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转型升级育“大树”

转型升级育“大树”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今,像飞腾工贸这样的科技“小巨人”释放大能量的案例在聊城并不鲜见。2014年全市共新培育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和创新企业29家,省级11家。2014年全市共申请专利2946件,增长29.92%;授权专利1915件,增长35.91%。目前,全市共有注册商标14792件,中国驰名商标19件、省著名商标9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9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247件。位于临清的银河公司,是聊城市借力发展的又一经典之作。

适应新常态,民营经济如何释放活力,增创发展新优势?

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面前,聊城市民营企业疾行的脚步从未停歇过,它们迎难而上,坚持把自主创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作为适应新常态的主方向,在发展中蜕变,在蜕变中成长,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一大批科技型、成长型、外向型的民营企业呈现出“身强力壮”的集体表情,成为支撑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主体力量。

2014年,全市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0亿元,同比增长30.1%;实缴税金145亿元,同比增长22.3%,对全市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6.8%;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户数达到30.4万户,增幅居全省第3位;高新技术企业13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0个,国家名牌产品29个;省级名牌产品和省级著名商标167个;列入省领军企业培育对象16家。

一串串闪光的数据,清楚地勾勒出聊城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上行曲线”,折射出聊城大地上一个个民营企业顽强拼搏、茁壮成长的身影,折射出聊城扶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决心和努力,也是聊城市大力实施“二次创业”活动结出的丰硕成果。

创新支撑,勾勒微笑曲线。

“只有夕阳产品,没有夕阳产业。”这是众多民营企业经营者的口头禅。唯有以技术创新带动产品更新换代、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才能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企业规模虽然不大,但员工人均年产值却在一百万元以上,这在高唐乃至聊城都不多见。”8月17日,高唐县飞腾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彬自豪地介绍。飞腾工贸位于高唐县汇鑫街道,是一家仅有46名员工的民营企业,依托自主研发的电渣重熔钢技术,生产的特种钢材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高端机械制造等领域,年销售收入达4000多万元。

经过7年的打拼,高唐像飞腾工贸已实现了从最初的无名小卒,向现代高端机械制造企业的华丽转身。不仅成功占领了钢材高端市场,还持续实现了每年20%的增长速度,成长为行业的领跑者。“公司的发展,源自于科技研发带来的技术优势,只有时刻保持领先行业之先,才能实现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谈到发展秘诀时刘彬深有感触。

如今,像飞腾工贸这样的科技“小巨人”释放大能量的案例在聊城并不鲜见。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转向攀登“微笑曲线”高端,以自主创新打造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从而闯出了“就地升级”之路。

中小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投资少、规模小、起点低的民营企业,如何依托技术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聊城市在推进“二次创业”的过程中,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引导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创新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好市县财政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的引领作用,加快设立各类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风险投资与成果转化基金等,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型企业和项目的扶持力度,构建起了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和引进,着力壮大创新创业团队、产业领军人才和实用技能人才三支队伍,充分利用当地大学科技园,吸引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前来安家落户,先后与东南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聊城大学等签订合作协议,引进了郭亚军团队,建设了四个生物制药研发中心,并引导广大中小企业深入开展“一企一技术”活动,加大研发投入。天工岩土工程设备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银钎焊接等核心技术,获得了《盾构机用切削刀具》行业标准主导制定权;东昌府区万通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设立了“高分子纳米轴承材料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经培育被认定为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成为了轴承新材料行业的排头兵;茌平宇洋汽车尾气净化装置有限公司,则凭着自己开发的“低啧金属含量催化剂生产技术”,被认定为市级“一企一技术”创新企业,成为了科技小巨人。2014年全市共新培育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和创新企业29家,省级11家。

为打响民企科技品牌,聊城市在科技项目申报、专利申请资助、专利项目实施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实施“质量立市、质量兴市”、“品牌强市”战略,设立了“市长质量奖”,在全市建立了65个商标品牌指导站,积极引导企业走自主创牌、商标兴企之路。2014年全市共申请专利2946件,增长29.92%;授权专利1915件,增长35.91%。目前,全市共有注册商标14792件,中国驰名商标19件、省著名商标9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9件、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247件。高唐天泰集团凭借获得的填料塔及脱硫装置、脱硫塔等1个发明专利和6个实用专利;“中通”、“银河”、“凤祥”荣获山东省重点培育和发展出口品牌,莘县、阳谷建成了全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以华泰化工、中通客车为主体的民企集群入选全省科技兴贸创新基地,这些品牌的树立大大提升了“聊城制造”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

开放借力,绽放全新活力。

正昊公司是冠县一家生产铸造件和专用机床的民营企业,拥有国内单线规模最大的消失模铸造生产线,是国内唯一能铸造30吨大件的企业,年销售额达4个多亿,尤其令总经理李儒强自豪的是,公司还成为了韩国高端轮船企业和日本日立电梯的供货商。

正是这家产销两旺的正昊公司却宣布要与无锡博阳精密机械合作共建一个总投资200亿元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园,消息一经传出,人们议论纷纷。

企业发展得好好的,为啥要和别人联手呢?“和大企业开展合作,引进的不仅是资金、项目,还有技术、人才、管理理念等软实力因素,无论是提高我们自身知名度,还是提升全县轴承产业档次,都将受益匪浅。”李儒强说。

