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机械设备固定资产管理

机械设备固定资产管理

时间:2023-10-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机械设备管理,是机械设备运动全过程的管理。使用管理包括建立机械操作工人的岗位责任制,贯彻执行合理使用机械的各项技术规定,组织机械人员的技术培训、考核和颁发操作证,开展爱机竞赛活动,安全生产事故处理等。②应当协助企业集团直营企业做好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并负责对企业集团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业务指导和信息协调服务工作。

第11章 建筑机械设备管理

11.1 机械设备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11.1.1 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机械是建筑企业必不可少的物质技术基础,是构成生产力的重要因素。随着建筑工业化、机械化的发展,机械施工将逐步代替繁重的体力劳动,施工机械正向快速、强力、高效方向发展,出现了专用大型化、多功能小型化、液压化、组装化、轮胎化及电子化的趋势,机械设备的数量、种类、型号将逐渐增多,它在施工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得重要,因此,加强建筑企业机械设备的管理,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管理制度,配备一定比例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成立具有技术专业性的管理部门,以提高施工机械的完好率,防止设备事故的发生,对完成企业的施工任务和提高经济效益都具有重大意义。

机械设备管理的目的就在于按照机械固有的规律,同时也按照客观的经济规律,使其经常处于完好状态,提高其生产率和利用率,延长使用寿命,不断降低使用成本,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台机械设备的效能,从而高速度、高质量地为各项建设服务,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11.1.2 机械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

机械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是:通过采取技术、经济和管理措施,对企业机械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做到全面规划、合理配置、择优选购、正确使用、精心维护、科学检修、适时改造和更新,使机械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的技术装备素质,达到机械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综合效能高和适应生产发展需要的目的。

机械设备管理,是机械设备运动全过程的管理。机械运动有两种状态:一是机械的物质运动状态,包括从机械的选购、验收、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等;二是机械的价值运动状态,包括机械的最初投资,使用、维修费的支出,更新、改造资金的筹措与支付等。这两种运动状态形成机械设备的两种管理,即按机械的物质运动状态进行技术管理,按机械的价值运动进行经济管理,它们分别受技术规律和经济规律的支配。因此,一方面要重视技术管理,经常保持机械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另一方面又要重视经济管理,达到最经济的寿命周期费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机械设备管理的意义就是在于按照机械设备运转的客观规律,通过对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进行合理配置,优化组合,严密地组织管理,使得操作人员科学地应用装备,从而达到用少量的机械去完成尽可能多的施工任务,大大地节约资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11.1.3 机械设备管理的内容

目前,我国已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经济将进一步的发展,企业也将进一步地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由于专业分工细化,企业不可能各类部门和人员齐全,尤其在建筑业,很多企业没有专门的设备管理部门和人员,但是设备的使用全过程不管理,不约束不行,各类机械事故屡屡发生,从而连带的人身伤亡事故也层出不穷,加之建筑企业施工机械设备多在野外施工,分布点多,环境差,工作条件恶劣,再由于施工工期一般都是较为紧张等特殊条件限制,造成管理跨度大,容易出现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设备失保失修乃至发生重大施工机械事故,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为保证设备完好率,减少故障停机率和提高设备利用率,并对设备使用过程中参与者的行为进行约束,所以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内容应包含括以下5个方面:

(1)装备管理

装备管理包括贯彻装备政策,编制装备规划,调整装备结构,组织技术经济的全面论证,审定购置计划并择优选购等。

(2)资产管理

资产管理包括机械的购置验收,分类编号、建账立卡、技术档案、调拨、封存、更新、改造、处理、报废以及折旧和大修理等更新改造资金的管理。

(3)使用管理

使用管理包括建立机械操作工人的岗位责任制,贯彻执行合理使用机械的各项技术规定,组织机械人员的技术培训、考核和颁发操作证,开展爱机竞赛活动,安全生产事故处理等。

(4)维修管理

维修管理包括制订维修制度和各项技术规定,编制维修计划并组织实施,合理配备维修力量,组织维修材料的供应、配备等。

(5)经济管理

经济管理包括贯彻执行各项技术经济定额、指标,组织各项原始记录和统计报表的填写和分析,开展机械设备使用、维修方面的各项经济核算,推广机械设备租赁和经济承包等。

11.1.4 机械设备管理的机构及其职责

施工企业及设备资产产权单位,应根据企业的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和机械设备资产的购置、使用、保养、修理、租赁及设备消耗成本核算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企业的设备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建立起从企业后勤、机关到施工现场第一线的机构人员管理网络。

