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时间:2022-02-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3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了解近代中国社会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掌握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内容,认识到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第3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了解近代中国社会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掌握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内容,认识到这一理论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结晶,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指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学习重点与难点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和伟大意义;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内容及重要地位;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西方资产阶级能够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中国资产阶级就不行,而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的原因。

重点难点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应该以( )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A.议会斗争   B.经济斗争   C.武装斗争   D.政治斗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

A.共产主义   B.封建主义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3.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 )。

A.无产阶级专政   B.资产阶级专政   C.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D.工农联合专政

4.中国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最可靠的同盟军是( )。

A.民族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大资产阶级

5.毛泽东的“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著名论断是在( )上提出来的。

A.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C.八七会议   D.古田会议

6.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

A.革命对象不同   B.革命动力不同   C.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D.革命原因不同

7.毛泽东批评城市中心论,提出以乡村为中心的文章是( )。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8.下列著作中,毛泽东正式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的是( )。

A.《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共产党人〉发刊词》   D.《论人民民主专政

9.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心内容是( )。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   D.巩固农村根据地

10.毛泽东关于建党思想最突出的特点是( )。

A.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C.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D.从作风上建设党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

1.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内容是( )。

A.土地革命   B.武装斗争   C.党的建设   D.统一战线   E.农村根据地建设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E.官僚资产阶级

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条件有( )。

A.半殖民地半封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  B.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

C.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E.共产党组织得有力和其政策的正确性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 )。

A.统一战线   B.独立自主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E.土地改革

5.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是( )。

A.小资产阶级   B.封建主义   C.官僚资本主义   D.民族资产阶级   E.帝国主义

6.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原因是( )。

A.近代中国没有民主制度   B.近代中国没有民族独立   C.反动统治者十分强大

D.三大敌人掌握政权     E.离开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

7.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争取中间势力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有充足的力量   B.尊重他们的利益   C.依靠中间势力的代表人物

D.对他们的动摇性作坚决的斗争   E.对顽固派作坚决的斗争并能取得胜利

8.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

A.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建设的生命线   D.官兵一致   E.人民军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

9.十五大报告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是( )。

A.推翻军阀官僚的反动统治   B.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D.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E.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

10.中国共产党提出与顽固势力作斗争的策略原则是( )。

A.有效   B.有理   C.有利   D.有节   E.有用

三、重点问题解答

1.如何理解中国革命实践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之间的关系?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3.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如何认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大意义?

5.如何认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作出的巨大贡献?

6.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

四、疑惑问题辨析

1.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帝国主义“侵略有功”。

2.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资产阶级革命。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革命性的阶级。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

5.为了早日实现革命目标,中国革命应“毕其功于一役”。

6.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应该“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

7.人民军队的建设必须遵循党指挥枪的原则。

8.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绝大多数来自农民,因而它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五、难点问题剖析

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只有革命才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

2.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为什么行不通?

3.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如何处理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5.为什么说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6.为什么说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7.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有利条件和特殊困难是什么?

8.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的特点是“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农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请结合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的实际,阐述毛泽东这一思想的基本依据。

六、典型案例讨论

【案例呈现1】

去当红色“山大王”

秋收起义几仗打下来,部队相继失利,损失很大,队伍“竟至溃不成军”。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召开了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部队的进军方向问题。到什么地方比较适宜呢?毛泽东拿着一份从学校借来的地图,指着湘赣边界山形最宽的部分,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说:这里像眉毛一样的地方,是罗霄山脉中段,最适合做我们的落脚点,我们要到那里去当“山大王”。

听了毛泽东的分析,在经过激烈争论后,大多数同志同意毛泽东的主张,也有一些同志不同意毛泽东的意见,师长余酒度就竭力反对,他说,攻打长沙是省委决定了的,我们现在全军会师了,就应该立即反攻浏阳,直取长沙,不反攻浏阳直取长沙,革命了半天,却退到农村,革到山上做山大王了,这叫什么革命呢?毛泽东耐心地说:我们这个山大王是红色的“山大王”,而不是过去的“山大王”,是代表人民利益的工农武装,是共产党领导的,有主义、有政策、有办法的山大王。中国政治不统一,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很多,我们要找敌人统治薄弱的地方。毛泽东的话,通俗易懂,包含着极其丰富的深刻的真理。卢德铭总指挥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他说:毛委员讲得对,现在交通要道和城市不是我们占领的地方。如果攻打长沙,就有全军覆没之险。

——摘自《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中外名人的评说》,苏扬,解放军出版社,1991年版

思考与讨论

(1)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开始探索的?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怎样建立起来的?这对中国革命有何重大意义?

【案例呈现2】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927年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着重谈到军事问题。他说,从前我们责备孙中山专做军事运动,而我们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但蒋介石、唐生智等都是拿枪杆子起家的,而我们独不管,现在我们虽然注意了,但仍没有坚决的思想。毛泽东在会上尖锐提出,例如秋收暴动,就非依靠军队不可。为此,他提出这次会议应重视这个问题,新的政治局常委应更加坚决地注意这个问题。他着重指出这次湖南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主观上的错误。因此,他认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句话发展成为后来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个著名的论断。这是毛泽东高瞻远瞩、胜人一筹之处。

——摘自《毛泽东思想发展史》,金春明、陈登才主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年版

思考与讨论

为什么说中国革命要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案例呈现3】

毛泽东高超的统战艺术

善做统战工作的毛泽东,总是把统战与日常工作结合得天衣无缝,其艺术性堪称炉火纯青,值得我们后来者效法揣摩。

活学活用,见缝插针

1939年10月4日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写道:“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此为经典表述,但并不是第一次提出。

这年7月7日,纪念抗战两周年时,华北联合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校长成仿吾请毛泽东给师生们作报告。当时,党中央决定,华北联大即将迁到抗日根据地去办校。出发在即,毛泽东讲话时就号召大家“深入敌后,动员群众,坚持抗战到底”。讲演中,他饶有趣味地引用了《封神演义》里的一段故事,勉励同学们上前线。他说:“当年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赠了他杏黄旗、四不像、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出发上前线,我也赠你们三样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会场上顿时热闹起来,笑声一片。

