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勤俭节约的精神,你知道吗?

勤俭节约的精神,你知道吗?

时间:2022-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出访期间住的是普通套房,吃饭都是和随行工作人员一道在大厅吃自助餐。这些国家领导人处处体现勤俭节约的精神,除了与个人优秀品质有关外,与其本国财务制度的约束有很大关联。有的甚至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以为然,认为不合时宜。
勤俭节约_新时期专业技术人员道德建设

二、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优秀传统道德美德之一,《尚书》有“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格言;先秦时期的著名思想家荀子说:“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勤劳与节俭是密不可分的,崇尚勤奋劳作,就必定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果实,从而崇尚合理节制的生活方式。

“勤俭”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优秀传统美德之一。《尚书》有“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格言;《左传》中有“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格言;先秦时期的著名思想家荀子说:“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近代严复说:“治家者,勤苦操作矣,又必节食省衣,量入为出,夫而后仓有余粮之积,门无索逋之呼”。勤劳与节俭是密不可分的,崇尚勤奋劳作就必定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果实,从而崇尚合理节制的生活方式。

“勤俭”也是中国现代革命传统道德的重要规范之一,《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勤俭作为最基本的公民道德规范提出来,既是对中国古代优秀传统道德的继承,又是对中国革命传统道德的弘扬。勤劳是人们对待劳动的态度和品质,它要求人们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不怕苦、不怕累,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和丰富自己的生活。所谓节俭,指的是人们对待个人生活欲望的态度,它要求人们节制自己的欲望,约束自己的消费行为。勤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即使家财万贯,也经不起奢侈浪费和挥霍。常言道:“勤是摇钱树,俭是聚宝盆,奢侈败家门。”如果为人放荡,挥霍无度,理家必穷,治国必败。因此,无论是治家,还是管理国家,勤俭节约都是必须具备的品质和美德。

著名教育家徐特立一生克勤克俭,爱护集体财产,从不浪费。在他担任长沙第一师范校长时,发现师生乱扔粉笔头,不讲节约,徐特立总是把粉笔头捡起来,自己上课时使用。有的老师不明白他的良苦用心,心想:小小粉笔头算什么,公家还能在乎这点东西?徐老未免也太小题大做了;有的学生认为徐校长太“小气”,徐老听说后,为了教育广大师生养成勤俭节约、爱护公共财产的良好风气,就写了一首小诗,抄在黑板上:“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细算人。”师生看了徐老的诗,都为他的良苦用心所感动,纷纷向徐老学习,乱扔粉笔头的现象大大减少了。

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领导人都身体力行着勤俭节约的美德。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出访期间住的是普通套房,吃饭都是和随行工作人员一道在大厅吃自助餐。瑞典首相住在居民区,平时都是自己上街买菜购物,上下班乘公共汽车或开私家车,除非履行国务,否则从不使用政府公车。芬兰总统骑自行车上下班;荷兰首相骑着自行车去参加政府会议,假期时才开着自己的福特车出去旅行。这些国家领导人处处体现勤俭节约的精神,除了与个人优秀品质有关外,与其本国财务制度的约束有很大关联。在这些国家,从政人员都要受到司法、议会、审计、新闻、党派和公众的广泛监督。领导人为了避免遭到国内舆论的抨击,影响自己的民意基础,也不得不培养起勤俭的习惯。

2006年美国《蒙代尔》中国500富豪排行榜上,李嘉诚以5180亿人民币排名第一位。然而,这个中国最富有的人却对自己的衣服、鞋子是什么牌子从不考究。皮鞋坏了,李嘉诚觉得扔掉太可惜,补好了照样穿,因此他的皮鞋一般都是旧的。一套西装,穿个十年八年也是平常事。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一种精神状态,能够起到砥砺意志、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形成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我们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是要人们去过清教徒式、苦行僧式的生活,也不是要否定合理的物质利益,而是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不懈奋斗。节俭不是意味着禁欲主义,适度、合理的消费,不仅是公民个人满足自身的物质和精神需要的必要手段,而且也是国家发展和推动社会生产的有效方式。没有适度的社会消费,也就没有基本规模的社会生产。消费和生产、消耗物质资料与再生产更多的物质资料,是矛盾的辩证统一关系,应当正确处理这一关系,应当从道德的视角来营造适合协调这一关系的必要道德环境。因此要提倡节俭和适度消费有机结合起来的生活方式,从道德上给予这样的生活方式肯定的评价。

