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水环境变迁与政府响应

水环境变迁与政府响应

时间:2022-10-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水利部批复的《太湖流域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实施方案》,2002年1月30日,引江济太调水试验正式开始。它客观上加快了太湖水体置换速度,对延缓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消除供水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针对太湖流域的点源污染,各级政府采取一些相应的治理措施。至1999年1月1日,太湖流域通过验收达标排放的企业共863家,正在进行调试或停产治理的29家,责令关闭的有24家,其他原因破产或停产的101家。

1996年起国家将太湖列入“三湖三河”重点水污染治理项目,全面进行太湖水污染治理。2001年9月国务院批准《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要求采取治污、节水、引水、清淤、生态修复等综合措施,太湖流域各级政府、社会积极响应。

1.引江济太

“引江济太”工程就是利用已建成的各项水利工程,通过望虞河向太湖调水,加快水体流动,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缩短太湖换水周期,目的是“以动治静,以清释污,以丰补枯,改善水质”。

根据水利部批复的《太湖流域引江济太调水试验工程实施方案》,2002年1月30日,引江济太调水试验正式开始。至3月31日,望虞河常熟枢纽累计引长江水10.28亿立方米,通过望亭水利枢纽入太湖6.47亿立方米,占常熟枢纽引水量的63%,向望虞河东岸阳澄地区供水1.99亿立方米,向西岸澄锡虞区供水1.82亿立方米;经太浦河太浦闸向流域下游供水6.20亿立方米,其中向上海地区供水3.80亿立方米,向太浦河南岸嘉兴地区供水1.80亿立方米,向北岸苏州地区供水0.60亿立方米。[87]此后,望虞河常熟水利枢纽,每年多次进行引水。据统计,至2007年年底,共调引长江水102亿立方米,其中入太湖45亿立方米,入河网57亿立方米。[88]

引江济太影响范围,波及东太湖、澄锡虞区、阳澄淀泖区、杭嘉湖东部地区的河网水体。它客观上加快了太湖水体置换速度,对延缓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消除供水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引江济太调入的长江水水质当时均为Ⅱ—Ⅲ类,对太湖水体和河网地区产生了显著的释污效果。太湖富营养化关键性水质指标TP和有机污染物指标CODMN浓度的全湖平均值一度由2000年的0.10毫克/升和5.28毫克/升改善为2003年的0.069毫克/升和4.30毫克/升,分别下降31%和19%。[89]引江济太实施后,望虞河、太浦河水质明显改善。根据太湖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和江浙两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的水质监测,2002年3月下旬,望虞河干流水质良好,高锰酸盐指数(CODMN)全程维持在Ⅱ类;太浦河向下游供水水质维持在Ⅱ—Ⅲ类;太湖贡湖湾水质保持良好,维持在Ⅱ类。[90]2003年8月,望虞河干流水质全程仍维持Ⅱ—Ⅲ类标准,西岸支流水质有不同程度改善;太浦河水质全程为Ⅱ—Ⅲ类。[91]

“引江济太”工程在应对一些重大事故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2003年黄浦江重大燃油污染、2007年无锡蓝藻暴发造成的供水危机等。

2003年8月5日凌晨,一艘停泊于黄浦江上游准水源保护区——吴泾热电厂码头卸货的中海集团“长阳”轮船尾燃油舱,遭到一艘小船撞击,造成油舱破损,近80吨燃油外泄,黄浦江受到大面积严重污染。除上海海事局先后出动清污船进行排污外,根据上海市水务部门关于加大太浦河泄量的紧急请求,太湖局紧急启用刚通过验收的太浦河泵站,实施应急调度,从8月10日至13日,历时79小时,累计供水4 200万立方米[92],有效缓解了油污上行对黄浦江上游水源地影响。