从《封神演义》中的法宝“一物降一物”,毛泽东还引申出只要依靠人民,没有攻不破的“法宝”。1955年3月31日,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上的事情,总是一物降一物,有一个东西进攻,也有一个东西降它。看《封神榜》就知道,哪有一个‘法宝’是不能破的呀?那样多的‘法宝’都破了。我们相信,只要依靠人民,世界上就没有攻不破的‘法宝’。”

大事化小,晓之以理

1937年9月,根据国共合作的协议,中国共产党将陕北革命根据地改称陕甘宁边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辖23个县,首府在延安,党中央机关也设在延安。而国民党陕西省党部却故意让国民党延安县党部赖在延安城内,充当特务机关。有一天晚上,毛泽东与西北青年救国会主任冯文斌商谈工作,负责给他们送茶倒水的警卫员翟作军不知不觉睡着了。等到醒来时,翟作军却发现毛泽东不见了。他十分着急,一口气在延安城跑了一大圈,最后在国民党县党部看到毛泽东正在和罗县长谈话,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毛泽东临走时,引用《诗经·小雅·常棣》中的话对罗县长说:“有句话说得好,‘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民族兴亡,匹夫有责嘛,务请三思。”罗县长连连点头说:“诚然,诚然。”稍停,毛泽东又笑着说:“我们可以交个朋友嘛!即使成不了朋友,也不至于变成仇人嘛!”这位罗县长双手扪胸躬着身子说:“主席之言极是,兄弟我高攀了,敝人一定言必信,行必果。”他一直送毛泽东到门口。

回来后,翟作军与其他几个警卫员议论纷纷,并对毛泽东说:“主席,像罗县长这种人,本性难改,干脆把他抓起来。”毛泽东笑了笑,对大家说:“有兄弟俩在吵嘴,恰好一个小偷来抢他们的东西,你们说,这兄弟俩是继续吵下去呢,还是去抓小偷?”翟作军说:“当然去抓小偷。”毛泽东说:“这就对了。这兄弟俩一道去对付小偷,保卫全家的财产,目标是一致的,维护的利益也是一致的。在抵抗日本帝国主义这个问题上,我们和国民党讲团结,讲统一战线,也是这个道理。”毛泽东走了几步,又对大家说:“实行国共合作,不容易呀!要有诚心诚意,还要有耐心。我们要用一切办法去联合国民党左派,争取中间派,反对和揭露亲日的投降派。一只公鸡四两力嘛,多一分力量就多一分胜利。”

打那以后,这个国民党县党部显然老实多了。后来,他们的上司发了火,把县党部撤走了。

——摘自《李永军文集》

思考与讨论

(1)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是什么?

(2)如何认识新民主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历史意义?

七、核心概念释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C 4.B 5.C 6.C 7.C 8.C 9.A 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E 2.ABCD 3.DE 4.ACD 5.BCE 6.ABDE 7.ABE 8.ABC 9.BD 10.BCD

三、重点问题解答

1.【要点提示】(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2)具体来看,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此后,京汉铁路工人罢工失败也使党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但是,并没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随着大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日益激化。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1926年前后,党逐步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②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党成立以来的经验,尤其是党在大革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总结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提出中国革命应当先占乡村、后取城市的战略,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

③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也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经过抗日战争时期的锻炼,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逐步成熟。毛泽东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④抗日战争胜利后,代表中国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同代表中国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利益的共产党展开了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战略决战。党和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新的经验,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

⑤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来看,没有两次国共合作的实践,就没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没有建立和巩固农村根据地的实践,就不会有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没有革命战争的实践,就不会有建立人民军队和关于军事战略的理论;没有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实践,就不会有党的建设理论。总之,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就不会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要点提示】(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毛泽东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还是资产阶级手中。由于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由无产阶级充当领导者。

中国工人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它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于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共同优点。同时,中国工人阶级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一是中国工人阶级具有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二是中国工人阶级分布集中,有利于工人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三是中国工人阶级大部分出身于破产的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使工人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团结战斗。中国工人阶级的这些特点和优点,使它能够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①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是通过自己的政党来实现的。无产阶级只有在其政党的领导下,才能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是自然而然得来的,而是在与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斗争中实现的。

②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各革命阶级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③无产阶级要保持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必须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这是保证党的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④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3.【要点提示】(1)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

4.【要点提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理论,有着伟大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第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给中国革命指出了唯一正确的发展道路,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第二,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指路明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第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学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树立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榜样。

第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对于走自己的路,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发展马克思主义,进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也具有启迪意义。

5.【要点提示】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度里进行革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面对和回答的重大问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是夺取革命胜利的必然之路。邓小平指出:“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

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首先,党成立初期,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

其次,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分析了处于白色政权包围的环境中,农村革命根据地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的提出,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各种深刻矛盾,认为现时的红色政权虽然还很小,但是中国革命肯定会很快发展起来。这篇文章初步形成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

最后,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6.【要点提示】(1)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2)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一方面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的。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另一方面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的。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使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总是凭借着反革命暴力对革命人民实行残暴的镇压。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农民为主体的国度,无产阶级人数很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加之长期处于农村游击战争的环境,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小资产阶级思想必然反映到党内来,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之间的矛盾成为党内的主要矛盾。这种情况决定了要建设一个广大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3)毛泽东系统地论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他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四、疑惑问题辨析

1.【要点提示】观点不正确。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客观上给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这与西方殖民主义者宣扬的“侵华有功”是截然不同的。①这种作用是在客观上发生的。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是要把中国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说,它们只是充当了历史不自觉的工具。②这种客观作用也是有限的。如果说在19世纪40至60年代有这种作用的话,那么19世纪70年代以后,这种作用便不复存在。随着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加深,帝国主义越来越成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主要障碍。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发动野蛮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从各方面控制和操纵了中国,最终从中国获得了最大的经济利益;在政治上,帝国主义列强践踏了中国神圣的主权,在中国割占领土,攫取了中国的海关主权、司法主权和外交权等许多特权;在经济上,帝国主义列强控制和掌握了中国的海关,垄断了中国的金融、航运、进出口贸易等经济特权,牢牢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在文化上,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在中国传教、办医院、办学校、吸引留学生等文化侵略政策,麻痹中国人民的精神,培养为他们侵略政策服务的买办文人;另外,帝国主义列强还在侵略的过程中,杀人放火、抢劫财物,无恶不作,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无法估量的精神损失和精神伤害。③由此可见,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一方面促使中国社会解体,促使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了一个半封建社会;但是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帝国主义侵华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总根源。

