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入河排污口调查

入河排污口调查

时间:2022-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并在各市调查成果的基础上,汇总编制了《河北省入河排污口调查报告》。共调查入河排污口991个,其中功能区891个,非功能区96个,北京市入境污水控制口4个。实测入河排污口涉及全省128个市、县,其中功能区入河排污口涉及117个市、县。全省年入河污染物总量为66.9万吨,其中水功能区59.4万吨,非功能区5.4万吨,入境2.1万吨。水功能区入河超标排污口数最多的水系为子牙河水系,有144个,超标率为75%。

河北省分别于2003年、2007年、2009年和2010年开展了四次入河排污口调查。

一、2003年入河排污口调查

为了加强水资源保护的监督管理力度,进一步掌握入河排污口的状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利部《水功能区管理办法》和海河水利委员会“关于开展海河流域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调查和重点水功能区监测通报工作的通知”(海水保〔2003〕2号) 精神,按照“河北省水利厅关于开展全省水功能区入河排污口调查工作的通知”(冀水资〔2003〕44号) 要求,从2003年9月27日到12月27日,省水利厅组织开展全省入河排污口的调查工作。

2003年入河排污口调查是继1991年全省入河排污口调查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调查,调查范围广,工作量大,专业性强。各级水务 (水利)、水文部门用了3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全省入河排污口调查任务。据统计,参加这项工作的省市县水务 (水利)局、水资办、省水文局及各直属局的水环境监测中心等单位 (或部门) 203个,参加人员1200多人,出动车辆2000多辆次,投入资金300多万元,调查入河排污口991个,实测774个,编写调查报告12本,约50万字,取得了大量的调查监测数据。

调查内容包括入河排污口所在的地理位置 (采用GPS定位)、排放方式、污水性质、污水的来龙去脉和排污口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等,同时对入河排污口水量水质进行同步监测。并在各市调查成果的基础上,汇总编制了《河北省入河排污口调查报告》。报告共分九章,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调查概况、入河排污口类型与分布、入河污水量、入河污染物量、入河污水水质评价、重点入河排污口、入河污水对比分析、结论与建议。

(一) 入河排污口调查与监测

2003年的调查共涉及155条河渠和千顷洼、白洋淀、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等,总河长11000多千米。分布在全省124个一级水功能区内,占河北省一级水功能区的54%,涉及二级水功能区105个,占河北省二级水功能区的62%。同时还对非功能区(未划分水功能区的水域) 内的重点入河排污口进行了调查。共调查入河排污口991个,其中功能区891个,非功能区96个,北京市入境污水控制口4个。调查排污口涉及全省133个市、县,其中功能区排污口涉及122个市、县,分布在127条河流上。非功能区排污口分布在28条小河道上。

在调查的991个入河排污口中,实际监测了入河排污口774个,涉及功能区703个,非功能区67个,北京市入境污水口4个。实测入河排污口涉及全省128个市、县,其中功能区入河排污口涉及117个市、县。功能区入河排污口分布在115条河流上,以及千顷洼、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非功能区排污口分布在26条小河道上。

调查排污口污水总量为21.6亿吨每年,其中水功能区19.1亿吨每年; 非功能区0.85亿吨每年; 北京市的入境污水1.65亿吨每年 (其中燕郊开发区0.15亿吨每年,北京市区1.5亿吨每年)。

实测入河污水总量16.8亿吨每年,其中功能区14.6亿吨每年,非功能区0.73亿吨每年,入境污水量1.55亿吨每年 (其中北京市区1.42亿吨每年,燕郊区0.13亿吨每年)。

全省年入河污染物总量为66.9万吨,其中水功能区59.4万吨,非功能区5.4万吨,入境2.1万吨。COD年入河60.5万吨,占入河污染物总量的90%,为主要污染物质; 其次为氨氮6.3万吨每年; 挥发酚1022吨每年。

(二) 入河污水水质评价

监测的774个入河排污口558个排污口超标,超标率72%。水功能区入河超标排污口数最多的水系为子牙河水系,有144个,超标率为75%。北三河水系超标率最高为85%。全省每年14.0亿吨超标污水,占入河污水总量的83%; 每年1.55亿吨的入境水量全部超标。子牙河水系超标污水最多,占功能区超标污水总量的41%。内陆河水系超标污水量最少,但超标率最大,为98%。子牙河水系的COD、氨氮、挥发酚单项超标污水量都最大。超标污水量最大的河流是洨河。

二、2007年入河排污口调查

(一) 入河排污口调查与监测

2007年全省共监测了777个入河排污口,其中汇入水功能区634个,非功能区143个,另外还监测了19个汇入水功能区的支流口。一级水功能区中,开发利用区接纳的排污口最多,为550个; 二级水功能区中,汇入农业用水区的口门最多,为268个。