2007年4月上旬以来,太湖地区降雨较常年同期偏少五成,加之持续高温,蒸发量大,太湖水位低于常年同期水位,太湖梅梁湖等出现大规模蓝藻,小湾里水厂、贡湖水厂、锡东水厂水口均有带状蓝藻漂浮水面。5月中旬后,梅梁湖水质变黑,小湾里水厂停止供水,贡湖水厂水源地也严重恶化,“水源恶臭,水质发黑,溶解氧下降到10毫克/升,氨氮指标上升到5毫克/升,居民自来水臭味严重,引起了政府和社会高度关注”[93]。太湖局积极应对,采取关闭虞河东岸引水口门,最大限度地加大望虞河引江入湖力度。自5月6日至6月1日,从常熟枢纽调入长江水3.88亿立方米,从望亭水利枢纽进入太湖水量达2.05亿立方米,太湖水位维持3米以上。经监测,望虞河溶解氧、氨氮、总磷、CODMN等主要水质指标由引水前的劣Ⅴ类改善为Ⅱ—Ⅲ类。直接受水的太湖贡湖水域水质明显好转,承担着无锡市20%居民供水的锡东水厂水质保持稳定。位于梅梁湖和贡湖湾之间的贡湖水厂水质有所好转。[94]

但是,“引江济太”也还存在一些局限性,譬如,“引江济太”的前提是长江水必须是清洁之水,但近年来长江沿途也受污染,化工、造纸、冶金等企业的废水排放日趋严重,TN、TP含量逐渐增高。所以长江水质的监管、防控和治理显得极为重要;再如,“引江济太”更多的是解决贡湖东半部及太湖东部水域的局部污染问题,但对贡湖西半部及太湖西部水域(含梅梁湖、竺山湖水域)改善水环境作用较小,与全太湖的水环境治理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因此,要建设多路径“引江济太”,扩大调水路线,做到流域调水与区域调水相结合。

2.污染源的防治

针对太湖流域的点源污染,各级政府采取一些相应的治理措施。治理重点主要是工业污染、城镇污水处理、城镇垃圾处理及围网养殖治理等方面。“九五”时期,安排54个项目,至2000年年底,完成29个,日处理污水量118.7万立方米。[95]“十五”期间安排255个项目(江苏176个、浙江75个、上海4个),至2005年年底已完成220个。(见表9-22)

表9-22 “十五”期间太湖治污项目投资完成情况

资料来源:《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08年4月,第21页。

工业点源污染治理方面。1997年国务院批准了《太湖水污染防治“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要求太湖流域日排工业废水100吨和CODMN30公斤以上的重点排污企业,在1998年年底以前全部达标排放。按照要求,无锡市共投入资金4.7亿元,完成了对297家水污染重点企业和160多家非重点企业的限期治理任务,并依法关停了10家治理无望的企业。[96]其他地区也进行了相应的治理。至1999年1月1日,太湖流域通过验收达标排放的企业共863家,正在进行调试或停产治理的29家,责令关闭的有24家,其他原因破产或停产的101家。[97]“十五”期间,太湖流域关停3 500多家重污染企业,完成738家清洁生产企业的审核。[98]

对城镇生活污染的治理主要是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场),至2006年年底,太湖流域共建成污水处理厂186座,其中城市污水处理厂65座(江苏52座,浙江13座),建制镇污水处理厂121座(江苏84座,浙江32座,上海5座),日处理能力共55.88万立方米(见表9-23)。至2005年年底,建成垃圾处理厂(场)32座,垃圾处理率为61.3%。[99]

表9-23 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区污水处理厂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08年4月,第24页。

对太湖围网养殖,地方政府也加强管理力度。至2000年,太湖无锡水域全部取缔围网养鱼,清除锦园宾馆周围及东西五里湖水域内的一切定置渔具,包括虾浮、虾簖、地笼网、网箱等。清除范围西从大箕山,南到三山,东到鼋头渚,北到渎山工程范围内的太湖水域及东西五里湖水域。[100]同时,各地严格控制船舶流动污染源,重点对进入太湖的本地客运、货运、挖(运)泥、渔业等船舶开展“三达标”,建立船舶垃圾、粪便收集登记制度,对拒不执行的船主吊销运输证或捕捞证。据统计,2000年,无锡市3 120艘客运、货运、渔业等船舶中,2 824般已达到“三达标”要求,占91%。[101]

3.生态修复

一是实施植树造林、水土保护等工程。对太湖沿岸的宜南丘陵山区、马山国家级度假区、十八湾风景区、大浮林区抓好管理,严禁乱砍滥伐;利用丘陵山区、高亢坡地、荒岗,发展以茶、果、桑为主的经济作物;实施和完善农田林网工程。以无锡市为例,2000年,共完成植树造林373.3万株,各级道路绿化200公里,河道绿化60公里。[102]

