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芝麻茎点枯病

芝麻茎点枯病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芝麻生产影响极大。主要为害芝麻幼嫩或衰老的组织,多在苗期和开花结果期发病。芝麻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生产上种植感病品种、菌源量大、气温高于25℃,利于病菌侵入和扩展。②为避免产生抗性,应与其他杀菌剂交替使用。在治疗时要使用保护肝、肾的药物。

1.分布与为害 河南、山东、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福建、台湾等省都有发生。对芝麻生产影响极大。本病是由菜豆壳球孢菌(Macrophomina phaseoli )真菌所引起。除为害芝麻外,还为害豆类、棉花、烟草、花生、向日葵、茄子、番茄等多种农作物。

2.症状 又称茎腐病、炭腐病、立枯病、黑根疯、黑秆疯等。主要为害芝麻幼嫩或衰老的组织,多在苗期和开花结果期发病。种子及幼芽在土中即可受害成烂种烂芽,幼芽和幼根变褐色,上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菌核和分生孢子器,幼苗萎蔫枯死;成株期根茎受害后,植株矮小,叶片由下而上逐渐发黄变褐,并向上卷缩,萎蔫下垂,提前枯死;茎部初期病斑褐色、梭形、水浸状,后期病斑中央灰白色,其上密生黑色小粒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撕开表皮,皮层及髓部密生许多小黑点,髓部中空,茎易折断;蒴果受害后变褐色枯死,并布满黑色小粒点,病种子上也生小黑点。

3.发生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或小菌核在种子、土壤及病残体上越冬。病株的种子带菌率48%,越冬病株上的病菌87%可存活,土壤中的小菌核能存活2年。气温25℃、湿度大时菌核萌发,以菌丝进行初侵染,以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该菌主要从伤口、根部及叶痕处侵入,条件适宜时分生孢子萌发后直接侵入。均温25℃时,潜育期6~8天。该病在芝麻生长期间有感病——抗病——感病三个阶段:即苗期处在感病阶段,现蕾至结顶前进入抗病阶段,结顶后又感病。每年的发病高峰期都出现在高温季节,发病后8~10天产生分生孢子器。芝麻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生产上种植感病品种、菌源量大、气温高于25℃,利于病菌侵入和扩展。7—8月雨日多降雨量大发病重。湖北7—8月旬降雨50~70毫米,雨日3~8天,平均发病率低于5%,属小发生年。旬降雨130毫米以上,雨日7天左右,发病率高于20%,为大发生年。种植过密、偏施氮肥、种子带菌率高发病重。

4.防治药剂

作用特点:苯菌灵为内吸性杀菌剂,在植物体内代谢为多菌灵及另一种有挥发性异氰酸丁酯,是其主要杀菌物质。纯品为白色结晶,略有臭味。不溶于水,可溶于有机溶剂,在干燥状态下稳定,遇潮湿会分解减效。对人畜低毒,对作物安全。

剂型:50%可湿性粉剂。

使用方法:成株在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粉剂600~700倍兑水喷洒喷雾。

注意事项

①苯菌灵可与多种农药混用,但不能与强碱性药剂及含铜制剂混用。

②为避免产生抗性,应与其他杀菌剂交替使用。但不宜与多菌灵、硫菌灵等与苯菌灵存在交互抗性的杀菌剂作为替换药剂。

中毒急救:参照一般毒物中毒原则处理,对症治疗。经口中毒者应立即进行催吐、洗胃。用2%碳酸氢钠洗胃。皮肤污染用肥皂水、清水彻底冲洗。脱水可进行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在治疗时要使用保护肝、肾的药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