二次创业的大潮风起云涌,聊城市的本土企业家逐渐认识到:只有攀大联强,才能做大做强,从而抛弃了“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狭隘思想,将视野投向更为广泛的区域合作,积极寻求与名企大企合作,借助更高的平台引进资金、技术、市场,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位于临清的银河公司,是聊城市借力发展的又一经典之作。该公司通过与中冶集团合作,不仅使原来的20万吨高档文化用纸项目得以“起死回生”,还实现了产品结构由单一性、中低档向多元化、高档次转变,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书写印刷用纸生产基地。

为帮助企业快速提质扩量,聊城市打破常规思路,大胆实施“靠大联强”战略,紧紧抓住世界产业转移、企业重组、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不断强化开放包容意识,引导本土企业借梯登山、借力发展,与具有强大资本优势的战略投资者“结盟”,并将那些资金、技术、人才雄厚,管理方式先进的国内知名企业作为战略合作主体,使市内企业在引进战略性合作伙伴上实现了重大突破,走出了一条借力央企名企、催生裂变的成功路子,跃上了更加高远的发展大舞台。冠县冠洲集团和北京钢研集团合作,共同投资建设的总投资15亿元的稀土永磁项目已正式投产,年可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山冶重工凭借自己在变速机新技术开发方面的优势,结亲全球最大的铝轮生产基地万丰奥特控股集团,双方合作开发新产品;山东义和诚实业有限公司、聊城奥登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公司先后与江苏九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大山合菌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喜攀“高亲”,借助外力或新上项目或做大企业生产规模,使企业发展后劲十足。目前,华润、中色、大唐、中建材等大型央企先后到聊城投资,香江集团、中建材集团2家世界500强企业、上海均瑶集团、上海诺洲集团、吉利控股集团、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圣丰集团等一批知名民营企业落户聊城,引资额上百亿元。

一个个“草根”长成产业森林的参天大树。这些“大个头”不仅带来了人才、技术和管理理念等众多无形资产,还扩大了聊城的经济总量,更带动了聊城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竞争力的提升。不断发展壮大的民营经济正展示出空前的生机与活力,成为推动全市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强劲之旅。

转型升级,演绎精彩蝶变。

“个转企”“小升规”是民营市场主体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和规范经营的必经之路,聊城市遵循产业演进和企业成长规律,积极规范市场主体,拓展市场主体生存和发展空间,助力草根变大树。

茌平县菜屯镇国森木业总经理高殿国介绍,自从“个转企”以来,不仅和客户谈生意底气更足了,还顺利获得了80万的银行贷款,新添置了两台新机器,订单也是一批接一批,利润翻了三番不说,销路也拓宽了不少。“要是小富即安,我们日子也可能好过,但要从长远看,只有转为公司,才有可能把生意做大做强。”高殿国说。

与国森木业一样,阳谷恒泰实业有限公司则借助县里的“小升规”重点企业培育的机遇,顺利争取到了三级技改扶持资金1000多万元,大大提高了产品研发和创新的能力,生产的锂电池成功打入国内高端市场,年可生产锂电池3000万只,实现了从年产值几百万的小企业向产值过亿元的规模企业的华丽转身。

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恒泰实业的发展只是聊城众多小微企业蝶变的缩影。为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聊城积极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加大引导扶持力度,规定在转型前后办理土地、房屋权属(固定资产)划转时,投资主体、经营场所、经营范围不变,符合国家税收政策规定的,免征契税,免收交易手续费。对因“个转企”税负增加的,由同级财政给予补助,坚持自愿委托、无偿代办、全程服务、合法高效的原则,由市、县(市区)民营局和乡镇(街道)民营经济管理服务机构按照所属层级,为其提供“保姆式”服务,代办各种创业兴业手续,促进个体工商户转为企业(“个转企”)、小型微型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小升规”),大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促进民营经济从“千家万户”向“千军万马”转变。2014年,全市全年完成“个转企”1256户,新增私营企业2.6万户、带动就业人员13.4万人。

细看聊城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数量增多的同时,产业结构也逐步向多层面辐射,所涉及领域由传统的加工配套、维修、商贸服务向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等领域拓展,逐步向科技含量高的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挺进。

聊城恒通晶体材料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以生产冷轧薄板为主的民营企业。他们与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进军新材料行业,共同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蓝宝石晶体材料生产技术,从而使氧化铝摇身一变,成了身价不菲的“蓝宝石”。据董事长许永宾介绍,蓝宝石晶体是LED外延片和芯片产品最重要的基础材料,广泛应用于红外军事装置、卫星空间技术等领域,属国家重点扶持项目和高新技术产业。

转型无定法,升级无定式。瞄准新兴领域,实现“跨界转型”,在聊城“实力派”民营企业中已呈燎原之势。时发汽车零部件上马复合铝箔项目,完善了汽车配件产业链,又与中通客车合作,投资建设了年产500万汽车配件和5万辆电动轿车项目;开发区汇通钢管投资12亿元建成了汇通国际金属物流园,集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融资担保等功能为一体,实现了转型发展。2014年全市民营企业新上新能源汽车、生物制药、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项目56个,不断发展壮大的民营经济在转型中实现了完美“蝶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