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信用风险和违约风险的区别

信用风险和违约风险的区别

时间:2022-02-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6.1.2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1)信用风险的概念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违约或信用风险恶化所可能造成的损失。3)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一般原理信用风险是一种典型的金融风险,因此,其一般原理和方法同样适用于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银行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信用风险评估、管理系统,通过严格、科学的过程管理来实现这一目标。信用风险管理包含决策过程、后续行动及监管报告过程。

6.1.2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1)信用风险的概念

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债务人违约或信用风险恶化所可能造成的损失。从这个定义上可以进一步细分出信用风险含有的三种风险成分:风险的“量”,指债务人的借款余额;风险的“质”,即违约发生的概率以及发生违约时降低损失的保证;而违约时的违约额与实际损失间的差额即为将来可能的违约回收。因此,可以将信用风险分成三种组成风险:违约风险(Default Risk)、敞口风险(Exposure Risk)及回收风险(Recovery Risk)。从这个角度可以将信用风险量化,表示公式如下:

预期损失=风险敞口×违约率×(1-回收率

2)信用风险的种类

(1)违约风险。因债务人违约行为造成银行损失的可能性,我们称之为违约风险。在目前各种信用风险模型中对违约的定义各不相同,对违约事件的认定标准因此也存在一定差异。一般认为支付义务不能履行即为违约。以破产模式的观点,当资产价值低于负债到期时的价值时,即发生违约事件。[1]因为其支付能力降低,到期不能履约的风险升高。在信贷实务中,某些大额信贷规定债务人的一些财务比例必须维持在适当水平上,当这些财务比率未能达到合同约定的要求时,即发生了所谓的技术性违约。

(2)敞口风险。敞口风险来自未来风险量的不确定性。一般而言,银行表外资产都具有未来敞口风险的特性。有时未来敞口风险会与借款者需求有关,但当债权有第三人保证时,便不会有敞口风险。金融衍生品的出现也使得其他类型的敞口风险不断产生。其不确定性不仅来源于客户的行为,也可能来自市场的不利变动,当清算价格为正值时,银行即会面临交易对方可能违约的信用风险。由于违约发生在不确定的未来,故应以未来敞口部分衡量敞口风险。通常银行会给予借款人一个信用额度,作为客户的借款上限,将所有借款人的信用额度加总即为银行最大的未来风险敞口。客户不一定会完全用完属于他的信用额度。即期风险敞口(Current exposure)是指目前所有客户使用的信用额度,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上,当银行改变可使用的信用额度时,风险敞口会跟着变动,而不再是原先的即期风险敞口,因此在估计信用风险时,采用预期风险敞口可能更加客观。

3)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一般原理

信用风险是一种典型的金融风险,因此,其一般原理和方法同样适用于银行信用风险的管理。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目标是控制信用风险的水平,使信用风险的水平与银行的承受能力相适应。银行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信用风险评估、管理系统,通过严格、科学的过程管理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在授信前对每笔业务的风险进行评估,对风险过高的予以拒绝。或者,对风险较高申请者的定价相应提高,以补偿违约风险带来的潜在损失。信用风险管理包含决策过程、后续行动及监管报告过程。决策是根据对借款人财务报表的分析、对市场展望及根据管理者和股东的判断性意见而定。后续行动则是通过定期检查客户对银行的承诺及对产业、宏观经济环境情况的分析结果而定。此外,预警系统在违约前对借款人的经营状况恶化会提出信号,在采取所有可能降低损失的行动后,将会启动若干程序。

(1)授信制度。制定信用决策之前,需指定授信额度,该额度将决定任何客户的最高风险总金额。额度的使用需维持低于该上限以下,信用报告系统应能整合客户所有信息,以便经常检查额度的使用是否超过。通过授信额度控制可以锁住违约事件的损失。建立授信额度的基本原则如下:避免发生危害银行的损失情形出现,将所有委托分散给不同客户、产业及区域,以及避免贷给借款者超出其还款能力的金额。

(2)评级系统。系统评级有银行内部评级系统及外部机构评级系统。评级以序列方式表示,而非风险品质量化的具体指标,一般分为六至十级来区分风险水准。但对银行内部使用者而言,当一笔交易与保证、担保品等结合时,这些保护措施的品质变得比借款人的信用等级更重要。此外,评级系统可用来作为贷款定价、绩效考评及银行内部资源配置的重要工具。除了完善银行内部评级系统外,商业银行也应尽可能利用外部资信评级机构的评级,以充分揭示银行可能面对的风险。对企业借款者而言,评定风险的指标包括收益率、成长率、产业前景、竞争优势、公司治理、管理者及股东等诸多因素。

