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海原县~年马铃薯产业发展工作

海原县~年马铃薯产业发展工作

时间:2022-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实现马铃薯总产值2.68亿元,总收入1.74亿元,农民人均马铃薯收入470元。马铃薯总产值43052.5万元。全县建设马铃薯市场1个,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4个,农民经纪人和流通大户近百人,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海原县具有全粉淀粉加工企业6家,加工企业设计加工能力达到60万吨。目前全县拥有马铃薯种收机械达560台。完成马铃薯种薯补贴160万元。

海原县2009~2010年马铃薯产业发展工作

海原县作为宁夏马铃薯种植大县之一,近年来,随着鲜薯外销和加工业的兴起,种植规模和效益不断提升,促进农民增收作用凸显,已成为海原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围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总体取向,遵循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专用的要求,坚持政策促动,科技推动,市场牵引,产业带动,按照“抓良繁带基地,抓协会带市场,抓重点带全县”的思路,加快构建现代马铃薯产业,积极按照马铃薯绿色食品基地创建的要求,使马铃薯产业成为海原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马铃薯产业正在由商品薯生产向脱毒种薯生产转变,由扩规增效向提质增效转变。形成以南部树台、关庄、红羊、李俊等乡,中部以海城、贾塘、史店、郑旗、九彩、曹洼、西安镇等乡(镇)的两个产业带,做大做强此产业。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种植计划全面完成

2009年全县计划马铃薯种植100万亩,完成计划的102.3%,重点建设完成南部35万亩(树台、关庄、红羊、李俊)和中部50万亩(西安、海城、史店、贾塘、郑旗、曹洼、九彩)两个马铃薯产业聚集带。实现马铃薯总产值2.68亿元,总收入1.74亿元,农民人均马铃薯收入470元。

在大嘴、红井建立马铃薯万亩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区一个;在关庄、史店、九彩、红羊四乡建立千亩示范点9个;在红羊、关庄、史店、树台、九彩五乡建立百亩示范点7个;在高崖、李旺、七营建立玉米千亩示范点5个;在高崖、七营、李旺建立百亩攻关点5个。完成马铃薯高产创建43224亩,完成任务的144.8%。万亩片10336亩,平均亩产1019.6千克;千亩片32888亩,平均亩产1163.6千克,较目标产量1000千克增产163.6千克,增产率16.3%;百亩攻关区2619亩,平均亩产1535.91千克,较目标产量1500千克增产35.91千克,增产率2.3%。

2010年全县计划种植马铃薯100万亩,核查完成101.3万亩,较计划增加1.3万亩,其中建成一级种薯繁育基地2.0万亩,树台乡8500亩(大嘴村1000亩、相桐村2000亩、二百户村2500亩、红井村3000亩);关庄乡关庄村2500亩;红羊乡红羊村2000亩;九彩乡马圈村1000亩;史店乡苍湾村1500亩;贾塘乡2000亩(王塘村1000亩、双河村1000亩);海城镇武塬村1000亩;曹洼乡南川村1500亩。在西安镇西安村良繁场建设3000亩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其中原原种繁育基地300亩和原种扩繁生产基地1200亩。2010年,马铃薯平均亩产为850千克,总产86105.0万吨,其中商品薯34442万吨,生产原种1800吨、一级种2160吨。马铃薯总产值43052.5万元。为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贡献680元。

2010年,海原县粮油高产创建活动共涉及树台、关庄、红羊、史店、曹洼、海城、贾塘、高崖、七营9个乡镇,16个行政村,147个自然村,受益农户6814户。完成马铃薯高产创建示范3.57万亩,创建万亩示范区2个,面积2.2万亩。其中在关庄乡关庄村、窑儿村创建农业部粮油高产万亩示范区1个,面积10300亩。在树台乡红井村、二百户村自建马铃薯万亩示范区1个,面积11700亩。建设马铃薯高产创建千亩展示区9个,面积1.37万亩,分布在关庄庙湾村、海城镇堡子村、曹洼乡南川村、史店乡史店村、九彩乡九彩村、贾塘乡王塘村、红羊乡红羊村、西安镇菜园村。百亩攻关区9个,面积0.27万亩。万亩片2.2亩,平均亩产1151.2千克;千亩片1.37亩,平均亩产1298.4千克,较目标产量1000千克增产298.4千克,增产率29.8%;百亩公关区0.27亩,平均亩产3466千克,较目标产量1500千克,增产1966千克,增产率131.1%。

