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库诺和布哈林的帝国主义理论

库诺和布哈林的帝国主义理论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考茨基说,论述帝国主义的不同作者对这一政策的细节理解不同,但几乎全体一致把帝国主义看成政治制度,不是“经济制度”,不是“进一步的、加强了的资本主义”,而是在其中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家阶层的政策。因而这不是消灭帝国主义,而是保护帝国主义。为了反对卢森堡的资本积累的帝国主义理论,他于1925年出版的《帝国主义与资本积累》,其中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是前书有关理论的重申。

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库诺(1862年—1936年)于1915年在《新时代》杂志上,发表了《党破产了吗?——关于党内争论的一封公开信》,表明他对帝国主义的看法。

他同上述几个思想家不同,认为帝国主义不是一种政策,而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他说,我不得不承认,我几乎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的论述:新的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同过去那些发展阶段例如大的机械工业的形成一样,也是一个从资本主义的新的、内部的、金融的生存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发展时期,一个通向社会主义的必然的过渡的阶段。这个阶段不过是进一步的、加强了的资本主义,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不再像从前那样是原来的工业资本,而是当权的金融资本。

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阶段,如工业资本主义阶段是工业资本占统治时期的历史阶段一样,帝国主义是金融资本占统治时期的资本主义历史阶段,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唯其他在这一点上是正确的,便引起主张帝国主义是一种政策的考茨基对它加以攻击。考茨基说,论述帝国主义的不同作者对这一政策的细节理解不同,但几乎全体一致把帝国主义看成政治制度,不是“经济制度”,不是“进一步的、加强了的资本主义”,而是在其中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家阶层的政策。

但是,库诺却将这个理论用来为垄断资本主义的统治辩护,在这样做的时候,他完全背离了马克思主义。

他说:如果帝国主义不是偶然的东西,而是通向社会主义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一个必然阶段,那末,认为我们必须铲除帝国主义,这个要求就同机器大工业时期,工人要求毁掉机器,规定只许用手工方式生产一样,是非常可笑的。因此,他认为不能消灭帝国主义。

这是一种极其错误的理论。首先,不能将根据社会发展规律的趋势,提出消灭帝国主义的革命任务,同不认识社会发展规律,错误地毁坏机器的行动相提并论,前者是在认识了规律的客观性之后,发挥主观的能动性,并且帝国主义是非经推翻,就不会自动消灭的。其次,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并不意味着人们不应加速历史的发展,恰恰相反,认识它的必然性后,就能加速它的发展。

他认为,有些理论家提出帝国主义没有生存权的理由:只是资本占有者一个小阶层从帝国主义得到利益,而工人、小手工业者、农民和中间阶层等大多数人,没有从中得到利益。他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古代奴隶经济、罗马的大地产、隶农制经济、封建制度、行会制度、资本原始的积累等,对多数人来说都是不利的,可是它们都存在过。

当然,帝国主义必然要灭亡的原因,并不在于它对多数人是不利的,而在于它使生产社会化高度发展,而占有却是私人的、资本主义的,这就必然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以便同生产社会化相适应。

他认为无产阶级应当这样对待帝国主义,即无产阶级不断加强对国家政权的影响,或者像通常所说那样夺取政权,并且把政权用于以下的目的:使经济发展的好处不仅对资本寡头政治有利,而且也由国家和工人分享愈来愈大的份额。因而这不是消灭帝国主义,而是保护帝国主义。

正因为这样,他虽然抽象地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但是具体地却认为,当代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绝不是最后阶段,而是资本主义的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时期,并且带来了新的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

列宁针对库诺这种辩护论调,批评道:他认为“帝国主义是现代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和进步的,所以帝国主义也是进步的,所以必须跪在帝国主义面前歌功颂德”[37]

俄国即其后的苏联布尔什维克党重要理论家布哈林(1888年—1938年)的帝国主义理论,集中地表现在他于1915年写成、1918年出版的《世界经济与帝国主义》一书中。这本书的简略本最早刊登在1915年出版的布尔什维克杂志《共产党人》上。为了反对卢森堡的资本积累的帝国主义理论,他于1925年出版的《帝国主义与资本积累》,其中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是前书有关理论的重申。

《世界经济与帝国主义》共分四篇:(1)世界经济与资本国际化的过程;(2)世界经济与资本国家化的过程;(3)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竞争的扩大再生产;(4)帝国主义的未来与世界经济。

