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神话的形容词式很容易

生神话的形容词式很容易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刻板印象作为偏见态度的认知成分,一旦形成,若不客观理解,就会导致负面情感和行为倾向,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偏见。普林斯顿大学的这个研究还在继续中,相信随着各国国际地位和关系的变化,这些国民刻板印象的内容还会继续发生改变。这个比例也表明了,普通城市居民对独生子女负面的、共同的、固有看法强度更高,而对非独生子女刻板印象强度较低,负面的共同看法完全没有。
刻板印象_独生子女神话

二、神话的认知图式:刻板印象

1922年,新闻研究学者李普曼(Wa1ter Lippmann)在其著作《公众舆论》(4)最早提出“刻板印象”(Stereotype)一词。刻板印象原本是印刷工人制模用的模板,被李普曼引申为按照性别、种族、年龄或职业等进行社会分类,形成关于某类人的固定看法,即一种认知“图式”。刻板印象作为偏见态度的认知成分,一旦形成,若不客观理解,就会导致负面情感和行为倾向,产生真正意义上的偏见。

普林斯顿大学是美国20世纪早期刻板印象研究的前沿阵地,1933年、1951年、1967年组织过三波大学生调查,分别由卡茨和布兰利(Katz和Bra1y)、吉尔伯特(Gi1bert)、卡林斯(Kar1ins)等主持,这就是刻板印象研究历史上著名的“普林斯顿三部曲”。最早一轮研究由卡茨和布兰利启动,针对十个国家和民族的群体印象,他们找来100个普林斯顿就读的大学生,让其从84个形容词中选出适当的词分别来描述这十个不同群体的典型特征,最后归纳概括得出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刻板印象。之后,大约每隔20年,不同的学者就会把这个测试重做一次,结果发现这些刻板印象发生的改变也非常大。比如卡林斯的研究对比了三波调查大学生对日本人和中国人的评价,美国人对日本人的印象,由1933年的“聪明、勤勉和进取”变为1951年的“喜欢模仿、害羞和极端民族主义”,进而又变成了1969年的“野心勃勃、有效率和忠于血缘关系”,而中国人的印象1933年最初是“迷信、有心计、保守、爱传统、重视家庭和勤奋”,几十年过去之后,说中国人迷信狡诈的人越来越少,大学生们觉得尊重传统、热爱家庭和勤奋才是中国人的核心特质。普林斯顿大学的这个研究还在继续中,相信随着各国国际地位和关系的变化,这些国民刻板印象的内容还会继续发生改变。

客观地说,要剖析“独生子女神话”,首先得了解其认知成分——独生子女刻板印象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普林斯顿大学采用的国民性刻板印象研究方法(K-B法)仍旧适用,不过笔者在研究中,结合自由联想法和标准化量表的方式对其进行了改良:形容词库由被试自己自由联想产生,而不是让被试从主试提供的84个形容词中选择。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不受实验者主观意识干扰与暗示的影响,同时形容词词库产生后,会再经过社区调查标准化,最后采用标准化量表进行大规模测试,研究的信效度都能得到充分的保证。

第一阶段为自由联想测试,笔者请来16位来自不同专业的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被试,要求他们分别用自由联想的方式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群体进行尽量多的描述。描述前笔者发给他们一张印有指导语的白纸卷,上面的指导语要求是这样的:

请尽量多写出“非独生子女”一词让你想到的形容词(至少12个以上)

请尽量多写出“独生子女”一词让你想到的形容词(至少12个以上)

为避免顺序效应的影响,实际测试中分别采用AB两套白纸卷,A套请被试首先联想“独生子女”的形容词,然后联想“非独生子女”的形容词,B套反之。被试们在返还笔者填写完毕的白纸卷时,几乎所有人都表示,独生子女的形容词很容易联想,但关于非独生子女的形容词太难联想了,绞尽脑汁也很难凑满12个。

表3-2 自由联想阶段形容词词性的比较

img16

注:***差异在0.000水平上显著。

16名被试为笔者提供了近160个描写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形容词,当然由于大家某些看法相同,中间有很多重复词汇。笔者请2名受过心理学训练的助手和笔者一起对这些形容词进行评议、合并和整理,针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各梳理出15个重复频率最高的词汇。这些词汇最大的特点在于,描写独生子女以贬义形容词为主,而非独生子女以褒义形容词为主(见表3-2)。从词性上来看,除中性词外,独生子女相关的积极形容词平均只有4.19个,消极词为6.25个,后者明显高于积极形容词数量;非独生子女相关的积极形容词平均为9个,消极词为0.69个,后者明显低于前者。为了增加研究的效度,我从最初的近160个总词库里挑选另外20个词,作为干扰选项,整理出了一份包含50个形容词的词表,经随机数字排序,将这50个形容词顺序打乱,形成一份随机化的形容词问卷

第二阶段为形容词问卷测试。选取上海市黄浦区某街道一个居委会,根据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80位年龄、学历、性别各不相同的居民,请其判断形容词问卷中的形容词适用于描述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通过社区调查,将原来自由联想中定性内容转化成可量化测量的连续性变量。指导语说明如下:

本问卷的目的在于了解您对独生子女的印象。请注意此处询问的是您对这一群体的总体看法,而不是对某一个具体的独生子女的看法。请您指出下述形容词是否适合描述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或者两者都不适合?