(1)企业集团的管理职责

①企业集团在机械设备管理中,应当贯彻和落实国家、当地政府等有关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方针、政策和法规、条例、规定,制订适应企业集团的管理制度和规定。

②应当协助企业集团直营企业做好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并负责对企业集团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业务指导和信息协调服务工作。

③完成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与行业管理部门及企业集团领导布置安排的其他有关机械设备管理的工作。

④组织企业集团内部的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经验交流,技术业务培训,为所属公司提供有关信息和咨询服务。

(2)企业集团所属公司的管理职责

①在机械设备管理中,企业集团所属的公司应努力贯彻并落实国家、当地政府和企业集团有关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条例、规定,制订适应公司的管理制度和规定。

②建立健全公司机械设备管理的各项原始记录,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制订公司设备管理工作的年度计划和主要工作计划,并组织专业设备租赁公司和工程项目具体实施。

③组织、参与对大型起重设备和成套设备的验收工作,配合施工单位,确保使用的设备完好、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

④认真搞好施工现场设备管理和安全使用管理,协助工程项目搞好设备的使用协调工作,组织机械设备租赁公司和工程项目机务工作人员的技术业务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3)机械设备租赁公司的管理职责

①贯彻落实国家、当地政府、企业集团和公司有关施工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条例、规定,制订适应本公司的管理制度、规定和实施细则。

②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租赁公司机械设备管理的各项原始记录、设备台账,做好统计、分析工作,制订本公司设备管理的年度工作计划、经济指标、安全管理工作指标,并组织实施。

③制订、落实公司的各项设备管理规程、目标、管理制度和各种设备台班定额,在充分发挥设备资产效益的基础上,确保设备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④搞好施工现场的设备管理、服务和安全使用管理工作,做好对大型起重设备、成套设备以及中小型设备的自查、自验和专项检查工作,配合好工程项目文明安全施工生产,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和有效,杜绝各类机械事故的发生。

(4)工程项目的管理职责

①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积极寻求具有设备租赁资质、起重设备安拆资质、设备性能良好、服务优良、价格合理的设备租赁公司,签订设备租赁合同,承租与施工组织设计相适应的机械设备,并组织实施。

②按设备租赁合同的要求,组织设备的进场与退场,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进行验收,并做好设备的验收记录,建立现场设备使用台账,杜绝带有安全隐患的设备进入施工现场。

③制订本工程项目的设备管理制度,坚持对施工现场所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日巡查、周检查和月专业大检查,杜绝设备带病运转。

④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进行保养和维修,确保机械设备处于完好、有效的状态。

⑤做好设备使用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督促设备操作者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对违反操作规程者给予批评、指正或处罚。

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组织对机务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设备操作者必须经过相应的技术培训,并取得相应设备操作许可证方可上岗操作。

⑦提高机械设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以保证设备高效、有序、安全地应用于生产。

11.2 机械设备的选购和验收

为了不断提高建筑企业施工生产能力和改革装备结构,加速施工机械化的实现,企业要根据装备规划,结合施工生产的需要,有计划地逐步增加、补充和更新机械设备。购置机械设备应从技术和经济等方面进行论证,防止盲目购置已淘汰或不适用的机型,造成积压浪费。

11.2.1 选购设备的依据

机械设备的选购是机械设备前期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机械设备综合管理的重要环节。但由于工程的施工要求、施工环境及机械设备的性能并不相同,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产出能力也各有高低。因此,在选择机械设备时,应本着确实需要和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

在选择机械设备型号、规格时,必须全面衡量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如果有多种机械的技术性能可以满足施工要求,还应对各种机械的下列特殊性进行综合考虑:

①生产性。是指机械设备在单位时间的产量,即生产效率。

②可靠性。是指机械设备的精度和准确度的保持性、零件的耐用性、安全可靠性等。故障率是考核可靠性的主要指标。

③节能性。是指机械对能源和材料的消耗程度,应以单位产量耗用量来表示。

④维修性(可修性、易修性)。是指机械的结构对于进行维修的适应性,如延长修理周期,缩短修理时间,减少修理劳动量和费用等。

⑤环保性。是指机械的噪声和排放的有害物质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⑥耐用性。是指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所经历的使用寿命。既要考虑机械的自然寿命,即机械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物质磨损而决定的寿命期,又要照顾机械的经济寿命,即在经济上合理的使用年限。

⑦成套性。是指机械设备本身的附属装置,随机工具、附件的配套及各种机械之间的配套情况,它是形成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⑧适应性。是指机械设备在施工生产中适用范围的广泛程度。