布哈林在该书中开宗明义第一句就是:帝国主义是一个世界经济的问题;而世界经济则是“以世界为范围的各种生产关系以及与其相应的各种交换关系的体系”[38]。他首创的这个世界经济的定义是正确的,因为世界经济当然不是各个国家的经济的总和,从这种总和是揭示不出经济规律的,只有研究各种并存的生产关系以及与其相应的交换关系的关系,才能揭示出与只存在于某一种生产关系的经济规律不同的另一些经济规律,这些规律赖以发生作用的经济关系便是世界经济。

尽管他首创的世界经济的定义是正确的,但他对世界经济的增长的分析却不完全正确。他认为,各民族间经济联系的增长,以及由它导致的以世界为范围的各种生产关系体系的增长,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各民族间的联系在范围上扩大,扩展到那些尚未卷入资本主义生活的地区,这是世界经济在广度上的增长。另一种是它们向深度发展,越来越使自己加厚,这是世界经济在深度上的增长。他认为,在历史上世界经济同时朝着两个方向增长。其实,深度的增长本身,并不能使不同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联系增加,因而按照世界经济的定义,它不应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一种方向。正确的提法应该是,资本主义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相互促进,其结果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非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间的联系增长,从而世界经济增长。

他认为世界经济特别急剧的增长,尤其是19、20世纪之交的十年的增长,主要原因是世界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异常发展,也就是技术的巨大进步。

帝国主义就是在世界经济增长中,资本出现国际化和国家化这两个过程的产物。

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使自己突破民族国家的界限,把非资本主义经济纳入资本主义经济的轨道,这个过程逐渐扩展到全世界。在其中充当物质手段的是:铁路、海洋运输、电报、海底电缆。这样,资本主义的商品,劳动力和资本,都在世界范围内流动。其结果就是资本的国际化。

对外贸易是资本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在论述这个问题时,布哈林从其对世界经济下的定义出发,针对卢森堡对国外贸易的解释,即认为国外贸易是资本主义和非资本主义之间的交换,加以评论:“外贸一词不一定表明生产方式的区别”,最好改为“同非资本主义环境相交换。”[39]在这里布哈林提出了一个从世界经济的角度来看,是非有不可的经济范畴,即资本主义经济同另一种经济发生交换,这不应称为国外贸易或国外市场,但应称为什么,他没有明确回答。

很明显,单有资本国际化这个过程,帝国主义还不能产生。因为如果这个过程是顺利无阻地进行的,就当然不会出现帝国主义。但是,资本国际化过程的另一面,就是资本国家化过程。所谓资本国家化,说的就是随着垄断的产生和扩大,不仅一个民族国家的经济,完全由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的结合体来掌握,而且在民族国家界限以外的、垄断资本在资本国际化过程中所到达的地区,也要由它来控制,这样帝国主义就形成了。

关于从自由竞争中产生垄断,垄断完全消灭竞争,一个庞大的垄断组织囊括全部国民经济的理论,布哈林全部接受希法亭有关的论述。他也接受希法亭提出的金融资本这个范畴,但不同意它是一种银行资本家所有、工业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而认为“银行资本渗入到工业,因而资本就变成金融资本”[40]。这就是说,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日益混合生长,成为金融资本。列宁对此解释,表示赞许。

相对于前人来说,布哈林对垄断问题有两点新提法。

第一,首创国家资本主义托拉斯,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个范畴及其理论。他认为,国家现在比以前更加是统治阶级的执行委员会。因为它不仅体现统治阶级一般的利益,而且体现他们集体表现的意志,它面对的再也不是统治阶级中的单个成员,而是他们的机构;政府变成企业家的代表们选举出来的委员会,成为由垄断组织和国家政权组成的国家资本主义托拉斯的最高指导机构。由于他认为存在着纯粹垄断资本主义,因此便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托拉斯存在着有计划的经济,不仅在不同生产部门的联系和相互关系方面,而且在消费方面也实行着有组织的分配,这个社会里的奴隶取得他的一份口粮,他的一份构成总劳动产品的实物,他们取得的也许很少,但照样不会发生危机。

