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业科技信息的收集加工

农业科技信息的收集加工

时间:2022-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CABI的16万篇农业科技信息中,动植物育种约1.9万篇,占11.8%;作物栽培 2.2万篇,占13.7%;园艺1.2万篇,占7.5%;植物保护2.0万篇,占12.5%;土壤肥料0.9万篇,占5.6%;畜牧和畜产品加工2.3万篇,占14%;兽医3.5万篇,占21.8%,农林经济、农村开发和技术信息推广1.4万篇,占8.7%。

第三节 农业科技信息的收集加工

农业科技信息的收集,是农业科技信息的基础性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根据领导决策和信息服务对象的需要,对涉及的农业科技各方面信息进行搜集,为农业科技信息的加工处理和传递存贮等环节提供原始资料。评价农业科技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始信息收集这一步。因此,做好农业科技信息的收集工作十分重要。农业科技信息多而分散,具有动态性、时效性很强的特点。为此,在收集信息时,一要广开信息来源和渠道;二要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三要做艰苦细致的工作。

一、农业科技信息的来源

目前,全世界每年发表的科技论文大约400万篇,专利100多万件,科技文献每年增长率13%。全世界每年发表的农业科技信息情报文献30万篇左右,其中我国约5万篇。这是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它蕴含着丰富的农业知识、科技成果、实用技术和先进经验,是不可忽视的潜在生产力。与此同时,全世界尚有数十万个农业科研项目在进行中,其中我国农业科研项目有1万个以上,这就构成了雄厚的后备农业科技信息。

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资源。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使用中增值,而不被消耗;它不为生产者所独有,而可传播共享,它可激发和活化渴求者的思维、创造财富和有形物质……因此,在自然资源消耗巨增、日益贫乏,有些已面临枯竭的严峻压力下,一些发达国家,待别是自然资源短缺的国家,早把开发信息资源,尤其是科技信息资源列为国策,使自然资源得到保护、更新,甚至创造新的资源,以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促进国民经济稳步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就是这样做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效,在人口密集、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土上,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在全世界每年新产生的30万条农业信息中,科技信息占大部分。这些科技信息,经过筛选、整理,建立数据库和通过信息情报刊物报道的,在18万至20万篇之间,其中AGRIS建库报道的约15万篇,NAL建库报道的大概14万篇,CABI建库报道的约16万篇。在CABI的16万篇农业科技信息中,动植物育种约1.9万篇,占11.8%;作物栽培(包括牧草栽培) 2.2万篇,占13.7%;园艺1.2万篇,占7.5%;植物保护2.0万篇,占12.5%;土壤肥料0.9万篇,占5.6%;畜牧和畜产品加工2.3万篇,占14%;兽医3.5万篇,占21.8%,农林经济、农村开发和技术信息推广1.4万篇,占8.7%。这些经过筛选和序列化的科技信息,为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农业科技信息的来源渠道很多。有来自于正式渠道的信息,也有来自非正式渠道的信息(如通信、聊天、聚会等)。但是正式渠道的农业科技信息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科技图书。农业科技图书的内容成熟定型、独立完整,是农业科技信息的重要来源,可以从中得到历史的、系统的、实用的、全面的知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比如农业科技专著、农业科教书、农业知识手册、农业工具书、农业技术推广理论书籍等。

(2)报刊资料。指定期或不定期的连续出版物。它包括全国性、地方性、专业性报纸、刊物。从中可以得到最新的农业科学研究成果,农业技术推广成就和产供销多方面的方针、政策、新技术、新方法、新理论、新经验、新动态。世界农业期刊最早出现在17世纪后期。我国第一份农业情报刊物《农学报》创刊于1897年5月。我国每年出版农业及相关连续出版物1000种。

(3)各种官方文件。各级行政部门、农业部门及其他支农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总结、报告、通知、决定、规定、意见、请示、批复、信函等文件。这些文件往往是制定规划、计划、措施的依据。

