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写作中的“三结构”

写作中的“三结构”

时间:2022-05-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新闻写作中的倒金字塔式结构就是这样。很多写作主体在写作时,以自己的认识发展变化或感情变化进程来安排层次,这也是属于纵式结构,只是显得内在些。接着写作者在大会秘书处找秦官属的材料,可是材料很少,于是增加了新的疑问。又写作者深入到深山老林,了解到秦官属为发展山区药材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方才打消了上面三个疑问。

三、结构的方式

结构方式是写作主体安排和组织一系列生活材料、人物事件,使之构成一个和谐、匀称的整体,从而完美地表现作者的观点、思想和感情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不同的文章其结构方式各不相同,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别。但是,属于同一类型的文章,由于在反映生活、表现主题时对材料的组织与安排存在着某种共同的特点,因此,决定了它们的结构方式遵循着大致相同的法规。这种法规往往成为较固定的结构方式。结构方式主要反映在层次安排上。下面从各种基本问题上来看它们的结构方式。

(一)记叙类文体的结构

1.纵式结构

即按照时间顺序或事物发展过程来安排层次。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就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分为三个层次,分别写了三天中的所见、所感。这种结构方式的好处是脉络清楚,宜于叙述故事或情节。

在时间先后排列的基础上,也可有一定的变化,这是为了使结构呈现美的形态。即是开头先写结果,然后写事情的发生、发展,这是一种倒叙顺承的结构,也属于纵式结构这个范畴。新闻写作中的倒金字塔式结构就是这样。

很多写作主体在写作时,以自己的认识发展变化或感情变化进程来安排层次,这也是属于纵式结构,只是显得内在些。例如,黄宗英的报告文学《大雁情》,一开始写作者在全国科学大会期间,在长城上初次认识秦官属,到了晚上秦官属避而不见,拒绝作者的采访。作者产生了疑问。接着写作者在大会秘书处找秦官属的材料,可是材料很少,于是增加了新的疑问。再写作者到西安植物园,听到人们对她的许多非议,又是一个疑问。又写作者深入到深山老林,了解到秦官属为发展山区药材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方才打消了上面三个疑问。最后,作者由此联想到怎样才能真正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呢?又提出新的疑问。然而这个疑问是作者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全文就是根据作者对主人公认识的逐步深化来安排五个层次的,给人以自然、亲切、可信之感。

2.横式结构

即按照空间的变换或按事物性质分类来安排层次。

例如,周定舫采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英雄纪念碑》,就是以空间的转换来安排层次的。记者先写“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的印象,写碑的坐落位置;再写“越过广场,踏着橘黄色花岗岩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仔细瞻仰纪念碑”,写“踏上花岗石铺成的台阶,到了第二层平台”的情景,写碑形结构;接着,细细瞻仰“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的“10块汉白玉的大浮雕”。写浮雕时,从东而南(后面),从南而西,从西而北(前面),依次写来,一笔不乱。全文以记者立足的方位每一转换,随之推出一个新的层次。移步换形,结构清新,生动而具体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这种方法又称“移步换形法”,常用于参观记、游记、风貌通讯、工作通讯等写作中。

按照事物性质分类来安排结构,也属于这一类。在以记人为主的文章中,有时由于人物的事迹较多,发生的时间、地点不一,难以按照时空变化的顺序来组织,就可以根据人物精神品质的不同方面加以分类归纳,每一类为一个层次,再按其内部逻辑关系加以排列。如李庄采写的《任弼时同志二三事》就是按这种方式来结构的:开头写一段概括全文的话,点明主题,然后把表现一个伟大人物的崇高品质和伟大人格这一主题的“平凡的小事”,按性质归类,每类一个层次,写成一段;每段用一句话概括内容,放在段首。如“弼时同志得了高血压症,还是继续坚持着繁重的工作”;“弼时同志事无大小,凡是自己动手的,一定要负责到底”;“弼时同志特别注意调查研究,注意群众的疾苦、意见和要求”;“弼时同志的整个生活里渗透着原则性”;“弼时同志的生活十分朴素”等。这样分类写,读来眉目清晰。

3.纵横式结构

即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采用“经”、“纬”交叉的方式(又叫“纵横交叉”)来安排层次。内容复杂的文章,多用这种方式,既照顾到时间的先后,又照顾到地点的变换。时空交替,使文章跌宕有致。中国青年记者集体采访的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就属于这种结构方式。这篇通讯所报道的“平陆事件”,由于设计的场面大、地区广、单位多,特别是时间短促,许多情节齐头并进,发展异常疾速,因而记者就选择了“纵横式”,并运用类似电影“蒙太奇”那样灵活跳动的结构方法,使场景画面化和情节故事化,把一个个场景、一幅幅画面、一幢幢故事,突兀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它的每一个小段前面,没有加上提要式的小标题,而是用记者的旁白和时针进展的标记,使场面层次分明,紧扣读者心弦。这样的结构方法,在某种程度上,给这篇通讯增添了色彩。