当项目较多,在综合考虑时如果优劣倾向性不明显,则可用合适的方法求出综合指标,再加以比较。方法是较多的,可以用简单评分法,也可以用加权评分法。

11.2.2 技术经济论证

设备采购对企业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支出,尤其是对投资较大的机械设备,由于价值较高,回收期较长,需要企业审慎选择。因此,对投资较大的主要设备在进行初步选择的基础上,还必须进行专门的技术分析、论证,以考察投资是否合理。通过分析,比较几种设备的优劣,选择最优方案。论证的主要方法如下:

(1)投资回收期法

投资回收期法就是由于投资而获利,多少年能将所投资金全部回收的一种比较方法。

首先计算出不同设备的投资总费用,包括设备购置费、运输费、安装费等,然后计算出由于采用新设备所带来的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和材料、节省劳动力、保证产品质量等方面所节约的费用。最后根据投资总费用与节约费用计算出设备的投资回收期。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投资回收期最短的为最优设备。投资回收期的计算公式为

(2)费用效率分析法

费用效率分析法是根据设备的生产效率与寿命周期费用计算出不同设备的费用效率(即单位费用支出所能取得的生产效率)。费用效率越高,选购方案越优。其计算公式为

生产效率指单位时间内设备的额定产量。

寿命周期费用是指机械设备从购置到报废期间的总费用,由设备的购置费和维持费两项组成。购置费包括机械设备售价、运输费、安装调试费等。维持费包括机械设备整个寿命周期,为维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而支付的费用,主要是能源费、维修费、人工费等。

(3)系统效率分析法

系统效率分析是指前述的选择机械设备时应考虑的一系列因素的效果。这些因素的效果有时是相互矛盾的。如生产效率高,但能源消耗大;又如速度快,效率高,机械的磨损也相应加快。这就不仅要分析机械设备的生产效率,而且要从机械设备的全面效用来衡量。凡是可以用数量表示的因素就分别进行定量计算;凡是不能用数量表示的因素,如成套性、适应性等,则进行定性分析。无论是定量计算还是定性分析,均可按每一因素的具体情况,给不同的机械设备评分,从中选择得分最高的为最优设备。系统效率是一个综合程度较高的指标,它把机械设备各项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地比较,作为技术经济论证的可靠数据。

总之,在选择和论证机械设备时,必须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各项因素要统筹兼顾,全面地权衡优劣利弊,避免顾此失彼。机械设备管理部门要对购置计划从综合研究、申请采购、验收调试、直至投入生产的全过程负责到底,并对机械设备进行技术经济等各方面的综合评定,通过各种数据的对照,从中选择综合效率最佳的机械设备。

11.2.3 机械设备的购置

当企业需要新购机械设备时,大型机械以及特殊设备应在调研的基础上,写出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报告,经有关领导和专业管理部门审批后,方可购买。中、小型机械应在调研的基础上,选择性价比较好的产品。

设备购置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市场采购。如到设备制造厂采购、就地采购、函购、委托采购、会议采购等。

选择生产厂商,主要应考虑所供机械设备的质量、价格及运费、交货期、供货方式、售后服务等方面是否对本企业有利。

确定购置后,供需双方应签订订货合同,内容包括机械设备的名称、品种、规格、型号、数量和包装要求、运输方式、到货地点、交货日期、设备价格、结算方法、银行账号等以及供需双方需要在合同中明确规定的事项和违反合同规定的处理方法和赔偿金额等。

11.2.4 机械设备的验收

机械设备到货后,应按合同及生产厂家有关标准所规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方法、验收规则、标志、包装、运输、保管等技术标准的要求,做好验收工作。

验收的依据是核对凭证,包括订货合同或协议书、机械设备的发票、货运单、装箱单、发货明细表、机械设备说明书、质量保证书以及有关文件及技术资料等。

验收内容主要包括机械设备技术状况的检验、随机附件、易损备品配件、专用工具以及有关技术资料等清点工作。

验收程序如下:

①依据订货合同,核对发票、货运单、机械设备型号、规格及价格等。按货运单初步检查包装箱是否完整,件数是否与合同相符,如发现问题应立即向承运单位及生产厂家提出质询,并拒付货款。

②开箱后,依据装箱单、发货明细表、说明书、合格证等,核对机械设备规格、数量是否相符,检查外观质量是否完好无损,对发现的问题要进行记录,并向生产厂家提出质询或索赔。

③按顺序进行机械设备外部、空运转、载荷3种技术检验。

a.外部检验。主要检查机械外观和各种仪表有无损坏或短缺。

b.空运转检验。外部检查完毕,即进行空运转检验,检验各操纵系统的质量。检查时,应按动力传递次序检查各个总成及部件的工作情况。

c.载荷检验。仅在必要时进行,目的是测定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和使用性能是否与说明书规定相符。