(4)农业科技档案。农业技术档案资料是科研、推广的规划、计划、总结、图表、任务书、协议书、技术方案、技术指标、审批文件、会议文件、实验记录、成果鉴定等方面的信息库。需要时,可随时查阅,为指导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供依据。农业科技档案参考价值大,集中性强,控制在内部使用。我国地市级以上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部直属单位产生的农业科技档案文献约300万卷。

(5)内部参考资料。多由农业主管部门、农技推广部门、支农部门、科研单位、农业院校及各级农业情报部门编印出版,属于非正规出版物,但它有公开出版物上所找不到的宝贵情报信息。如农业简报、农业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技推广信息、农业科技动态、农业气象公报,内部参考等资料。

(6)农业科技会议文献。即农业及与农业有关的生产会议、学术团体会、研讨会、协作会、技术攻关会、经验交流会、总结评比会、参观考察会、技术培训会等印发的资料。主要是与会者提交的学术论文、调查报告、试验研究报告、经验介绍、情况汇报和会议总结等。会议资料是了解和掌握各级政府的方针、政策以及农业科技水平和动态的重要情报来源。

(7)农业技术标准资料。这是对农业项目和物资仪器的质量、规格、计量单位、操作规程、技术规范、检验方法等制定的技术规定,有一定的约束力。例如:作物模式化栽培技术标准、种子质量标准等。

(8)专利文献。专利文献包括专利申请书、说明书、文摘类、索引和刊物等。具有权威性、快速性、详尽性、完整性、多样性等特点。

(9)农业产品目录资料:包括产品样本、产品目录、说明书、技术资料以及企业名录、介绍等,旨在推销农产品,多为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发行迅速。

(10)出国参观考察和聘请外籍学者来华讲座的资料。

(11)广播电视有关节目。

(12)音像资料。即有关录音、录像资料。(2)

二、农业科技信息收集的原则和基本要求

农业科技信息的种类多,数量大,时效性强,更新快,形式多样,其收集、加工和存贮传递有一定的特殊性,做好农业科技信息的收集工作,应掌握以下几项基本原则和要求:

(一)收集的信息要真实准确

信息的生命力在于其真实性和准确性,真实准确是对农业科技信息收集人员工作的重要、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收集的信息不真实、不准确,即使运用再先进、再科学的信息处理技术进行加工、传递,也没有任何意义。收集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是整个信息工作的基础。辨别农业科技信息的真伪,是一项十分困难的工作。农业科技信息庞大纷乱,真假混杂,要使收集的农业科技信息做到真实准确,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首先,农业科技信息的收集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要提高对农业科技信息工作的认识,增强农业科技信息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使农业科技信息工作者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信息收集工作。其次要加强培训,不断提高信息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识别真假农业科技信息的能力。再次要深入实际,广辟信息渠道,从多方面对收集的农业科技信息进行考察、验证,提高准确率。此外,还要不断改进农业科技信息收集的手段,运用科学的收集方法。

农业科技信息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收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因此,收集农业科技信息要区别对象,注意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对信息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有目的性地收集。只有对信息的需求和信息源等调查了解清楚,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因为,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不仅受气候周期、地理位置的强烈影响,而且由于各地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许多差异,对信息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农业科技信息工作者必须针对农业科技信息的特点,注意研究不同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收集、处理不同地域的农业科技信息。同时,还要分清轻重缓急,以保证信息的使用价值和效益,减少无效劳动。

一般来说,农业各业务主管局和政府的涉农综合部门,农业科技信息收集的范围要广,要全方位地进行收集,包括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每个过程中诸多领域的信息。而专—性的业务单位,如种子、植保、土肥、兽医、蚕桑、水产等专业站,则主要侧重收集本专业范围内的信息资料。对于个人来讲,主要取决于你从事的哪一项工作,应注重收集与自己专业有关的信息内容。

(二)收集的信息要全面完整

农业生产的运行涉及面广,内容庞杂,农业科技信息分布的范围也极为广泛,收集反映农业生产情况的科技信息必须做到全面完整。对某一个具体的农业生产活动,某一个具体事物信息的收集也是如此,必须做到全面完整,切忌片面和零碎。在收集农业科技信息时,要从全局出发,从不同角度、不同渠道进行收集。同时,要不断开辟新的信息来源,增加信息收集的渠道,拓宽信息收集面等。

