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政府的有力措施

政府的有力措施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慈溪市在2013年通过专项整治,基本清零了不规范的废塑料加工点。为防止反弹,慈溪市政府又创造性地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通过委托第三方社会机构在全市范围暗访、巡查,时时处处监控非法废塑料加工行为。慈溪市地处我国南方,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在1300mm(毫米)左右,其中三分之二集中在下半年的4-9月。铅造成的中毒,会引起贫血,神经错乱。2015年慈溪市以涉酸行业为突破口,着手对区域性污染行业进行专项治理,完成重点涉酸企业

慈溪市“清零”塑料行业污染

废旧塑料的危害

塑料制品自20世纪问世以来,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腐蚀、化学稳定性好、加工方便以及美观实用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世界范围内的各个领域。由于其难于自然降解,废旧塑料的有效治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突出的问题。其对环境的危害主要有:

对土壤、农作物的危害

废旧塑料属难降解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条件下难以分解。农业生产中的废弃地膜、大棚膜等混在土壤中,破坏土壤原来良好的理化性状,阻碍肥料的均匀分布,影响土壤的透气性,不利于植物根系生长,影响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从而导致农作物减产。

混入生活垃圾处理中的废旧塑料根本无法有效治理,卫生填埋及堆肥处理无法使其分解。塑料密度小,体积大,能很快堆积如山,然后垃圾中的细菌就会随雨水下渗,污染土壤和地下水,进而对农作物产生影响。

对大气和人体的危害

为避免填埋法占地、费用高以及对环境的长期性破坏,不少国家都在积极开辟点火废弃塑料,并应用点火所产生的热量进行发电,达到资源再应用。然而,这种貌似简略易行的方式却潜伏着很大的危害。塑料在热分解进程中,聚合物产生裂解,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如聚苯乙烯塑料在80℃以下可保持物质组成稳固,当温度高于280℃时,其分子量开始降落,产生挥发性气体,这些气体中含苯乙烯单体44%,双体22%,三体及少量的甲苯、乙基苯等,这些都是对环境有很大危害的有害物质。点火聚氯乙烯塑料,不但产生对环境破坏很大的氯气、氯化氢及二恶英气体,而且还孕育产生C0、N0x、甲醛、氯乙烯、苯乙烯等有害气体,对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塑料点火进程中,作为塑料添补、染色等无机金属也被挥发于大气之中,如Pb、As等有害物质,造成大气污染。而且,其产生的热量还会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慈溪市废塑料行业的状况

慈溪市废塑料加工产业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家电、轻纺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市废塑料加工点高峰时期达4000余家,主要分布在观海卫、桥头、横河、宗汉、坎墩等五个重点镇(街道)。

慈溪市的废塑料再生利用工艺以物理再生为主,其生产工艺流程为:混杂废塑料→手工分拣→粉碎→重力分选→清洗→晒干→造粒→外卖。在这些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垃圾污染和较为严重的水污染和空气污染。且这些加工点经营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经营方式粗放,大多在房前屋后,安全隐患突出,环保设施简陋,环境污染严重,群众反应非常强烈。

废旧塑料加工厂一角

慈溪市政府的相关行动

慈溪市在2013年通过专项整治,基本清零了不规范的废塑料加工点。为防止反弹,慈溪市政府又创造性地引入第三方监管机制,通过委托第三方社会机构在全市范围暗访、巡查,时时处处监控非法废塑料加工行为。同时,慈溪市还探索实施了废塑料清理“一户一册”管控模式,通过制作统一表单,为每家废塑料经营户建立档案,详细记录原料储存情况等经营信息,对储存原料进行登记跟踪,只许减少,不许增加,最后清空。由于这一管控机制人性化管理与强制措施同步并重,成功压制了反弹势头,防止了废塑料经营死灰复燃,有效抑制了废塑料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慈溪市干群合力推进“五水共治”

慈溪市的水资源

慈溪市地处我国南方,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在1300mm(毫米)左右,其中三分之二集中在下半年的4-9月。慈溪虽然地处水乡,但水资源人均拥有量只有529立方米,是浙江省人均的四分之一,全国人均的五分之一。而且,市民生产生活中节水意识淡薄,水资源浪费严重,市民的饮用水很大一部分依靠外地引水。

慈溪市的水污染

慈溪市不仅因为自然原因,蓄水困难,水资源短缺,而且因为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的局面。

水污染的原因

一是工业污染。前面提到慈溪市有大量的废塑料加工点,会产生大量废水;我们慈溪还有许多小型的电镀厂(如为洁具进行电镀),都会产生大量废水,如果不经治理,直接排放,就会引起水污染。

二是农业污染。随着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大量应用,农民在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其残留物随雨水等进入河道,污染水资源。

三是生活污染。我们慈溪市地域狭小,但经济较发达,吸引了许多外来劳动力,大量人口吃饭、洗衣、洗澡等产生的污水,增加了水体的自净负担,使水资源得不到及时的恢复,污染严重。