2.【要点提示】观点不正确。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毛泽东成功地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决定了当时的中国革命既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革命,又不是单纯的资产阶级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既替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又替社会主义创造前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就“新”在虽然其内容是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其领导者、主力军、发展前途上则是无产阶级革命。

3.【要点提示】观点不全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两面性,即“一方面——参加革命的可能性,又一方面——对革命敌人的妥协性,这就是中国资产阶级‘一身二任焉’的两重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一方面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打击和本国封建势力的摧残、压迫,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要求;另一方面,它在不同程度上又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的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又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这种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的特点,是由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尤其是脆弱的经济条件决定的。民族资产阶级是近代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它所进行的维新与革命运动,都代表了历史前进的方向。但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将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进行到底并引向胜利。

4.【要点提示】观点不正确。①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阻碍了中国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革命的对象。官僚资本主义是凭借地主买办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中国反动和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因此,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②中国的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两部分。中国民主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因此,不区别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就是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

5.【要点提示】观点不正确。①由于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必然趋势。②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的胜利。这种观点只看到两者的联系,而没看到两者间的区别,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客观发展规律。

6.【要点提示】观点不正确。共产党的一切活动,都应有利于巩固统一战线,而不应破裂统一战线,这是根本原则。在这个前提下,又必须保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努力争取并实现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所以党必须始终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而向国民党反人民政策让步,主张“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是右倾错误观点。

7.【要点提示】观点正确。这是因为:第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革命军队成为新型人民军队的决定性因素;第二,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保持军队的无产阶级革命性;第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保持和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

8.【要点提示】观点不正确。①决定党的性质的主要是它的理论和纲领。民主革命时期,农民党员占绝大多数,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侵入党内,给党保持工人先锋队性质带来严峻的挑战。②但是,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五、难点问题剖析

1.【要点提示】(1)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把握。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它不仅操纵着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而且操纵着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成为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狼狈为奸,互相勾结,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和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近代中国最反动也是最腐朽的势力。

第三,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加速了中国封建时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的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了。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虽然有了某些发展,但始终没能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弱小,大部分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加上地方性农业经济的存在,造成了中国实际上的长期不统一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极端不平衡。

第六,中国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其经济上的贫困化和政治上的不自由程度是世所罕见的。

(2)以上近代中国社会的特点说明,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掠夺下,近代中国领土被割占,主权遭破坏,财富被掠夺,人民受奴役,已经丧失了独立自主发展的能力。中国封建反动统治者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坚持封建专制的反动统治,反对任何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改革,对外屈膝投降,出卖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对内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勾结,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在这种情况下,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然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最主要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斗争及其尖锐化,必然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伟大的近代和现代的中国革命,就是在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推翻他们在中国的反动统治也就成了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基本任务。这就决定了只有革命才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出路。

2.【要点提示】这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自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力图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无论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第三条道路的破产,都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首先,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反动统治阶级不容许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不是要使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任意掠夺和压榨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帝国主义不希望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变成它的竞争对手。地主买办阶级是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社会支柱和代理人,它们依靠帝国主义来维护对中国人民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剥削。所以,要摆脱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阶级的控制,独立发展资本主义,历来为它们所反对。

其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与帝国主义和地主买办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不能提出一个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他们不依靠群众,不敢发动群众,因而无法领导民族民主革命走向彻底的胜利,以建立他们自己的政权,这是最为重要的原因。辛亥革命的失败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解放战争时期,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民主党派的表现和结局,进一步凸显出这个阶级的弱点。

第三,时代发生了变化。前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世界历史的进程发生了重大变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人民的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不再属于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中国革命转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其结果只能是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其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

第四,中国人民选择了共产党指引的正确道路。从鸦片战争开始,历经太平天国、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到辛亥革命,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在艰难的探索和反复的比较中,终于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人民共和国而后转变到社会主义的方案。在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里,广大人民将永远摆脱地主、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成为国家的主人,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在这种情况下,企图把获得解放的人民大众再拉回到资本主义道路,这是中国人民所不能容许的。

总之,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3.【要点提示】毛泽东指出,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我们将这种革命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它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判定革命的性质,通常有两个最主要的标准:一是看革命的对象,即革谁的命;二是看革命的领导权,即谁来领导革命。并由此决定了不同性质的革命在纲领、方法、前途等方面的差异。按照这个标准,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不难看出,除革命的对象没有发生变化外,革命的领导者、革命的方法、革命的前途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第一,它有了新的领导阶级。这个革命不再由资产阶级来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通过它的政党来领导。第二,它有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不单是推翻封建统治者的斗争,而是把反帝反封建作为明确的奋斗目标。第三,它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革命的力量共同奋斗。第四,它有了新的前途。中国革命不再以发展欧美资本主义为最终目的,而是要走一条新式的民主主义道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

革命的对象没有变,说明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仍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领导权由资产阶级手中转入无产阶级手中,说明这个民主革命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而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4.【要点提示】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处理与资产阶级的关系,主要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保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性,即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本质上就是统一战线中的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毛泽东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任何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的。哪一个阶级掌握了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就决定了革命走哪一条道路,从而也就决定了革命的前途。因此,为了扩大统一战线,坚持长期合作,统一战线中各党派实行互助互让是必要的,但这种互助互让应该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为此,无产阶级必须自始至终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既统一、又独立,既不破裂统一战线,又不束缚自己的手脚,要保持自己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灵活自主地处理各种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实现共同目标的前提下,积极贯彻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并以此影响、争取、团结其他的阶级和党派,使他们跟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走,直至取得人民革命的胜利。

第二,要针对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一面,又有对革命的敌人妥协的一面。无产阶级对他们革命的一面,要实行团结的政策,和他们建立联盟;对他们妥协的一面,要实行批评或斗争的政策,以克服他们的动摇性,坚定他们的革命性。要善于通过斗争达到团结,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如果我们党不知道在一定时期中同资产阶级联合,党就不能前进,革命就不能发展;如果我们党不知道在联合资产阶级时又要同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严肃的“和平”斗争,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就会瓦解,革命就会失败。

