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政治传播与政治社会化

政治传播与政治社会化

时间:2022-03-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研究中,还有两个命题纠缠在一起,这就是政治传播与政治社会化。可惜,祝基滢以“政治传播与政治社会化”为题立论,理论上讲,这种立论本身就是以政治传播与政治社会化相区别为思想基础,然而却没有把二者的关系分析清楚。毫无疑问,政治社会化属于政治传播范畴,政治传播内在地包含着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纯政治学的传统理论范畴,这个范畴的本质是在政治范围内讨论政治的机理。
政治传播与政治社会化_中国政治传播策论

在研究中,还有两个命题纠缠在一起,这就是政治传播与政治社会化。

几年前我们曾撰文评论过政治社会化,不过主要是检讨“政治社会化”这个命题本身。[12]研究中所揭露的问题是很多人对两者不加区别,或者区别不开。美国学者弗雷德·雷格斯蒂在《政治社会化》一文中,就把政治传播直接解释为政治社会化,把政治社会化直接理解为政治传播,并用拉斯韦尔的传播“5W”模式来解释政治传播过程和所谓政治社会化过程。但实际上,深究其理,二者还是不尽相同的。

最早撰写了《政治传播学》的台湾学者祝基滢认为:“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分子如何纳入政治文化,以及社会分子改变政治文化之能力。政治社会化也是指一个社会分子接受政治任务和遵守政治规模之过程。如果用一个惯用的名词,政治社会化也可以说是政治学习的过程。”[13]她借用美国学者道森和普勒威的观点,认为“政治社会化产生政治自我”。可惜,祝基滢以“政治传播与政治社会化”为题立论,理论上讲,这种立论本身就是以政治传播与政治社会化相区别为思想基础,然而却没有把二者的关系分析清楚。

毫无疑问,政治社会化属于政治传播范畴,政治传播内在地包含着政治社会化。但是,政治传播却不仅限于政治社会化,因而也不等于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纯政治学的传统理论范畴,这个范畴的本质是在政治范围内讨论政治的机理。它与政治传播最主要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第一,政治社会化范畴的视角侧重于政治传播中的客体,这种视角前提性地预设了一个可以让人学习或者接受的政治思想、政治任务、政治规范、政治理想、政治信仰等。而政治传播是以传播主体与传播受众互相依赖、互为前提为基础和出发点的。第二,政治社会化范畴的着力点是政治共同体中的个体,强调社会个体如何通过学习来形成特定的政治人格。而政治传播,无论是传播主体,还是传播受众,不仅仅限于个体。第三,政治社会化范畴比较强调经过社会化后的效果,即个体“政治自我”的形成。而政治传播虽然也强调传播效果,但是,同时也注重或者说更注重对传播过程的研究。第四,政治社会化范畴强调的“社会”本质上是指特定的“政治环境”,它还在政治本身范畴之内。而政治传播中的“社会”,如前所述,指政治通过国家化、社会化、经济化而超越狭义的政治本身的“社会化”过程,这里的两个“社会”,在内涵与外延上都有不同。

【注释】

[1]达尔,斯泰恩布里克纳.现代政治分析:第六版[M].吴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

[2]施拉姆,波特.传播学概论[M].陈亮,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84:4.

[3]麦格雷.传播理论史——一种社会学的视角[M].刘芳,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3.

[4]同①:4.

[5]同①:4.

[6]李宏.传媒政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9.

[7]麦克奈尔.政治传播学引论[M].殷祺,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4.

[8]本奈特,恩特曼,等.媒介化政治:政治传播新论[M].董关鹏,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2.

[9]本奈特,恩特曼,等.媒介化政治:政治传播新论[M].董关鹏,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1.

[10]同①:2.

[11]赵月枝.传播与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分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3.

[12]荆学民,施惠玲.视界融合:政治传播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辨析[J].新华文摘,2009(21):18.

[13]祝基滢.政治传播学[M].台湾:三民书局,1982:1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