在验收检验过程中,如发现设计制造中的问题和缺件时,要做详细记录,并向生产厂家提出交涉,要求更换或索赔。

对价格较高,技术和结构复杂的大型机械设备的验收,应由企业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和管理人员参加的验收小组负责验收。一般机械设备可由机械设备管理部门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要认真填写验收记录,作为验收合格凭证存档。

11.3 机械设备固定资产管理

11.3.1 固定资产的概念

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能作为劳动资料或其他用途的财产称为固定资产。

机械设备构成固定资产的原则是:必须具备“耐用期在一年以上和单位价值在人民币2000元以上”这两个基本条件。不同时具备这两个基本条件的为低值易耗品。

建筑机械一般都属于固定资产,因为它能在生产过程中长期使用,不改变原有的实物形态,随着本身在生产过程中的磨损程度,逐渐地、部分地以折旧形式将其价值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中,在实物价值转移时,其实物形态一般并不发生明显的变化,所以称为固定资产。

有些机械虽不符合固定资产条件,但由于生产和管理的需要,也可以划为固定资产。有些使用年限较短,容易损坏,更换频繁的机具,虽符合固定资产条件,但从管理要求考虑,不宜列入固定资产。为了统一,建设部在“施工企业固定资产目录”中具体划分如下:

①下列工具、用具物品,不论其规格大小,价值多少,均列为流动资产。例如,金属脚手架、胎具、振捣器、风动电动工具、动力头、分度头、射钉枪、台式砂轮机、滑轮、倒链、手摇泵、篷布、绘图仪、计算器、茶炉、打字机、图书及科技资料等。

②动力机械(发动机、电动机)。凡是与机械配套成台的,应按主机成台管理;凡是作为维修更换、更新、待配套需要购置的(包括已有库存),不论其功率大小,价值多少,均作为备品、配件处理。

③为了加强管理,下列器具不论其规格大小、价值多少,均列为固定资产。例如,水准仪、金属工作台、显微镜等。

建筑企业的固定资产按现行制度划分为以下6大类:

①房屋及建筑物。

②检验设备及仪器。

③施工机械。

④运输设备。

⑤生产设备。

⑥其他固定资产。

施工机械、运输设备、生产设备三个大类,是计算建筑企业技术装备率和装备生产率的统一基数,也是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对象。

11.3.2 机械设备的分类及编号

(1)分类

建筑机械设备种类繁多,根据国家专业标准规定,建筑机械与设备分为16类、161组、451型、633种产品。这16类建筑机械与设备是:

①挖掘机械。

②建筑起重机。

③铲土运输机械。

④桩工机械。

⑤压实机械。

⑥路面机械。

⑦混凝土机械。

⑧混凝土制品机械。

⑨钢筋和预应力机械。

⑩高空作业机械。

装修机械。

市政机械。

环境卫生机械。

园林机械。

电梯。

垃圾处理设备。

(2)编号

为了便于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对每台机械设备均应进行统一编号,从而为识别、查找、区分不同用途的机械设备提供方便。

1)编号方法

固定资产的统一编号,由两组号码组成。第1组以4位数字表示类别编号,由建设部统一规定。第2组以5位数字表示,前两位数字是单位代号,后3位数字是实物的顺序号,如图11.1所示。

图11.1 机械设备统一编号方法

2)有关编号的规定

应建立统一的编号制度。属于固定资产的机械设备,一律应予以编号。

报废、调出的机械设备,应取消编号。调入的机械设备,应由主管部门及时下达编号。

机械设备的附属装置和附件的编号,应和主机相同。

11.3.3 机械设备的台账、卡片及清查盘点

(1)台账、卡片的建立和管理

台账、卡片是全面掌握机械设备主要情况的原始记录。正确利用账、卡记录,反映机械设备的历史情况、技术情况,是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①凡属于固定资产的施工机械、运输设备、生产设备,都应从新购或调入之日起建立账、卡,由专人管理,及时填写和登记。

②台账是按机械设备分类,以编号为顺序,主要登记机械设备名称、型号、规格、随机附件、购入日期、原值、制造厂、出厂时间及编号、启用时间、折旧年限等情况,在机械设备增减时填写,是机械设备管理部门掌握机械设备基本情况的主要依据。

③机械设备登记卡片,除登记本机的技术性能、价值、来源及附属装置外,还应随时记录机械设备调动、机长变更、运转、维修、改装、事故等动态。机械设备外调时,卡片应随机转移。机械设备报废时,卡片应附在报废申请表后送审。

