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馆藏文献资源评价的标准与方法

馆藏文献资源评价的标准与方法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馆藏文献资源评价标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所以,要对馆藏文献资源作出全面的评价,就必须适当结合使用各种评价方法。统计分析法是运用各种有关馆藏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方法,是馆藏评价中运用广泛且有效的方法。一般来说,馆藏的规模、各主题的馆藏数量、各类型文献的馆藏数量、藏书增长率、藏书保障率、藏书流通率、藏书拒借率等,都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法来作出评价。

二、馆藏文献资源评价的标准与方法

(一)馆藏文献资源评价的标准

馆藏文献资源评价标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早期的图书馆(藏书楼),保存文献是其主要职能,评价藏书以至评价图书馆,常常是以馆藏数量的多少、珍本善本的多少作为依据的。换言之,即以藏书本身的状况作为藏书评价的标准,而对藏书是否得到充分利用,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的需求,则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现代图书馆注重藏书的使用,因而人们改变了原来的评价标准,将藏书社会效益的发挥,即馆藏文献资源被开发利用的情况、满足社会文献需求的能力,作为馆藏文献评价的重要标准。这些评价标准主要包括:

1.藏书量

藏书量是评价一个图书馆规模和服务能力的基本标志之一。对藏书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①藏书保障率。即图书馆每一个读者平均占有的藏书量。这是衡量一个国家图书馆事业发展状况或一个单位图书馆满足读者需求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如英国规定,在4万人以下的地区,居民人均应拥有图书馆藏书15册。我国教育部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价指标规定,学生人均藏书100册以上为合格。藏书保障率是评价藏书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②读者满足率。对读者需要的满足程度和藏书质量、藏书与读者需要相符合的程度有关,也和藏书量有关。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藏书资源对读者的满足程度应该是越高越好,但是对一个具体的图书馆来说,却不能追求过高的满足率。研究表明,满足读者的全部需求,比满足读者75%的需求,藏书数量要增加5~15倍。显然,这对一个具体的图书馆来说,是不经济不合理的;也是不可能和不必要的。根据我国图书馆的现状,一般认为满足率在75%~85%之间是比较理想的藏书规模,其余部分,应当通过馆际互借、资源共享来解决。因此,无论是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来看,读者满足率都可成为评价藏书量是否合理的一个指标。

③藏书对各科文献的覆盖率。这是图书馆文献收藏完备程度的重要标志。就全国文献资源整体系统来说,这种覆盖率应该越高越好。就一个具体的图书馆而言,也应该根据需要和可能的条件,使有关学科的文献收藏达到一定的完备程度,否则,馆藏特色就难以形成,满足读者需求的能力就低。因此,对各学科领域文献的合理覆盖率,也是评价藏书量的指标之一。

2.藏书的信息知识含量

一定的藏书量反映了馆藏满足读者需求的潜在能力。但是,对读者需求的满足,主要不是由藏书数量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一定数量藏书中信息知识含量。因此,应当把藏书中的信息知识含量作为评价藏书的一项重要内容。

衡量藏书中信息知识含量的一种比较可行的评价标准是考察核心书刊的拥有率。对馆藏文献利用与流通分布状况的研究表明,25%的藏书提供了流通的75%;50%的藏书提供了流通的90%。这就是说,大多数的读者需求集中在少数核心书刊上。而核心书刊实际上就是科学信息、知识含量大的书刊。因此,通过测定藏书中核心书刊的占有率,就可以比较客观、准确地评价藏书的信息知识含量。

3.藏书结构

图书馆馆藏文献数量再多,质量再高,但如果缺乏合理的结构,文献资源系统的功能也难以发挥,因此,藏书结构状况是进行藏书评价的重要内容。对藏书结构的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①学科结构:即各学科藏书的比例,分析这些比例是否和本馆读者需求相适应及相适应的程度。

②等级结构:根据五级藏书结构理论,考察本馆收藏的各学科、各类型文献是否体现了一定的层次级别,这种层次级别与读者的需求类型、需求层次是否相适应。

③文种结构:统计馆藏书刊的文种比例,分析这些比例是否与本馆读者掌握的语种状况相符合,是否和各语种文献的出版量大体相适应。

④时间结构:主要考察新入藏文献的比例状况。因为只有新书占总馆藏的比例达到一定的数值,才能保证藏书的信息知识含量和被利用的活力。

⑤文献类型结构:主要考察图书与期刊的比例、印刷型文献与非印刷型文献的比例,以及它们与读者需求相符合的程度。

4.藏书利用情况

馆藏文献的目的,归根结底在于提供利用。藏书只有在不断的流通使用中,才能体现其社会价值。因此,对馆藏文献的评价,必须包含其利用情况。这项评价主要通过读者调查和各种文献流通统计数据来进行。其中,文献流通统计可反映馆藏的实际利用情况。利用率高低是对馆藏质量、馆藏结构等方面的综合反映。在我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和省级公共图书馆,藏书利用率仅达到30%~40%。有关专家指出,除担负有长期保存任务的图书馆外,应争取藏书的利用率达到75%左右。除藏书利用率外,对藏书利用情况的评价还包括文献拒借率、藏书周转率、馆际互借满足率等。这些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馆藏被利用的程度以及满足读者需求的状况。

