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理解美国文化

理解美国文化

时间:2022-07-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当代美国文化的认识,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展开:移民文化、商业文化、传媒文化。到了20世纪,美国不但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同时也是科学、技术、文化及军事力量的先进国家。美国文化最初是移植文化。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成为世界上头号强国,正是凭借着移民文化创造了奇迹,铸就了辉煌。美国的文化来源于全世界,它不见得是最好的文化,却是最实用的文化。

对当代美国文化的认识,本文主要从三方面展开:移民文化、商业文化、传媒文化。

1.移民文化。

世界上唯独美国的人口是从具备一定劳动力和技能的青壮年开始的。这就是美国移民的优势。美国民族原本来自世界各地,是许多不同的文化、种族和宗教,经过长时期的共存结合而形成的,渐渐他们以身为美国人而自豪。17世纪以前,北美广大原野仅有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居住,但经过百余年的移民,这里已成为欧洲国家人民的新家园,而其中最主要位于大陆东北部的英国人所建立的13州殖民地——被称为“新英格兰”地区。1781年,这13州殖民地宣布脱离英国而独立。几经协商与改革,联邦体制的美国,于法国大革命前夕,正式登上世界舞台。早期的美国地广人稀,劳动力缺乏,因此很欢迎外来移民,依靠移民,新生的美利坚共和国迅速地成长。美国人口,在1776年只有300万,而现在则超过2亿。在人口迅速增加的过程中,新的生存空间也跟之不断开拓,方向则由东向西,拓疆的先驱们不但从事农耕畜牧,也寻找矿产及其他资源。到了20世纪,美国不但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同时也是科学、技术、文化及军事力量的先进国家。

美国文化最初是移植文化。美国文化虽然“起源于盎格鲁-撒克逊文化体系,但又绝不是这种文化体系的简单延伸,也不是欧洲文明与美洲荒原文化的相加,而是在开拓一个新大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他国的独特文化”。

美国既是熔炉又是色拉。既是一个完整的社会,又是一个松散的各种族结合体。美国社会制度的力量在于能够把他们凝合在一起,容许他们保持各自的宗教信仰和各自的价值观,让他们各有所长地去发挥,物尽其用,而在他们的价值观和这个社会制度发生冲突的时候,再去纠偏,让不同的价值观遵守一个共同的规定。

美国移民文化的特点:

(1)不同历史时期,移民主体来自不同的国度。

(2)移民数量大。

(3)移民种类多。美国公民的配偶、子女、亲属,或美国公司需要的特殊人才等可优先移民。求学的外国学生,来美国探亲的人,政治难民亦可。

(4)移民在教育和专业技能上一般具有较高的素质。

移民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结果。一个国家或城市的崛起,都包含着极其丰富的移民文化,具有移民文化的特点。移民文化比较显著的特征:①具有创造性的精神特征。这是因为,移民社会无一不是产生于穷乡僻壤、蛮荒之地,面对环境的严峻挑战,移民只有敢冒风险,搏命劳作,勇于开拓,锐意进取,才能生存和发展。②具有开放性特征。来自不同国家或地区移民带来各自的地域文化,这些色彩多样的地域文化在移民社会中互相交流融合,使移民社会具有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开放性使移民文化的生长拥有更加自由的空间,从而保持着恒久的活力。③具有兼容性特征。兼容源自开放,兼收并蓄的开放格局,必然使移民文化表现为多元化的文化形态。④具有先导性特征。移民文化特有的创新精神,必然孕育出勇于探索、敢为天下先、求新求异的精神品质。率先形成新的思维方式,率先改变旧的生活习惯,率先提出新的探索目标等等,从而成为现代文化的先导,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成为一个国家或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显著标志。

移民文化的特征表明,它是一种创新文化,作用十分巨大。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美国成为世界上头号强国,正是凭借着移民文化创造了奇迹,铸就了辉煌。美国史学家H·S·康马杰曾描述道:“他们(指美国早期移民)从来不知道失败、贫困或是压迫;他们认为这些不幸是旧世界所特有的……他们野心勃勃,甚至最不着边际的计划他们也认为能够实现。他们终于得到这样一个信念——没有什么事是办不到的,而且除非得到彻底胜利就决不罢休。他们的信条是艰苦工作,并认为偷懒是一种罪恶,比不道德还要坏。”正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移民艰辛的拓荒,才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美国神话”,使昔日蛮荒的新大陆变成了现代化国家。像美国硅谷曾是一片荒漠,但在来自世界各地创业者的拼搏奋斗下,硅谷迅速崛起。1998年,硅谷地区的GDP总值就达到了2 400亿美元,相当于中国GDP总值的1/4。不少专家研究考证,硅谷创造的奇迹就在于移民文化,在于移民献身职业、成就事业的创新精神。