2.微型薯生产初具规模

计划生产微型薯1000万粒,实际生产631万粒,完成计划任务的63.1%,可供1262亩地原种的生产用种。

3.技术推广和种植水平明显提高

县、乡两级农技推广体系,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从建立示范点、抓科技培训及现场指导入手,加大以测土配方施肥、脱毒种薯新品种应用、种薯精选及消毒、合理密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和以马铃薯机械起垄、播种、覆膜、覆土、收获等为主的垄作沟灌节水增产种植技术的示范推广。同时,加强新品种引进和开展多项技术研究,共引进示范新品种30个,开展试验研究28项(次)。特别是旱作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技术示范达到1.5万亩,其中冀张薯8号平均亩产1856千克,费乌瑞它平均亩产1252千克,为海原县旱作区种植马铃薯提高效益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4.产品加工和市场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

海原县始终坚持以马铃薯专业市场为主体,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购销大户为依托,提高产品深加工、扩大外销能力。全县建设马铃薯市场1个,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4个,农民经纪人和流通大户近百人,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海原县具有全粉淀粉加工企业6家,加工企业设计加工能力达到60万吨。

5.储藏能力进一步提高

2006年以来,累计建成各种类型马铃薯储藏窖2461座,其中10吨型储藏窖1145座,20吨型储藏窖290座,60吨型以上储藏窖1025座,2000吨型种薯储藏窖1座。加之农户自建小型储藏窖,年储藏能力达30万吨以上。

6.标准化生产成效显著

完成标准化栽培面积2.6万亩,产量达到1221千克/亩,比平均产量增加371千克/亩,增长15.4%。其中树台乡标准化栽培1.4万亩,关庄乡1.2万亩。实施旱地全膜双垄集雨沟播栽培面积15.6万亩。

7.机械化种收水平提高

目前全县拥有马铃薯种收机械达560台。今年推广马铃薯种收机具146台,建立机械化试验示范区5000亩,机械化种植面积达到20.5万亩,有效提高了马铃薯种植质量和效率。

8.项目建设力度加大

完成项目建设5项,总投资570万元。完成了海原县西安镇脱毒快繁中心及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建设,投资410万元。建成日光温室8座(3500平方米)、脱毒薯扩繁网室10000平方米、良种繁育基地3000亩、2000吨的种薯储藏窖1座等。完成马铃薯种薯补贴160万元。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狠抓责任落实

在与各乡镇和相关单位沟通的基础上,制订了“海原县马铃薯加工及种薯繁育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编写制定了各乡(镇)马铃薯产业发展目标责任书;制定了“海原县马铃薯加工及种薯繁育基地建设”责任单位及蹲点人员考核管理办法;在挂项领导及项目承担单位领导的带领下,多次在生产的各个环节加强对全县马铃薯工作的监督检查,从而使马铃薯各项工作全面落到了实处。

2.加大科技措施推广力度

(1)着力区域布局优化,努力扩大种植面积。

紧紧依托市场和营销大户,推进万亩乡镇、千亩村基地建设,促进马铃薯产业向规模基地集中。认真落实播种面积,将任务落实到乡(镇)村组、农户,抓好预整地,积极推行形式多样的轮作方式,做到面积有扩大,单产有提高,确保目标任务完成,促进全县马铃薯产业持续发展。

(2)着力良繁体系建设,加快低代脱毒种薯推广。

采取政府、种植大户、专合组织等多方推广低代种薯的方式,加快完善低代种薯串换机制,规范低代种薯管理,做到“四个统一”,即统一繁育、统一收购、统一储藏、统一供种,确保低代种薯不流失,不混杂,大面积所用的种薯都是品质优良、增产潜力大的二、三代种薯。确定主推动品种,做到品种对路。2010年农业部门和设施蔬菜公司引进原种共计200吨。目前,海原县主要推广青薯168、冀张薯8号、荷兰15号、宁薯10号、陇薯3号、克新系列等。

