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永定河下游河床实验研究

永定河下游河床实验研究

时间:2022-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解官厅水库修建后,永定河下游河道的河床演变,1956年水电部水文局指示河北省水文总站成立“永定河下游河床实验站”,开展永定河下游的河道变化观测研究,揭示水库修建前后河床演变的差异及其规律。在卢沟桥下游15公里设立立垡河床站,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渠研究所任道衡、尹学良等指导下进行观测研究工作。其观测研究成果写成《官厅水库修建后永定河下游河床演变》一书,1960年由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

为了解官厅水库修建后,永定河下游河道的河床演变,1956年水电部水文局指示河北省水文总站成立“永定河下游河床实验站”,开展永定河下游的河道变化观测研究,揭示水库修建前后河床演变的差异及其规律。水文局派金秉章任实验站站长,站址设在卢沟桥,内设测验组、测量组和颗分室共30余人。在卢沟桥下游15公里设立立垡河床站,在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渠研究所任道衡、尹学良等指导下进行观测研究工作。此时官厅水库拦洪蓄水已3年,卢沟桥附近河床已逐渐刷深,护岸工程基础出露,滩地塌坍冲失,对防汛带来不利。根据沿河水文站资料分析,官厅水库修建后,出库清水在下泄时沿程含沙量逐渐增多至130公里(卢沟桥)以下,沙卵石河床中的大部沙粒冲失露出卵石层,到160公里(金门闸)以下含沙量转为沿程减少(粗砂沿程沉积)。为此将水库下游250公里的河道分为三类进行部署观测。

一般性观测河段:包括卢沟桥以上130公里的沙卵石河段及190公里(石佛寺)泛区人口至250公里(黄花店)泛区出口间的泛区段。每5~20公里布设固定大断面,每年进行1~2次断面测量。

重点观测河段:自130公里至190公里区间沙质河段,每1公里布设1个固定大断面,每次大水过后和汛前汛后各施测1次。此段河床冲淤变化较快,在泄洪期间,观测含沙量沿程及随时间的变化;河床颗粒组成的沿程及随时间的变化;主流摆动及滩地冲淤变化过程及特性;控制断面的变化以及堤岸险工的变动等。由于河道冲刷段不断向下游延伸,重点观测段后来向下游延伸到204公里(泛区大北市)附近。

典型观测段:位于136公里至145公里之间,每500米布设1个断面,分主次两种,前者测次较密,后者测次较疏。此段为河床冲淤、泥沙粒径转换变化的河段,以此段为典型,进行更深入的观测。

为控制水沙的沿程变化,自110公里(三家店)以下每20~30公里设1个水文站,可满足控制和内插各处水沙过程的要求。在河道冲刷最严重的地段设立典型观测段,观测泥沙输移与水流条件关系的资料。结合险工和工程观测,布置取沙断面,并观测水面坡降,掌握险工工程情况。并于每年枯季在空军的配合协助下进行1次全河航空摄影,取得了河床景观的宝贵资料。

实验站自1956年起到1959年止共观测4年,取得官厅水库修建后下游河道含沙量、河床粒径沿程及随时间的变化、河道摆动、河床形态变化等资料。其观测研究成果写成《官厅水库修建后永定河下游河床演变》一书,1960年由水利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