(3)信用提升。信用提升的主要方式有保证(Guarantees)及契约(Covenants),因为它们可以提高违约后的回收率,有助于降低违约事件的损失程度。契约是在信用情况变坏时先发制人的行为,担保品及第三人保证可视为对违约事件的一种保险。契约使借款者有额外的义务,契约的实际目标是在违约发生前能与借款者进行协调,而非引发违约。典型的合法契约会减少核心企业的多元化及限制借款者资金用来先支付债务。信用提升的方法为数众多且日渐被银行使用,从简单的信用证到复合结构的融资买下、计划融资、资产取得或证券化,通过分离部分或全部交易风险以提升信用。信用提升的方法通过风险转移与降低风险的手段达到提升信用的目的;担保品将信用风险移转为回收风险与资产价值风险;第三人保证改变违约风险为较小的联合违约风险;契约或透过某些强制性的效力来缓和信用风险,以上方法在借款人信用品质恶化时,都是有效的风险监管机制。

4)防范银行信用风险的优质贷款原则

优质贷款原则是银行在长期实践经验基础上总结的系统化的、客观的信用评估标准。它的目的是审批贷款时,选择优质的客户,降低信用风险。这些原则为信用方案的制订和评估构建了一个良好的分析框架。

优质贷款原则要考虑以下重要因素:信用品质(character)、签约能力(ability)、偿付手段(means)、借款目的(purpose)、借款金额(amount)、偿付来源(repayment)、借款担保(insurance),按顺序取每个因素英文的首字母,简称为CAMPARI体系。

另外,考虑借款利息(interest)、借款佣金(commissions)、借款附加条件(extras),按顺序取每个因素英文的首字母,简称为ICE体系。

(1)信用品质。信用品质是借款人借款还钱上的信誉。测定一个借款人的信用品质一般通过查看其过去的信用记录或者面谈审查,甚至实地考查的方式。

(2)签约能力。是指客户具备同银行签订贷款合同的资格和能力,也即申请人有申请的资格和签订有法律约束力的贷款协议的法律地位。例如,公司代表申请贷款时必须要有公司董事会的授权,才能与银行谈判并签署贷款协议。

(3)偿付手段。偿付手段是指是否具有相关的技术、管理以及财务方面的能力,能够保证经营的正常进行,并且能够产生盈利,在未来能够偿付借款。

(4)借款目的。只有银行清楚借款人如何使用借款,并且确认由这种使用方式产生的风险不超过正常的运营水平,可以承受,银行才能提供贷款。

借款通常有三种目的:增加流动资金、新的投资、偿还旧账。流动资金贷款有较大的风险,在一定的规模内,银行可以提供贷款支持,但业务过度扩张,应坚决不予支持。新的投资能否成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向新的项目贷款,银行面临很大的风险。所以,银行不宜对此提供贷款。

(5)借款偿付来源。银行在审批贷款时,必须确定借款人是否有足够的还款资金来源和能力。银行根据企业提供的过去的现金流情况、预测的未来的现金流情况,分析和确定企业的偿付来源和能力。理论上借款者偿还的来源主要有销售收入、其他收入中产生的现金流、出售资产、发行债券或股票。银行倾向于第一种方式产生的现金流,因为出售资产可能削弱借款者的综合能力而使其还款整体安全性降低。

(6)借款利息。现代银行根据借款企业的不同类型(主要是信用等级不同)或者贷款的不同种类,制定不同的利息水平。例如,小企业无担保借款比大企业付出的利息要高;对于高风险的项目,银行也会收取较高的利息。

(7)借款佣金和借款附加条件。贷款佣金和费用是指办理贷款时银行提供服务所收取的费用。例如,咨询、价值评估等。一个完整的程序,不仅包括按照优质贷款原则进行贷前的审查,而且包括贷后的检查。由于贷款发放后很多情况是变化的,而变化会影响到借款人的财务状况和还款能力。银行的信贷部门必须密切关注情况的变化,并且定期检查所有的贷款。同时,还要定期对所有类型的贷款安排检查。对大额贷款、问题贷款要多检查,对小额贷款则进行定期抽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