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时间:2022-11-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研究城市客运交通节能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城市的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和环境可持续。第五章,城市个体机动交通节能管理。第六章,城市客运交通工具节能管理。②对非公共机动交通方式转移到公共交通方式对整个城市客运交通节能的贡献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规划和提高公共交通在整个城市客运交通中分担率的战略措施。

1.4 本书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

1.4.1 主要内容

本书以城市客运交通的可持续性为切入点,以实现城市客运交通系统节能为目标,研究了造成城市客运交通高能耗的原因,提出了从交通结构、交通工具两个方面实现交通系统节能的方法、步骤和措施。从微观角度对城市客运交通工具的保有量和增长空间进行了预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不同技术指标的节能措施;从宏观角度对如何优化城市客运交通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居民出行交通方式选择的偏好以及法律和政策、管理等措施对实现城市客运交通节能的作用。研究城市客运交通节能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城市的经济可持续、社会可持续和环境可持续。

具体地说,各部分及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如下(如图1-5所示)。

第一部分为第一章,主要阐述了本书的研究思路、主要工作、创新点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部分为第二章,从系统的角度论述通过优化城市客运交通结构,实现交通节能的方法和措施;第三部分为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和第六章,主要针对不同的城市客运交通方式,结合其自身特征,从出行周转量和交通工具本身的角度提出了节能的方法和措施;第四部分为第七章和第八章,这一部分主要是实证研究部分和全书的总结与展望。

第一章,绪论。本章的内容包括城市客运交通发展概况、国内外研究综述以及本书研究的基本观点与方法论、研究的内容、主要创新点。

img18

图1-5 本书结构

第二章,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节能。本章主要介绍了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的优化,创建了个体出行效用和社会节能效用最大化客运交通结构模型,提出了实现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的政策措施,通过比较分析,研究了其他客运机动交通方式转移到公共交通方式对整个城市客运交通节能的贡献率。

第三章,自行车交通的适度规模研究。分析了自行车的出行特征及其存在的必要性,指出了实现自行车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连接措施,提出了提高自行车出行比例的政策措施。

第四章,城市公共交通节能管理。通过分析公共交通在城市客运交通节能中的地位与作用,指出了提高公共交通出行、降低出租车空驶率的政策措施。

第五章,城市个体机动交通节能管理。针对私人小汽车和公务车数量基数大、排量大以及出行周转量大的特征,构建了基于制度约束和燃油效率约束的战略措施,降低个体机动交通能源消耗,提出了摩托车节能管理的政策措施。

第六章,城市客运交通工具节能管理。分析了不同交通工具的能耗特征,从技术和经济层面提出实现交通工具节能措施,并研究了新增和已有交通工具的能效管理。

第七章,石家庄市客运交通节能管理。通过实证研究,提出了实现交通节能的政策建议。

第八章,全书总结与未来研究展望。

1.4.2 研究方法

本书构建了城市客运交通系统节能的系统分析方法。

城市客运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系统节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既有系统内部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影响,又有外部因素的影响。

系统内部,不同交通方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公共交通、公务交通和私人交通之间不同的交通分担率会直接影响系统能耗。公共交通在居民出行中比例的增加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单位居民出行能耗,是应该鼓励和倡导的出行方式,但是如何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提高公共交通的运行速度和服务水平是公共交通面临的最大问题。因此本书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影响公共交通发展的因素,从宏观角度论述了提高公共交通比例的方法和途径。我国政府机构和国有企业,公务车数量不仅多而且排量大,汽车的利用率极高,每日行驶里程也多,这样一种公车数量结构和出行特征使公务车节能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是城市客运交通的节能“黑大陆”。要实现公务车节能这样一个目标就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法规,加大公务车改革的力度和加速公务车改革的进程,减少公务车数量,制约和规范公车滥用背后的权力,加强公众的监督作用和力度[52]。私人交通方式,在通常情况下,出行者总体方面的心理需求表现在:安全的心理、顺畅的心理、快捷的心理、方便的心理、经济的心理、舒适的心理和安静的心理。居民选择私人交通出行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实现出行效用的最大化,通过行为科学理论分析居民出行的心理特征,私人交通能够很好地实现“门到门”“点到点”的交通需求。因此基于以上特征,私人交通应该有其存在的理由和空间,但同时也应该对私人交通加以限制,以减少其对公共交通资源的过度占用而导致浪费。同时从技术层面出发,不同客运交通工具都应该从节能角度,采用先进的设计、制造技术;从微观角度,降低单车油耗,实现节能的目标。

系统外部,城市规划、城市交通规划、城市客运交通政策、法规、管理手段、公众参与等都会对城市客运交通节能产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规划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交通供给的能力与发展空间,良好的城市规划,能够使客运交通工具以经济速度运行,从而达到降低单车单位出行油耗的目的;政策、法规虽然不能直接实现交通节能的目标,但是诸如“政策、法规”这些“软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润滑剂”和“催化剂”的作用,能够对系统节能目标的实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公众是实现节能目标的直接参与者,在充分考虑出行时间和成本的前提下,居民理性选择合理的出行方式是实现交通系统节能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如何鼓励居民出行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实现私人小汽车“重拥有、轻使用”的消费习惯是系统外部因素的共同目标所在。

综上所述,系统工程理论,高级宏观、微观经济学原理,行为科学理论等理论方法就是本书所应用的主要的研究方法。

1.4.3 创新点

本书的创新点有如下几方面。

①对以自行车为代表的非机动车的出行特征和优化自行车与公共交通换乘模式对城市客运交通节能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提出合理规划自行车交通出行规模的方法。

②对非公共机动交通方式转移到公共交通方式对整个城市客运交通节能的贡献率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合理规划和提高公共交通在整个城市客运交通中分担率的战略措施。

③针对新增机动车引起城市客运交通能耗的不断增加,构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城市客运交通工具保有量的预测模型,提出通过制定有效的政策法律,引导居民理性购车、合理使用、降低单车能耗。

④构建了基于个体出行效用最大化和社会交通节能效用最大化的出行周转量模型,提出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居民出行时选择合理的出行方式,降低居民单位出行能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