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南瓜白粉病怎么治效果好

南瓜白粉病怎么治效果好

时间:2022-11-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白粉病是南瓜的主要病害,也是影响南瓜产量的因素之一。在北方地区,白粉病防治好坏成为影响籽用南瓜商品生产和种子生产的关键因素。播期与发病程度有关,适期早播南瓜早结实,成熟期长,白粉病危害轻。

二、南瓜白粉病

白粉病是南瓜的主要病害,也是影响南瓜产量的因素之一。白粉病防治不当,轻则减产20%~30%,重则植株在授粉后20~25d左右枯死,果实成熟度不够,种子黄秕,减产40%~50%。在北方地区,白粉病防治好坏成为影响籽用南瓜商品生产和种子生产的关键因素。

(一)危害特点南瓜白粉病菌主要浸染叶片,也为害茎和叶柄,果实一般不受害。发病初期在叶面或叶背产生白色、近圆形的白粉霉斑,以叶面较多。条件有利于发病时白粉霉斑向四周迅速蔓延而连接成片,成为边缘不整齐的大片白粉斑区,叶面布满白色粉状物,是病菌的菌丝体,分生抱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片逐渐变黄萎垂,病情继续发展,病叶最后枯干。白色粉状的颜色逐渐变为灰白色或灰褐色白粉菌,叶柄或嫩茎,症状与叶片相似,只是产生较小的白色霉斑、白粉状物也较少。

(二)病原白粉病病原有白粉菌(Erysiphe cucurbitacearum zheng&.chen)和瓜单囊壳菌(Sphaerotheca cucurbitae(Jacz.)Z.Y.zhao)或(S.fuliginea(Schlech t.EX Fr)),均属于子囊菌门真菌。据酒泉市植保站鉴定,西北地区及河西走廊多为(E.cucurbitacearum),东北地区病原经东北农大(刘秀波、崔崇士2005)鉴定为(S.fuliginea)。菌丝生于叶两面,显不定形污白色粉斑片,后融合,分生孢子桶柱形或近柱形。子囊果主要生在叶背,扁球状,聚生,暗褐色;子囊长卵至椭圆形或其它不规则形,具柄或短柄,个别无柄。

(三)侵染及流行

1.侵染特点北方病菌以闭囊壳随残体留在地上或在花房里的月季上,或温室、塑料大棚瓜类作物上越冬。分生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落在寄主叶片上,分生孢子先端产生芽管和吸器从叶片表皮侵入,菌丝体附生在叶表面,从萌发到入侵需24h,每天可长出3~5根菌丝,5d后在侵染处形成白色菌丝丛状病斑,经7d成熟,形成分生孢子飞散传播,进行再侵染。产生分生孢子适温15℃~30℃,相对湿度80%以上,气温升高,湿度适宜,上午6时到下午3时有微风适于孢子飞散,尤以中午到下午3时最适,分生孢子发芽和侵入适宜相对温度90%~95%,无水或低湿虽可发芽侵入,但该菌遇水或湿度孢和,易吸水破裂而死亡

2.发病流行规律田间白粉病能否流行取决于湿度和寄主的长势。在田间,白粉病能否流行取决于田间湿度和寄主长势(张满良,1996)。裸仁南瓜长势明显强于西葫芦和中国南瓜,西葫芦大多叶柄细而长,叶片小而裂缺深,矮生,而裸仁南瓜叶柄粗壮,叶片大而裂缺浅;裸仁南瓜节间较中国南瓜密,叶面积略大于中国南瓜,在生长的中后期中间郁蔽,通风透光差,田间叶下环境湿度较大,利于白粉病发生和流行,其发病明显重于西葫芦和中国南瓜。

一般湿度大利于其流行,虽然低湿病菌可萌发,但高湿萌发率明显提高。所以,雨后干燥,灌后干燥,或少雨,田间湿度大,白粉病流行的速度加快。尤其当高温干旱与高温高湿交替出现,又有大量白粉菌源时更容易易流行(吕佩珂,李明远等,2002)。过量施用氮肥,植株瘦弱;发病前期预防药剂喷施过度,使病菌产生抗药性;昼夜温差大等等,都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

