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习的服务过程

实习的服务过程

时间:2022-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些自愿的案主会因种种原因在初次会谈后退出,有些案主则需要转介,这些都是接案过程中工作者评估后所作出的判断。只有收集到足够多且有效的案主信息,并对其进行组织和处理后,才能进行有效的评估。3.评估的内容和工具资料收集基础上的评估是一个不间断的持续过程,也是案主和社会工作者共同参与来完成的一项任务,在这个阶段里,应该整合资料收集阶段所获取的各种信息
实习的服务过程_社会工作实习与督导(第2版)

第一节 实习的服务过程

Charles H.Zastrow(2005)曾指出,在个案、家庭、小组、组织和社区工作中,社会工作者所使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虽多种多样,但这些方法总会包括下述步骤:①尽可能清晰地界定问题或者问题范围;②提出全部解决方案;③评价各种方案;④选择一种或者几种方案并制定目标;⑤实施解决方案;⑥跟踪评价解决方案的效果。并提出了社会工作解决问题过程的一种简化范式,即评估—干预—结案—评价。

朱眉华、文军(2006)指出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包括接案、预估、计划、实施、评估和结案。

Barry Cournoyer(2008)则把社会工作的实践分为七个阶段,即准备期、开始期、探索期、预估期、签订协议期、实施和评估期,以及结案期。

考虑到实习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性和个案、小组、社区三大方法运用的通用性,本书将采用Zastrow的简化范式,按评估、干预、结案和评价这样一个服务过程来展开介绍。

一、评 估

(一)评估的定义

评估作为社会工作者服务过程中的关键阶段,是制定服务目标和选择干预方式的最主要依据。它的定义也多种多样,如Hepworth和Larsen(1986)认为,评估是收集、分析和综合数据进入系统阐述的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五个重要的方面:①案主问题的性质;②案主和其他人的功能;③案主解决问题的动机;④形成问题的相关环境因素;⑤有用的或能改善案主困难的重要资源。

Barker(1999)则认为评估能确定问题的性质、原因、演化和后果以及问题中涉及的人格和环境,具有获得对问题、成因和能够改变什么来减少问题或者解决问题的理解的功能。

上述定义都暗含了两个阶段,即通常所说的接案以及接案基础上的评估,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尤其是危机干预时,社会工作者往往跳过接案阶段而直接进行评估和干预。过去,社会工作者多用问题视角来评估案主,但现在已越来越倾向于采用以优势视角为主的系统模式,所以在发现并分析案主问题的同时,会更加关注案主自身的潜能和优势资源,包括其自身的和周边环境中的优势资源。

综上所述,本书把评估定义为通过收集资料来决定是否承接某一案主,并在承接的基础上对案主的问题、资源、环境等方面作出评判,以确定服务目标和干预计划。

(二)接案

接案是指社会工作者和有可能成为案主的人开始沟通,并初步达成协议一起来解决问题的过程。(朱眉华,2003)此处的沟通即为评估的一部分,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各种沟通手段收集信息,并判断是否接收案主。

是否接收案主由很多因素决定,如案主的意愿、机构的性质和服务内容。有些自愿的案主会因种种原因在初次会谈后退出,有些案主则需要转介,这些都是接案过程中工作者评估后所作出的判断。而一旦决定接收案主,则接案过程中建立的专业关系及作出的初步评估将对后续的预估和干预计划产生重要影响,接案过程中将使用到的一些重要技巧,如会谈等,将在下一节详细阐述。

(三)评估

接案之后就需开始进一步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析,最终拟定评估报告,这一过程涉及评估的知识、资料收集的内容和方法,以及评估的内容和工具。

1.评估的知识

社会工作教育的目的是培养通才,即要求社会工作者拥有全面性、综合性的知识基础,广博的专业技巧,能尊重多种多样的价值观系统,更要求其能考虑到个人问题与群体问题的相互作用,能与多种多样的由人构成的系统工作。

评估就是这样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对社会工作者所需掌握的知识也有系统性要求,一般来说包括个人的生理知识、认知知识、情感知识、行为动机知识以及家庭、文化、环境等方面的知识,Hepworth和Larsen(1986)就曾提到“评估案主系统的问题(个人、夫妇或家庭)……除了需要对这个系统有广泛的知识外,还要仔细考虑影响案主系统的多样性(譬如经济的、法律的、教育的、医疗的、宗教的、社会的和人际的影响)。进一步来说,评估个人的功能需要评估这个人功能的多方面。例如,人们必须考虑生理、认知、情感、文化、行为和动机亚系统间的互动以及这种互动关系与问题情境的持续互动”。