(二)馆藏文献资源评价的方法

馆藏文献资源评价的方法是多样的。然而,每一种方法都是从一个侧面对复杂的藏书体系构成的一个方面、一个部分作出评价。所以,要对馆藏文献资源作出全面的评价,就必须适当结合使用各种评价方法。常用的馆藏文献资源方法主要有:

1.直观评价法

直观评价法是直接观察流通库中的书刊或电子出版物,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运用直观评价法可以了解馆藏的范围、规模、深度、文献的重要性、现实价值、外部状况、新旧程度、修复情况等大致情况。运用此法进行评价的人员,必须是学科馆员或某一学科的专家,否则很难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该方法简便易行,适用范围广。但由于此种方法是一种非科学的评价方法,仅凭个人的判断,评价结论难免有失公允,因此仅适合作粗线条的大致评价。

2.用户评议法

用户评议法是以口头访谈、书面问卷和网络调查等形式向图书馆用户或读者征求对馆藏的意见,以便了解读者需求情况和馆藏利用效能情况的一种评价方法。用户评议法比较能真实客观地反映读者的实际需要及需求的趋势,对图书馆馆藏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在数字环境下,图书馆一般都采用网络调查的手段,收集用户利用文献的情况,了解读者对馆藏质量的意见和馆藏利用效果,从而使馆藏建设更具有针对性。网络调查具有范围广、方式灵活、效率较高、成本低、客观性较强、自动化程度较高等特点。国内学者黄晓斌认为:网络调查的主要方式有电子邮件法、Web站点问卷调查法、网上讨论法、服务器日志统计法、用户注册信息调查法等。

3.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法是运用各种有关馆藏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方法,是馆藏评价中运用广泛且有效的方法。一般来说,馆藏的规模、各主题的馆藏数量、各类型文献的馆藏数量、藏书增长率、藏书保障率、藏书流通率、藏书拒借率等,都可以通过统计分析法来作出评价。也可以通过对图书馆用户的点击率进行统计与分析,评价数据库资源的利用率。

4.书目核对法

书目核对法是将被评价的馆藏文献资源与标准书目、核心书目或权威性的馆藏目录逐一进行核对,以评价馆藏文献收藏的完备程度。这是评价本馆藏书对有关学科文献的覆盖率及核心图书占有率的一种重要方法。书目核对法的关键在于选定书目。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图书馆都可以有自己的标准书目和核心书目作为评价藏书的指南。通常,用标准书目和核心书目对藏书进行比较,往往可以揭示藏书的空白处或薄弱处,而且,由于许多可资利用的目录经过有关专家的权威性的鉴别和遴选,因而其评价的结果具有说服力。此外,这种方法简便易行,具有普适性。这种方法的不足是:由于核心书目的内容不全或滞后,则有一部分新到的馆藏文献常常无法用核心书目及时进行评价。同时,采用同样的标准书目和核心书目进行馆藏评价,容易形成追求同一馆藏模式,相互重复的“大而全”、“小而全”的馆藏发展倾向。这些都是在运用书目核对法评价藏书时应该注意的。

5.引文分析法

引文分析法主要是通过查对学术性论著的注释和参考文献,来检查作者所引用的参考文献被本馆收藏的情况,以及馆藏被利用和可能被利用的情况。如果该论著的参考文献大多都可以在馆藏中获得,说明该馆藏的质量较高。引文分析法较适用于科研馆藏的评价,它能从用户利用文献的角度来评价馆藏的实用性和满足程度,可以较准确地评价馆藏和学科核心书刊的占有率。当然,选择引文来源文献时要注意其全面性、代表性、发表的时间性、引文数量的相对充分性、作者的权威性以及论著本身的学术性等因素。当前,运用引文分析法对虚拟馆藏的评价还出现了专用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和评价,速度快且准确率高,可避免人工统计的不足。

6.馆藏结构分析法

馆藏结构分析法是一种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对馆藏结构类型的全面分析,评价馆藏结构的合理程度。进行馆藏结构分析必须借助大量的调查统计来获取各种有关数据,并结合读者需求的统计数据来进行比较分析,以此判断馆藏结构是否合理。通过馆藏结构分析法,能发现馆藏的优势和薄弱环节,有利于馆藏中各种比例的调整,不足之处是比较复杂,调查统计的工作量大。

7.成本收益分析法

在数字环境下,虚拟馆藏中的全文数据库的购置和维护费用是相当高昂的,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和人力投入,而当前图书馆普遍存在经费紧张、技术和人才不足的现象,所以利用经济学上的成本收益分析法来评价图书馆馆藏的投入成本和效益产出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