第三,在特殊情况下,要实行对一部分大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由于中国的大资产阶级是为不同的帝国主义所豢养并为他们服务的,所以不同派别的大资产阶级之间也有矛盾。在特殊情况下同一部分大资产阶级建立的统一战线,具有利用敌人内部矛盾的临时联盟的性质。因而,毛泽东强调,参加统一战线的这部分大资产阶级仍然是反动的。因此,在同他们联合的同时,还必须同他们进行有效的斗争。这种斗争,不但是政治上的,必要时还可能是军事上的,甚至是你死我活的。

总之,无产阶级既要保持自己在统一战线中作为领导者的独立自主地位,又要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恰当地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5.【要点提示】中国共产党一向认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关于农民革命的理论问题,是毛泽东一生中最富有创造性的重大贡献之一。他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农村,调查研究,接触农民,先后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阐明了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第一,毛泽东分析了中国农民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指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他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和统治阶级压迫榨取的对象主要是农民。

第二,农民是中国的基本群众,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第三,毛泽东强调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在推翻反动政权,建立人民革命政权中的重大作用。几千年来,土豪劣绅大地主凭借反动政权压榨农民,农民革命“非推翻这个压榨的政权便不能有农民的地位,这是现时中国农民运动的一个最大的特色”。在农村,国民革命需要—个大的变动,这个变动就是把地主权力打下去,把农民权力长上来。

6.【要点提示】无产阶级要通过武装斗争,采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动阶级的统治,以建立新的无产阶级的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政权。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但是,武装斗争、武装起义,或者说战争,是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后的必然产物。它古已有之,不是共产党人的创造发明,不是共产党的专利。无产阶级拿起武器进行革命是被迫的、不得已的。中国共产党人也并不是天生就喜欢搞武装斗争。就毛泽东而言,在他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时候,并不主张搞武装斗争,不主张实行“炸弹革命”、“有血革命”,而主张实行所谓的“无血革命”、“呼声革命”,希望开展温和的“忠告运动”,规劝统治者改邪归正。这种思想集中反映在1919年7月他写的《〈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但是,随着他对中国社会认识的深化以及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认同,他改变了原来的想法,认为和平的手段、教育的方法,在理论上说得通,但事实上做不到。他指出,中国的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近代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一开始就面对着组织武装斗争的任务,以此来反对内部的和外部的武装的反革命,为争取民族和社会的解放而斗争。

第二,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异常残酷,面对庞大的反革命武装,中国革命只能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对军权抓得很紧,不仅有庞大的军队,而且同帝国主义勾结起来,凭借着强大的反革命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独裁恐怖统治,对中国革命实行武装镇压。面对残暴的敌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能而且必须拿起枪杆子,以革命的暴力对付反革命的暴力,以革命的战争推翻强大残暴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第三,敌我力量对比、帝国主义和国内各派军阀之间的矛盾,国内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总之,近代中国社会的客观条件决定了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28年间,差不多有25年是在战争中渡过的。历史表明,“我们党的历史,可以说就是武装斗争的历史”。

7.【要点提示】(1)党的自身建设的有利条件:第一,党从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有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排除了第二国际右倾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影响;第二,由于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除极少数工贼外,整个阶级都有坚决的革命性,党的建设有一个好的阶级基础,没有欧洲那样的工人贵族,党也没有产生改良主义的基础;第三,毛泽东的完整的建党学说,为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个朝气蓬勃、团结奋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2)党的自身建设的特殊困难:第一,由于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是小资产阶级群众极其广大的国家,党处在小资产阶级的包围之中,小资产阶级思想在党内常常有各种各样的反映,对党的自身建设妨碍极大;第二,由于中国革命形势的成熟,党成立后就立即投入到实际革命斗争中,无暇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因此党的理论准备不足;第三,由于中国是一个封建历史很长的国家,封建主义思想对党的侵袭比较严重。

综上所述,党的自身建设的有利条件,为把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阶级基础;但党进行自身建设的特殊困难,则使把党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8.【要点提示】①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在严酷的反动统治之下,中国人民要获得解放,只能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反革命的武装。②中国的民主革命实际上是农民革命,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因此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发动农民。③中国革命的敌人是强大的,特别是在城市占有优势,中国革命很难走城市武装起义然后夺取政权的道路。④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而且由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农村自给自足的经济广泛存在,由于帝国主义的分裂剥削政策所导致的军阀割据和混战,也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根据地提供了可能。革命力量通过把农村改造为先进的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武装夺取政权。⑤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六、典型案例讨论

1.【案例点评】(1)大革命失败后,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陷入低潮,中国共产党人面对大革命的失败,积极地思索中国革命的出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为这一探索提供了契机。

(2)当进攻大城市受挫后,革命道路问题凸现出来,是依然按照原先的计划准备攻打长沙,在敌我力量悬殊的局势面前冒全军覆没的危险,还是顶着被扣上右倾的大帽子,加上“逃跑”的罪名的风险实施战略“退却”?中国革命的道路究竟应该怎么走?面对艰难的局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果断决定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退却”,向井冈山进军。

这一退,退出了中国革命一个突破性的进展;这一退,有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起点。从实践上看,去当红色“山大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全国树立了一面旗帜,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指明了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从理论上看,这一抉择也为探索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案例点评】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不是偶然的,是和他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是和他在国民革命斗争中的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马日事变”后,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面对统治阶级的残暴行为,毛泽东对军事力量和武装斗争重要性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

1929年9月,毛泽东亲自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从而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付诸实践,在实践中解决了八七会议提出、过去长期未能解决的重大问题。此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人民力量的壮大,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建设,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发展,直到全国政权的取得,都离不开武装斗争。因此,毛泽东将武装斗争称为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

3.【案例点评】(1)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一方面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的。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作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集中代表的国民党所领导的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另一方面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的。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造成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就使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以逐步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近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愿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民族资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因而能够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当革命主要是反对某一个帝国主义的时候,属于别的帝国主义系统的官僚资产阶级集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参加统一战线。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只有巩固的工农联盟,才能实现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同时,第二个联盟也非常重要,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壮大自己,孤立主要的敌人,才能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过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当党能够正确处理与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或被迫分裂统一战线问题时,党的发展和巩固就会前进;反之,党的发展和巩固就会后退。

