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爱心番茄”的尴尬

“爱心番茄”的尴尬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些地区出现了番茄大面积滞销的现象,突然暴跌的价格,使番农和政府都始料不及。据介绍,去年该区番茄批发价最高每斤1.6元,亩产高达1万多斤。从全省来看,省内其他市也扩大了种植面积,全省番茄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此外,今年的特殊气候,也对番茄产销发生影响。无奈之下,区委、区政府只好下文,把买番茄当作任务布置给干部职工。当地的一个村主任将红头文件卖番茄称为“爱心工程”。番茄滞销不能让公众“埋单”。

“爱心番茄”的尴尬

王 洁

引言:

Q市B区是一座发展中的新兴城市,是全国最大的铝工业基地,素有“中国铝城”的美誉。它也是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区总面积272平方公里,下辖2个民族乡3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有56个行政村、30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超过18万人。在奋发向上的人民三十多年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下.这里已成为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和重要的工业基地,作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之一,获得“中国西部投资环境最佳县(区)”称号,在文化事业发展上,获得“中国西部风筝放飞之乡”的美誉,在综合实力的排位上,位列于全省经济强县建设第三名。2008年9月,该区又一次处在风口浪尖上,而这一次声名远扬皆缘于“爱心番茄”。

一、“红头文件”卖番茄

所谓“红头文件”,并非法律用语,而是老百姓对“各级政府机关下发的带有大红字标题和红色印章的文件”的俗称。一般的“红头文件”,有行政管理权的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工作需要时就可以制定。B区政府这次就特别为番茄问题下发了一个红头文件。

每年夏秋时节,应该是番农最开心的时候,但2008年Q市的番农们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了。一些地区出现了番茄大面积滞销的现象,突然暴跌的价格,使番农和政府都始料不及。村子里不少村民自家的门口或院子里,都堆着许多大小不一的番茄,像垃圾一样无人问津。村民说:“这些番茄送人都没人要,喂猪猪都要吃出病来,有的只有让它烂在土里当肥料了。”番茄丰收了,可菜农却发愁了。作为番茄主产区的B区在8月17日的报纸上还报道过,该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四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秘密之一就是番茄生产,这些农业产业为农民创造的收入与传统农业相比,翻了四到六番。在4月份的一则报道还宣称:今年B区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打造四条万亩绿色产业带,其中之一就是万亩延晚番茄绿色产业带。而现在它却面临着6万吨番茄滞销的困境,于是该区区委和区政府坐不住了,8月19日,区委办、区政府办联合下文,在全区开展番茄新品种品尝活动,要求区属各部门、直属机构、乡、镇、街道办事处干部职工,至9月5日每人购买100斤番茄,费用各单位自行解决。

番茄为何难卖?是什么造成了今年的番茄滞销现状?据介绍,去年该区番茄批发价最高每斤1.6元,亩产高达1万多斤。种1年番茄,收益相当于种10年水稻,卖价走高的番茄行情是当地农民种植热情高涨的主因。由于缺乏及时引导和统筹,今年B区农户扩大种植4000余亩,全市种植面积增加2万余亩,供过于求,番茄跌至每斤0.15元,价差近十倍。从全市来看,番茄种植面积从去年的3万多亩增加到5万亩。从全省来看,省内其他市也扩大了种植面积,全省番茄种植面积超过30万亩。不单如此,其他省份的番茄产量也在增加,湖南、山西、内蒙古、新疆等地的番茄也大量涌入市场,货源非常充裕。供大于求,自然会影响价格和销售。此外,今年的特殊气候,也对番茄产销发生影响。往年都是按季节播种,成梯次上市,而今年年初由于受雨雪冰冻灾害影响,省内灾后重新补种的番茄,正好赶到同一季节上市,拉不开时间差,出现总量冲突,导致价格过低。另外,种植面积持续大幅增长,而市场体系的建设滞后,农村经纪人较少、包装运输配套服务跟不上、运输成本加大、无集中的产地交易市场等一系列问题也导致大部分客商放弃了收购。6万余吨番茄卖不出去,愁坏了农民。该区蔬菜办从今年5月开始,赶在番茄上市之前,派出两队人马,去浙江、上海、湖北等地开发新市场,同时拓宽广东、广西等地老市场,销售出2.7万吨左右,但剩下的仍然积压在仓库中。无奈之下,区委、区政府只好下文,把买番茄当作任务布置给干部职工。

二、“红头文件”促销引发争议

此文一出,报刊网络众说纷纭,热评如潮。有赞成的,有表示理解的,也有反对的,大家争论的焦点在于:这是“特殊情况应急之举”还是“又一个行政乱摊派”?

