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旅游文化产业

旅游文化产业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旅游文化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度假成为人们的消费热点,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近年来,全省性区域旅游合作加强,推动了哈尼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宁洱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民族团结誓词碑及民族团结园,文化内涵丰富,时代特征鲜明,生动再现了哈尼等各民族团结奋进、共生共荣的真实历史。
旅游文化产业_中国哈尼族

第一节 旅游文化产业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度假成为人们的消费热点,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我国明确提出加快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发展,云南省依托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的优势,在全国率先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大力培育,积极实施旅游“二次创业”,以“一个旅游中心、五大旅游区、六条旅游精品线、八大特色旅游产品、三个旅游圈”的总体思路来谋篇布局,地处滇东南旅游区、滇西南旅游区、滇中旅游区核心的哈尼族地区,逐步成为全省旅游开发建设的重点。云南旅游快速发展,这也奠定了哈尼族地区与各旅游区相互之间的旅游合作与资源优势互补的基础。

21世纪以来,云南旅游业逐步向生态游、文化游、休闲度假游等特色和特种旅游发展,吸引了不同层次游客的目光,把红河、普洱、西双版纳、玉溪的哈尼族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游客越来越多,目前已成为云南最具吸引力的新兴旅游热点地区。

哈尼族地区旅游交通条件大为改善,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突破交通建设滞后的旅游发展瓶颈,红河、普洱、西双版纳、玉溪等州市政府把旅游交通纳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县级油路、乡村公路建设和云南实施“三纵三横”建设的机遇,以提高旅游城市和各旅游区之间的公路等级为重点,积极推进国际大通道、州市际高等级公路、县际及旅游景区景点交通连接线公路建设,立体旅游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昆曼大通道,泛亚铁路东、中线及国道、省道穿境而过,并成为当前国家高等级公路、铁路改造和建设的重点区域。西双版纳、普洱、红河、澜沧等机场改造、建设后,将形成滇东南、西南航空网络枢纽,加强与其他旅游区的航空互动;红河和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疏浚、建设加快,为旅游业大发展打下基础。游客经红河、普洱、西双版纳出境到达东南亚、南亚国家,或经东南亚、南亚国家入境到达我国内陆地区成为可能。随着立体交通网络的逐步完善,哈尼族地区可在更大区域内与其他地区开展旅游合作,成为全省旅游发展布局中的重要板块;并可连接和融入东南亚、南亚国际旅游圈,形成大旅游区域。

近年来,全省性区域旅游合作加强,推动了哈尼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为满足旅游消费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区域性旅游合作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州市合作开发旅游的愿望也日趋强烈。红河、普洱、西双版纳、玉溪山水相连,旅游资源丰富,有共同打造特色旅游产品的优势。哈尼族地区旅游资源十分富集,自然风光、哈尼梯田和普洱茶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旅游资源不仅数量众多、类型齐全、特色突出,而且文化品位高、吸引力大,以不同旅游目的地的开发为基础,可以形成不同种类和风格的旅游线路组合。

一是绿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组合。红河、普洱、西双版纳、玉溪及周边地区是北回归线上规模最大的绿洲,孕育了丰富的北回归线文化,是领略北回归线上绿色自然和人文景观的理想之地。哀牢山等自然保护区和红河、澜沧江江河风光紧密结合,城市景观和自然山水完美结合,边地迥异的自然风光与独特的口岸通道文化有机结合。宁洱被誉为“新中国民族团结第一碑”的民族团结誓词碑及民族团结园,文化内涵丰富,时代特征鲜明,生动再现了哈尼等各民族团结奋进、共生共荣的真实历史。墨江县西岐村遗存有64000多株被称为“植物活化石”的恐龙食物中华桫椤,集中连片近万亩;北回归线贯穿墨江县城,北回归线标志园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天文地理与绿色生态文化融合的北回归线文化主题公园;因县城附近生活着数百对双胞胎,墨江被誉为“双胞胎之乡”;毛泽东、朱德、胡耀邦、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边疆加强交通建设和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亲笔题词,已成为重要的人文资源。这些绿色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在云南省乃至全国都是独具特色的,若能有机组合起来,具有景观价值上的罕见性。