这些知识在“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这一专业课程中有大量介绍,实习学生在实习前可对此进行复习和巩固。此外,评估还将涉及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生物学、政治学、历史哲学、宗教等各学科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实习过程还将考验实习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为在服务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相关政策、法律方面的知识,如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的就学政策和规定,城市低保救助申请程序,青少年、老年人、妇女的相关权益和保护政策等,这要求实习学生不断地根据实际工作状况进行学习并在工作中加以应用。

2.资料收集的内容和方法

评估知识是实习学生自身能力的储备,而资料收集是评估的基础。只有收集到足够多且有效的案主信息,并对其进行组织和处理后,才能进行有效的评估。

资料收集的内容和方法多种多样,从内容方面来说,应遵循“人在情境中”的理念,收集的资料应包含案主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各个方面。Barry Cournoyer(2008)的DAC(描述、预估、签订协议)表格(见表5-1)为我们提供了详细的参考格式,按照“描述”的要求收集资料,将能基本满足评估的需求。

表5-1 DAC表格

img9

针对这一表格,Barry Cournoyer提醒使用者应将案主述说的信息和工作者自身所观察到的信息加以严格区分,同时对思考推断得来的观点、结论等内容要以评价或假设的口吻加以陈述,以与事实性的内容相区别,因为社会工作者的判断和观点并非事实。

这一多领域多维度的表格有助于我们系统地挖掘案主的信息、面临的问题和所处的环境,但这一表格是覆盖性的,很多内容对于某些具体的案主并不适用,所以实习学生可以在实际运用中进行恰当的取舍,根据实际来选择收集资料。

从收集资料的方法来说,首先是与案主本身进行会谈或对案主进行问卷、量表等测试来获取资料,其次是阅读与案主相关的文档记录来获取信息,最后是访谈其家人、朋友、老师等以进一步获取信息。

3.评估的内容和工具

资料收集基础上的评估是一个不间断的持续过程,也是案主和社会工作者共同参与来完成的一项任务,在这个阶段里,应该整合资料收集阶段所获取的各种信息,社会工作者应对案主形成一定的认识,对其面临的问题以及其成因、性质、影响有一个清晰的界定,更要了解案主所处的环境及对案主的影响,并从中找出有利的和不利的因素,实习学生尤其应关注可利用的优势和资源,因为这将对接下来的干预过程带来积极的效果。

要想达到这样一个评估的目的,可利用的工具非常多,如家族谱、生态图、行为检测表、社会网络表、重要事件的时间线等,下面主要介绍家族谱、生态图和社会网络表三种工具。而要学会使用这些工具,需要对某些普遍被运用的符号有一定的了解。下面以案主小陈为例简略说明(见图5-1、图5-2)。

(1)家族谱。

符号示例:

“□”代表男性,“○”代表女性,年龄可在方框或圆圈内表示,在其中打“×”的表示死亡

配偶关系用连线表示,“—”代表已婚配偶,“…”代表未婚关系,从线段衍生出来的符号表示由此关系而得到的孩子;“/”代表分居,“//”代表离婚。

孩子的排列顺序以出生时间的先后从左到右排列,一些简单的时间和事件也可以在图上表示出来。如M’10/21/2010可以表示2010年10月21日结婚,Div’12/21/2010可以表示2010年12月21日离婚。

(2)生态图。

家族谱一般用于分析案主生活的历史、家庭生活中的各种关系以及重大事件;而生态图则是用来展示案主的生态系统的,不但包括其家庭生活系统,也包括与外界的联系与互动。通过生态图,可以清楚看到案主的各项人际关系,以及可以利用的资源和存在的限制。一般来说,案主会处于生态图的中间。

img10

图5-1 小陈的家庭结构图

img11

图5-2 小陈的生态图

(3)社会网络表。(见表5-2)

表5-2 小陈的社会网络表

img12

(参见Sheafor B W,Horejsi G A.Techniques and guidelines for social work practice[M].5th ed.Needham Heights,MA:Allyn &Bacon,2000:317。)