七、核心概念释义

1.【要点提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社会发展到近代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基本定义是:资本主义国家侵入封建国家,促使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因素发展,把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社会,同时控制这些国家,使它们在政治、经济上从属于自己,把独立国家变为半殖民国家。“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1840—1949年的中国便是这种社会形态。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如果没有外敌入侵,中国社会内部已经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会进一步成长,中国将缓慢地走向资本主义社会。鸦片战争及其以后的一系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战争,完全打断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正常发展进程,中国近代社会最终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方面,由于先进生产方式的出现,资本主义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由单一的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形式上独立,实质上部分主权丧失的半殖民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形成于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的签订,至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签订基本形成。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最终宣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完结。

2.【要点提示】城市中心论就是认为无产阶级必须首先在大中城市发动革命并取得胜利,然后再将革命扩展到农村地区,最终夺取革命的全面胜利;城市必然要领导农村,农村必然要跟城市走。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提供的经验就是先在中心城市发动革命,再将革命扩展到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地区。这样的道路对一些国家是适合的,但不适合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主张——城市中心论的基本特点是:不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特点,把十月革命中采取的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成功经验教条地搬到中国,认为“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强调“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对中国革命起决定作用。在军事上则搞冒险主义。这种“左”倾冒险主义一方面不顾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敌强我弱的事实,一再命令中心城市的革命群众举行罢工、游行、武装起义和武装暴动;另一方面指责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认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做法是“一种绝对错误的观念”,命令农村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进攻中心城市,结果使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

3.【要点提示】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文章中,就提出了建立人民武装,开展武装斗争的思想。后来,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等文章中,进一步阐述了武装斗争的理论。他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统治和压迫。这就决定了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武装斗争是我们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的历史,可以说就是武装斗争的理论历史。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正是坚持了武装斗争,才使革命取得了彻底的胜利。实践证明,毛泽东的这一理论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4.【要点提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的、革命力量赖以长期生存和发展以及出击消灭敌人的战略基地。在中国革命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先后建立过“工农武装割据”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游击战争的根据地和解放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内容就是在通过武装斗争的方式摧毁封建政权和秩序的农村地区,建立新式的工农政权和党的组织,形成新的社会秩序,以利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根据地建设是真正切实地把农民组织起来的重要途径,通过这一工作才能使农村成为革命的立足点和基础。

5.【要点提示】“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红色政权建设的总概念。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基地,三者密切结合。武装斗争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有力工具;土地革命只有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阵地,是开展土地革命、实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必由之路。

6.【要点提示】农村包围城市是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概括。基本内容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要在敌人统治力量较薄弱的农村首先开始,首先发展,首先胜利。中国共产党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派遣自己的力量到农村去,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建立人民军队,开展土地改革和农村游击战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形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阵地,以反对占据城市并拥有强大力量的敌人,在长期的斗争中逐步锻炼、积聚和发展革命的力量,削弱敌人的力量,改变敌大我小、敌强我弱的形势,然后攻占中心城市,夺取全国政权,取得革命的胜利。这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实践中开创的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7.【要点提示】土地革命是消灭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革命。具体内容就是将封建地主阶级占有的土地予以没收并分配给广大的农民群众,实现耕者有其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运动是1927年独自举起武装斗争的旗帜并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后开始的,其具体政策和路线在实践过程中有过多次调整。直到新中国建立,土地改革才最后宣告结束。

8.【要点提示】中国革命新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它的“新”是相对于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而言的。以往的革命经验就是首先在城市发动革命并取得胜利,再把革命扩展到农村地区。中国革命新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创造。

9.【要点提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革命的中心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以农村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依托,三位一体,组织民众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

10.【要点提示】“左”倾路线是指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错误,1930年6月至同年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和1931年至1935年1月遵义会议前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11.【要点提示】盲动主义是流氓无产者的思想和小资产阶级思想在革命队伍中的反映。主要表现是不顾主客观条件和党的政策而蛮干。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党内出现过这种倾向,当时党的主要负责人瞿秋白等认为,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所谓“不断革命”,中国革命形势是“不断高涨”,不肯去组织有秩序的退却,用命令主义的方法企图靠少数人在全国组织毫无胜利希望的地方起义,使革命力量受到很大损失。1928年初,这种倾向渐渐受到遏制止,但党内一些人还残存着这种情绪。

12.【要点提示】1930年6月至同年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使党受到了很大损失。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革命转入低潮。1928年党的六大以后,由于贯彻了大会的正确路线,各地党组织在领导农民的斗争中,逐步形成了开展游击战争、土地革命和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等一整套办法,使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和扩大,在全国范围内出现革命走向复兴的局面。随着局势的好转,共产党内“左”的急性病又逐渐发展起来。1930年6月,李立三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的首先胜利》的决议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后被称为“立三路线”)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个决议案的“左”倾冒险主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形势作了根本错误的估计,认为“中国革命也好,世界革命也好,都到了大决战的前夜”。第二,主张在实际工作中已不再需要逐步积聚和准备革命的力量,因为群众已经不要小干、只要大干,也就是只要武装暴动,而且是全国性的武装暴动了。第三,坚持“城市中心论”的错误观点,反对以农村包围城市,以根据地推动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第四,再次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认为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就是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开始,企图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同时,反对资产阶级。基于这些错误认识,李立三提出了“组织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的口号,并决定将党、团、工会的各级领导机关合并为武装起义的各级行动委员会,命令红军进攻武汉、长沙等中心城市。李立三的“左”倾错误在党内统治的时间虽然只有3个多月,但使刚刚发展起来的革命力量遭受了重大损失。国民党统治区内,许多地方的党组织因为急于组织暴动而把原来的有限力量暴露出来,先后有11个省委机关遭受破坏,武汉、南京等城市的党组织几乎全部瓦解。红军在进攻大城市时也遭到很大损失,先后丢失了洪湖及右江等革命根据地。1930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六届三中全会。会议纠正了李立三对中国革命形势的“左”的估计,停止了组织城市暴动和红军进攻大城市的冒险计划,恢复了党、团、工会的独立组织。会上,李立三作了自我批评,承认了错误,接着便离开中央的领导岗位。