美国的文化来源于全世界,它不见得是最好的文化,却是最实用的文化。

美国是流动性很大的社会。这种流动体现在两个方面:地域性流动(水平流动)和社会性流动(垂直流动)。美国相对的开放自由、发达的交通和冒险好动的传统使许多美国人从乡村流到城市,又从市中心流向郊区;从北方流到南方阳光地带,从一个城市流到另一个城市。美国社会阶级不像欧洲国家那样固定,加上公共教育的普及,使沿着社会阶梯向上流动成为可能。许多生活在美国的人,无论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还是漂洋过海来到美国的外国移民,都有一个梦,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这就是人们常津津乐道的“美国梦”。

然而,不可能人人都能圆他的“美国梦”。成功之路崎岖不平。要获得成功,需要通过努力,通过竞争。美国是个竞争十分激烈的国家。在美国,体育竞赛都要分出胜负,并把这种原则扩大到整个社会生活,从竞选总统到应聘工作,都有激烈的竞争。打分、评级、数字比较在一切可以想到的生活领域中进行。许多美国人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尝试,都能够办到,任何地方都可以去。取胜成了美国人的一种狂热。他们好胜心强,凭着自尊和自信全力拼搏,务必出人头地。

如果说在过去获得成功主要靠努力工作,现在在很大程度上则依赖于教育、科技和信息。衡量成功的标准是金钱,是发财致富,是漂亮的住房和豪华的轿车,是自己及子女受到良好教育,而城市郊区则成了中产阶级的代名词。

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里,人事关系、家庭背景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如在意大利,人们需要教父的帮助;在非洲,人们必须得到酋长的引荐。但在美国,人事关系固然有助于人们取得成功,但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努力精神、才能智慧、进取勇气和随和性格。美国是个“自己动手”的社会,人们对机会均等的观念坚信不移。在那里,成功既不靠家世祖传,也不靠他人赐予。个人进步,全在于自己的艰辛努力和不息奋斗;个人进步,也是自我价值实现的主要标志。从一定程度上讲,个人进步的衡量标准之一是看一个人的职位升迁,因为常识告诉人们,任何一个单位,凡奉行任人唯贤精神的,只有那些有才能、工作成绩出色的人,才可能经常得到提拔晋升。鉴于这个原因,美国人对获取一份好工作——一份时常能带来机遇的工作,十分重视。受聘之前,他们多方打听,仔细调查,尽量设法确信那份工作对自己有利。一旦发现工作环境不利,美国人会毫不犹豫地改换门庭,另谋他职,即“跳槽”(job-hopping),因为大多数美国人都遵守此则行事,离职对于他们绝非什么不体面的事情;相反,被看作追求个人进步的一种象征,被看作寻觅升迁机会的一种努力。

2.商业文化。

美国有一句谚语:The business of American is business(对美国人来说,做生意是最重要的事情)。美国的商业文化植根于每个普通美国人心中。个人奋斗成功的故事是“美国梦”的精髓部分。无论是卡内基从一贫如洗的学徒工到富甲天下的钢铁大王,还是普利策、洛克菲勒……那些钢铁大王、石油大王、汽车大王、传媒巨头等长期以来都是普通美国人津津乐道、梦寐以求的商业成功典范。如果说古罗马时期的时代巨人是政治家、军事家,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是文学家、艺术家,那么美国时代的巨人则是商人、实干家。发源于美国,如今风靡全球的NBA、麦当劳、肯德基等,早已不单单是篮球比赛、日常饮食,更体现出的是商业模式。其成功的因素有很多,但关键一点在于其内部的商业化运作,它们分别是美国商业性体育文化和快餐文化在全世界推广的典范。

亚当·斯密说过,“一旦商业在一个国家兴盛起来,它便带来了重诺言、守时间的习惯。建立商业和制造业是防止犯罪的最好政策,因为商业和制造业有助于增进人们的自立能力”,“重诺言、守时间、自立能力,是契约(商业)社会的行为规范,它们在交易扩展的过程中形成,经过社会管理和舆论参与得到完善”。这段话对我们理解美国文化早期的商业氛围是很有裨益的。