第二,认为竞争不存在于国内,只存在于国外。在国内,整个国民经济转变成一个在金融寡头和资本主义国家控制下的巨大联合企业,即一个垄断整个国内市场并为更高的社会形态进行有组织生产准备前提条件的企业,这样,竞争就不存在了。在国外,则与此不同。在那里,一方面是少数有组织的经济实体即最大的垄断同盟,另一方面则是落后的农业和半农业国家,前者当然要突破民族国家的界限,去统治后者,但有障碍。“1.消除竞争,在一个国家范围内比在世界范围内,容易得多(国际协定通常是在已经产生国内垄断的基础上产生的);2.现存的经济结构及由它导致的生产成本的差别,使这些协定对先进的国家不利;3.国家机器和国家疆界的紧密结合,成为一种日益发展的保护取得额外利润的垄断”[41]。这不外是说,愈是发达的国家,其垄断组织愈不想在国际上签订停止竞争的协定,一个国家制订保护关税,其他国家就无法渗入其领土,这样,竞争就在国际上进行;国际上的竞争就不容易消灭。其实,国内竞争同样是无法消灭的。在这里,布哈林的方法显然是二元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便完全同意我们引用过的、希法亭关于金融资本的政策要达到三个目的的说法,并且认为不可能有更好的论述,因而将它在其著作中重述一遍,然后接着说:经济领土的扩大,意味着农业地区和原料市场隶属于卡特尔,意味着销售市场和投资范围的扩大;保护关税政策的实行,便可能阻止国外竞争,攫取额外利润,并在外低价抛售商品;这整个制度使垄断组织的利润率迅速提高。金融资本的这种政策,就是帝国主义[42]。从这一点看,这种理论不过是希法亭理论的复述。

但是,布哈林没有停留在这里,他要论证帝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他说:“我们已经将帝国主义定义为金融资本的政策。我们同时揭示了这个政策的职能。它支持金融资本结构,它征服世界使其居于金融资本统治之下;它使金融资本的生产关系代替前资本主义或资本主义的旧生产关系。正因为金融资本主义(必须将它和货币资本加以区别,因为金融资本已被说为银行和工业资本的同时存在)是一个历史时代,其范围被规定在最近几十年内,因此作为金融资本的政策的帝国主义,是一个特定的历史范畴”[43]

他还详尽地论证了帝国主义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征服政策。他说,帝国主义是一种征服政策,但并不是任何一种征服政策都是帝国主义;除了征服政策,帝国主义不可能实行别的政策,但海盗和商队也可以实行征服政策,因此,帝国主义意味着征服这是不言而喻的,但光是征服政策却说明不了问题;所以,重要的是要指出帝国主义是金融资本实行的征服政策,它包含着一系列的历史特点,最重要的就是,以金融资本的生产关系来代替前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这些旧生产关系,亦即是要指出在世界经济增长的历史条件下,金融资本实行的政策;所以,金融资本的征服政策表明帝国主义是一种存在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东西。他明确指出,金融资本主义时代是工业资本主义时代的历史继续,而工业资本主义时代则是商业资本主义阶段的继续[44]

尽管布哈林反复说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到金融资本主义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由金融资本实行的政策,尽管他的说明包含有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的意思,但是他并没有明确的认识。不仅如此,他有时又认为帝国主义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形态。他说:“我们说帝国主义主要的是金融资本的一种政策。但是,别人也可以说帝国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与此相似,自由主义从一方面看是工业资本主义的政策(自由贸易,等等),从另一方面看它则是一种完整的意识形态(个人自由,等等)”[45]

这表明,随着19世纪80年代现代殖民帝国的产生而产生的帝国主义这个概念,人们最初只是按照在经济与政治生活中形成的涵义去理解它,有人把它理解为经济政策,有人把它理解为意识形态(严格说来,经济政策也是一种意识形态,但是另一种意识形态),即使思想家也是这样。对一个在生活中形成的概念,不按照生活常识那样去理解它,而要从科学的意义理解它,揭示它的本质,是要付出艰巨的劳动,和要运用正确的方法的。在这里,我们可以从马克思批判工资这个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概念,认为它不是人们所说的劳动价值,而是劳动力价值的转化形态,从这个政治经济学的伟大变革中得到启示。

布哈林从他的定义出发,批判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罗利亚关于帝国主义有两种类型的理论。他说,帝国主义这种政策意味着使用暴力,意味着战争,但这并不是说,只有扩张、征服,引起战争,才是帝国主义,问题在于是否反映金融资本的利益。为此,他便批判罗利亚。罗利亚认为,有两种帝国主义概念,它们包含着完全不同的关系。这就是经济帝国主义和商业或贸易帝国主义。前者的对象是热带地方的国家,后者则是其条件适合于欧洲人去殖民的国家;前者的方法是武装力量,后者则是和平协定;前者是毫无遮掩和不加区别的,后者则是有区别的:它们和母国两者,有的完全相同或实行统一关税制,有的不相同如实行特惠关税制,等等。布哈林批判说,两种帝国主义都是相同趋势的反映,关税问题最终会引起武装冲突,因此不应把“武装力量”和“和平协定”对立起来,何况我们也不能把经济帝国主义的产生只限于热带地方具有的性质,最好的证明就是南美、中国、土耳其和波斯的可能的命运。我们看得很清楚,罗利亚的论述当然是有缺点的,但其基本思想是要论证资本主义有两种殖民地,它们和母国或宗主国的关系不同,从这点看,他的论述是有意义的;布哈林虽然指出其缺点或错误,但不理解其基本思想,这是很不够的。