(三)收集的信息要系统连续

农业生产具有较强的连续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农业科技信息工作要根据农业经济发展的状态和特征,完整地进行收集和处理,以便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与权衡。零星的、支离破碎的信息不能反映农业生产和流通过程的全貌和本质,无法进行比较和分析,靠这些信息也很难做出科学的、正确的决策。因此,收集农业信息要有系统性的观点,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以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信息的收集为例,既要选择全省有代表性的网点,定期收集市场价格信息,了解每月的变化情况以连续反映价格的动态;又要横向收集有关影响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变动的政策信息、供求信息以及生产情况。这样既从价格的历史变动情况连续地反映出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动特征,又从横向上对影响其价格变动的内外因素做出全面的反映,做到了系统连续,这样收集到的信息,就基本反映了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变动的面貌和特征。否则,如果单从一个侧面一个时段反映价格上涨或下跌,没有比较和分析,就很难据此做出科学的、正确的决策。

农业科技信息系统性要求农业科技信息工作者必须具有宏观农业的战略思想,在信息的收集上注意各类信息的渗透作用。收集农业科技信息要做到系统性和连续性。首先,农业科技信息工作者要树立系统的观点,注意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和协作,从纵横结合的各个方面收集相关信息。其次,要建立固定的信息网点,以保持信息收集的连续性。随着农业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地区农业科技信息的相互渗透作用越来越多。因此,在信息收集过程中,还要正确处理。“精”与“全”的关系,就是说遵循“本地求全”、“外地求精”的基本原则,对本单位、本地区的信息收集宜全面系统,对外地区、外系统的信息应有重点地进行收集。

(四)收集的信息要及时有效

农业科技信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就是说,农业科技信息的有效性具有较强的时间价值,一则有用的农业科技生产信息、市场供求信息只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过了这个期限,其本身的价值就会削弱甚至消失。如在春季麦田追肥季节,一则“化肥需求缺口大价格上涨”的信息,到了麦收再发布,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农业科技信息的有效性,是指适合信息服务对象的需要,一则没有需要的信息,其价值为零。农业科技信息的时效性包含三层含义:—是只有在农业科技信息尚能反映农业客观实际状况的时间内,农业科技信息才是有用的;二是农业科技信息的作用和使用价值与所提供的时间成反比。间隙越短,其作用与使用价值越大;三是当农业科技信息已经完全不能反映农业客观实际时,它应有的使用价值也随之消失。

农业科技信息的时效性要求信息的收集要做到及时有效,对某些信息还要具有超前性,如旱涝、霜、雹以及病虫等灾害的发生,要尽量做好预测工作,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搞好防治。做到这一点,首先要了解农业生产运行的特点和不同行业的特征,如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周期性,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等,加强动态监测,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其次,加强信息收集手段的现代化建设也十分重要。

(五)收集的信息要有反馈交流

信息反馈是信息传递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信息收集的一种特殊形式,可以理解为对反馈信息的收集。农业科技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同步进行,这是提高信息收集工作水平、提高信息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农业科技信息网点及时不断地提供有关信息,这是农业科技信息管理部门收集信息的主要手段。而信息管理部门将收集的信息处理后,再把结果反馈给提供者,对信息网点来说也是一种信息收集的方式。这种双向交流,可以促进信息收集工作水平的提高,减少信息收集的盲目性。

三、农业科技信息收集的方法

农业科技信息的来源很广,传播渠道也很多,而且农业科技信息种类繁多,不同的信息,收集的方法也不一样,信息收集是一项难度很大的工作。要获取全面、系统、及时、有效的农业信息,必须学会并善于运用收集的若干方法。从农业科技信息收集工作的实践来看,主要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一)直接收集法