节俭的对立面首先是奢侈,所以要反对奢侈浪费的观念和行为。节俭还有一个对立面,这就是吝啬。提倡节俭,也要反对吝啬。吝啬是对必需的生活、生产消费也不愿支出,特别是对贫困急难的人不肯周济,因此要把节俭同吝啬严格区分开来。雷锋在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是很注意节俭的,但在公家的事情上,在帮助有困难的人民群众时,他又是慷慨大方的。雷锋的行为很好地区分了节俭和吝啬。从这个意义上看,节俭就是奢侈和吝啬的“中道”,也就是古人所说的“不奢不吝”。“不奢不吝”的度,正是财力、物力的所用所费适当、合理,公民个人的财力、物力是如此,国家社会的财力、物力也是如此。

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先天脆弱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三步走”的国家发展战略,赶上或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无多少优越的物质条件和丰厚的自然资源可以依赖。就是靠艰苦创业,尽可能地节约每一点资源,并使之发挥最大的作用;尽可能地节省每一份财力、物力,将之用到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尽可能地用辛勤的汗水一点一滴滋润我们的国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还具有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意义。

近年来,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在我们的队伍中有所滋长,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的现象还大量存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在一些领导干部那里被淡忘了。有的甚至对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不以为然,认为不合时宜。在新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既面对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内忧外患的挑战。我国经济总量扩大了,物质条件比过去改善了,但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全体人民的生活还不富裕,国家建设有待继续推进的现实国情,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继续用艰苦奋斗的精神来激励全党全国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中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基本手段,仍然在于中华民族自身的勤劳节俭。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也是一种精神状态,能够起到砥砺意志、陶冶情操的重要作用,形成凝聚人心、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应成为经济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需要。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一个重要内容,应成为经济社会生活的一个基本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关键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特别是高级干部要率先垂范。领导干部中是勤俭节约之风盛行,还是奢侈浪费之风泛滥,对社会风气会产生重要影响。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带头反对铺张浪费和大手大脚,带头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各项工作中都要贯彻勤俭节约原则,精打细算,严格把关,真正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刀刃上。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国家,难以发展进步;一个没有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作支撑的政党,难以兴旺发达。在继往开来的伟大事业中,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我们就能够不断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夺取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温家宝总理指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一个基本国情。今后一个时期,人口还要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少的矛盾将更加突出。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淡水和耕地紧缺是我们的心腹之患。“十一五”规划末,尚有2868万贫困人口,贫困状况出现动态性变化,脱贫、减贫任务更加复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人均国民收入向4000美元或更高水平的跨越,还需要我们继续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没有勤俭就没有积累,没有积累就没有将来。加强节约,积累国力资源,是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保障。

2005年6月,国务院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到“事关现代化建设进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的高度,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深入持久地开展节约活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国家发改委、中央文明办、中央电视台共同发布《公民节约行为准则(草案)》呼吁:节约人人有责,人人有利,人人有为!节约是对家庭幸福的盘算,也是一份社会义务的担当。节约是一种远见,是一种态度;节约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和子孙负责的身体力行!在经济社会日益受到能源和环境约束的背景下,低碳经济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的基本途径和战略选择,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

新时期坚持发扬勤俭节约优良传统,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只要我们牢记几代领导人的谆谆教导,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站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勤俭节约问题,我们就一定能够把党的这一优良传统继往开来,发扬光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