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时间:2022-11-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受构造运动的影响,经济区地形复杂,有山地、丘陵、平原、岛屿等类型。因而水文地质条件具有明显的分区现象。二角洲平原区主要由西江、北江、东江、潭江、流溪河等流域河谷平原及珠江二角洲河网区、滨海平原等组成。沿海岛屿以上、下川岛面积最大,其他岛屿面积较小,除下川岛北部及个别小岛分布有小面积层状岩外,大部分由块状岩组成。地形陡峻,裸石嶙峋,河流短小,大气降雨大部分以地表径流排泄入海,地层富水性较差,多贫乏。

受构造运动的影响,经济区地形复杂,有山地、丘陵、平原、岛屿等类型。总的趋势是西、北、东二面高,中、南部二角洲平原及珠江口一带较低。受地貌形态的影响,测区降雨量也不均匀,峰值呈“品”字形分布,东部惠东、北部从化、西部恩平—台山等地降雨量最大,年均降雨量大于2000mm,中部二角洲平原最小,年均降雨量1500~1700m。因而水文地质条件具有明显的分区现象。

(一)中、低山丘陵区

中、低山丘陵区分布在经济区西、北、东部,以丘陵为主,低山为次。区内不同时代的地层发育齐全,但由于成岩方式和后期构造运动影响及风化程度的不同,富水程度也有所差别。一般在构造断裂带、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地段地下水富集,同时也往往成为地下热矿水出露的地段。此外,不同岩性的富水程度也有差异,一般碳酸盐岩富水性较好,块状岩次之,层状岩较差,红层最差。区内地下水水温一般为22~24℃,地下水类型多为HCO3-Cl型淡水,次为HCO3型淡水。

(二)三角洲平原区

二角洲平原区主要由西江、北江、东江、潭江、流溪河等流域河谷平原及珠江二角洲河网区(二水—广州—东莞一线以南河网地区)、滨海平原等组成。本区第四系沉积厚度20~63m不等,各江河中上游平原地下水均为淡水,含水层以砂、砾石为主,水量丰富—中等,仅局部地段由于沉积环境较差,含水层以粉细砂及砂质黏性土为主,富水性贫乏。地下水类型以HCO3-Ca型为主。在珠江二角洲河网区及滨平原区,由于海退后在地层中残留大量盐分,后虽然经降雨及地表水冲刷、下渗的长期影响,使表层开始淡化,但因其地势平坦,且地表多为黏土或淤泥质黏土覆盖,地下径流缓慢,加之海水倒灌,使这种淡化向深部趋于减弱,故该地段地下水以微咸—咸水为主,局部为上淡下咸水。水中普遍含铵,局部铵含量达41~560mg/L,可作为肥水灌溉农田,铁离子含量普遍超标。本区在贝壳、淤泥贝壳砂及淤泥中含有以甲烷为主的天然气,其气压气量较少,利用价值不大。该地段地下水化学类型多为Cl-Na型水,矿化度1.13~25.67g/L。

(三)岛屿区

沿海岛屿以上、下川岛面积最大,其他岛屿面积较小,除下川岛北部及个别小岛分布有小面积层状岩外,大部分由块状岩组成。地形陡峻,裸石嶙峋,河流短小,大气降雨大部分以地表径流排泄入海,地层富水性较差,多贫乏。该地段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Cl型水为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