计分时不是统计每一特质形容词中出现的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频率,而是采用Brigham测量法(5)反转计算独生子女或非独生子女评价中居民赞同比例最高的形容词。反转计算后,发现居民认为适合描述独生子女群体、频率高于70%的形容词有12个,其中10个为贬义形容词,高于50%的形容词有26个;而适合描述非独生子女群体、频率高于70%的词没有,高于50%的形容词为9个,均为褒义形容词。这个比例也表明了,普通城市居民对独生子女负面的、共同的、固有看法强度更高,而对非独生子女刻板印象强度较低,负面的共同看法完全没有。

从表3-3还可以看到,除“物质条件好”、“漂亮时尚”、“聪明”、“活泼”、“自信”和“阳光”外,前20个适合描述独生子女的高频形容词——“依赖性强”、“娇生惯养”、“任性”、“骄傲自负”、“自我中心”、“爱发脾气”、“不合群”、“孤独”——都是与性格相关的、消极意义的形容词。

表3-3 自由联想法获得的形容词表及社区调查的结果  单位:%

img17

①本来的表述为物质条件好,为节约空间简述为经济优越。

图3-2为符合独生子女的12个高频词示意图,从该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居民评价中,最符合独生子女的这12个形容词中,负面意义的词有9个,占75%,而且这些词与人们心目中的非独生子女印象都相去甚远,认为这些词也适用于非独生子女的比例低于20%。而非独生子女这一群体的特征相对不如独生子女突出。所有高频形容词的频率都分布在50%—60%间,没有高于70%的词,9个高频词全部为积极意义,没有一个为消极意义,而且与独生子女的差异也不大。这说明,人们对非独生子女群体的印象总体来说更偏向积极一面,但不如独生子女印象明确。

img18

图3-2 社区调查适合描述独生子女高频词(>70%,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

第三阶段放弃了对非独生子女的纠缠,正式将研究对象明确为独生子女刻板印象,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大型社会调查。第二阶段社区调查的结果虽然从另一个侧面支持了第一阶段自由联想测试的结果——对独生子女的印象以负面为主——但样本过小,不足以反映整个社会对独生子女的普遍印象,并且百分数的解释力有限,不足以反映集中和离散趋势。当然,社区调查也起到试调查的作用,为研究者编制形容词标准化量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第三阶段的研究中,根据社区调查形容词问卷测试结果,选取了适合描述独生子女的15个高频词,用这15个形容词制作成标准化的5点量表,其中5个正向积极意义的词(自信、漂亮时尚、物质条件好、聪明、有个性),10个负向消极意义的词(自私、社交性差、骄傲、孤独、依赖、浪费、任性、娇生惯养、爱发脾气、自我中心)。

全市性随机抽样调查的目的在于,在大样本调查的基础上,科学和客观地对独生子女刻板印象的核心内容进行萃取。这次抽样调查采取了多阶段整群分层抽样方法,请全上海拥有9—18岁子女的父母,对用上述词语描述独生子女群体的符合程度进行评价。调查在市区抽取7所学校,郊区抽取8所学校,其中有11所中学(包含两所职校),两所重点中学、9所普通高中和4所小学(包含一所民工子弟小学),15所学校中共有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二年级38个班级1 152名家长参与调查,其中,男性占42.7%,女性占57.3%。除去废卷,全部1 152份问卷中共有1 088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94.4%。

研究结果锁定了“独生子女神话”的核心内容。人们认为最适合描述独生子女的形容词前10个分别为——“依赖”、“任性”、“娇生惯养”、“自我中心”、“爱发脾气”、“浪费”、“自私”、“孤独”、“骄傲”和“聪明”,这10项核心内容刻板印象评分均高于中值3分。其中前5位得分最高的形容词:依赖、任性、娇生惯养、自我中心、爱发脾气均为负面消极意义。

img19

图3-3 “独生子女神话”的内容:1 088份城市居民抽样调查结果

研究的过程虽然冗长而且单调,但研究的结果却很有意思。1995年,尼曼(Nyman)曾让大学生用形容词描述独生子女的人格特点。独生子女被大学生们评论为最不受欢迎的一类人,评价以消极为主,包括自我中心、自私、溺爱、孤独以及依赖。除了消极特质外,尼曼发现独生子女在人们的印象中也有一些积极特点:“独立、有雄心、社交性、富决断、负责、周到和聪明。”尼曼研究中所发现的独生子女所有负面特质在我们的研究中都表现了出来,但积极的特质中,只有“聪明”这一点相同。而且,中国上海的研究还发现,独生子女具有任性、爱发脾气、骄傲、浪费这样一些特点。这四项人格特质,恰恰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温、良、恭、俭、让”品质相背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