渴。知人善任的人,即位伊始,就网罗贤才。《帝王世纪》所记寻访风后、力牧,令为文相武将的故事虽然带有传奇色彩,但却反映出黄帝任贤用能的历史事实。其谓:黄帝在思求文武奇才时做了一个梦,梦见狂风骤起,尘垢弥天,四途迷茫。突然一阵大风扫净满天尘埃,大地上出现一人,手执需用千钧之力才能拉开的强弓在驱赶着数万只羊羔。梦醒之后,黄帝灵感到风令垢净,必有一个名叫风后的可以治国安民,强力驱羊则兆力牧练军可以为将。于是他派人到各部落寻找叫风后、力牧的人。后来果然在东方海滨找到了身怀治国安民之术的风后,在北方沼泽找刻了多谋善战的力牧,黄帝遂任命他们为他的文武大臣。

相传黄帝有四张面,子贡曾为此而问孔子曰:“古者黄帝四面,信乎?”孔子曰:“黄帝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不谋而亲,不约而成,大有成功,此谓之四也。”(《尸子》)孔子的解答是合乎逻辑的,黄帝虽不可能一头四面,但他可选贤任能,以治四面八方,《拾遗记》就说:“(黄帝)置四史以主图籍,使九行之士以统万国。九行者,孝、慈、文、信、言、忠、恭、勇、义,以观天地,以祠万灵,亦为九德之臣。”大量的文献记载表明,黄帝确是一个知人善任的贤明之王,他能够用人所长,根据属下各人的具体情况把他们安排在能够充分发挥各自聪明才智的位置上。最终开创了为后世所景慕的圣王之治。

“黄帝治天下,而力牧、太山稽辅之,以治日月之行律,治阴阳之气,节四时之度,正律历之数,别男女,异雌雄,明上下,等贵贱,使强不掩弱,众不暴寡,人民保命不夭,岁时熟而不凶,百官正而无私,上下调而无尤,法令明而不暗,辅佐公而不阿,田者不侵畔,渔者不争隈,道不拾遗,市不豫贾,城郭不关,邑无盗贼,鄙旅之人相让以财,狗彘吐粟于路,而无忿争之心”(《淮南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