当代美国商业文化奇迹的杰出代表是“苹果”。苹果公司品牌市值3370亿美元(2012年上半年数据),稳居世界第一位。创造无与伦比的产业奇迹背后是商业运作,令消费者痴狂的“i”系列产品生产链背后是商业运作,利益分配与产业链条高端间的天壤之别更体现出商业分工的巨大差异。这正是美国当代商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资本全球化、产业分工国际化。且看乔布斯的公司设计、技术监控和市场销售路线图:从美国进口一部在中国组装的iPhone手机是178.96美元。日本生产的闪存价值24美元、屏幕35美元,韩国制造的信息处理器和相关零部件23美元,德国制造的全球定位系统、微电脑、摄像机、WIFI无线产品30美元,美国制造的蓝牙、录音零件和3G技术产品12美元,其他材料费用、各种软件许可证和专利费用,合起来近48美元,中国组装仅值只有6.5美元。这意味着类似富士康公司以及成千上万的中国劳工,从那部时尚而尖端的手机里,只能分到3.6%的价值,按零售价计算不足2%!美国占据了大多数商业品牌价值链的顶端,得到利益最大化。

商业文化的延伸也带给我们很多思索。“喝一杯香浓的咖啡”与“到星巴克坐一坐”前者只与口味或嗅觉有关,后者却成了普通美国人的社交名词。来到星巴克,这更是一个放松、发呆、会见好友的去处……日常所见的流行文化,让音乐、书籍、电影之类的文化产品与普通人实现了完美的结合,这是商业文化的魅力。

商业文化也是一种进取性很强的文化。在当代,它以科技为先导、以个人为中心,因而变化大、发展快。然而美国文化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重物质导向,轻道德导向,这样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们精神上的污染

3.传媒文化。

报纸、杂志、广告、通讯社、广播、电视、电影、图书、公共关系、互联网、新闻伦理、新闻法制、媒介文化等属于传媒文化的研究范畴。如何理解美国当代传媒文化?应当从美国文化,法治形式,民族性和独特的新闻理念、新闻体制和新闻运作方式等方面及其互动入手。美国新闻媒介的文化根基包括:摆脱外界干涉——政府、广告商甚至公众的干涉;为实现“公民知情权”服务;探求真实,反映实际;客观公正地报道事实。新闻权势集团的主流声音更关注媒介与民主的关系,倡导社会正义和公平,高度警惕权贵和资本对媒介的侵蚀,在人权问题上较真,对外国“被压迫者”、“异见人士”表示声援等。

美国新闻媒介的运作机制也显示出其独特性。首先,商业化程度高。英国BBC创始人约翰·雷恩曾惊叹:“我想知道你们这些美国人,如何能既信奉上帝又礼拜财神而并行不悖。”其次,笃信个人主义和市场经济,国营或公营媒介形态难以立足。在新闻界,主流媒体清一色是私营的,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CNN、ABC等。公营广播电视台如美国之音等为数寥寥的官方媒介或是曲高和寡,或在国内可信度低,受众群和广告效应都很有限。

从主流媒介的新闻运作看。报道与意见分离是主流形态。新闻主导的最高原则是客观性,在美国它有一整套具体的操作规范:倒金字塔方式展开;5W 1H(what when when who where how)模式写作;习惯第三人称语气叙述;尽量引述当事人的话;强调可以证实的事实;不采取主观立场;至少表达新闻事实的两面等。

美国的媒介机构受“多数法则”支配,普遍具有媚俗取宠倾向。在争夺受众的角逐中,存在着诽谤性丑闻和煽情新闻驱逐严肃新闻的倾向,当然,这也是世界性难题。另外,媒介集中趋势愈演愈烈,公司文化、广告文化侵蚀新闻文化,以致有损害新闻事业传统信条的危险,并引发了日益做大做强的媒介本身是否应当受到限权和监督的问题。最后,国内报道的相对客观公正不能令人信服地表现在国际报道上。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网络传播的出现,使人类面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难以比拟的传播革命,美国传媒业的表现尤其引人注目。网络技术催生了全新的传播媒介,且在短短的数十年中就发展成为主宰世界的传媒霸主,以致过去傲视群雄的主流媒体(无论报刊还是广播、电视行业)不得不纷纷加紧与新媒体的联合。当代,美国的网络功能得到极大开发和普遍应用,如网络购物、网络教育、网络医疗、网络社交等,已然成为普通阶层的生活必需。与此同时,网络生活化也带给美国不少社会问题,如网络色情、网络暴力、网络犯罪等。这些颇为值得我们深思和警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