直接收集法,就是深入实际,通过调查、观察收集经济信息的方法,通常所说的收集第一手资料,就是利用这种方法。直接收集法在工作实践中应用较广。采用直接收集法收集信息的渠道很多,形式多样,如可以通过会议、参观考察、现场调查等途径,也可以从现实的日常生活中随时捕捉各类信息,如蔬菜价格变动的信息可以通过日常在农贸市场买菜时收集到。采用直接收集法收集农业科技信息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参加会议。即通过参加各种有关会议直接搜集农业科技信息。目前这种形式应用较为普遍。如新的情况通报、新的精神传达、新的政策决策的形成,往往通过会议的形式发布出来,农业科技信息工作人员通过参加这些相关会议,可以直接掌握有关情况,收集到一些农业科技信息。如农业秋播会、蔬菜博览会等等。缺点是许多重要会议,一般人员不能参加,但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及时了解会议情况来弥补。

(2)实地调查。深入到被收集对象的实地或现场直接获得信息资料。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某个专题或典型情况的收集。如农民种植意向的调查、化肥农药专营情况的调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调查、市场购买力调查等。其特点是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到实地调查研究和考察,取得第一手资料,从中获取信息。这种方法的好处是真实性有保证,目的明确,及时准确,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

(3)现场观察。就是到信息源的现场去直接进行观察来收集信息,这种方法除具有实地调查法的好处外,还有较为随意、投入少等特点。如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信息的收集,就多采用这种方法,农业科技信息网点工作人员直接到农贸市场了解价格变动情况,收集市场行情的第一手资料。另外,我们日常生活中逛农贸市场,都可直接收集到有关农产品价格的信息。

(4)直接询问。信息工作人员对某一个主题进行信息收集时,与被调查者面对面地谈话询问。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有关问题的信息不够全面和完整时,可以采取“找上门去”或“请进门来”的口头询问方法,与知情者或相关人士进行直接交谈,作深入了解,以对原已收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补充或验证。

另外,如直接参加这些经济活动和实践活动,也可以获得有关信息等。

直接收集法的上述几种主要形式,在实践中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各有所长,相互补充,可以结合使用。

(二)间接收集法

间接收集法,就是通常所说的收集第二、第三手资料,是通过某种媒介间接获取农村经济信息的一种方法。用这种方法收集信息必须通过某种媒介,这种媒介就是信息载体,即对初始信息进行整理、记录,它可以是具体的单位和个人,也可以是某一种物质,但主要是指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磁带磁盘等大众传播媒介。间接收集法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查阅法。即通过查阅各种报刊杂志、资料、文件等获取信息,这种间接收集信息的方法比较常用,主要适用于收集历史资料,如制定农业发展规划时,需要运用农业生产发展的历史数据对将来生产发展做出预测,就可以通过查阅统计年鉴来获取历年农业生产情况的数据信息。

(2)收听法。即通过收听收看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获取信息,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参考性信息,也适用于灾情报告、新科技成果展示等信息的收集。

(3)交换法。指有关部门之间简报、动态等信息材料的互换,从中可以获取大量的第二手信息,这种交换既可以是部门之间的,也可以是地区之间的。这种方法,在获取系统外部信息时比较常用。

(4)问卷法。利用书函的往来向有关部门和人员了解所需要的信息。多采用问卷调查或调查表的形式,让有关人员填写后寄回,然后进行汇总整理。

(5)购买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产业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信息收集的有偿化范围在不断扩大。向信息咨询机构、专利服务机构等有偿索取资料,正在成为农业科技信息收集的重要方法。特别是涉农企业的科技信息,往往需要一定的成本,并在一定时期内保密,要收集到这些信息必须采用购买法。如某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调查,往往委托市场调查机构进行,实际上这也是购买法的一种形式。

直接收集法和间接收集法相比,各有优势,各有弊端。一般来说,直接收集法获取的农业科技信息及时、真实、实用性强,但相对来说,其反映的内容和范围都有局限性,信息量小,还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间接收集法获取的信息通常比较全面,信息量大能满足多方面的需要,但相对于某个主题来说则往往显得深度精度不够,可靠性实用性也差一些。这就要求,在农业科技信息的收集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合理选择,把两种方法科学地结合起来,相互补充,而不能教条地局限于某一种方法。

