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重建欧洲秩序的凡尔赛体制

重建欧洲秩序的凡尔赛体制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19年1月18日,为重建战后秩序,战胜国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关于德国的殖民地和海外权益,全部由战胜国加以瓜分。德国的军备受到严格限制。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这场战争所进行的广泛的政治动员、民众的大规模参与、关于战争罪行的认定等等。条约禁止奥地利与德国合并。以往,战争是国家的合法权利,发动战争是不受到惩罚、更不受谴责的。

1919年1月18日,为重建战后秩序,战胜国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召开和平会议。1871年的1月18日,德意志第二帝国在凡尔赛宫的镜厅宣告成立,1701年的1月18日,勃兰登堡选侯升格为普鲁士国王,显然,选择这个日子是为了羞辱德国,替法国报普法战争的一箭之仇。

参加和会的国家虽然有27个,但是真正的主宰者是三巨头:法国总理克雷蒙梭、英国首相劳和·乔治和美国总统威尔逊。巴黎和会主要解决的是对德和约问题。1919年6月28日,以战胜国为一方,以德国为另一方签署了《凡尔赛和约》,巴黎和会到此结束。之后,协约国又陆续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了和约。

《凡尔赛和约》及对奥、对保、对匈、对土的和约主要内容包括:

(一)关于国际联盟。国联是美国总统威尔逊倾注热情和心血最多的一件事,有人甚至形容,“国联是威尔逊的产儿”。《国联盟约》列为对德、奥、保、匈、土和约的第一章。国联的组织机构有大会、行政院和秘书处,第一次开大会时有会员国42个,到1937年增加到63个,中国是创始会员国。根据国联宗旨,它的基本任务是解决国际争端,维持世界和平。

(二)关于德国。这是整个条约体系当中最重要的问题。关于战争责任,条约把它完全推给了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对于这一点,德国人最为不满,他们认为,战胜国对发动战争也负有一定的责任。事实也的确如此。如果没有英国人的两面派做法,战争有可能不会发生。

在领土方面,德国损失惨重,不仅吐出了在普法战争当中法国割让的阿尔萨斯和洛林,而且还丢掉了之前100多年里扩张来的很多领土。特别让德国不能忍受的是,为了给刚刚诞生或者说重生的国家波兰一个出海口,德国的领土生生被分成了两部分,中间是一个通往海边的狭长的波兰走廊。西部的莱茵河右岸50公里以内为非军事区,左岸划分成三个占领区,分别由协约国占领5年、10年和15年。德国总计失去八分之一的领土和十分之一的人口。关于德国的殖民地和海外权益,全部由战胜国加以瓜分。

德国的军备受到严格限制。和约规定,取消德国普遍义务兵役制和参谋本部以及军事院校,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德国不准拥有重炮、坦克和空军。海军限定为战斗舰和轻型巡洋舰各6艘,驱逐舰和鱼雷艇各12艘,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艇;海军兵员不得超过1.5万人。

关于赔偿问题,因为法国与英、美的分歧太大,所以交给一个特别委员会确定。

在几百年的欧洲近代史上,大国之间的战争总是以恢复均势为目标,鲜有割地赔款的情况,只有普法战争是一个例外。那么,此时为什么要如此苛刻地对待德国呢?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这场战争所进行的广泛的政治动员、民众的大规模参与、关于战争罪行的认定等等。既然战争双方存在是非对错,既然人民为所谓的正义事业付出了代价,那么,像拿破仑战争之后对侵略者那样的宽宏大量就是不可接受的。

(三)建立了一系列新的国家。按照所谓的民族自决原则,在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废墟之上出现众多“继承人”国家。波兰在消失了120多年之后复国了。捷克斯洛伐克成为独立国家。南斯拉夫民族第一次建立了统一的国家,称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8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罗马尼亚虽然早已经存在,但在牺牲匈牙利的基础上领土几乎增加了一倍,俨然也是一个新国家。匈牙利与奥地利分手,丧失了旧日领土的71.4%。奥地利成为有8.4万平方公里领土、800万人口的单一民族国家。条约禁止奥地利与德国合并。

这些所谓的继承人国家虽然是按照民族自决的原则建立的,但是并没有完全解决民族问题,几乎每个国家都有人数众多的少数民族。另外,新诞生的国家之间也有领土冲突,也有既得利益者和受损害者。这些都是日后纷争的根源之一。

《凡尔赛和约》及对奥、匈、保、土和约虽然具有帝国主义分赃和压迫性质,但也不乏进步色彩。它们的进步性首先表现为“民族自决”的原则。虽然这个原则只应用于欧洲,但它毕竟使存在了几百年的多民族大帝国失去了合法性,并永远地从欧洲消失了,欧洲在历史上第一次按照民族分布相对合理地划分了边界。而且,这个原则一经提出和实施,它就肯定会对欧洲之外产生影响,促使被压迫民族的觉醒和独立。