二是投入沉水植物,恢复生物多样性。江苏省“十五”期间是,在五里湖累计种植各种沉水、挺水、浮水植物500多万株,投放沉水植物种子138公斤,投放螺、蚌等50多吨,鲢、鳙鱼苗16万尾。[103]上海市从2005年起积极开展增殖放流,恢复淀山湖水域生物多样性。

三是疏浚河道,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1998—2000年,无锡市共投入2.9亿元,清淤河道2 870公里,清除淤泥3 427万立方。[104]“十五”期间,太湖流域江苏所属地区共清淤土方1.7亿立方米;浙江所属地区整治河道8 325公里;上海青浦区疏浚河道247.13公里。[105]部分城乡河道水质有了一定的改善。如无锡市有关水质测量资料表明,环城河、梁溪河、骂蠡港等水质基本上提高了一个等级。[106]

4.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通过高层次开发、高起点引进、高水平改造,加快培育壮大新兴技术产业,构筑新的产业优势,如美国英格索兰、柯达,德国博世、拜耳,日本松下、夏普等国际知名公司、企业纷纷落户无锡,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产业比重,从1995年的12.6%上升到1999年的23.8%。[107]而一些污染较严重的行业通过关停并转、技术改造、污染治理等,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如江苏省关停了500多家重污染企业,COD年排放量减少了235吨;256家印染企业实现了达标排放,COD排放量减少了8 400吨。[108]

同时,推行清洁生产,“十一五”以来,江苏省太湖流域840多家企业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其中2007年完成402家,企业主要污染物平均削减20%。[109]至2000年,无锡已有16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无锡新区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ISO14000国家级示范区的验收。

太湖流域治理水质污染的一系列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工业源污染物的排放量得到一定的控制;“引江济太”工程效果明显,扩大了水环境容量;生态修复也有一定的进展;部分河湖的水质有所改善。但我们必须看到,太湖流域总体水质并没有得到根本的好转,水环境恶化趋势仍然存在,一些地方恶化不断加剧,部分地区还相当严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经济利益的驱动和畸形的政绩观使得地方政府难以痛下决心;地方保护主义使环境规划、制度难以切实执行;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难以形成行之有效的地方联动;产业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重污染企业在村镇一级中仍占较大比重;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严重滞后,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减反增;环境保护意识落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等。

可见,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科学的综合治污规划,做到标本兼治、河湖兼治、两源兼治,协调好各地各类关系,建立国家、政府、社会联动高效的管理体制,形成合力等,才会卓有成效。

【注释】

[1]《市人委公用事业办公室关于制止黄浦江水质恶化的文件》(二),上海市档案馆B11—2—123。

[2]《为坚决制止黄浦江水质继续恶化而努力》,上海市档案馆B256—2—116。

[3]《市人委公用事业办公室关于制止黄浦江水质恶化的文件》(二),上海市档案馆B11—2—123。

[4]《苏州河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任务书资料(初稿)》,上海市档案馆B11—2—112。

[5]同上。

[6]同上。

[7]同上。

[8]同上。

[9]《苏州河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任务书资料(初稿)》,上海市档案馆B11—2—112。

[10]《关于黄浦江水质的变化和改善措施的报告》,上海市档案馆B11—2—123。

[11]《苏州河区域污水直接放洩长江对渔业影响初步调查报告(摘要)》,上海市档案馆B257—1—4007。

[12]《关于黄浦江水质的变化和改善措施的报告》,上海市档案馆B11—2—123。

[13]同上。

[14]同上。

[15]《关于黄浦江水质的变化和改善措施的报告》,上海市档案馆B11—2—123。

[16]《上海市自来水公司革命委员会一九七三年水质情况总结》,上海市档案馆B226—3—321。

[17]运河水系调查协作组:《江苏省运河水系73~75年水质污染调查概况》,《江苏省水质污染调查资料汇编》(1973~1975),苏州市档案馆3—4—303,第54页。

[18]镇江市卫生防疫站:《运河镇江段七三~七五年水质污染情况的调查报告》,《江苏省水质污染调查资料汇编》(1973~1975),苏州市档案馆3—4—303,第76—77页。

[19]《工业“三废”和化肥农药对我省渔业环境的污染及危害情况》,苏州市档案馆3—4—299,第5页。

[20]常州市卫生防疫站:《运河水系(常江段)1973~1975年水质、底质污染状况调查报告》,《江苏省水质污染调查资料汇编》(1973~1975),苏州市档案馆3—4—303。