如何收集到更多、更有效的农业科技信息,是一项艰苦、复杂、繁重的工作。这里,我们根据长期工作实践,把农业科技信息收集归纳出“钻—找—索—筛—追—挖”六法。

“钻”指的是从领导者方面“钻”信息。领导者天天与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新经验打交道,必然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深入地思考各种问题。他们对面临问题和矛盾的思考和忧虑,往往带有政策性、普通性、倾向性和系统性。作为农业信息工作者要努力寻找有效的办法,接近领导,沟通与领导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取得他们的重视支持,把在平时报告、讲话中难以见到的却具有很高价值的信息抓到手。

“找”指的是从文件材料中“找”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工作人员特别是兼搞文字秘书的,时间紧,任务重,难得抽身下基层了解情况,就应抓住零星时间,查问下级单位报送的文件、材料、简报,从中发现有用的情况、数据;也可以从上级机关下发的文件、材料相通报中,摘录重要的、最新的方针、政策信息。

“索”指的是向有关部门“索”信息。现在基层一些单位往往感到自己掌握的信息面比较窄,摆不上位置,怕报上去采用较难,放任其自流,造成信息资源的浪费。因此,首先要引导、激励信息员解放思想,消除疑虑,调动他们上报信息的积极性,其次就是要给基层单位定课题、定要求、定时间、定任务,索取所需信息。

“筛”指的是从来信来访中“筛”信息,工作人员直接与农民群众打交道机会不多,有时信息不灵。人民群众来信来访的内容直接反映他们亲身所见、所思、所想。可以通过来访这个窗口,找准信息的“焦点”,抓住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经过分析加工,整理出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信息。

“追”指的是从查办督办中“追”信息。—项农业决策实施后,有些什么反映,要加强跟踪检查,注意发现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动态信息的适用性、指导性都较强,应及时追上来。

“挖”指的是在收集过程中“挖”信息。有时收集到的一些信息中所反映的情况和问题不够清楚,不够完整,整理时要继续挖掘,加以扩展,从中提炼出带普遍性的问题,显示出信息效用。(3)

四、农业科技信息收集的一般步骤

农村经济信息的收集,一般来说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计划

农业科技信息的收集是一项复杂、艰苦、繁重的工作,也是一项针对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拟定计划,制定收集提纲。农业科技信息收集计划的内容,包括确定收集什么信息,到什么地方去收集,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渠道去收集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收集内容。就是根据收集的目的,确定收集哪些方面的信息。农村经济信息收集的内容可分为常规内容和重点内容,这需要根据本单位的任务、工作要点以及不同时期工作中心的变化来确定,如农产品和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信息的收集,以每月各主要品种的市场价格为常规内容,定期收集。而在农产品收购季节,农资供应旺季还要相应安排农产品收购和农资价格、供应情况的重点专项调查。这样收集的信息就做到了既全面完整,具有系统性连续性,又有针对性和时效性。

(2)确定收集对象。就是确定到什么地方,找什么人去收集所需要的信息。确定收集对象,首先要弄清信息来源,如了解农用生产资料的供求信息,既要通过了解农业生产情况,搞清需求状况,还要到农资部门去了解供应状况;再进一步说,了解需求状况既要到农业部门的土壤肥料工作机构、植物保护工作机构等有关单位作深入了解,还要到农村中去了解农民的购买意向、购买力水平;到化工部门、外贸部门了解货源情况等。弄清了信息的来源,信息收集的对象就明确了。

(3)确定收集渠道。农业科技信息的收集由于受到人力物力和时间因素的限制,必须考虑确定最好的收集渠道。农业科技信息的主要收集渠道可分为本系统固定的信息网和系统外部的信息渠道,前者如农业部所属的农业生产统计网、物价信息网、农情信息网以及畜牧、水产、农机、乡镇企业等信息网络,这是农业科技信息收集的主渠道。后者如供销、化工、财政、银行、水利、气象等部门有关农业科技的信息渠道。

(4)确定收集方法。根据农业科技信息收集的目的和内容,合理选择收集方法。收集方法的选择不是绝对的,如经常性收集的信息,应以直接收集法为主,间接收集法作补充、验证和完善;而一次性信息的收集则相反。