img251

墨江北回归线标志园   摄影:赵德文

二是壮美的哈尼梯田文化组合。哈尼梯田规模宏大,绵延整个哈尼族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哈尼族现耕种梯田面积达134万亩,其中,红河州有89.98万亩、普洱市有36万亩、玉溪市约有9万亩,西双版纳哈尼族居住区也有梯田分布;仅世界遗产申报核心区元阳县境内就有19万亩梯田,其中集中连片的达上万亩,从山脚到山顶级数高达3000多级,气势磅礴、逶迤壮观、气象万千。梯田景观一直让每一位观赏者为之震撼。哈尼梯田景观,因地势状况、气候条件、水源分布、生态环境差异、开垦规模和海拔高差的不同,形成了如元阳县多依树片区的神奇、牛角寨片区和红河县撒玛坝片区的壮观、猛品片区的险峻和麻栗寨片区的秀美等各具特色的梯田景观。同时,梯田与地势地貌、生态环境、民族建筑的完美结合,又创造了独特的融梯田景观、气象景观、民族民居建筑、森林生态景观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景观,全面展现了人与自然相融合的梯田景观艺术的巧夺天工,是自然景观和人文创造力的完美结合,具有无与伦比的景观艺术价值。同时,哈尼族从语言、服饰、居住到饮食、歌舞、文学等民族习惯和民族文化无不来源于梯田,并融入到梯田的整个活动之中。打造“国家AAAAA级景区、哈尼特色、中国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使梯田旅游成为国际旅游品牌,是2009年云南省政府在元阳县召开现场办公会,专题研究哈尼梯田旅游开发建设和元阳县旅游业发展时作出的规划和决定。红河、普洱、玉溪等哈尼族地区,要根据省政府的规划和决定,围绕红河哈尼梯田核心区建设,积极开展梯田景区基础设施和旅游小镇的建设,使哈尼族地区哈尼梯田旅游成为重要的旅游组合。

img252

云南元阳哈尼族的梯田   摄影:阎雷(法国)

img253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节原生态歌舞 新华网图片

三是丰富的普洱茶文化组合。哈尼族地区发展普洱茶的历史悠久,积淀了丰富、深厚的普洱茶文化。茶与城交相辉映的独特景观,集中连片的茶林、茶园,神秘悠远的茶马古道,鳞次栉比的茶庄、茶店,全国规模最大的普洱茶交易中心,全国唯一的普洱茶博览苑,集中展现了世界茶源、普洱茶都的丰富内涵,为开展普洱茶文化旅游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思茅城区集中连片的现代茶园覆盖了城中和周边数十座山丘,呈现出茶与城相辉映的和谐景观;景东、镇沅、澜沧、宁洱、江城、墨江、勐海勐腊、景洪等地遍布集中连片的野生古茶树、栽培型古茶林和栽培型古茶园;普洱茶以思茅、宁洱、勐海为加工集散中心衍生出了5条茶马古道,其中由宁洱出境到昆明的东北路茶马古道,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内容最为丰富的一条茶马古道;由江城出境到越南莱州、河内的东南路茶马古道是唯一一条经水道出境的茶马古道。普洱、西双版纳现有普洱茶生产加工企业数百家,有全国普洱茶检测中心和多家普洱茶交易广场、中心,集普洱茶销售、品饮为一体的茶庄茶店上千家。龙生集团有5万余亩的连片茶叶基地,已打造出集茶艺表演、茶礼茶俗、民族歌舞为一体的《天下普洱》文化名片,木乃河普洱茶加工科技园区将建设成为全国唯一、规模最大的普洱茶生产加工科技园区,建在营盘山万亩茶园中的中华普洱茶博览苑,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普洱茶博览苑,苑内的品茗殿、问茶楼、茶祖殿、观茶亭、制茶铺等主体建筑与连片茶园及自然景观完美结合,是普洱茶文物、楹联最为集中,普洱茶文化展示最为完整的“普洱茶大观园”。如果能把这些要素有机组合起来,必定能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普洱茶文化旅游线路。

img254

中越老三国交界的江城(县城)   摄影:陆 华

四是独特的哈尼等少数民族文化组合。红河、普洱、西双版纳、玉溪主要聚居了哈尼、彝、傣、拉祜、苗、壮、瑶、佤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其中以哈尼族人口较多、分布较广。红河是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墨江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而江城、宁洱、镇沅、元江都是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勐海、勐腊、景洪、思茅等县区有哈尼族20多万人。长期以来,哈尼等少数民族生活在北回归线两侧相对稳定的区域,较好地保持了各自独特的语言、服饰、建筑、歌舞及饮食、婚丧等习俗。同时在对所生存环境的不断认识中,形成了以哈尼族为主体的崇尚太阳、善待环境、开发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太阳文化。哈尼等少数民族以太阳的变化来安排一年的生产生活,形成了融合天文地理的“十月太阳历”。各民族善待自然,构建了村寨与山林和谐共存的生态格局,十月年、六月年、嘎汤帕节、太阳节、火把节、双胞胎节、中越老三国丢包节、长街古宴等重大民族节庆活动,已发展成为集全民参与性和娱乐狂欢性为一体的旅游节日。元阳、勐海、绿春、墨江的哈尼族博物馆、文化展示中心颇具规模,现存的哈尼族蘑菇房、土掌房和为男女谈恋爱提供场所的“封火楼”“姑娘楼”,以及稻田拔河比赛、双龙烧烤城、哈尼族传统服饰、哈尼族民间工艺品等一大批旅游产品,无不反映出哈尼太阳文化独具特色的魅力。哈尼太阳文化内涵丰富,许多方面在云南省、全国都具有可持续性、垄断性和罕见性,比较优势突出。只要着力挖掘丰富的哈尼太阳文化内涵,组合哈尼、彝、傣等少数民族多彩的文化,打造哈尼太阳文化旅游线路,必定能形成整体优势,促进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img255

中外学者体验哈尼族长街宴   摄影:明 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