[21]无锡市卫生防疫站:《运河水系无锡段1973~1977年水质污染状况调查总结》,无锡市档案馆B67—1—2。

[22]无锡市卫生防疫站:《运河水系无锡段1973~1977年水质污染状况调查总结》,《江苏省水质污染调查资料汇编》(1973~1975),苏州市档案馆3—4—303,第93—94页。

[23]卫生防疫站:《运河水系无锡段1973~1977年水质污染情况的调查总结》,无锡市档案馆B67—1—2。

[24]无锡市卫生防疫站:《运河水系无锡段1973~1975年水质污染状况调查总结》,《江苏省水质污染调查资料汇编》(1973~1975),苏州市档案馆3—4—303,第93页。

[25]无锡市革命委员会环境保护办公室:《关于全市环境保护工作的情况报告》(1979年5月7日),无锡市档案馆B67—1—3。

[26]《工业“三废”和化肥农药对我省渔业环境的污染及危害情况》,苏州市档案馆B3—4—299。

[27]苏州市卫生防疫站:《运河水系苏州段1973~1975年水质污染状况调查报告》,《江苏省水质污染调查资料汇编》,苏州市档案馆3—4—303,第100—101页。

[28]同上书,第101—102页。

[29]《工业“三废”和化肥农药对我省渔业环境的污染及危害情况》,苏州市档案馆3—4—299。

[30]太湖水系调查协助组:《太湖水系污染调查报告(1973~1975年小结)》,《江苏省水质污染调查资料汇编(1973~1975)》,苏州市档案馆3—4—303,第113页。

[31]同上。

[32]《工业“三废”和化肥农药对我省渔业环境的污染及危害情况》,苏州市档案馆3—7—299。

[33]太湖水系调查协助组:《太湖水系污染调查报告(1973~1975年小结)》,《江苏省水质污染调查资料汇编(1973~1975)》,苏州市档案馆3—4—303,第117页。

[34]同上。

[35]无锡市卫生防疫站:《1978~1979两年太湖水质监测情况小结》(1979年12月),无锡市档案馆B67—1—6。

[36]叶寿仁等:《太湖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中国水情分析研究报告》2001年第13期。

[37]镇江市环境保护监测站:《镇江市地表水水质状况》(1981~1982),镇江市档案馆D55—1—3。

[38]同上。

[39]《镇江市志·环境保护志》,镇江市档案馆D55—1—42。

[40]《镇江市志·环境保护志》,镇江市档案馆D55—1—42。

[41]镇江市环境保护局:《镇江市环境质量报告书》(1991年度),镇江市档案馆D55—1—77,第10页。

[42]同上书,第11页。

[43]同上书,第38页。

[44]《无锡市环境现状评价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无锡市档案馆B67—1—81。

[45]规划区涉及镇江、常州、无锡、苏州4个市级行政区,其中包括镇江市的京口区、丹徒区和丹阳市,常州市的新北区、武进区、钟楼区、天宁区和戚墅堰区,无锡市的北塘区、崇安区、南长区、惠山区、滨湖区、新区和锡山区,苏州市的相城区、高新区、虎丘区、金阊区、平江区、沧浪区、吴中区和吴江市,共计22个区县(市)。

[46]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苏南运河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2008~2020),2009年10月,第32页。

[47]同上书,第41页。

[48]叶寿仁等:《太湖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中国水情分析研究报告》2001年第13期。

[49]赵来军:《我国湖泊流域跨行政区水环境协同管理研究——以太湖流域为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0页。

[50]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江苏省水利厅、浙江省水利厅、上海市水务局:《太湖健康状况报告》(2008年),第9页。

[51]叶寿仁等:《太湖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中国水情分析研究报告》2001年第13期。

[52]秦伯强、胡维平、陈伟民等编著:《太湖水环境演化过程与机理》,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9页。

[53]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江苏省水利厅、浙江省水利厅、上海市水务局:《太湖健康状况报告》(2008年),第2页。

[54]同上书,第4页。

[55]王浩主编:《湖泊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创新思路与关键对策研究》,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9页。

[56]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江苏省水利厅、浙江省水利厅、上海市水务局:《太湖健康状况报告》(2008年),第5页。

[57]潘贤章、赵其国:《50年来太湖水网地区城市化空间过程的监测与模拟》,《土壤学报》2005年第2期。

[58]杨桂山、王德建等编著:《太湖流域经济发展·水环境·水灾害》,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77页。