(二)设计表式

农业科技信息可分为数据型信息和非数据型信息,收集的原始农业科技信息,大多是各种各样的数据型信息。为了便于信息的加工、存贮和传递,在制定收集计划之后,要根据信息收集的目的和要求,设计出合理的数据结构,并按这种数据结构制成表式,以便把大量的数据资料醒目地填列在表内。农业生产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些数据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表式的设计,既要考虑到历史数据比较的需要,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又要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变化,根据需要进行适当调整。比如,一种新的栽培技术作为一个农业科技信息,就要和以前的进行对比,从对比中才能看出来这种新的栽培方式是否真的能够带来高效益等等。

(三)进行收集

农业科技信息的收集过程是有计划地进行的,但事实上,农业生产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计划与实际之间毕竟还有一定差距即通常所谓的计划跟不上变化。因此,在农业科技信息收集的具体过程中,肯定会发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收集这些信息十分重要,必须注意留心观察,全面收集,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初步收集的原始的农业科技信息,往往比较杂乱,这就要求信息工作者在收集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适当的整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充完善,更好地完成农业科技信息的收集工作。

五、农业科技信息的加工程序

农业科技信息的加工处理,是指把收集到的原始信息资料,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审核、分类、分析、汇总、编写等,使原始材料成为真实、准确、有用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料,以便传递、存贮和利用。信息的加工处理是获取准确农业科技信息的关键一环。

农业科技信息加工处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大致上与农业科技信息的收集相同,重点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准确。对初步收集的原始信息要进行审核,以保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加工处理的过程必须采用科学的分类、比较方法,使其准确地反映农业科技活动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二是及时。时间是信息的生命,农业科技信息的时效性已在前面论述,这里注意的是要避免由于加工过程延误,影响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利用而丧失其价值。

三是适用。经过加工处理的农村科技信息,—定要适合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能给用户带来实际效益,为发展经济服务。

四是简明。经过加工处理的农业科技信息,要做到简明、清晰,要进行浓缩处理,不能长篇大论,搞复杂化,以便于存贮、传递和利用。

农业科技信息种类繁多,内容不一,不同的原始信息,不同的适用对象和要求,加工处理的方式也不尽相同,但程序大致是相同的。一般情况下,农业科技信息的加工处理,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筛选

农业科技信息筛选,是信息加工处理的第一环节,其目的是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具体做法是:

1.根据需求确定取舍

农业科技信息都是为一定目的服务的,对收集的原始信息进行筛选,就是把与研究的问题和信息服务对象需要的部分留下,舍去那些与信息需求不相关或关系不大的信息。如我们研究棉花的高产栽培技术这个科技信息,与其关系密切的信息包括植棉的收入问题、比较效益问题、病虫害防治问题、农用生产资料的供应问题等,而如影响生产资料供应的原因是什么、化工企业生产状况如何等都对主题影响不大或不直接,可以将其舍去。

2.剔除重复信息

我们在收集农业科技信息的过程中,由于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而且某种生产现象的重复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屡见不鲜的,为了减少信息加工处理和传递、存贮的麻烦和难度,在信息筛选过程中,要对若干重复的信息资料进行归并和剔除以利于信息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检查时效性

农业科技信息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在筛选过程中要注意对信息时效性的审查。如关于农产品产量的信息,在一个生产年度中往往出现很多,有各个部门、各个系统的预产数字、实产数字,对此要根据信息需要的时间决定取舍,如果实产数字尚未出来,可考虑最近时间农业生产主管部门的预产数,而统计系统最后实产数字公布后,其他数字便基本失去了使用价值,变成了无效信息。市场信息瞬息万变,时效性特别强。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商业行情信息库不到一分钟就更新一次。因此,—定要对信息时间因素进行认真的审查和评价,考虑信息的取舍。

(二)分类

农业科技信息的分类,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经过筛选的信息资料分门别类排列次序,使之成为有组织有条理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料体系,以便于汇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便于储存和查找利用。这里所说的分类是指对原始信息资料的初步分类,按照需要和方便的原则,把内容大致相同的信息划入一类。对于农业科技信息的分类我们前面已经做了阐述,可以根据那个分类标准进行。比如:种植业先进技术、农产品加工新技术、植物保护新技术、新品种等等。当然对于不同的需要,不同的部门和单位,在进行农业科技信息资料的分类时,采用的标准也可以有所不同,可在工作实践中进一步探索。