④机械设备的账、卡不得任意涂改、撕换或填写无关内容。在机械变动或产权变动时,应将机械设备账、卡作为移交物品办理,在交接中发现实物和账、卡不符时,应查明原因,检查责任。

(2)清查盘点

机械设备经过一定时间使用后,由于种种原因会使数量和质量都发生一些变化,为了查明情况,按照国家对固定资产清查盘点的规定,企业在每年年终时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清查盘点,要逐台查对实物,核实分布情况及价值,达到账、卡、物三相符。同时,要检查机械设备使用和保管情况。

11.3.4 机械设备的技术档案

机械设备的技术档案是指机械设备自购入开始直到报废为止整个过程中的历史技术资料,它是机械设备管理不可缺少的技术资料和科学依据。其主要内容如下:

①机械设备随机技术文件,包括说明书、出厂合格证、附属装置资料、工具和备品明细表、易损零件图册和配件目录。

②新增或调入批准文件。

③安装验收和技术试验记录。

④交接清单及有关技术资料。

⑤年运转台时及年产量记录。

⑥大修进厂技术鉴定和出厂检验记录及有关技术资料。

⑦技术改造、改装记录及有关技术资料。

⑧事故报告单、事故分析及事故处理记录。

⑨报废技术鉴定记录。

⑩机械设备内部调动及机长更换记录。

其他属于本机的有关原始记录和资料。

11.3.5 机械设备的保管、处理及报废

(1)机械设备的保管

建筑企业经常会有一些停置不用的机械设备。其中,包括未投入使用的新机械设备,多余积压、待处理的机械设备,任务变化、暂时不用的机械设备以及其他原因停用的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管理部门应保管好这些停用设备,防止锈蚀、损坏和丢失,保持其完好和完整。因此,必须建立机械设备仓库,设专人进行维护管理,按照资产管理的要求,建立保管账、卡,按下列要求切实做好机械设备入库、出库和保管工作:

①机械设备入库,由管理部门开具机械设备入库通知单,列明机械设备的名称、规格、数量以及附件情况,仓库保管人员根据入库通知单和新机械设备装箱单进行点收,经点收无误签认后将其中一联通知单退管理部门以示接收入库,并及时登记建卡。

②机械设备入库前,应将污泥、锈蚀刷干净,放净存水,涂油防锈,精密的加工面除涂油外,还应包缠保护,否则仓库保管人员有权拒绝接收。使用电瓶的机械,应将电瓶从设备上拆下,送电工房保管。存放3个月以上时,应将电瓶的电液放出并清洗,进行放电状态的干式保管,或每月按规定进行充电的湿式保管。

③入库机械设备,必须技术状态良好,附件齐全,如有损坏,应修复后再入库,随机附件应随主机编号,体积小的应装箱或进行包装。

④入库机械应尽可能进入室内,如因条件所限而存放露天的机械设备,必须做到上有盖,下有垫,不得日晒雨淋。有轮胎的机械,应把轮胎架空,机上所有悬挂体应一律放下,稳妥垫好。

⑤存放电动机、电焊机等电器设备的地点,必须干燥通风,不得与油污或有腐蚀性气体的物体接近,更不得存放在露天。存放在室外设备上的电动机,也应拆下存放在室内。

⑥入库机械设备应按其类型、规格分别排列整齐,物体行列间距离应以搬运方便为标准;对不耐压的物体不得重叠堆放;对不宜挤压、弯曲的物体,应放平垫实。

⑦精密的设备或仪器、仪表,应装箱入库,箱内周围需衬垫油毛毡或防水纸,以防雨水、潮气侵入。必要时箱内应衬垫防震材料,箱外应标明防振、怕压、不得倒置等记号。

⑧通向机械设备内部的各管口,如进水口、加油口、通气孔、检查孔等,均应用盖板或木塞封闭。特别是方向朝上的管口,必须严密堵塞。

⑨内燃机械应定期发动运转一次。如不能发动时,应用手摇动,使其内部润滑,防止生锈。

⑩仓库及存放机械设备的场地,应安全、干燥、通风及易于排水,并要有足够的消防设备和车辆通行道路。仓库和停机场附近,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冬季不得在库房内生火炉。