据观察,种植在高燥地的病害轻于低湿地;种植于边缘地或风口地的病害轻;南瓜种植于高秆作物中间或果园中的病害重;单块不联片种植的病害轻于联片种植的;高水肥条件地块病害重于低水肥条件地块(长势不同);高海拔沿山区种植的病害轻于低海拔川区种植的。播期与发病程度有关,适期早播南瓜早结实,成熟期长,白粉病危害轻。

3.制种南瓜白粉病发生流行南瓜杂交制种的特点与发病有很大关系,大田南瓜发病迟于制种田。制种田间整蔓、清雄花、人工授粉等工作的频繁为病害的传播流行提供了便利;授粉后打顶使裸仁南瓜失去生长点,中后期生长失去动力,植株抗病性降低;防治不当就会造成植株早衰,使植株叶蔓过早枯死,形成嫩瓜秕籽,造成损失。

(四)防治方法南瓜白粉病流行快,传播范围广,易产生抗药性,采用单一的防治方法、单一的药剂防治效果不理想,因此应以预防为主,创造不利于白粉病发生、有利于南瓜生长发育的条件,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控制。

1.农业防治

(1)推广畦(垄)作栽培,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料,避免偏施氮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及时整枝,勿使植株过于郁闭,造成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注意控制温室大棚的温度,注意降低夜温,避免徒长;控制好湿度,注意通风;清除周围杂草,消灭中间寄主。

(2)消灭残株。如植株叶片已经枯黄,应尽早将病株拔除;采收后,对田园应进行清理,将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3)适期早播,减轻白粉病危害。新疆、内蒙古、河西地区商品籽用南瓜播种在4月下旬至5月初,杂交制种父本播种期以4月15~4月20日为宜,母本及大田以4月25~5月1日播种为宜。

(4)早期摘除子叶、基部叶片,延缓发病期。白粉病最早发生于子叶及第一、二片真叶,6月上旬,结合整蔓及早清除子叶及第一、二片真叶,可减少病源,延缓发病期,有利于果实成熟。

(5)合理灌溉施肥,提高抗病性。南瓜叶片大,田间遮蔽程度高,容易感病,播种后幼苗前期控水,开花前灌1次水,控制南瓜前期长势,以提高抗病性。

(6)杂交授粉结束,植株不摘心或轻摘心,增强植株活力,延缓衰老,抑制白粉病的危害。

2.化学防治目前白粉病的防治尚未有理想的药剂,一般多选用粉锈宁、烯唑醇、硫磺、石硫合剂、甲基托布津、百菌清、氰菌唑、福星等,个别的使用石灰、草木灰。各类药剂对白粉病的防治效果是:氰菌唑>石硫合剂>福星>烯唑醇>粉锈宁>硫磺。使用石灰、草木灰,由于其碱性太强,南瓜叶片易失水干枯,施用后3~5d即造成倒秧。因此根据不同的时期,采用不同的方法,选用不同的药剂防治。防治白粉病的药剂分为三类,可在不同的时间段使用:

第一类预防性药剂:包括石灰、草木灰,利用其碱性强的特点,早期用于地埂边或植株周围消毒灭菌,以防止病源的侵入,但不可使用在植株上,以免造成烧苗。

第二类早期防治的药剂:包括烯唑醇、粉锈宁、硫磺、甲基托布津、百菌清等。一般在6月上旬,抽蔓期,整枝结束后,选用70%的甲基托布1500~2000倍液,或45%烯唑醇1000~1500倍液等叶面喷雾。

第三类发病期防治的药剂:主要是氰菌唑、石硫合剂、福星。在发病期使用12.5%氰菌唑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2~3次,效果较好;石硫合剂兼有杀菌杀虫效果,早期使用容易造成药害,多用于授粉结束后,浓度要求在Be0.20~0.30度,喷2~3次,到8月中旬不再使用药剂。用药时应注意几种药剂的交替使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