(三)审核

农业科技信息的审核,就是对已经过筛选和分类的信息资料作进一步检查和审核,以确定其真实性、合理性、时效性、全面性和有效性。对农业科技信息进行审核的目的,是防止错误和虚伪信息的出现,为用户提供真正有用的信息。农业科技信息资料的审核,是决定加工后信息是否真实和适用的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务必要加以重视。农业科技信息资料出现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偶然性因素造成的,或客观条件限制,但有两个方面应予引起重视:一是信息工作人员工作态度和责任心差,出现主观臆断、言过其实或故意添枝加叶的问题,从而造成信息资料出现差错;二是信息工作人员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的限制,或缺乏经验造成差错,如收集信息时对所使用的概念和定义的理解不同,使收集信息的范围产生差异,必然带来很大的误差。必须通过加强职业教育和业务培训,逐步加以解决。

(四)农业科技信息的综合分析

经过上述处理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料,必须进行全面、系统和综合的分析比较,才能形成结论性的概念,整理出富有指导意义和利用价值的信息。农业科技信息的综合分析是加工处理的最后一环,也是关键的一环,搞好综合分析,对提高农业经济信息质量关系重大。

农业科技信息综合分析的方法很多,比较常用的是直观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一般来说两种方法交叉使用,相互补充,不可偏废。

1.直观分析法

直观分析法,又称经验判断法,主要用于定性分析,它主要是依据经验和有限的直观资料本身加以分析研究、综合判断而得出新的信息。这种分析的结果,只能是关于事物发展可能趋势的预测,事物之间可能联系的一些定性判断。直观分析法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方法,由于它凭借的主要是信息工作者的经验和综合判断能力,因此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做出的结论不能量化,准确性不容易保证,需要以定量分析法来补充和论证。

2.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就是将收集来的各种数据型信息资料,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进行计算、分析、判断,使信息资料有序化,得出概念性结论。统计分析法在农村经济信息加工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统计分析法以数据型信息资料为依据,只要原始资料全面准确,得出的结论一般来说是可靠的,但由于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一些信息资料是难以量化的,而且对量化的原始数据也要作定性分析,因此,统计分析法要和直观分析法结合使用,才能提高信息加工的质量和准确性。

六、农业科技信息的加工方法

经过筛选、分类、审核和综合分析后的农业科技信息,需要作进一步加工整理,使其成为观点鲜明、易于传递存贮和利用的信息。这里说的农业科技信息加工方法,主要是指加工整理的方法。根据农业科技信息的分类,其加工方法可分为非数据型信息的加工方法和数据型信息的加工方法。

(一)非数据型信息的加工方法

非数据型农业科技信息,也称为定性农业科技信息,是指主要以文字形式表述的反映农业生产状况、特征和变化的信息资料。比如先进的农业生产种植新技术、农产品加工新方法等。在农业科技信息加工处理过程中比较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汇集法

就是把许多原始信息按一定目的汇集在一起,反映某一方面情况或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原始信息作基础,在较大范围内对各种原始信息逐层汇集,适用于调度生产情况、阶段性情况汇报等信息的加工。

2.归纳法

就是将反映某一主题的原始信息资料集中在一起,加以全面系统地综合归纳,以便完整清晰地说明某一农业生产活动变化全貌的方法。如对全年农业生产情况的信息加工时,通常归结为增产、平产和减产三类;分析供求信息时把有关原始信息资料归纳为供求平衡、供过于求和供不应求三类等等。

3.纵深法

就是按照某一研究主题的需要,从纵的方面进行比较分析,采取层层迈进的方法,搞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揭示某种农作物生产的变化和特征,以便于决策者采取有效的措施。采用这种方法,要求信息工作人员必须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具有广阔的知识面,一般专业性较强。比如对某一作物病虫害的预防措施。