二、干 预

在接案并对案主进行初步评估后,实习学生就需根据案主的情况予以介入和干预,干预是达到案主改变和成长的重要阶段,总体来说,它分为制订干预计划和实施两部分,具体来说则包括进一步对案主问题进行诊断、建立目标、确定行动方案和实施。这些步骤都将由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共同协商努力行动来完成。在实施之前,上述协商的结果将以书面协议的形式来呈现,即在干预这个阶段,社会工作者和案主需要就干预的目标、干预的行动、双方的责任义务等签订协议。这一方面体现了社会工作者助人关系和行动的专业性,另一方面对双方的行动起到指引和规范的作用。Barry Cournoyer的DAC表格中的C即签订协议部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板。

书面协议主要包括问题、目标和计划三部分。其中,问题应包括案主界定的和社会工作者诊断的问题以及最后达成协议需要解决的问题;目标要与问题相匹配,且应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部分;计划则需要相对详细,可以约定彼此的角色、行为、任务、步骤等,以及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等。

1.问题诊断

问题诊断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它可能贯穿整个服务过程,但就服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来说,社会工作者需要在前期资料收集和评估的基础上,通过目的性的会议作出一定的判断,并引导案主对自己面临的问题作出判断,最终通过商议,确定双方共同认为比较重要、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以书面的形式在协议上体现出来。

在问题诊断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运用一些相关的技巧,以便正确界定案主的需求和问题。首先,社会工作者应邀请案主描述其自身所认为需要的事情和他们关心的问题,这种最初最直接的表达往往是案主所欠缺的一些东西,社会工作者应重点关注;其次,社会工作者应引导案主就其所认为的问题的性质、成因、程度、后果、产生的影响、案主自身的态度和行动展开探讨;最后,面对不同表现的案主时,社会工作者可能需要做一些探索,如面对自我认知较低、行为偏差严重或对问题明显有所保留的案主,探索可能会触及案主内心深处的伤痛,但是另一方面它可以提高案主对自身长处和优势的敏感度,也有利于社会工作者探寻案主未曾提及或忽略的问题。

2.建立目标

在问题得到清晰的界定,并且服务双方就此在这一阶段达成大致的意见后,社会工作者就应鼓励案主与之一起建立目标。目标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是行动的指南,是努力的方向,是开启社会工作者与案主认知、情感、行为和当前境遇的钥匙,是带来改变的关键一步。

雷德(Reid)曾说过,如果社会工作者制定寻常一般的目标,就会导致双方产生不合理的期待以及行动方向的经常变换;而伍德(Wood)认为如果社会工作者制定了模糊或不合理的高目标,就会使案主较易经历破坏性体验,如失望、挫折、自信受损等。

对目标的重要性有了认识后,社会工作者应把握好制定目标的原则和技巧。一般来说,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两种。莫雷(Miley)等曾对两者的不同含义有过清楚的说明。他们认为总目标是对案主想要达到的某种境界的、宽泛的、总体的陈述,它表达的是一种理想的结果和境界,或是专业助人关系中的长期目标,它可能比较概括,也可能不可测量。而具体目标则是指对案主在其认知、情感、行为和情境方面希望发生的具体变化的一种清楚陈述,它往往是可观察和可测量的。

不管是哪类目标,它必然具备某些共通的特质,不然就不能在服务中发挥其作用。对此,Egan(1982)曾指出,有效的目标应包含以下几个特征。

(1)具有可完成性。

(2)清晰、具体。

(3)可测量、可证明。

(4)立足现实。

(5)充分性,一旦达到目标,就可以改善现状。

(6)与案主的价值观和文化体系相符。

(7)有具体的时间表。

如总目标为改善案主A和其儿子B之间的关系,具体目标则可定为增强亲子沟通、学习亲子知识和技巧。但作为计划中的目标,这显然过于笼统。按照Egan的表述,我们可以把具体目标定为:①每晚和儿子交谈半小时以上;②每周与儿子外出一次,可以聚餐、逛街、进行体育锻炼等;③每两周参加一次“亲子技巧学习小组”等。

在建立目标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需要社会工作者特别注意,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目标一定要与案主共同建立。

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如案主自决、尊重等决定了目标要在征得案主同意的基础上与案主共同制定,得到共同认可的目标有利于促成案主的改变,它会在行动中成为一种动机和动力,也有利于避免社会工作者把自己的目标设想强加于案主,否认了案主的主体性

(2)目标制定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坚持自己的原则。

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价值观有时会产生强烈的矛盾甚至冲突。在充分接纳并理解案主的基础上,对于自己不赞成的某些目标,社会工作者不能轻易迁就案主。尤其是对他人或社会会产生某些不良影响的目标,或是社会工作者认为不利于案主成长、发展的目标。这对于一个实习社会工作者来说是一种挑战,要敢于坚持自我,敢于直面有可能对建立良好专业关系产生负面影响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坚持不但不会影响双方的关系,还易使社会工作者得到案主的谅解和最终的尊重。