机械设备出库,由管理部门开具出库通知单。仓库保管人员根据出库通知单向提取人员签认,以示出库交接完毕。

(2)机械设备的处理

由于施工生产任务的变化,或机械设备购置的盲目性,造成一些设备的多余积压,不仅占用资金,还要承担保管维护费用,长期停用将缩短其使用寿命。因此企业设备管理部门也要加强对闲置设备的管理,认真做好闲置设备的保护维修管理,防止拆卸、丢失、锈蚀和损坏,确保其良好的技术状态。积极采取措施调剂利用闲置设备,充分发挥闲置设备的作用,在调剂闲置设备时,企业应组织有关人员对其进行技术鉴定和经济评估,严格执行相关审批程序和权限,按质论价,一般成交价不应低于设备净值。多余积压的机械设备处理渠道主要有:

①由企业主管部门在内部平衡调剂,也可以采取无偿调拨,实行内部转账。

②广开门路,组织向外推销,根据机械设备新旧程度、技术状况、需用程度等情况,按质论价处理。

③通过旧机械设备调剂市场,把多余积压的机械设备从生产领域转入流通领域,以加速资金周转,提高投资效益。

(3)机械设备的报废

企业设备的报废应与企业设备的更新改造相结合,当设备达到报废条件,尤其对提前报废的设备,企业应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技术鉴定,按照企业设备管理制度或程序办理相关手续。对于已经报废的设备,不得再继续使用,也不得整机出售或转让。企业报废设备应有残值,其净残值应不低于原值的3%,不高于原值的5%。

根据建设部的相关规定,机械设备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予以报废:

①磨损严重,基础件已损坏,再进行大修已经不能使其达到使用和安全要求的。

②设备老化,技术性能落后,耗能高,效率低,无改造价值的。

③修理费用高,在经济上大修不如更新合算的。

④属于淘汰机型,无配件供应来源的。

⑤噪声大,废气、废物多,严重污染环境,危害人身安全和健康,进行改造又不经济的。

机械设备的报废必须认真对待,并按下列程序办理:

①需要报废的机械设备,由使用单位组织技术鉴定,如确认符合报废条件的,应填写报废鉴定表,按规定程序报批。

②申请报废的机械设备,应按规定折旧。由于使用不当,保管不妥或由于事故造成机械设备提前报废的,要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③经批准报废的机械设备,应集中保管,并进行解体。对尚能利用的零部件,要尽量利用,并估价作为残值变价收入,最后办理资产销账手续。

11.4 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

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是机械设备管理的基本环节,从机械设备使用前进行技术试验起直到报废为止,包括除了维修和停用以外的全部使用过程中人员和机械设备的管理。由于建筑机械露天作业多,流动性大,负载均衡性和作业连续性差,因此,加强对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使用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正确合理使用机械设备,使机械设备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能,以达到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地完成施工生产任务的目的。

11.4.1 正确合理使用机械设备

(1)根据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和施工生产要求,合理配备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

既要防止“大机小用”,又要防止超越机械能力蛮干。要严格按照厂家说明书规定的要求和操作规程使用机械。

(2)配备熟练的操作人员

操作人员应熟悉机械设备的原理、结构、性能和用途,会使用、保养和检查机械设备,会排除机械设备的常见故障。

(3)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

按时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转,延长使用寿命的必要手段。因此,在编制施工生产计划的同时,应按规定安排机械设备的保养时间,以保证机械设备能按时保养。机械设备使用中发生故障,要及时排除和修复,严禁带病运转和只使用不保养的做法。

(4)做好机械设备使用的技术供应工作

技术供应包括燃油、润滑油、液压油、备品配件、工具、辅助材料以及轮胎、电瓶、钢丝绳等替换材料。这些都是保证机械设备正常运行的物质条件。

(5)建立与健全机械设备使用管理的规章制度

机械设备使用管理的规章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交接班制度、单机或机组核算制等,是合理使用机械设备的重要保证。

(6)严格执行各项技术规定

①技术试验规定。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生产,凡新设备或经过大修、改装、重新安装的设备,在投入生产前,必须进行技术试验,以测定机械设备的技术性能、工作性能和安全性能。技术试验包括试验前检查、无负荷运转、负荷运转、试验后技术鉴定。确认合格后,才能投入生产使用。

②走合期使用规定。对新设备或大修后的设备,必须按走合期的使用规定进行初期走合,使各配合件摩擦表面之间达到良好的磨合状态。设备的走合期,一般内燃机为100h,电动机为50h,汽车为2000km。

走合期内一般应注意限载减速使用,防止设备产生剧烈的冲击和振动;安排任务时要留有余地,并注意机械设备在运转过程中各部位的温度变化,及时进行润滑、紧固和调整。

③寒冷期使用机械设备的规定。机械设备使用单位要制订寒冷期机械施工安全技术措施,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冬季使用机械设备的安全技术培训,同时要做好防寒物资的供应工作。低温(5°C以下)时,对机械设备应采取适当防冻措施,如设备停用后,应及时放净设备内的存水或加入防冻液,发动机、水箱加盖加保温套等。