2007年河北省入河废污水总量17.6亿吨,其中入水功能区15.7亿吨。入境废污水量6.85亿吨,其中北京市入境废污水量3.65亿吨,河南、山东入境废污水量3.20亿吨。全省年入河污染物总量为47.4万吨 (主要是COD、氨氮),其中水功能区40.0万吨。

汇入水功能区的废污水中,石家庄市的废污水量最多,占水功能区入河总量的18.2%; 按水系统计,子牙河水系年入河废污水最多,占全省废污水入河总量的38.1%,内陆河水系最少; 按水功能区统计,开发利用区接纳的入河废污水量最多,占入河废污水总量的92.1%; 开发利用区中农业用水区入河废污水量最大,占水功能区入河废污水总量的47.4%。

河北省水功能区接纳的污染物中石家庄市年入河污染物11.4万吨,居全省之首,占水功能区入河总量的28.5%。石家庄市的单项污染物COD、氨氮入河量均最大,均占水功能区单项入河量的28.4%。入河污染物量水系分布差异很大,子牙河水系年入河量最多,占全省入河总量的51.2%,内陆河水系最少。从监测的两种不同污染物COD、氨氮水系分布情况分析,子牙河水系纳入量均最大,分别占全省入河总量的52.1%、43.4%。全省各类水功能区年接纳污染物总量为40.0万吨 (COD35.8万吨、氨氮4.22万吨),其中开发利用区年纳污染物占总量的93.3%; 在开发利用区中农业用水区纳污量最多,占开发利用区入河污染物总量的64.4%。其中以洨河石家庄农业用水区的入河污染物8.53万吨最大。

(二) 入河污水水质评价

采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类标准 (COD100毫克每升、氨氮15毫克每升)进行评价,监测的入河排污口有532个超标,超标率68.5%。其中在水功能区的入河排污口超标率67.7%; 非功能区超标率72.0%。

在全省入河废污水中有12.8亿吨超标污水,超标率72.7%,其中汇入水功能区的超标率72.6%; 非功能区的超标率73.4%。此外,北京市入境超标污水的超标率17.8%,河南、山东入境污水的超标率100%。

按设区市统计,邢台市超标排污口数最多,为91个。衡水市排污口超标率最高,为93.7%,其次为张家口市84.0%,超标排污口百分比最小的秦皇岛市为42.2%。水功能区接纳的废污水中,石家庄市超标污水量最多,占水功能区超标污水总量的23.2%,入河污水超标率也最高,达93.1%。按水系统计,入河污水超标排污口数最多的水系为子牙河水系,有239 个,超标率为74.5%。内陆河水系超标率最高为100%。

入河超标污水量最大的是子牙河水系,占全省超标污水总量的45.3%。水功能区超标污水中,子牙河水系超标污水量也最多,占水功能区超标污水总量的43.7%。

按水功能区分析统计,开发利用区超标排污口数最多,为372个,占超标排污口总数的86.7%。保护区排污口超标率100%; 保留区排污口超标率61.8%; 缓冲区排污口超标率65.0%。开发利用区中农业用水区超标排污口最多,超标率72.9%。景观娱乐用水区、过渡区超标率高达100%。开发利用区超标污水量最大,占水功能区超标污水总量的92.1%。开发利用区中农业用水区超标污水量最多,占开发利用区超标污水总量的60.6%。

三、2009年入河排污口调查

为提高海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水平,强化以水功能区管理为载体的水资源保护,海委水保局组织开展了2009年海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监督性监测。根据“2009年海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监督性监测技术要求”,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对漳卫南、大清河、滦河三个水系的722个排污口进行了调查。

四、2010年入河排污口调查

根据“2010年海河流域入河排污口监督性监测技术要求”,河北省入河排污口调查监测在2010年4月底、5月初进行。全省共调查入河排污口722个; 监测445个,与2009年相比新增排污口42个,没有监测的277个口门中有111个合并 (主要是滦河承德段),并入其他总口门监测,其余口门大多为企业停产、停排、就地入渗等。监测的口门中,漳卫南运河水系17个,子牙河水系193个,黑龙港及运东平原22个,大清河水系88个,北三河水系27个,永定河水系31个,滦河水系64个,内陆河水系3个。

据统计,河北省2010年入河废污水17.14亿吨,其中子牙河水系最多,其次为滦河水系、大清河水系。

2010年河北省入河污染物量36.83万吨,其中子牙河水系最多,其次为大清河水系、永定河水系。主要污染物COD年排放32.89万吨,占污染物总量的89%,其次为氨氮占10%。

五、入河排污口调查资料对比分析

通过对2003年、2007年、2009年、2010年入河排污口监测情况的对比分析,河北省废污水排放量变化不大,COD入河量呈明显的递减趋势,氨氮入河量2007年比2003年有所减少,2010年比2007年又有所增加 (表6-3-1)。由此可知,河北省的污染治理初见成效,污染程度有所降低,但距废污水达标排放还相差甚远,水环境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

表6-3-1 各年废污水、污染物入河量对比分析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