13.【要点提示】王明“左”倾机会主义是指1931—1935年1月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又称第三次“左”倾冒险主义。1931年1月,在王明等人的逼迫下,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了六届四中全会。由于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支持,王明等人取得了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他们在政治上夸大资本主义在中国经济中的比重,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把反资产阶级和反帝反封建并列;否认“九一八”事变后国内阶级关系的明显变化,把中间势力当成“最危险的敌人”;继续推行“城市中心论”,不适当地夸大工人运动的作用,要求红军占领城市,以实现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进而形成全国的胜利。在军事上,先是推行冒险主义,后来又变为保守主义和逃跑主义,把红军的三项任务缩小为单纯地打仗一项。在组织上,实行宗派主义、惩办主义,对不同意他们错误主张的人,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统治达4年之久,给党和革命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使党在白区的组织几乎全部丧失,红军和革命根据地损失了90%。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14.【要点提示】经验主义是实际工作中主观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中国共产党内在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上曾经出现过的一种错误倾向。其主要特征是:否认中国革命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指导,不懂得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满足于一得之功,一孔之见。在实际工作中,经验主义者违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认识和实践具体、历史的统一的科学原理,往往沾沾自喜于既得经验,对革命理论不屑一顾,轻视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的指导意义,夸大感性经验,拘泥于自身的狭隘经验,把特定条件下的局部经验当成普遍真理,结果给中国革命的事业造成过很大的危害。毛泽东曾经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等著作中深入批判了经验主义。

15.【要点提示】教条主义亦称本本主义,指一切从书本出发,把理论、书本当作宗教教义的主观主义思想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内在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态度上曾经出现过的一种错误倾向。教条主义者轻视实际,轻视感性经验,不承认实践出真知;反对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主要特征是:不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当作行动指南,而是当作教条;不是努力学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思考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实际问题,而是生吞活剥地背诵著作中的某些词句,一切从定义、公式、本本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词句、个别原理当作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千古不变的教条,到处生搬硬套。教条主义容易装出马克思主义的面孔,因而比经验主义有更大的欺骗性和危害性。唯心主义是它的思想根源。与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背道而驰。这种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割裂开来的错误倾向,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初期在党内盛行,给中国革命事业带来极大的危害。毛泽东曾经在《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中对教条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16.【要点提示】机会主义是只图眼前暂时的利益和一时的成就而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政治思潮。“所谓机会主义,就是这里有利就干这件事,那里有利就干那件事,没有一定的原则,没有一定的章程,没有一定的方向。他今天是这样,明天又是那样”。机会主义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左”倾机会主义,特点是离开当时大多数人的实践,把可能性看作现实性,认识超越客观过程的发展阶段,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过低估计敌人的力量,实行盲动主义、冒险主义、命令主义,在党内则实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一种是右倾机会主义,特点是思想落后于实际,跟不上客观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放弃原则,不敢斗争,甚至屈服于敌人的压力,拿原则做交易,表现为投降主义。“左”右倾机会主义都把革命运动引向错误道路,造成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巨大损失。机会主义都以主观和客观相分离、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产物。

17.【要点提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以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在实际工作中推行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其主要特征是:在统一战线中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放弃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农民,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甘心做资产阶级的尾巴。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状况的错误分析和由此而产生的错误思想观点。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的主观原因。同年党的“八七会议”,结束了这一错误路线在党内的统治。

18.【要点提示】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关于主要依靠中国人民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之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它强调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强调任何国家的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都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适合本国特点的正确道路。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明确提出“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概念,主张立足于本国,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发展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关于独立自主的思想又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建设方针和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反对霸权主义的外交原则。独立自主是正确处理本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正确处理国与国之间和政党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根本立足点。

19.【要点提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国际无产阶级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为实现其历史使命而开展的革命运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同以往的一切革命运动根本不同,它是人类社会发展最彻底的革命运动。这个革命运动的内容是各国无产阶级在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指导下,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联合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反对资产阶级和各国反动派以及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者,消灭一切私有制和剥削制度,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是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与近代西欧工人运动初步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和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917年的十月革命开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亚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在共产主义政党的领导下,经过英勇的斗争,先后建立了十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取得了由一国胜利到多国的胜利,并进入了以社会主义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共产主义运动的新时期。但是,到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共产党推行错误路线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致使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从而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很大挫折。尽管如此,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仍是不可抗拒的历史发展规律,整个世界终将走向共产主义。

20.【要点提示】共产国际亦称第三国际,是列宁领导创建的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共产主义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破产;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各国共产党的建立,客观形势要求建立新的国际组织。1919年3月2日在莫斯科召开了国际共产主义代表会议,有来自21个国家的35个政党和团体的52名代表参加。大会通过了《告国际无产阶级宣言》、《共产国际行动纲领》、《关于资产阶级民主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提纲》等文件,宣告了第三国际成立。它的任务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团结世界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为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剥削制度而斗争。它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最高权力机关是代表大会,各国共产党是它的支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代表大会选出的执行委员会负责向各国支部发布指示和监督他们的工作,其总部设在莫斯科。第三国际在其存在的24年中共召开过7次代表大会,领导过65个共产主义政党和组织,在捍卫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批判内部机会主义思潮、推动国际工人运动和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支持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反对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战争、促进国际共运发展等方面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它在欧洲、美洲、亚洲帮助各国先进工人建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协助他们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加速了各国共产党的成长。但是,它在工作中也有许多失误,特别是“左”倾思想的长期干扰,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消极影响,其高度集中的组织形式曾影响了各党的独立自主和各党之间的平等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广泛展开,各国工人运动面临的问题日益复杂,原来的由一个国际中心来统一领导和指挥的组织形式已不适应新的形势发展需要,甚至影响了各国党的独立决策和各国党之间的平等关系。同时,各国共产党在斗争中政治上已经成熟起来,完全能够承担领导本国革命的任务。经各国共产党一致同意,第三国际于1943年6月13日正式宣告解散。其机关刊物是《共产国际》和《国际新闻通讯》。

21.【要点提示】自在阶段、自为阶段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用来表明无产阶级的政治成熟程度和觉悟程度不同阶段的两个术语。自在阶级是指处在自发斗争阶段的无产阶级。这时,无产阶级还没有觉悟到把资本家当作一个阶级来反对,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一个阶级和独立的政治力量,不了解自己的历史使命。自为阶级是指进入自觉阶段的无产阶级。这时,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长期斗争中已经成熟起来,具有鲜明的阶级意识,有了革命理论的指导,认识到本阶级的历史使命,建立了自己的政党,进行着有领导、有组织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