11.4.2 机械设备使用的岗位责任制

机械使用必须贯彻“管用结合”“人机固定”的原则,实行定人、定机、定岗位的岗位责任制。也就是每台机械都有专人操作,把人、机关系相对固定下来,使机械使用与管理的每个环节、每项要求都具体落实到人,这是正确使用设备的基础。

(1)岗位责任制的形式

①机械设备由单人操作者,应任命为机械设备使用负责人,承担机长职责。

②多班作业或多人操作的机械设备,应任命一人为机长,其余为机员。

③班组共同使用以及一些不宜固定操作人员的机械设备,应将这类设备编为一组,任命一人为机组长,对机组内所有设备负责。

(2)岗位责任制的内容

机长及机组长是机组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其主要职责是:

①保证机械设备和附属装置及随机工具经常保持整洁完好。

②指导机组人员正确使用机械设备、发挥机械设备效能、努力完成产量、质量等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和定额。

③重视安全生产,模范地遵守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④检查、督促机组人员共同做好机械设备维护保养,节约修理费用,延长大修周期。

⑤正确、及时填写机械设备履历书和运转日报表,组织多班作业人员的施工生产任务。

每一个操作人员都应根据所操作机械设备的要求,按分工制订具体岗位职责,悬挂在设备上,便于监督检查。

(3)交接班制

为使机械设备在多班作业或多人轮班操作时,能相互了解该设备的运行状况和出现问题时分清责任,防止机械设备损坏和附件丢失,保证施工生产的连续进行,必须建立交接班制作为岗位责任制的组成部分。交接班的主要内容包括:

①本班任务完成情况和上级要求或其他注意事项。

②本班机械设备运转使用情况,燃油、润滑油等油料的消耗和准备情况。

③本班保养、修理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④随机工具、附件情况。

⑤填写各项运转记录的情况。

11.5 机械设备的技术经济指标

机械设备的技术经济指标有:反映机械装备水平和施工机械化程度的技术准备率、动力装备率、工种机械化程度、综合机械化程度指标;反映机械效率的装备生产率、机械效率指标;反映企业设备管理水平的完好率、利用率指标等。

11.5.1 机械装备水平和机械化程度指标

建筑企业装备水平可用人均占有属于固定资产的机械设备的价值和动力来衡量。

(1)技术装备率

技术装备率又称技术装备程度。是反映机械装备水平的综合性指标,以人均占有的机械设备价值数表示。

式中,分母可按年末全部职工和全部工人两种人数分别计算,即得全员技术装备率和工人技术装备率。

(2)动力装备率

动力装备率又称动力装备程度。是反映机械装备水平的具体指标,以人均配备的机械动力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分母可按年末全部职工和全部工人两种人数分别计算,即得全员动力装备率和工人动力装备率两种指标。

(3)工种机械化程度

工种机械化程度是指在某工种实物工程完成的总量中,用机械设备完成的比重。它主要考核土方、石方、构件吊装、混凝土搅拌及垂直运输等工种工程。其计算公式为

(4)综合机械化程度

综合机械化程度是指各工种使用机械设备完成实物工作量之和与全部实物工作量之和的比值。它是反映工程综合的机械化程度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由于各工种工程实物量的性质和计量单位均不同,因此,不同工种的实物量不能直接相加,为此需要把各种实物量折算成同一计量单位进行计算,一般按人工劳动定额工日折算法计算。

11.5.2 机械效率指标

机械效率可以用设备创造的价值量或实物量表示。

(1)装备生产率

装备生产率是反映机械设备在施工生产中创造价值大小的指数,供与规模近似的同行业之间水平的高低或本企业逐年水平升降作对比。其计算公式为

(2)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是反映机械设备生产能力发挥程度的指标。机械效率的提高表明机械设备生产能力发挥得充分。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机械设备平均总能力是指报告期内同类机械设备的日历能力数之和除以报告期内日历日数。机械设备能力的计量单位一般按机械设备的工作部分容量(m3)或动力部分功率(kW)计算。

对不能以产量计算的机械设备,其效率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机械设备平均总台数是指报告期内同类机械设备的日历台数之和除以日历日数。

例11.1 某建筑工程公司9月1日起拥有挖掘机10台,9月11日起增加5台,9月26日调出8台。该公司本月共完成480台班,试计算该公司9月份挖掘机的效率为多少?