布哈林在其《帝国主义与资本积累》中全面批判了卢森堡。他指出卢森堡关于帝国主义理论的错误。他说:她“奇怪地提出了资本主义扩张的经济根源的问题”,并把“一切都归之为实现的可能性这个简单的公式。资本为什么需要一个非资本主义的环境呢?是为了实现在资本主义经济范围内实现不了的剩余价值。这样,实现问题就同更大利润问题分开了,从而同剥削非资本主义经济形式的问题也分开了”[46]。这个批判尖锐、正确。针对卢森堡关于帝国主义的定义,他批判说:定义强调的是争夺尚未被侵占的非资本主义环境,这样,第一,争夺已成为资本主义的环境的,第二争夺已被侵占的所有环境的,就不是帝国主义了。这个批判同样尖锐、正确。

布哈林认为,帝国主义使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成熟。因为资本主义克服无政府状态的办法,是将它压到国家组织化的铁箍中,这样在国内消灭了的竞争,却为世界厮杀大开方便之门,资本主义利用殖民地这个阀门以降低气压,来驯服工人阶级和减少社会矛盾,但这却为整个资本主义锅炉的爆炸准备了条件,资本主义用实行帝国主义征服的办法,使生产力的发展突破了以国家为界限的剥削,但用这种办法不可能解决问题,资本主义使武装冲突发生,使几百万人武装起来,他们觉悟了便转身把枪口对准资产阶级,把帝国主义战争变为国内战争。这时,金融资本专政将被革命的无产阶级专政所代替。

列宁对布哈林的《世界经济与帝国主义》一书评价很高。他看了手稿并为其写序;序言指出:“布哈林这本书的科学意义特别在于:他考察了世界经济中有关帝国主义的基本事实,他把帝国主义看成一个整体,看成极其发达资本主义的一定的发展阶段”[47]

【注释】

[1]考茨基:《帝国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3页。

[2]同上。

[3]同上书,第4页。

[4]同上。

[5]同上。

[6]考茨基:《帝国主义》,第21页。

[7]同上书,第22页。

[8]考茨基:《帝国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69页。

[9]考茨基:《帝国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69页。

[10]同上书,第15页。

[11]同上书,第5页。

[12]同上书,第69页。

[13]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56页。

[14]考茨基:《帝国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63页。

[15]希法亭:《金融资本论》,1981年伦敦英文版,第233—234页。

[16]参见希法亭:《金融资本论》,1981年伦敦英文版,第314页。

[17]同上书,第326页。

[18]参见希法亭:《金融资本论》,1981年伦敦英文版,第223页。

[19]同上书,第225页。

[20]希法亭:《金融资本论》,1981年伦敦英文版,第234页。

[21]希法亭:《金融资本论》,1981年伦敦英文版,第366页。

[22]同上书,第368页。

[23]卢森堡:《资本积累论》,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88页。

[24]参见《资本论》第2卷,《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537页。

[25]卢森堡:《资本积累论》,三联书店1959年出版,第262页。

[26]卢森堡:《资本积累论》,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283页。

[27]同上书,第288页。

[28]同上书,第359页。

[29]卢森堡:《资本积累论》,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359页。

[30]同上书,第376页。

[31]卢森堡:《资本积累论》,三联书店1959年版,第290页。

[32]《列宁全集》第3卷,第544—545页。

[33]我个人还认为,外部市场这个范畴,是建立世界经济学不可或缺的范畴。

[34]两者都是刊登在《新时代》杂志上的论文

[35]考茨基:《土地问题》,三联书店1955年版,第350页。

[36]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08页。

[37]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84页。

[38]布哈林:《帝国主义与世界经济》,1929年纽约英文版,第25—26页。

[39]布哈林:《帝国主义与资本积累》,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58、259页。

[40]布哈林:《帝国主义与世界经济》,1929年纽约英文版,第70页。

[41]布哈林:《帝国主义与世界经济》,1929年纽约英文版,第74页。

[42]同上书,第107页。

[43]同上书,第114页。

[44]布哈林:《帝国主义与世界经济》,1929年纽约英文版,第114—115页。

[45]同上书,脚注。

[46]布哈林:《帝国主义与资本积累》,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63页。

[47]《列宁全集》第22卷,第9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