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企投资印度最常见的难题和误解对话嘉宾黎

中企投资印度最常见的难题和误解对话嘉宾黎

时间:2023-09-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据黎剑的估计,在印度投资的中国企业已达500多家。外因则是印度市场本身存在的吸引力。

到2015年底,黎剑在印度已经近十年了。作为印度中国企业商会的秘书长,80后的他在当地也建立了自己的公司以为中企在印度铺路。 据黎剑的估计,在印度投资的中国企业已达500多家。

在黎剑的印象中,一个颇为明显的变化是,从2014年起,进入印度的中国企业突然增多了:“出现了很明显的上升,预计2014年一年里就至少有100多家中国企业来到了印度。”

根据他的分析,中企涌入印度市场主要有两个原因:内因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迫切心理和国内市场饱和的压力催生了充足的“走出去”动力。 “国内市场饱和了,很多行业竞争也过于激烈,不进入国际市场很多企业在国内也会难以生存。”

外因则是印度市场本身存在的吸引力。“企业往外要选国家,如果只能选一个,最值得去的就是印度。 很多企业自己做了市场分析后就会选择印度。 因为印度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接下来的需求会非常的大。”黎剑认为,对中国公司来说,中国拥有优势的产品正好符合印度市场的需求,比如机床,印度并不需要像德国那么高精尖的机床;又比如建材,以往印度用质量很差的建材,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印度人对房屋建造和内外装修的要求也在提升,于是中国有优势的那部分建材就会慢慢拥有市场。 因此,印度如今的很多行业都值得中国企业来开拓。

然而,在看起来庞大且诱人的市场蛋糕面前,中国企业真的能享受到实在的利润吗? 在开拓印度市场的过程中,中国企业会遇到哪些特殊的问题和挑战,又有哪些可作借鉴的经验和解决方法?

中企在印度最常见的四大难题

第一财经:根据你的观察,中企近期在印度的发展呈现出了哪些特点和趋势?

黎 剑:从2015年来看,在印度最热门的投资是互联网领域,互联网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的量都很大。我估计2015年一年敲定的投资将达到30亿美金。

其次就是在印度开厂的中国制造型企业越来越多。既有像华为这样的做电信设备的,也有智能手机厂商,比如vivo和富士康都在印度建立了工厂。建材类的企业如今已经很多了,只是并没有抱团,而是单枪匹马地进入。

第一财经:中国企业在印度普遍遇到的问题和挑战有哪些?

黎 剑:目前我所接触到的中国企业最常询问的还主要是前期的实操性问题,比如怎样快速完成公司的注册,如何买地和建厂等。

在我看来,中国公司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如何提高自身的海外运营能力。很多中国企业以往可能是做国际贸易,现在需要在海外建立办公室并在海外招当地人,还需要了解当地的税务、法务、公共关系了,那么这就涉及公司自身的能力建设,公司的人力配置是否足够支撑你在海外的发展。

第二,印度到底是你的市场,还是你的人力资源池,还是你资源采购的一个来源地,这需要企业提前想清楚定位。印度既是一个巨大的销售市场,也是一个巨大的供应链市场,也就是说你不仅仅可以把印度当作一个纯市场来销售商品,也可以从印度低价地采购原材料或者服务,这就需要你全面地分析印度,从而给业务带来帮助。

第三,中企需要真正全面地了解印度的商业环境。印度的商业环境是中西方文化相结合的,因此,在印度的社会和商业规则里,既有东方文化的部分,比如人际关系以及灰色的可能,也有西方的特点,比如“契约精神”、靠合法的游说体系来争取企业的利益和政策上的优惠。所以,中国公司不能片面地把印度想成一个靠关系就能搞定的市场。

第四,中国公司在印度展开业务必须得正儿八经地、合法地来干,合规经营就必然涉及公司法务、税务、公共关系等,这是中国企业初来印度最容易碰到的难题之一。

第一财经:除了调查清楚印度当地的税务法规之外,如果中国企业在印度遇到了困难和阻碍,应当如何应对?

黎 剑:所谓应对,就经验的获取来说主要有几个办法。首先,中国公司可以找大使馆经商处。其次可以找印度中国企业商会,这是中国公司在印度抱团成立的平台组织,不属于任何公司,但各个公司在里面任职,承担不同的职能,而商会本身就是一个大家交流的平台。因此通过商会接触同类型的企业,或者可能会碰到相同问题的中国企业,跟他们取经获得建议。第三,向正规的咨询公司、会计事务所或律师事务所寻求解决方案。第四,从公司的高管团队中获得智囊团,一些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招来的当地员工可能会有足够多的经验能帮助解决问题。

这些行业即将迎来好时机

第一财经:中国公司错过了在印度发展的最好时机吗?