3.确定方案

目标的建立为改变行动指明了方向,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将围绕目标制订相关的行动计划和实现的步骤、顺序,明确各自的职责,甚至还可能分配彼此扮演的角色。针对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实现的方法和途径可能有很多种,每种经历和付出可能都有所区别。因为有些可能需要对人作出改变,有些需要对环境作出改变,有些需要两者同时改变,而且往往这一类情况居多。所以在作出取舍和选择时,社会工作者需要充分调动案主的积极性,充分运用案主的聪明才智,也要充分尊重案主的意愿,双方共同努力,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以期作出最佳选择,即既能达到目标,又能最省时、省力,花费的成本最少。实习社会工作者由于缺少经验,在确定方案时尤其需要向督导员进行咨询,确保方案不偏离主要方向,并减少方案可能存在的漏洞和不足。

在确定方案时,可根据目标和时间顺序对行动步骤进行安排,并将每一步骤中的任务和职责罗列清楚,写入协议后将成为双方行动的指南。而要作出最合适的安排,很重要的一点是社会工作者需要掌握最多的资源,或者说对自己能够运用的资源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心中要有一份完整的资源图。这要求实习社会工作者在接案前后进行充分的准备,如了解机构各个方面的外部资源,对涉及案主的政策资源充分了解,要根据不同的问题善于向合适的人寻求帮助。如能做到这一点,将对服务的顺利开展起到巨大的作用。

如前文提到过的改善案主亲子关系的案例,根据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确定行动方案时可作出以下安排。

(1)在下一次会谈中,社会工作者约见案主A及B,将A的希望、困扰以及愿意付出的努力和作出的改变向B表明,并传达希望通过共同努力改善亲子关系的愿望,注意征询B的意见并关注其反应。

(2)A每天与B进行半小时的谈话沟通,谈话的内容可与B事前进行沟通,如共同关注B最近喜欢的一个小游戏、最近网上流行的热门时事,进而慢慢延伸到B在学校里的学习、生活,甚至其内心情绪的转变。

(3)每个周末A带B外出一次,外出内容、方式可由B自主选定,外出安排可做一份列表,A、B、社会工作者人手一份,起到规范、约束、提醒的作用。

(4)从制定行动方案的下一周开始,A每两周参加一次机构所开设的“亲子技巧学习小组”。第一次学习孩子在青春期的特点;第二次和第三次参加亲子工作坊,学习具体的亲子技巧,包括沟通、倾听、关爱、尊重、信任等技巧;第四次邀请B一起参加,检验学习成果并分享感受和体会。

三、结 案

在干预方案顺利实施后,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就会面临结案的问题。这在上文中已经提到,在行动计划和协议里就应该体现结案,并在实施过程中对此有所体现和准备。结案往往意味着一段投注了很多情感和精力的专业关系的结束,对案主来说也意味着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他(她)要在结案后的生活中,脱离社会工作者及其代表的资源的帮助,而继续成长和进步,这是一个起点也是一种挑战。这决定了结案在服务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下面将对结案的类型、结案中常见的问题以及处理技巧进行一些探讨,以帮助实习学生更好地应对和度过这一阶段。

1.结案的类型

一般来说,结案都是计划中的或是水到渠成的事,但有时也会出现计划外的情况而意外中断或结束社会工作者和案主之间的专业关系。一般来说结案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1)因目标达成而结案。

根据干预计划,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经过共同努力,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了当初制定的目标,或者说基本实现了目标,而案主在这一过程中也得到了显著的改变和成长,并且经过评估,发现案主能够在离开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帮助后继续成长和进步。这时,专业关系就可以按时结束。

(2)因机构的规定而结案。

在种类繁多的社会组织中,很多机构都是提供限时服务的,如提供紧急援助服务的机构、提供医疗社会工作服务的机构、提供学校社会工作服务的机构,等等。这些机构的服务期限都有明文规定,社会工作者和案主都必须遵守。在这种机构中服务时,社会工作者应对这些规定有明确的认识,还应不时提醒案主,让案主对此有所准备,并在制订计划的时候把这一因素考虑进去。如果在实施过程中未能完全按照计划实现目标,在关系结束的时候案主的问题还未得到解决,社会工作者就应予以转介。