(3)着力关键措施落实,加大标准化技术培训与推广。

加大绿色食品知识培训,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把关键科技措施送到户,户均培训两次以上。

先后组织举办了培训班20期,印刷发放技术材料15000份,发放马铃薯配方施肥建议卡10000份,培训农民技术人员1500人(次),入户培训、现场操作培训等形式,真正让农民熟练掌握马铃薯种薯生产、管理、经营的基本技术本领。促进农业生产内部结构优化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总之本着节本增效、高产优质的原则,实现良田良制种良法、农技农艺相结合。重点推广良种良法配套、测土配方施肥、有机培肥、地膜覆盖和病虫害综合防治,做好晚疫病等重大病虫害防治。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机械化生产技术。

(4)着力强化科技支撑,突出抓好高产创建。坚持“高产创建、以点带片、以片促面、规模生产”的原则,认真落实县级主要领导抓100亩核心攻关,分管领导抓1000亩展示示范,农业部门抓10000亩高产创建,乡镇村抓示范点的要求,切实做好高产创建活动,辐射带动全县马铃薯生产发展。千亩展示示范亩产1500千克以上,万亩高产创建亩产比大面积亩增产10%以上。

3.加大产业化经营力度

坚持以市场化促进产业化,以产业化促进产业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实现产品多次增值,提高马铃薯产业的综合效益。建立健全马铃薯产业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培育中介组织和营销大户,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合作社,自主经营。积极发展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着力提高薯农组织化程度。各重点乡镇至少扶持1户以上的营销大户,坚持马铃薯营销常年联系人制度,努力增加马铃薯商品量。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协会+农户”等模式,引导龙头企业采取订单农业、保护价格收购与农民结成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加强销售流通。

四、存在的问题

1.技术服务体系不健全

海原县马铃薯种植规模已达到100万亩,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建设规模小,抗病、高产、优新品种少,脱毒化水平不高等。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马铃薯产量的提高。

2.标准化生产水平低

科研推广经费短缺。虽然农业部门争取了马铃薯良种补贴、基地建设的有关项目,但用于农业技术推广的经费有限,技术指导跟踪服务滞后,导致标准化生产进程缓慢。技术人员知识结构相对老化,农户传统种植习惯在较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管理粗放,优质专用品种缺乏,标准化生产面积小,单产水平较低。

3.机械化水平较低

示范区以传统耕作为主,劳动强度大,种植周期长,机械化水平低,机播机收面积小。

4.病虫害防治体系不健全

农民对病虫草害防治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病虫害监测预报体系。

5.协会运行机制不健全

不能充分发挥农民经济合作组织、流通大户和经纪人的作用,马铃薯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政府引导、市场拉动、协会运作的市场营销机制不活。

6.马铃薯品种单一

虽然海原县马铃薯主产区的气候和种植环境独特。生产的马铃薯品质属上,但品种单一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1)马铃薯质量检测体系不够完善。工作经费缺乏,马铃薯种薯监测试剂昂贵,室内检验工作暂时还无力开展,目前的检测水平还在室外田间检测方面。

(2)产品销售不畅。加工企业去年生产的全粉和淀粉还有部分未销售,影响了今年马铃薯的正常收购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3)订单农业面积少。年初马铃薯加工企业订单农业少,收购数量不足,达不到加工企业应有的设计生产能力,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健全和扩大海原县马铃薯三级繁育体系,使马铃薯品种多样化,脱毒种薯水平高且能满足本县生产需要。

2.建立健全协会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和流通大户的作用,提高马铃薯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推动政府引导、市场拉动、协会运作的马铃薯市场营销机制。

3.扩大机械化作业面积,降低劳动强度。

4.加强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结合新型农民培训和百万农民培训工程,加大农业科技培训力度。培养一批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促进马铃薯产业发展。

5.健全病虫害防治体系。做到马铃薯产前、产中、产后病害的预测预报,确保马铃薯品质以提高单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