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湖滨带生态功能现状及历史演变分析

湖滨带生态功能现状及历史演变分析

时间:2022-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洪湖湖滨带现状的调查,其主要问题是天然湖滨带的消失。由于洪湖湖滨带高等水生植物种类多,密度大,其死亡凋落的植物体在其底质上形成厚厚的一层凋落物层,使湖滨带沉积物淤积速率加快,存在沼泽化风险,可能进一步减小洪湖的水域面积。在本调查中,共发现了10个物种,包含腹足纲和瓣鳃纲,表明洪湖湖滨带水质尚可。该结果从侧面也表明洪湖湖滨带生态功能的退化。

根据洪湖湖滨带现状的调查,其主要问题是天然湖滨带的消失。洪湖湖滨带基本已经为人为开发利用,或被开垦成农田,或被围挖成鱼塘。目前仅存的湖滨带均较窄,使其固有的生态功能逐渐丧失,缺乏足够的缓冲和污染截留能力,陆源的污染可以直接进入湖泊,从而使水体污染。这从洪湖湖滨带的水质可证明,有2个样点水质达到Ⅴ类水,3个样点水质为Ⅳ类水。根据本次调查估算,其湖滨带去除氮的潜力约为每年377~1413.4t,去除磷的潜力约为每年53.8~99.6t。防洪堤的建设,也使湖滨带自然湖汊滩地消失,湖滨带天然景观丧失。20世纪60年代时广泛分布的一些植物物种,特别是挺水植物如荻、芦苇、菰和莲等,其分布面积也因人为干扰大大缩小,且不连续分布,多呈斑块状,而且在本次调查中,湖滨带挺水植物中并未见到荻。

洪湖湖滨带的植被覆盖度较高,可达到70%以上,但其物种多样性不高,其香农指数均在3.0以下,有些地段,由于人为干扰严重(码头建设、鱼塘开挖、农田耕种等),使湖滨带植被多样性下降,而且均匀度也下降。植被的退化,必然导致湖滨带生态功能的下降。由于缺乏历史资料,不能进行更详细的比较分析。

根据调查,洪湖湖滨带湿生草本中,葎草和空心莲子草多为优势物种,葎草根系浅,截污去污能力差,而空心莲子草为入侵种,湖滨带植物群落稳定性埋下隐患。洪湖湖滨带高等水生植物覆盖度较高,所以7/11的样点存在完整体系的湖滨带。但其水生植物中,也包括了凤眼莲等入侵物种,多为优势物种,水生植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存在衰退风险。由于洪湖湖滨带高等水生植物种类多,密度大,其死亡凋落的植物体在其底质上形成厚厚的一层凋落物层,使湖滨带沉积物淤积速率加快,存在沼泽化风险,可能进一步减小洪湖的水域面积。

根据侯长定等人的报道,如果底栖动物物种较少,且种类上以寡毛纲种类占优势,腹足纲和瓣鳃纲种类极为少见,这表明水质和底泥受污染的标志。在本调查中,共发现了10个物种,包含腹足纲和瓣鳃纲,表明洪湖湖滨带水质尚可。但其12 #和14#样点中的底栖动物仅为腹足纲和瓣鳃纲的空壳,表明其水质和底泥已受到污染。该结果从侧面也表明洪湖湖滨带生态功能的退化。

表7-4 洪湖湖滨带植物物种名录

续表

续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