22.【要点提示】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从广义上说,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人民进行的反对外来侵略和国内封建统治的革命,就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是一次具有比较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缺乏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结果,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篡夺了革命的果实,使革命遭到失败,没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伟大历史使命,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3.【要点提示】新民主主义革命亦称人民民主革命,是相对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而言的。通常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这种革命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的,在中国则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种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不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而以建立各革命阶级在无产阶级领导下人民民主专政为追求目标,它的发展前途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发展趋势。在革命阵线上,它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4.【要点提示】统一战线就广义而言,是指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包括阶级、阶层、政党、集团乃至民族、国家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在某些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组成的政治联盟。简要地说,统一战线就是一定社会政治力量的联合,其核心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同盟者,反对最主要的敌人。统一战线同联盟、同盟、联合阵线等属于同义语。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重要法宝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的基本策略思想。历史经验证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组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战胜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重要保证。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基础上的,它已经发展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联盟,具有空前的广泛性。它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25.【要点提示】在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工人阶级、农民以及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其基础是工农联盟;一个是劳动者同非劳动者之间的联盟,即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劳动人民同资产阶级及其他非劳动人民的联盟。第一个联盟是基本的、主要的,是统一战线的基础;第二个联盟是非基本的,但又是重要的、不可缺少的。

26.【要点提示】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与顽固势力作斗争的策略原则。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国民党亲英美派具有两面性,是统一战线中的顽固势力。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与顽固派作斗争的“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有理就是自卫原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有利,就是胜利原则,不斗则已,斗则必胜;有节,就是休战原则,斗争必须要有节制,以免完全破裂统一战线。“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三原则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是以斗争求团结政策的灵活运用。

27.【要点提示】无产阶级,亦称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是指被剥夺了生产资料,以出卖劳动力为主,受资产阶级剥削的阶级。这一术语来源于拉丁文。在古罗马,它表示除子女外一无所有的阶级(无产者)。虽然在英语中这一术语早在1663年就已出现,但它的现代含义却是马克思于1844年在《德法年鉴》中首次确定的。无产阶级最早出现于14、15世纪欧洲的工场手工业时期,成长壮大于18世纪产业革命和机器大工业发展以后。一般特点是:与最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是现代社会中最先进、最有远大前途的阶级;是革命最坚决、最彻底的阶级;是最有组织性、纪律性的阶级。中国无产阶级产生于19世纪中叶,成长壮大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五四运动前夕,产业工人达200万人。中国工人阶级除了具有世界上一般工人阶级的特点之外,还有着自身的三个特点: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在革命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都更坚决、更彻底;它开始走上革命的舞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为中国社会中最有觉悟的阶级;多来自破产的农民,与广大农民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

28.【要点提示】农民阶段是指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阶级(不包括农业工人)。解放前,我国农民阶级分化为富农、中农、贫农、雇农,其中富农是农村资产阶级,贫农是农村半无产阶级,中农是农村小资产阶级,农民阶级主要指贫农和中农,他们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毛泽东指出,中国有80%的人口是农民。因此,农民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的力量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民问题仍旧极其重要。

29.【要点提示】小资产阶级是指以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社会集团,主要包括中农、小手工业者、小商人、自由职业者等。小资产阶级占有一小部分生产资料或少量财产,一般既不受剥削也不剥削别人,主要靠自己的劳动为生。但是,其中有一小部分有轻微的剥削。作为劳动者,在思想上倾向于无产阶级,作为私有者又倾向于资产阶级,极易受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因此,在反封建的斗争中既具有革命性,同时也存在政治上的动摇性、斗争中的软弱性和革命的不彻底性。19世纪中叶,在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出现的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等,都是从小资产阶级的私利出发,企图通过改良的办法,改善劳动人民的政治经济地位和生活状况的小资产阶级流派。他们虽然反对资本主义,但是,一旦他们的私利得到满足时,就会放弃革命。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很不稳固,经常处于分化之中。大部分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压迫趋于贫困乃至破产,转变为半无产阶级或无产阶级;小部分通过发财致富上升为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作为革命的动力之一,只有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才能获得自身的解放。

30.【要点提示】民族资产阶级是殖民地半殖民地或民族独立国家中,同帝国主义联系较少的资产阶级。它是在本国封建主义解体和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民族资产阶级代表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矛盾又有联系,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软弱的,具有两面性。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有革命性的一面,同时又有妥协性一面。它可以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同盟军,中国共产党对它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统一战线政策。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中国共产党对它采取了正确的政策,用和平的方法解决了这个矛盾,把它改造成了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31.【要点提示】毛泽东于1939年12月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论述了民族资产阶级是带两重性的阶级,他指出,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所以,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从这一方面来说,他们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在中国革命史上,他们也曾经表现过一定的反帝国主义和反官僚军阀政府的积极性。但是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这种情形,特别是在民众革命力量强大起来的时候,表现得最为明显。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他们在一定时期中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国主义和反官僚军阀政府的革命,他们可以成为革命的一种力量;而在另一时期,就有跟在买办大资产阶级后面,作为反革命的助手的危险。

32.【要点提示】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时期文化思想领域的革命运动,包括五四前的反封建主义启蒙运动和五四后的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它是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人阶级成长壮大的必然结果,是新的经济力量和政治力量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体现了我国人民新的觉醒。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树起“科学”和“民主”两面大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陈独秀、李大钊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虽然初期的新文化运动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不能为中国革命指明道路,但不失解放思想的启蒙作用,它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思想准备,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十月革命影响和在中国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开辟了道路。后期的新文化运动开始突破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逐渐成为我国第一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运动,新文化运动也就成为新民主主义性质文化思想运动。这一运动的直接成果是使中国一些革命知识分子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

33.【要点提示】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在中国工人阶级壮大的条件下,以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为导火索,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发起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民主运动,后发展成为全国范围的以工人阶级为主力的革命运动,至同年6月底取得胜利。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五四运动后,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促成了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准备。