(3)因社会工作者而结案。

由于社会工作者离开该服务机构而产生结案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对于实习学生来说,在实习期结束时,自己与案主的专业关系还未终结,如何应对和处理这一问题是每个实习学生都需要面对和考虑的。

从职业伦理上来说,社会工作者因各种原因而需要离开服务机构时,必须遵循继续完成服务的伦理道德。不过对于实习学生来说,这一点很难做到,所以需要提前对此准备预案。首先在制订实习计划时要根据自己的实习时间来安排各项工作;其次在制订个案行动计划时要把自己剩余的实习时间计划在内;最后在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把控服务进程,即使实在没有办法在计划时间内结束服务,也要准备相关备选方案,如找好接替的社会工作者,并在取得案主同意的情况下尽早地安排其介入。总之,需要尽可能地降低由于社会工作者的原因而给案主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这一过程中,案主可能会有较为强烈的情绪反应,社会工作者应对此有心理准备,而且对案主的情绪应予以宽容和理解,并尽可能地帮助其梳理和宣泄。

2.结案中常见的问题

社会工作者很多时候是以一个专家和权威,或是亲密朋友、重要他人等角色呈现在案主心目中的。虽然职业伦理规定要避免诸如此类的情况,但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性和案主的求助者角色决定了两者的专业关系中会不可避免地掺杂案主的依赖、喜好等诸多情感。而结案的到来,对大部分案主来说都会造成情感上一定程度的伤害,进而在外表流露出一些负面情绪。这是正常现象,但需要社会工作者耐心地观察和处理,甚至在一些社会工作者身上也会出现一些结案的负面反应,社会工作者对此要高度警惕并适时寻求帮助。

(1)案主的问题。

案主和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通常都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在结案临近时案主会表现出众多负面情绪,如悲伤、失落、矛盾、愤怒、痛苦、拒绝等,进而极为抗拒结案这一事实。对此他们会有一些实际的行动,比如过分地依赖社会工作者,并且拒绝进一步成长和改变。有些案主认为只要自己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或者没达到既定的状态,就可以继续跟社会工作者保持现状,所以就会拒绝成长和进步,之前改掉的一些坏毛病或者已经解决的问题都会重新呈现,甚至出现一些之前不曾有过的新问题。社会工作者对这些都要保持一定的敏感性,并及时提醒案主,及时处理。

(2)社会工作者的问题。

社会工作者作为一个个体,虽然受到职业伦理的约束,但在很多时候也很难控制内心情感的一些变化。面对结案以及案主外露的情绪,社会工作者也可能会产生失望、负疚、不舍等情绪,尤其是对因时间有限而不得不中途离开或中止专业关系的实习学生来说,常常会对案主产生负疚感,甚至罪恶感。这时,实习学生可以适度地自我坦露,跟案主分享自己的情感,双方共同面对并支撑走过这一阶段,如果觉得还是未能恰当处理这种情绪,实习学生应及时向督导员或指导老师寻求帮助。

3.结案的处理技巧

我们常说社会工作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它的艺术性和技术性在每个工作环节中都有所体现。学习和掌握这些技术,有利于社会工作者顺利地处理服务中碰到的各种问题,进而走向成功。下面跟各位在实习岗位上的准社会工作者探讨处理结案时的一些技巧。

(1)回顾。

在已经提醒案主结案的前提下,在临近结案的会面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和案主一起对前期的服务过程进行回顾,比如彼此认为重要的事件、案主逐步的改变、共同做过的一些努力,等等。这样一种回顾,可以帮助案主疏理情绪,也可以帮助其建立信心,而回顾过程中的分析和反省有助于提升案主的能力,并在其后续的成长中发挥作用。

(2)评价。

除了对过程进行回顾,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和案主一起对已取得的成果和已实现的目标进行评价,在社会工作者认为已完成既定目标的情况下,也许案主会有一些新的想法或不同的见解,社会工作者需要对案主予以尽可能多的肯定和赞赏,对其想法要进行分析和引导,双方要努力寻求案主下一步前进的方向和要达成的目标。

(3)分享。

结案在服务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每个案主因个体差异会有不同的感受,社会工作者需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案主对这一过程进行消化接受,并给予表达感受的机会。这时候分享就很重要,对社会工作者和案主来说都是如此。坦诚地表达彼此的即时情感可能有助于相互支持,克服负面情绪和影响。

(4)总结。

在结案临近的时候,社会工作者需要对结案所做的一切准备和努力做一个总结,如对过程的回顾、对结果的评价、彼此的分享等,并对自己在服务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对案主的状况进行总结和评估,最后请督导员进行审阅。这一过程对实习社会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是学习、总结、改进、反思的重要步骤,实习学生应予以一定的重视。