解 挖掘机平均总台数为

11.5.3 机械设备管理水平指标

(1)完好率

完好率是反映机械设备完好情况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机械设备制度台日数是指报告期内全部机械设备台数与制度日数(日历日数减节假日数)之积;若在节假日加班时,应在完好率计算式中的分子、分母各加上节假日加班台日数。完好台日数是指报告期内制度台日数中处于完好状态的设备台日数。

例11.2 某机修车间有5台机床,3月份有一台在修8天,另一台在修两天,试计算该车间3月份的机械设备完好率为多少?

解 制度台日数=5台×(31天-9天)=110台日

  完好台日数=110台日-1台×8天-1台×2天=100台日

(2)利用率

利用率是反映机械设备利用程度的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机械设备实作台日数是指报告期内机械设备实际出勤生产操作的台日数之和。

例11.3 某公司有2台挖土机,4~6月份期间第1台实作为66台日,第2台实作为48台日,试计算该公司第2季度挖土机的利用率为多少?

解 制度台日数=2台×(30日+31日+30日-27日)=128台日

  实作台日数=66台日+48台日=114台日

机械设备完好率、机械设备利用率和机械效率统称为“三率”。它是考核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指标,努力提高“三率”,是建筑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中心任务。

11.6 机械设备统计报表工作

11.6.1 统计工作的任务

机械设备统计是施工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械设备管理掌握情况、分析问题、制订计划、考核指标、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也是对机械设备进行管理和检查监督的重要手段。它的主要任务如下:

①统计企业拥有机械设备的数量、能力及变动情况。反映企业的技术装备程度,为机械设备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并为制订发展规划,编制施工计划,组织施工生产和提高机械设备配套水平提供依据。

②统计机械设备的使用情况。反映机械设备利用程度和效率,为分析研究机械设备潜力,充分发挥机械设备效率提供依据。

③统计机械设备的完好情况。反映机械设备的技术等级状况,为分析研究改善机械设备技术状况,提高完好率,并为考核机械设备管理的成效提供依据。

④统计机械设备的运转、消耗记录。整理并积累使用中的各项数据,为编制机械设备维修计划,考核各项技术经济定额,实行经济核算和奖励制度提供依据。

⑤统计机械设备维修情况及其效果。为考核维修计划完成情况和维修单位的各项定额指标完成情况提供依据。

11.6.2 统计工作的范围和内容

凡属本单位固定资产的机械设备,无论是出租或借给外单位使用,包括在用、在修、在途、在库,都应由本单位统计填报。申请报废的机械设备,在未批准前仍应统计在内。

机械设备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内部报表以及国家规定的统计报表等。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统计报表中需要的基本数据资料都来自原始记录,台账是积累原始记录的手段。内部报表是编制国家报表的依据。因此,把各个环节的基础工作做好,才能保证机械设备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统计报表种类繁多,并根据不同的生产单位而有不同的形式。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统计报表中属于机械设备报表主要有以下4种:

①建综5表“主要机械设备实有、完好、利用情况(年报)”。是反映施工企业机械设备数量和完好率、利用率指标完成情况的报表(见表11.1)。

②建综5表附表“主要机械设备效率(年报)”(见表11.2)。是反映6种主要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发挥程度的报表。以报告期内某种机械设备总能力与完成的实物产量计算出单位能力的产量,即某种机械设备的效率。

表11.1 主要机械设备实有、完好、利用情况

③建综6表“技术装备情况(年报)”(见表11.3)。是反映企业机械设备的数量、价值以及人均装备水平的报表。

④建综6表附表“建筑企业机械设备经营管理情况(年报)”(见表11.4)。是反映企业机械设备的增减、拆旧和大修理基金提成情况、维修费支出和机械费盈亏等情况的报表。它是考核企业机械设备经营管理成果的依据。

表11.2 主要机械设备效率

表11.3 建筑业技术装备情况(年报)

表11.4 建筑企业机械设备经营管理情况(年报)

以上几种年报,由企业机械设备管理部门根据台账及内部报表等资料组织编制。其中,有关产量、费用、价值、职工人数等资料应由有关部门提供。

复习题

1.为什么要加强建筑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

2.机械设备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3.机械设备管理内容包括哪些?

4.机械设备到货后,如何验收?如何保管?

5.机械设备构成固定资产的原则是什么?

6.如何加强建筑机械的使用管理?

7.在什么情况下,机械设备予以报废?

8.机械设备的技术经济指标有哪些?如何计算?

9.机械设备统计报表有哪几种?各表主要反映什么内容?

10.你对建筑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有哪些新的设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