(二)议论类文体的结构

就整体而言,一篇议论文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总,即由绪论、本论、结论三个层次组成。绪论(引论、引言)先提出问题,明确全文论述中心;本论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结论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加以归纳,得出结论。这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方式,称为“总—分—总”式,是一种完整的基本结构方式。此外,还有“分—总”和“总—分”两种方式。

本论是一篇议论文的主体,内容多,篇幅长,在中心论点下面,往往要根据若干分论点之间的联系来安排层次,一般有下面几种方式:

1.并列式

即文章各个层次之间为“横陈”关系。每个层次阐说一个主要问题,虽然互不“关联”,但是,它们遵循总体布局,从各个方面去说明中心论点。这是论说性文章的常见形态,在论文和杂文中经常被采用。如叶永烈的杂文《为科学而献身》。文章开头,作者引用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名句,得出“为科学奋斗终生的科学家们,当他们离开人世的时候,想到的不是个人,而是科学”的结论。为阐明这一论点,作者将全文分为六个层次,并列叙述了古希腊的阿基米德、意大利的布鲁诺、俄罗斯的利赫曼和罗蒙诺索夫、瑞典的诺贝尔、法国的居里夫妇,以及生于德国迁居美国的爱因斯坦。这些著名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典型事例,各有侧重,但都处于并列位置,集中说明了主题。

2.递进式

即各个层次之间为“深入”关系。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因此反映在文章层次上,也应是逐层深入。这是论说性文章的主要形态。

例如,唐代韩愈的《师说》一文,非常突出地采用了递进式的层次。文章首先论说了教师的根本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有“道”无“道”,也是衡量教师有无作为的唯一标准。所以,无贵无贱,不分长幼,只要“道之所存,便可作为人师”。全文主旨,开篇阐明。接下去,作者分两个层次,深入阐发论题。第一个层次,先以“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作对比,说明愚昧无知的人,在于不肯虚心学习。接着,进一步对比,并批评了有些人能为子弟选择教师,而自己呢?“则耻师焉”。然后再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相比,批评士大夫们不能尊师重道。文章层次纵深展开,表露了作者的愤懑情绪。第二层次实际上是第一个层次的又一深入。作者笔锋一转,从正面阐述论题,讲透人必有师的道理。就拿孔子来说,也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虚心向别人学习。这样,作者又充分说明“弟子不必不如师”和“师不必贤于弟子”。其关键在什么地方呢?就在“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问题上。《师说》的论据充分有力,在严密的逻辑发展中,层层深入,令人信服。

3.总分式或分总式

即各层次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先“总”而后“分”或先“分”而后“总”。

例如,朱德熙的《谈朱自清散文》一文,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就是先“总”后“分”。作者首先对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成就作出总的评价:“朱自清是五四以来我国优秀的散文作家之一。他的文章严谨不苟,虽然着意锤炼文字,但风格平易自然,既不流于艰涩,也很少华丽的铺排与藻饰。”然后再分别从“朱自清的散文里创造了许多新鲜的意境,新鲜的用语,富有诗意,也富有风趣”;“朱自清还善于把静态的东西写成动态的东西”;“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他的整个风格跟语言有密切的关系”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再如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各层次关系呈现为先“分”而后“总”。文章首先开宗明义,提出论题:“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接着对“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以及“无产阶级”等各种阶段的状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最后是“综上所述”加以归结。

(三)说明类文体的结构

1.顺序式

是按照事物的构成、发展规律,或人们认识过程的推进等方面来说明对象的方式。顺序说明包括结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观察顺序五种。按顺序方式组织结构,使文章“言而有序”。

例如,叶圣陶的《景泰蓝的制作》,就是按照景泰蓝的生产工序:制胎、掐丝、涂色、烧制、打磨等过程来安排层次的,既有时间顺序,又有空间顺序。

2.分类式

对事物进行分门别类、逐一说明,用这种方法安排结构就是分类式。常见的分类有两种: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运用分类法介绍事物,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和不用的角度对事物的各种类型及其具体内容和特有属性,进行多层次的、系统的分别说明。这样的结构方式,使文章清晰具体、系统全面,使人一目了然。

例如,上海人民出版社在1970年出版了一本名叫《看云识天气》的书,作者首先按云的不同属性分类,分成“云的形态同天气的关系”和“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两部分,即两大层次。第一部分又根据云的不同特点分成两类:一类是预兆晴天的薄云,一类是预兆雷雨的厚云。然后,又根据云的不同形态把预兆晴天的薄云分成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四种,再依次说明它们的形态特征以及与天气的关系。第二部分根据云上光彩现象的不同特点,把光彩分为晕、华、虹、霞四种,然后又依次说明它们的特征以及与天气的关系。该书层次清楚,条理分明。此外,书中还运用比喻、描述等方法,显得具体形象。

以上只是介绍说明类文体的两种结构方式,其实不止这两种,还有比较式、对话式、图文式等。在具体运用中,常伴有交叉情况或借用其他文体的结构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