黎 剑:这个应该按行业来看,不同行业进入印度的最佳时期是不一样的,而且印度市场某个行业最需要外资的时期和中国该行业企业有能力走出去的时期也不一定是吻合的。比如印度电力主机的本地制造是势在必行的,2011年印度的公司本地制造了,中国公司的竞争对手——阿尔斯通、三菱这些外国企业也都本地制造了,而中国公司却集体没有反应,实际上是已经错过时机了。现在印度电力行业也通过抬高关税等方式,造成更大的价格差。一旦产品实现了印度的本地制造之后,整体成本就下降了,即使不考虑关税,印度制造也会比中国制造更便宜,如果考虑关税的话,价格差可能达到30%左右。

第一财经:现在还是中企进入印度的好时机吗?

黎 剑:时机要根据行业来看。比如说建材,现在就是进入的好时候。正在大力发展基建的印度对建材的需求量非常大。现在是爆发的前夜,也就是好时机就要来了,今年(2015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当整个市场开始大规模建设的时候,市场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机遇。

印度制造对中国制造有很大冲击

第一财经:“中国制造”在印度人心目中是便宜并且质量差的,这种印象对中企在印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黎 剑:在印度有个文化,大概意思就是够用就好,所以印度人希望产品的价格越低越好,功能上只要够用就可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中国销往印度的产品往往比较低端,因为中印间小商品贸易不是由中国贸易商或厂商来主导,而是由印度商人来主导。印度商人很清楚印度国内的需求,于是决定从中国采购最便宜的东西卖往印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商品在印度往往是便宜并且低质量的。

第一财经:印度政府力推的“Makein India”会对中国产品的出口产生冲击吗?

黎 剑:会有相当大的影响。其实即使不推印度制造,就印度自身的发展来看,对中国本地的制造业也会造成冲击。但是这个冲击有正面也有负面。负面的影响是它当然会在低端产品上跟中国企业形成直接的竞争。但从正面的角度来看,这可以迫使中国往高端的方向转移。

给印度投资机遇打超高分

第一财经:大部分企业进入印度都是看中这里的巨大市场,除此之外,投资印度还有哪些吸引力或优势?

黎 剑:除了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之外,印度不但可以帮你赚钱,还可以帮你省钱。省钱主要体现在中国公司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整个产业链的成本可以更加低。比如美国以前就一直把印度作为服务外包中心,银行业会在印度雇佣一个很大的团队来帮助分析客户信息、信用卡账单以及客户的消费习惯。印度的律师也可以给美国的律师行接单子、写法律文书,这边的会计可以按照美国的会计准则来帮你填税单,这里的医生也可以按照美国的标准远程给你看片子。总之,印度的服务外包行业非常发达。

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企业出海,比如华为要建立全球客户服务中心,就可以放在印度来做。除了服务业,还有制造业。日本把印度发展成了一个面向第三国的生产基地,生产的东西可以卖到非洲、大洋洲和其他南亚国家,而不只是卖到印度。这对于中国公司来讲也是一样。

第一财经:如果要给印度市场的投资机遇评分的话,你会给出怎么样的分数?

黎 剑:我觉得是超高分。首先,印度拥有完整的金融体系和活跃的证券市场,进入的投资具有退出机制,这一点就比很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优势了。第二就是印度的高增长,GDP增长接近8%,完胜其他金砖国家。第三是投资,投资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高增长,高增长的同时又给高投资带来了信心。未来印度会和中国一样成为世界大国。

不可低估印度互联网

第一财经:中国人对于印度这个市场存在哪些误解?

黎 剑:中国大多数人是在往前看,往欧洲、美国、日本看,所以对后来者的警惕性不够高。印度的很多领域容易被我们忽视,比如海外印度人的作用。在美国互联网市场已经立足了的印度人会反过来投资印度市场,这种投资会在很大程度上带动印度的发展。

举个例子,打车类软件在印度的发展就比中国还要快。比如Uber,印度才是Uber在海外的第一大市场,比中国还要大,覆盖的城市比中国多,使用的人数也比中国多,成交量也就是成功的单数(把中国的刷单排除)也比中国多。

印度的互联网是跳跃式发展的。如果说印度基建比中国差十五年的话,那互联网不同领域其实只比中国差了2~5年。差了5年也主要是跟在线支付和跨城市物流相比,现在印度城市内的物流其实也很成熟了。所以,误解是相当大的,但只要肯调研,很多东西并不难知道。

采访+整理:缪琦,陈宽宇

访谈时间:2015年1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