4.连横法

就是根据研究主题的需要,把若干不同的原始信息或几个不同时期不同方面的原始信息,横向连结起来进行比较分析,以说明生产活动的变化。比如分析某一种农作物减产的原因,就可以用连横法,把不同时期影响农作物生长的因素及有关情况进行比较,如遭受病虫害、农业小气候、人工管理等等。

5.推理法

就是根据事物现象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由已知的判断推论出另一个判断,产生出新的信息。这种方法主要用于预测,如农产品市场需求预测、农产品产量预测、农业气象预测等。采用这种方法,需要对大量的信息资料进行认真全面的分析研究和加工,才能做出推理和判断。这里尤其要注意不能凭借主观想象,把没有联系的信息随意推理,以避免高出劳民伤财的虚假“农业科技信息”。

以上列出的几种加工方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之间也是互相联系的,实际工作当中可以几种方法同时使用,作为农业科技信息加工的互相补充和验证,从而提高信息加工的科学性。

(二)数据型农业科技信息的加工方法

数据型农业科技信息,又称定量农业科技信息,对这种类型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是农业科技信息工作中常见的任务。除去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加工技术等类别的农业科技信息之外,其他类别的农业科技信息,如气象信息、土壤分析诊断信息、生产资料信息、市场信息的分析、利用历史数据、运用数学模型预测农产品产量等都是数据型农业科技信息加工的实例,农业科技信息的具体加工方法主要是统计学方法,诸如相关分析、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建立模型等。另外,像趋势外推法等预测学力法在数据型信息加工中也常常被采用。可以采取对比法、划小法、转换法、阐述法等进行。

(三)微机辅助信息处理的发展

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农村经济信息加工,是信息加工处理的发展方向。农村经济信息的定量化趋势,使数据加工处理的工作量越来越大,近年来利用微机来完成数据的计算、分析、统计、结果表达等等,已十分普遍。微机辅助信息处理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特别是一些通用软件的广泛应用,使信息加工处理的速度大大加快,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

从微机辅助信息处理的发展情况看,计算机在农业科技信息加工处理中的应用,已经由单纯的数据处理发展到构造数据库系统阶段。建立信息处理的支持数据库,是信息处理的高级基础结构之一,它可以随时提供某种范围内数据的检索、分类、统计、计算、综合和分析等,使信息分析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这就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上对信息处理提供了支持,改变了传统的信息工作中分散收集资料数据、各自从头开始的落后工作方式,使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加工等环节合而为一。信息处理中专用型数据库系统可以提供某一专题的共用数据,可方便地进行有关数据的存储、检索和统计分析、计算、建模处理。一般来说,各部门、各系统的信息中心或信息工作机构都根据其具体的工作目标和业务范围,建有各自的专用信息库,如农业生产数据库系统等。另外,近年来各种通用型的信息处理系统如决策支持系统、管理系统等也有了很大发展,使微机辅助信息处理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值得重视的是,微机辅助信息处理已经出现了向人工智能开发阶段发展的趋势。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信息处理不再满足于逻辑推理、定量分析或固定程序处理,开始探索利用计算机进行灵活的分析判断、多路推理,准确地处理模糊问题等。相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处理的方法、手段必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本章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有关的著作和文章,由于没有详细的记录引用位置及参考内容,故在本章结束时将所参考的书目和文章列出,一并致谢。

本章参考资料

1.梅方权:《走向21世纪的农业科技信息》,气象出版社,1997年版。

2.卢良恕:《21世纪中国农业科技展望》,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

3.马占元,杨林:《农业技术推广指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版。

4.刘志澄:《中国农业科技之研究》,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2年版。

5.孙宝寅,司有和:《科技传播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翟杰全:《让科技跨越——时空科技传播与科技传播学》,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7.刘从良,张成波:《农业信息理论与应用》,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3年版。

8.吕文安:《农业推广学》,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版。

9.余松烈:《作物栽培学》,重庆出版社,2001年版。

10.汤锦如:《农业推广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版。

【注释】

(1)刘从良、张成波编著:《农业信息理论与应用》,1993年版,第2页。

(2)马占元、杨林主编:《农业技术推广指南》,1992年版,第97-98页。

(3)刘从良、张成波编著:《农业信息理论与应用》,1993年版,第43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