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应对措施

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2-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联合国与一般国际研究对于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有两个,即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或者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老龄化不是发达国家独有的现象,而是整个人类的共同问题。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将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相应的年龄中位数由22.7岁下降到20.22岁,又回升到22.9岁。在这个阶段中国将正式成为老年型国家。

0.1 老龄化的定义、现状与未来

狭义的老龄化是一个人口学(或者说“老年人口学”)的概念,指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不断增长并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当代关于老龄化的研究早已不再局限于人口学的范畴,它包含了诸如社会学、经济学、医学、人类学、统计学……甚至建筑学的众多研究领域,成为一个交叉学科。中国老年学会前任会长邬沧萍教授在中国老年学会成立十周年暨优秀成果表彰大会上指出:“老年学在21世纪将是十分普及的朝阳学科。”[1]

人口老龄化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方面是不断下降的人口出生率使年轻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下降,另一方面是不断延长的人类平均寿命使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上升。

关于老年人的定义,首先要指出老年人是人生的一个阶段,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英语中人生被分为8个阶段:婴儿、幼童、儿童、少年、青春期、成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老年人是个体人生的最高阶段[2]。那么,究竟什么年龄算是老年人呢?对于这个问题,因为地域、文化、种族以及时间的不同而产生了各种各样的标准。一般而言,老年人有物理年龄、心理年龄以及社会身份等不同标准。而对于老年人的最常见定义是依据物理年龄,通常指年龄在65岁及以上的人群。

老龄化是对一个群体中老年人所占比例的描述。联合国与一般国际研究对于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有两个,即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或者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

广义的人口老龄化可以理解为人口结构内中位年龄变化的一种体现,与之相对应的就是人口年轻化。老龄化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可以很缓慢,也可以很迅速,可以顺行,也可以逆行。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世界和平出现的婴儿潮,很多国家都出现了“人口年轻化”的现象,即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上升,青少年占总人口的比例增加。

与“老龄化”相关的另一个重要定义是“老年型”,即总人口中65岁及65岁以上人口超过14%,或者60岁及60岁以上人口超过18%。对于从“老龄化社会”到“老年型社会”的变化与过渡,是老年学研究的一个重点。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由老龄化国家转变为老年型国家,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等诸多方面都会产生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往往被称为“老龄化危机”。这段转变的时间越长,则越有利于社会做出反应;如果转变时间很短,则越容易引发深刻的社会问题

老年型是没有终点的,根据联合国的数据,主要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水平在未来几十年的时间里将进一步加重。其中意大利与日本到2050年更将进入了“三人行必有一老”的超级老年型社会(图0.1)。

老龄化对中国人而言是一个历史刚超过20年的新名词。甚至于1982年联合国召开第一届世界老龄大会前,在1981年菲律宾召开的亚太区政府间预备会议上,我国代表还做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老龄化问题”[3]的荒唐发言。

img1

图0.1 2050年我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老龄化程度对比

注:1.图中比例为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           

  2.中国数据:原新.中国未来人口老龄化展望.人口学刊,1999(06)

  3.国外数据:United Nations,Economic&Social Affairs.The world ageing situation:exploring a society for all ages.New York:United Nations,20014.凡图、表不标注来源的,均为作者制作         

作为一种人口学现象,人口老龄化已经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法国作为世界上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早在19世纪(1870年)就进入了老龄化。其他欧洲主要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的时间也非常早,如英国是1921年,德国是1930年。

从欧洲主要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在处理老人问题上取得的成功,既得益于他们反复研究、摸索与相互学习的实践过程,也得益于他们由老龄化到老年型的漫长过渡周期,例如瑞典经历了85年,英国经历了45年,德国经历了46年。

老龄化不是发达国家独有的现象,而是整个人类的共同问题。与大多数发达国家不同的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将不再拥有那么悠长的准备过渡期。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将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

虽然今天属于老龄化社会的多数是发达国家,但是大多数新增的老年人口却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从1990年的5亿到2050年的15亿,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在亚洲。……大多数老年人生活在贫穷国家(也是人口最稠密的国家),到2030年这种情况将更加突出。那时世界上3/4的老年人生活在那些区域,而非现在的工业区,一半以上在亚洲,1/4在中国。”[4](表0.1)

表0.1 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老龄化向老年型转化时间的对比

img2

续表0.1

img3

资料来源:United Nations,Economic&Social Affairs.The world ageing situation:exploring a society for all ages.New York:United Nations,2001

我国的老龄化现状是什么呢?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报告,2000年我国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为6.76%,处于老龄化社会的边缘[5]。2002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数字,老龄化比例上升为7.3%,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6]

通过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过程的计算分析,人口学家原新认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已经历了3个阶段的发展:沉寂阶段、起步阶段与发展阶段[7]

第一个阶段是1949—1975年,经历了两次的生育高峰,是我国人口总量增长最快的阶段。相应的年龄中位数由22.7岁下降到20.22岁,又回升到22.9岁。也就是前文所述的人口年轻化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1975—1995年,从1972年开始宣传推广的计划生育政策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显现成效,同时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到1995年达到了6.28%,而年龄中位数也增至27.5岁。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成年型,正在向老年型发展。

第三个阶段是1995—2045年。这接下来的50年将是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增长阶段,老年人口规模、老龄化程度均会急速增长,并在21世纪初期进入老年型,在中期达到相对稳定。在这个阶段中国将正式成为老年型国家。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的统计结果,我国的年龄中位数已经达到30岁。按照这种老龄化速度推算,到2050年我国的年龄中位数将达到44.7岁[8]

研究者认为,我国老龄化的特点最突出之处在于地域之间人口结构发展的不平衡,这可能也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当一些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在向老年型社会发展的同时,另一些城市化水平较低的地区距离进入老龄化社会还很遥远。例如1979年上海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1990年北京也进入老龄化社会。根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包括上海、北京、苏州、青岛、杭州、无锡、宁波、大连、沈阳、南京、天津、济南、成都、重庆、长沙、合肥、福州等17座特大城市在2000年之前就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与此同时,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四个省区的老龄化指数还不到5%,人口年龄结构仍较年轻[9](表0.2)。

表0.2 我国特大城市老龄化排名

img4

资料来源:1.中国国家统计局.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
2.各城市2000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研究者认为,我国老龄化的另一个特点是老年人口规模的庞大。这一特点与我国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现实密不可分。伴随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口的总量将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根据联合国提供的数字分析,“到2050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总数将达到3.32亿,也就相当于1990年全世界的老年人总人口”[10]

研究者认为,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另一特点就是高龄老年人口规模的庞大。随着进入老年型社会,老龄人口的高龄化将进一步加剧。(在学术研究中,常把65~85岁的老人称为低龄老人或者第三年龄,而把85岁及以上的老人称之为高龄老人或者第四年龄[11]。)

根据原新的分析,“老龄人群增长最快的是高龄老人,其人口规模由1990年的768万扩大到2050年的8842万,2075年达到极值1.05亿。从1990年到峰值年的人口数翻了12.7倍,年均增长率达到3.13%;占总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比重扶摇直上,分别从1.68%、7.92%增加到7%、26.12%”[12]。从普遍意义上分析,由于高龄老人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都比较弱,对居住、护理与社会服务都会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因此高龄老人的增加无疑要求社会和家庭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除了上述3个特点(地域间人口结构发展不平衡,老年人口规模庞大,高龄老年人口规模庞大),中国的老龄化同时具有多数发展中国家老龄化的共同特点,即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保障水平不高(未富先老),老龄化发展速度快,总人口规模持续增长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