(一)支持者的观点

1.得解燃眉之急的农户自是满心欢喜,对此举无疑举双手赞成。当地的一个村主任将红头文件卖番茄称为“爱心工程”。他说:“政府替农民卖番茄,让农民挽回了损失,这可真帮了我们农民一个大忙。”

2.区内绝大部分干部对此举表示理解与支持,认为100斤番茄也就30元,大家还能承受,而且帮助农民兄弟渡过难关,支持全区蔬菜产业健康发展,大家都受益。尽管干部职工买一些西红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能给农民一种希望,让他们感到党和政府知道他们的困难,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帮助他们;给农民一种信心,让他们知道一定可以渡过眼前的难关。作为政府来讲,作出这样的决定也无可厚非。这种事情既不是天天有,也不是年年有,特殊事情应该允许特殊处理。

3.救急如救火,对那些投入和辛苦一季,如今却只能面对一地番茄欲哭无泪的菜农来说,还有什么比解决番茄销路更迫切需求的呢?因此,B区此举虽然不合乎一般的权力叙事规则,但是如果不突围,番茄的销路何在?不断扩大的菜农损失又该如何降低?行政的全部尊严在于为民所用,为民的前提条件在于悲悯贫弱。无视民生疾苦,再合乎规则的权力叙事都会黯然失色。反之,纵然看上去不那么优雅,只要以消解民生疾苦为出发点,都值得给予掌声。

4.该区政府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情。在市场销售疲软的情况下,尽心尽力为农民服务,给滞销的产品找销路,是政府当仁不让、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帮农民兄弟寻找脱困方案,甚至不惜采用行政手段,可谓用心良苦。这远比某些地方强制农民种植特定的农作物,在销路不好时不管不问要好得多。毕竟,这样尽量减少了农民的经济损失。此举动,急民之所急,忧民之所忧,深刻地体现了我党“执政为民”的理念。

(二)反对者的观点

1.当地一部分干部表示,花30元钱买100斤番茄,经济上当然不会造成太大的负担,而且还能够帮助农民,应该说是一件好事。但政府不应该搞强迫,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今天,这种摊派式的做法,是不是政府所该为?番茄滞销不能让公众“埋单”。

2.这是对市场经济秩序和规律的背叛。在当地的某种产品出现滞销时,按“品尝番茄令”的思路和做法,都把产品向每个干部职工硬性摊派,那不是市场经济所追求的自由、竞争和秩序。这不仅是对市场经济秩序和规律的背叛,更不利于当地经济的长期发展。其次,这是行政权力对市场经济秩序的干涉和破坏。在一个法治社会依法行政是政府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任何政府行为都必须要有法律的明确依据。“品尝番茄令”即使是出于促进农产品消费、减少农民损失的目的,也同样是一种为法律所不容许的违法行为。况且依靠地方政府权力保护的产业,能真正发展壮大吗?第三,这是政府宏观调控的不当。市场经济不是不要宏观调控,而是要在调控切入点上,能够根据经济“冷热”状况不同,采取不同对策;在调控节奏上,是渐进式的,逐步注重预调和微调,并不是直接的行政干预。

3.“红头文件卖番茄”是乱政也是懒政,是一种“抽凳子”式的行政。公共权力越出了自己的边界,“行政公权”维护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同时侵犯了另一部分人的权利。这等做法无异于将一张凳子从一个屁股底下抽出来让另一个屁股坐——总有一个屁股要受累!某些官员为何乐于“抽凳子”?其实,分析起来也十分简单:“抽凳子”比“做凳子”要容易得多了!

4.这是对消费者自主权的一种侵犯。政府命令式的文件是在充当番茄经销商,侵犯了公务员们的公民权利。政府没有下文强制干部职工购买的权力,即便是为了帮助农民,即便有着很高尚的动机,都不能这样下文。动机高尚不一定是行为合法的前提。我们不能以高尚的动机,以政府的文件,去剥夺和侵犯别人的私有财产。我们不难设想,假如B区的做法被承认是合理的,则等于承认政府有权指定消费者去购买任何一种他们认为需要购买的商品,此例一开,则政府今天要求市民买番茄,明天规定买白菜,后天更不知要让他们买什么,市民从此做不了自己钱袋子的主,财产权利从此得不到保障。

凤凰网曾做了一个关于爱心番茄的在线调查,到目前为止已有8324人参与,结果显示,49.3%的人认为这“纯属行政乱作为,凭什么强制别人购买”,32.2%的人说“最应该反思的是早干什么去了?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法?”。

三、B区政府推销“爱心番茄”效果如何

新华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政府红头文件解决不了番茄滞销困境”。即便以B区12万非农人口的一半计算,所能摊派的番茄也不过6千吨,仅占产量的10%。100斤番茄肯定是吃不掉的,农民地里的番茄又不等人,烂在地里还是烂在职工家里,这样的选择无论如何都是极端痛苦。所以事后该区区长也承认,以行政命令“内销”部分番茄,只是B区尽量帮农民拣回一点损失的措施之一,“回过头来看,方法上确有不妥之处,应该检讨”。Q市一位农业部门的同志说:“番茄滞销导致的损农后果令人痛心,但学费不能白交,关键在于总结教训,学到东西。光靠一纸‘红头文件’促销,番茄的销路绝对红火不起来。”

思考题

1.政府如何才能做到既要保护菜农,又不侵犯市民的利益,有没有两者兼顾的好办法呢?

2.如何定位我国政府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角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