第二个进步的方面是“公开外交”的提出。过去的外交都是秘密外交,人民大众既不参与外交的决策,也不知道外交的结果,但却要为秘密外交带来的后果埋单。虽然公开外交的“公开”也是有限度的,是过程保密结果公开,但民众毕竟有了“知情权”,所有的条约结果公布于众,对于幕后决策的政治人物而言,必须要考虑到民众对结果的可能反应。

进步的第三个表现是关于德国的战争罪行问题。以往,战争是国家的合法权利,发动战争是不受到惩罚、更不受谴责的。而在对德和约当中,第一次提到战争是一种罪行,要有人对战争负责。当然,这是胜者对败者的审判,但无论如何,战争从此之后不再是国家可以随意使用的政策工具了。

最后,进步还体现在国际联盟的建立上。这是人类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它希望用集体的力量对付侵略,希望用合作实现和平,虽然它失败了,但没有这个失败的尝试,就不会有后来联合国的成功。

以《凡尔赛和约》为主的这些条约最大的问题是它的不稳定性、脆弱性,它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它所建立的和平只摇摇欲坠、危机四伏地存在了20年。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和平如此的短命呢?

第一,它对战败国过于苛刻,并带有明显的复仇色彩。《凡尔赛和约》等条约对于战败国,尤其是德国的掠夺、限制和羞辱是以往的和约从未有过的,它严重地伤害了德国人的民族自尊心。而且,对德国的苛刻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法国对德国的复仇心理和安全需要,英国和美国出于均势的考虑,反对过分削弱德国,它们从一开始就没有强制德国实行条约的打算。一个过于严厉、但又无法落实的条约只会激起德国人强烈的复仇欲望。况且德国人对他们的失败是很不服气的,在德国投降的时候,它仍然占领着法国、比利时和卢森堡的大片土地,协约国军队并没有打进德国,所以,德国人在心理上对战败的结局不能接受。眼下它虽然被迫在凡尔赛和约上签了字,但只要实力一恢复,它就势必会千方百计地翻案复仇。严格意义上说,每一个德国人都是修正主义者,都对凡尔赛和约不满,只是表现形式和程度不同而已。否则十几年后也不会出现希特勒振臂一呼德国人就群起响应的现象。从当时的情况看,战败的德国在人口、领土、工业潜力、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在欧洲仍然位居前列,它传统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也没有受到破坏,所以,德国的重新崛起指日可待。

造成和平短暂而脆弱的第二个原因是,一系列新国家的诞生埋下了新的危险。过去,德国与大国为邻,现在,它的东部和南部出现了很多新生国家,这些国家的出现有协约国遏制德国的战略考虑,但是事实证明,这些弱小的国家非但不足以承担遏制德国的重任,反而为德国提供了对外扩张的机遇。德国在地理位置上更靠近这些国家,有公路和铁路连接,它也很容易吸收这个地区的剩余农产品,用这些国家急需的机械和军事装备进行交换,但是农业大国法国和有着大帝国的英国却做不到。所以,一旦德国经济恢复稳定,它才是这些国家的天然贸易伙伴。到30年代,它们已经成为德国的经济附属地,受到它某种程度的控制。而且,由于西方国家推行绥靖政策,在希特勒的战争威胁面前不仅不为这些小国撑腰,而且还把它们作为讨好希特勒、换取自身安宁的筹码。所以,遏制者最终成为被遏制者的猎物。

第三个原因在于,条约造就了一大批不满现状的国家。在德国之外,还有许多国家对凡尔赛条约体系不满。意大利是一个,因为实力弱,它的要求在和会上得不到三巨头的支持,很多愿望没有满足。匈牙利、保加利亚因为和约受损,也是对现状的不满者。这些国家后来都成为希特勒的盟友,构成了对凡尔赛体系发难、发动战争的轴心国集团。在推翻凡尔赛体系方面,德国并不孤独。

最后一点就是国联的先天不足、后天乏力。所谓先天不足,是因为这个组织一诞生就有问题。国联虽然以解决争端、维护和平为己任,但它的行政院并没有采取强制行动的权利。法国人就曾经对这种依靠道义力量维护和平的想法进行过辛辣的嘲讽:我们是在和平会议还是在疯人院?后来的事实证明,对于墨索里尼、希特勒和东条英机这样的侵略者来说,道义的力量是多么的苍白。所谓后天乏力,是因为它是一个完全没有代表性的国际组织。首先,国联排斥了战败的德国;其次,把新生的苏维埃社会主义俄国拒之门外;再次,最热衷于它的美国由于参议院否决了《凡尔赛和约》最后也没有参加进来。尽管从表面上看这三个国家在当时实力还不算多强——一个战败了,一个战败之后发生革命又退回到孤立状态,一个虽然是世界首富但却是国际政治的新手,实际上它们却真正是最有潜力、最有前途的国家,整个世界认识到这一点要等到差不多20年之后。缺了这三个国家,指靠老迈的英国和法国支撑,这个组织注定了无法维护凡尔赛条约体系所建立的和平。

在凡尔赛和约签署10年后,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最终,凡尔赛体系土崩瓦解,欧洲主要国家又卷入战争。这场大战不仅最终确认了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而且还催生出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