[59]陈刚等编著:《太湖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分析及其演化研究》,地质出版社2008年版,第40页。

[60]李燕、李恒鹏:《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文效应及其风险评价》,《水土保持通报》2007年第5期。

[61]金洋等:《太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非点源污染负荷量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第4期。

[62]曹萍:《太湖生态渔业的对策研究》,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0页。

[63]杨英宝等:《太湖围湖利用及网围养殖的遥感调查与分析》,《农村生态环境》2005年第3期。

[64]宋兵:《太湖渔业和环境的生态系统模型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第54页。

[65]转引自黄金贤著:《太湖水资源水环境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96页。

[66]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江苏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太湖渔业功能规划》,转引自曹萍:《太湖生态渔业的对策研究》,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2页。

[67]杨清心、李文朝:《东太湖围网养鱼后生态环境的演变》,《中国环境科学》1996年第2期。

[68]杨桂山、王德建等编著:《太湖流域经济发展·水环境·水灾害》,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20页。

[69]汪雅各主编:《上海农业环境污染研究》,上海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56页。

[7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著:《全国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估》(华东卷),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89页。

[71]杨桂山、王德建等编著:《太湖流域经济发展·水环境·水灾害》,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21页。

[7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著:《全国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估》(华东卷),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91—792页。

[73]张少兵:《太湖流域集约农业的环境影响分析》,《环境保护》2007年第20期。

[74]章家骐主编:《上海农村环境保护战略对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第17页。

[75]王浩主编:《湖泊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创新思路与关键对策研究》,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72页。

[7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著:《全国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估》(华东卷),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798页。

[77]章家骐主编:《上海农村环境保护战略对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第23页。

[78]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编著:《全国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估》(华东卷),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809页。

[79]夏家骐、张永春:《苏南太湖地区乡镇工业水污染综合防治研究》,《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2年第1期。

[80]参见无锡市与湖州市统计年鉴(1990~2000),转引自谢红彬:《工业化过程的差异对太湖流域水环境质量的影响——以无锡市和湖州市为例》,《湖泊科学》2004年第4期。

[81]《环境保护工作汇报》(1986年4月),无锡市档案馆B67—1—73。

[82]《一九八八年江苏省环境统计资料》,镇江市档案馆D55—1—32。

[83]杨桂山、王德建等编著:《太湖流域经济发展、水环境、水灾害》,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3页。

[84]同上书,第135页。

[85]《中国环境统计年报》(2007年),转引自傅春:《中外湖区开发利用模式研究——兼论鄱阳湖开发战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54页。

[86]王浩主编:《湖泊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的创新思路与关键对策研究》,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67—168页。

[87]太湖流域引江济太办公室:《引江济太简报》2002年第6期。

[88]《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08年4月),第26页。

[89]崔广柏等:《太湖流域富营养化控制机理研究》,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年版,第210页。

[90]太湖流域引江济太办公室:《引江济太简报》,2002年第6期。

[91]同上书,2003年第1期。

[92]同上。

[93]同上书,2007年第3期。

[94]同上。

[95]《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08年4月,第21页。

[96]无锡市人民政府:《太湖水污染防治工作报告》,《太湖水污染防治2000年规划完成情况资料汇编》,2001年2月。

[97]杨桂山、王德建等编著:《太湖流域经济发展·水环境·水灾害》,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13页。

[98]《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08年4月,第22页。

[99]同上书,第24页。

[100]《太湖渔业生产环境综合整理的情况汇报》,《太湖水污染防治2000年规划完成情况资料汇编》,2001年2月。

[101]同上。

[102]《关于对我市太湖水域污染防治2000年规划目标林业完成情况总结及明年设想》,载《太湖水污染防治2000年规划完成情况资料汇编》,2001年2月。

[103]《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08年4月,第27页。

[104]《太湖水污染防治2000年规划完成情况资料汇编》,2001年2月。

[105]《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08年4月,第25—26页。

[106]无锡市水利局:《关于清除城乡河道积淤的情况》,《太湖水污染防治2000年规划完成情况资料汇编》,2001年2月。

[107]无锡市环境保护局:《无锡市工业及沿湖生活污染源治理专题报告》,《太湖水污染防治2000年规划完成情况资料汇编》,2001年2月。

[108]《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总体方案》,2008年4月,第27页。

[109]孔祥智、郑凤田、崔海兴主编:《太湖流域水环境污染治理对策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