四、评 价

评价是一个贯穿社会工作服务始终的概念,在接案前后、服务过程中、结案时、服务项目结束后都有可能涉及评价,即评估。在本节内容中,主要介绍的是对服务结果的评价。

在社会工作中,评价一般基于两个目的:一个是研究,它不但关注服务目标是否达成,还关注这个目标是否是由计划的方法达到的;另一个则是纯粹的结果评价,只关注服务目标是否达成。研究可以检验相关的技术和方法是否有效,也有利于促进专业知识的发展,结果评价则有利于促进日常服务的改进和发展。对于实习学生来说,出于不同的实习目的和今后的专业发展途径,两种方法都需要掌握,但从日常实践的需要来说,结果评价是必需而有效的。下面将从内涵、目的、方法、作用等方面对结果评价进行介绍。

1.评价的内涵和目的

评价是指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对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考察,检验预期的服务目标是否达成,服务是否有效。其目的一般是为研究和实践服务。从研究角度来说,评价可以验证理论和方法的有效性;从实践角度来说,评价可以累积经验、改善技巧、提升服务水平,也有利于社会工作者自身能力的提高和发展。

2.评价的方法

评价的方法一般分为质性和定量两种,这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在实践中应以简单、实用为原则进行选择。本节中将对观察法和自我固定评估量表两种方法进行介绍。

观察法即直接观察,是较为典型而实用的质性方法。根据研究目的,社会工作者可用自己的感官或相关的摄录工具或某些量表对服务对象进行观察,并进行记录。观察的对象一般是服务对象的行为、动作、习惯、语言、表情等,在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时,可以对其行为、习惯、心理等规律进行总结。

在实务中,许多服务目标是使案主的行为发生改变,如减少喝酒的次数,减少说脏话的次数,减少偷窃的次数,增加与人打球的次数,增加与父母交流的时间,等等。这些行为的改变都是可视的并可以记录与分析的,结果直接而客观。除了这些直接的结果以外,服务对象的一些其他行为有时也可推测出其行为的改变,如其增加了与人打球的次数,从而使得他的自信心和与人交流的能力增强了,这些会在其他活动中表现出来。这些改变是加入了社会工作者的主观意识的,所以在评价时应慎重。

在使用观察法时,社会工作者应做一些准备和训练,如要根据服务目标,确定观察的对象,并对记录、计算等方法进行选择和设计,要事先设计好观察提纲或计划。此外,观察法作为一种专业方法,是需要学习和培训的,实习学生应在学习时对此予以一定的训练,养成观察的习惯,学习观察的方法。

自我固定评估量表是测量内在状态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如碰到一些不能用观察法得到的状态和数据时,使用这一方法较为有效。量表跟日常使用的标准化量表一样,只是其中的题目需要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共同设定。

如在确立服务目标时,其中一个是“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乱发脾气”,双方需要制定一个测量案主无法控制情绪时的感受的量表。那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为这个量表确定一个最低点,这个可以靠引导案主回忆来评定,如:情绪最糟糕、怒气最重是什么时候?当时是因为什么而引发了怒气?当时自己的想法和行为是什么?当时周围有什么人在,他们的表现是怎样的?把这些问题的回答记录下来就可以作为这个量表的最低点,其他情形则依次往上加分。

这个量表制定以后,社会工作者可以在服务过程中于不同的场景和时间段中让案主填写,经过一段时间后来考量案主的行为是否改变,目标是否达成。目标一旦达成,双方就应该根据下一个目标制定新的量表。自我固定评估量表是依靠主观感觉来测定内在状态的,是一种很感性的操作方法,对于研究来说可能缺少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但对于结果评估来说它往往又是切实有效的,所以实习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使用。

3.评价的作用

评价是为了研究和促进实务发展的目的而开展的,而在实际操作和运用过程中,其对各方面产生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从服务过程本身来说,它可以促进服务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对服务的方法、进度、方向都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

其次从专业发展来说,通过评价可以促进社会工作者的反思和案主的学习与成长,社会工作者可以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提升工作能力并改进服务方法,而案主可以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习专业的方法和思维,巩固自身的改变和成长。

最后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说,评价可以对服务对象、社会都有一个交代。通过评价,可以向上述对象展示服务的方法、绩效、资源的配置等,接受公众的监督是社会工作者的责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