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推进研究型大学服务创新中心建设的路径

推进研究型大学服务创新中心建设的路径

时间:2022-09-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研究型大学应该通过创新科学运行机制,面向产业需求,推进跨学科研究。二是推进跨学科考评机制创新。纽约市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之一是建立专业的中介组织。上海现有8家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上海新兴产业与新技术的重要孵化基地。(六)优化人才结构,培养创新型人才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上海产业调整需要,优化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专业设置结构。

(一)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资源,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学科

我国研究型大学要在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中做出贡献,必须立足现有基础和优势,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支柱产业,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和趋势,选择一批重点领域重点突破。目前,我国36所研究型大学中(依据《2015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共有15个学科领域进入ESI排名,8个学科领域(化学、物理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药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进入全球前100名。现有的优势学科可以较好地支撑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但在生物学、传媒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临床医学等学科方面还不具备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我国研究型大学应整合各类学术资源,聚焦微电子、生物医药、高端设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尽快建设若干个国际一流水平的标志性学科。

(二)加强跨学科研究和人才培养,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模式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关键重大技术的突破需要多学科的支撑与协同。我国研究型大学应该通过创新科学运行机制,面向产业需求,推进跨学科研究。一要推进跨学科的科研组织形式创新,打破原有学科壁垒,融合学科优势,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建立由多学科专家、教授组成的跨学科研究院或研究中心。二是推进跨学科考评机制创新。与传统学科相比,跨学科涉及多学科的交叉渗透,其成果的孕育周期和产生的时间较长。因此,在进行考评时,不能只用论文、成果数量等指标进行测算,应注重跨学科研究中心核心作用的发挥,设立由各领域专家组成的跨学科研究委员会对交叉学科研究中心进行评估和考核。

(三)建立专业化的中介组织,搭建完善的信息交流平台

大学是一个松散联合的系统,在这样的系统里要顺利进行科研成果转化,必须建立大学与外部社会信息交流机制。纽约市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之一是建立专业的中介组织。我国研究型大学应设置独立的、商业化运作的技术转移办公室,连接企业需求和大学科研产出,设计科研成果市场化路径,保障科研成果转化的信息畅通。

(四)推进大学孵化器和科技园建设,催生高新技术企业

大学孵化器和科技园为高校师生提供了一个系统的微观环境,这个微观环境为他们提供所需的基础设施和一系列服务,便于他们通过创办高新技术企业,使大学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上海现有8家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上海新兴产业与新技术的重要孵化基地。大学科技园及科技企业孵化器要立足于企业需求,通过制度创新和模式创新,培育更多创新型企业。鼓励大学孵化器和科技园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结合自身优势和创业企业特点,搭建关键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加强与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合作,形成各具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

(五)重视顶尖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发挥研究型大学人才的集聚效应

重大创新成果不断产生、高效转化、推动产业发展,关键靠顶尖人才。我国要创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就要营造包容的生态环境,制定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引进计划,建立更加灵活的人才管理制度。通过提供较高的工资待遇,进行科研创新的物质硬件和政策软环境,面向产业需求,吸引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引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科技领头人和发明家。通过发挥领军人物的带动作用,实现本地区人力资本开发,吸引更多的全球性人才。

(六)优化人才结构,培养创新型人才

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上海产业调整需要,优化调整人才培养结构和专业设置结构。逐步建立高等学校主动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的引导机制,促进高等学校更好地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各种专门人才。依据我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战略,特别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对高层次人才的紧迫需求,实施优秀人才培养卓越教育计划。采用产学研联盟、国际合作等方式,重点加强金融贸易、物流航运、工程技术、医疗卫生等领域的人才培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