34.【要点提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是毛泽东创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集中表述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条总路线规定了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中国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革命前途是经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35.【要点提示】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劳动人民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在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以前,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自己的统治。在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以后,要有步骤地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以后开始的。在现阶段,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要求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36.【要点提示】“一次革命论”主要体现为以下两方面内容。其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内的“左”倾冒险主义者提出的错误理论,其代表是王明。这种理论主张将不同阶段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作一步走,“举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主张这种观点的人,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不知道革命有阶段之分,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的区别,认为中国革命是“无间断的革命”,“不能在民主主义的阶段上再一个段落”,企图在民主革命时期一举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民主革命中把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同反对资产阶级并列起来,扩大了打击面,排斥了同盟者。这就造成了政治上的盲动主义、组织上的关门主义、军事上的冒险主义,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极大危害。毛泽东同志批评这种观点纯属主观的空想,对革命是有害的。其二,抗日战争初期,以张君劢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反动文人抛出的反动理论。他们故意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这两个不同的阶段,鼓吹三民主义能包括一切革命,共产主义不适合中国国情,共产党在中国没有存在的必要,企图反对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分裂革命统一战线,破坏抗日,为投降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反革命舆论。

“一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混淆了中国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危害。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透彻地阐明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又与“一次革命论”、“二次革命论”划清了界限,非常清晰地展示了完成中国革命的步骤,是正确进行革命并赢得最后胜利的必由之路。

37.【要点提示】“二次革命论”是反对无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一种错误理论。由俄国孟什维克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提出的。他们认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隔着一道“万里长城”,民主革命只能由资产阶级领导,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反对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要求无产阶级避免用“过分激烈的行动”吓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后应有一个长久的停顿,反对立即向社会主义转变。在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也照搬这种理论,认为在民主革命胜利后必然是资产阶级专权,有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中国只有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以后,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陈独秀说,“共产党取得政权,乃是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事”,“我们不是乌托邦的社会主义者,决不幻想不经过资本主义而可以由半封建的社会一跳便到社会主义的社会”。陈独秀的这些观点形成了“二次革命”的理论,1926年底在党内形成比较完整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在大革命时期,陈独秀把军权交给蒋介石,把政权交给汪精卫,全面放弃无产阶级领导权,结果导致大革命失败。

“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在于把中国革命过程中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只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没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在两个阶段之间硬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阶段的“二次革命”论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危害。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战略构想,透彻地阐明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又与“二次革命”、“一次革命论”划清了界限,非常清晰地展示了完成中国革命的步骤,是正确进行革命并赢得最后胜利的必由之路。

38.【要点提示】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就是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是新型民主、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是绝大多数人民享有民主权利而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的政权。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39.【要点提示】无产阶级亦称工人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任务的政权。它是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在彻底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专政,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的也是最后的一种国家制度,将随着自己历史任务的完成而逐渐消亡。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任务主要是:镇压被推翻的剥削阶级和一切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防御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活动,保卫和巩固革命成果,对社会进行全面而深刻的改造,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并在这个基础上消灭一切阶级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从各方面创造条件,向共产主义过渡。无产阶级专政有丰富多样的形式,采取什么形式,要根据各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革命发展的进程、特点来决定。毛泽东则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它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学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

40.【要点提示】1942—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开展整风运动,即延安整风运动,它创造了党内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好形式,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新贡献。其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整风运动以反对主观主义为中心内容。整风运动的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也就是通过团结——批评——团结,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整风运动是一次普遍的马列主义教育运动,也是破除党内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整风运动提高了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毛泽东思想在“七大”中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在此基础上,党的团结空前加强,党在民众中的威望空前提高,从而为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党关于整风的一系列理论是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41.【要点提示】宗派主义是指在一个政党或团体的对内对外关系上,以宗派为出发点的思想和行动。是组织关系上党风不正的一种表现。它的主要特点是:思想上自私狭隘,妄自尊大,自以为是,争名誉,争地位,争出风头,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二位;在党内闹独立性,只顾局部利益,不顾全体利益,企图使全体利益去服从他们的局部利益;在同志关系上,拉拢一些人,排挤一些人,拉帮结派,进行无原则的派别斗争,搞小组织分裂活动;在处理本单位、本部门与外单位、外部门的关系上,搞本位主义,在处理与党外关系上搞关门主义。对内产生排内性,破坏党的统一和团结;对外产生排外性,破坏党与人民群众以及与其他党派的关系。宗派主义是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反映,是主观主义在组织关系上的表现,是与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不相容的。它腐蚀党的机体,破坏党的团结,分裂党的队伍,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决根除宗派主义。

42.【要点提示】山头主义是指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和革命队伍内部曾经出现过的一种小团体主义倾向。表现为在革命队伍中,由于斗争历史不同、工作地域不同和工作部门不同而产生的各部分同志间互相不了解、不团结的现象。它是在长期的游击战争中,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分散和彼此间不相接触的情况下产生的。这些根据地开始多半建立在山岳地区,一个集团好像一个山头,人们就把这种错误倾向称为山头主义。产生山头主义的社会根源是中国小资产阶级的特别广大,而党内教育不足则是其产生的主观原因。它严重妨碍党的团结和党的战斗力的增强。

43.【要点提示】主观主义是实际工作中的一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和作风,一种一切从主观出发的唯心主义思想方法。其主要特征是: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认识和实践相脱离,只重主观想象,不顾客观实际,单凭书本或经验,无视客观规律。革命队伍中的主观主义者常表现为思想僵化,只凭主观意志、经验或书本、文件办事,不听群众意见,不从实际出发,不作周密的调查研究,忽视客观事物的具体特点,盲目地决定和处理问题。毛泽东指出:“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两者都是主观主义,是从不同的两极发生的东西。”教条主义重视理论,轻视实践,不从实际出发,仅从书本或文件出发,把马列主义的只语片言当成教条,不顾具体情况,到处生搬硬套;经验主义强调片断经验,轻视理论,把局部经验当成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它们都是只看到片面,没有看到全面;都只凭主观,忽视客观实际事物的存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主观主义往往表现为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主观主义是一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作风,它是共产党内“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产生的思想根源,也是人们在实践中犯错误的一个极重要的原因。毛泽东指出,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只有打倒了主观主义,马列主义的真理才会抬头,党性才会巩固,革命才会胜利。

44.【要点提示】这是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方针。“惩前毖后”是指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治病救人”的目的是揭发错误、批评缺点。

45.【要点提示】“两个务必”是指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46.【要点提示】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联系实际,使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使中国共产党人能够深深地扎根于人民之中,获得他们衷心的支持和拥护。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使中国共产党人能正确开展党内斗争,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错误,增强党的战斗力。

47.【要点提示】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这两个武器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正确地理解和处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