水污染的危害

(1)危害人的健康

水污染后,通过饮水或食物链,污染物进入人体,引起人急性或慢性中毒。砷、铬、铵类、苯并(a)芘等,还可诱发癌症。被寄生虫、病毒或其他致病菌污染的水,会引起多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被重金属污染的水,对人的健康均有危害。被镉污染的水、食物,人饮食后,会造成肾、骨骼病变,摄入硫酸镉20毫克,就会造成死亡。铅造成的中毒,会引起贫血,神经错乱。六价铬有很大毒性,会引起皮肤溃疡,还有致癌作用。饮用含砷的水,会发生急性或慢性中毒;砷使许多酶受到抑制或失去活性,造成机体代谢障碍,皮肤角质化,引发皮肤癌。有机磷农药会造成神经中毒,有机氯农药会在脂肪中蓄积,对人和动物的内分泌系统、免疫功能、生殖机能均造成危害。稠环芳烃多数具有致癌作用。氰化物也是剧毒物质,进入血液后,与细胞的色素氧化酶结合,会使呼吸中断,造成呼吸衰竭窒息死亡。我们知道,世界上80%的疾病与水有关。伤寒、霍乱、胃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类等疾病均由水的不洁引起。

(2)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

水质污染后,工业用水必须投入更多的处理费用,造成资源、能源的浪费。食品工业用水要求更为严格,水质不合格,会使生产停顿。这也是工业企业效益不高、质量不好的因素。农业使用污水,使作物减产,品质降低,甚至使人畜受害,大片农田遭受污染,降低土壤质量。海洋污染的后果也十分严重,如石油污染,造成海鸟和海洋生物死亡。

(3)水的富营养化的危害

在正常情况下,氧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溶解氧不仅是水生生物得以生存的条件,而且参加水中的各种氧化—还原反应,促进污染物转化降解,是天然水体具有自净能力的重要原因。含有大量氮、磷、钾的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大量有机物在水中降解放出营养元素,促进水中藻类丛生,植物疯长,使水体通气不良,溶解氧含量下降,甚至出现无氧层,以致水生植物大量死亡,水面发黑,水体发臭形成“死湖”“死河”“死海”,进而变成沼泽。这种现象称为水的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的水臭味大、颜色深、细菌多,这种水的水质差,不能直接利用,水中鱼类大量死亡。

慈溪市政府在行动

水是生产、生活之要。自“五水共治”全面启动以来,慈溪市以治污水为重点,以“清三河”工作为突破口,按照“分步实施、有序推动”的总体思路,先易后难,先治恶水,做到全方位的生态治理。

2015年慈溪市以涉酸行业为突破口,着手对区域性污染行业进行专项治理,完成重点涉酸企业执法检查129家,累计做出行政处罚3家、限期提升整改13家。同时,农业治污也同步进行,累计关闭禁养区畜禽养殖场128家,完成宜、限养区养殖场提升整治108家。重拳出击加强联合执法,2015年共做出水环境行政处罚179起,办理刑事案件32起。

受区域发展模式、外来人口的大量集聚和老百姓生活习惯等多重影响,污水直排曾经使慈溪境内的水环境污染严重。为此,慈溪不断加强“全域覆盖、城乡联网”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污水管网31.88公里、完成截污纳管639家、发放排水许可证645家。2015年共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93个,并在全省率先实施“标准示范段”“飞行检查”质量监管机制。深化推进“无违建河道”创建,累计拆除102处共4.02万平方米。同时,顺利完成公厕改造238座,完成率达203.4%。

为了坚持常态长效,力抓制度治水,慈溪市主要抓好“三个三”。首先,严格落实“三级河长责任”。其次,严格执行“三项督办制度”。再者,严格实行“三项考核机制”。

在推进治水的过程中,慈溪市既注重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又重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既参与建设,又参与监督。通过发动“十万”网民引导、动员“百万市民”参与、联动“千名河长”与“万民群众”共治等水环境治理大行动,构建了全民治水的良好工作格局,进而实现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相互监督和相互制衡。

正是这样的积极努力,使得我市的水生态环境在不断趋好。难道同学们没有看到在河边钓鱼的人正越来越多了吗?

慈溪梅湖水库

慈溪市新城河水环境治理

慈溪市加快黄标车淘汰工作

“黄标车”是高污染排放车辆的别称,是未达到国Ⅰ排放标准的汽油车,或未达到国Ⅲ排放标准的柴油车,因其贴的是黄色环保标志,因此称为黄标车。2013年1月,由于空气污染问题,全国各地相继出台了淘汰黄标车的方案措施。

“黄标车”排放的汽车尾气

汽车尾气的危害

汽车尾气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物质,其中有许多有害的成分,汽车尾气不仅气味怪异,而且会导致人头昏、恶心,影响人体健康。英国空气洁净和环境保护协会曾发表研究报告称,与交通事故遇难者相比,英国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要多出10倍。汽车尾气伤害人体健康,其原因在于汽油燃烧时会排放出气体、颗粒物和冷凝物三大物质,颗粒物可长期悬浮于空气中被人体吸入,小粒径颗粒可以进入呼吸道深处,更小的进入肺部并沉积,从而导致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冷凝物中包括未燃油、醛类、苯等多种污染物,遇外界冷空气可凝结吸附在颗粒物上,并随颗粒物吸入到人体肺脏深处长期滞留,具有一定的致癌性。另外,由于汽车是近地移动式污染源,来自汽车尾气和其他污染源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通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臭氧,聚集在地面附近直接污染人的呼吸道,会降低人体机能,导致或引发呼吸道疾病。

2011年年末,专家们针对南方某市的一项监测研究表明,PM2.5的主要来源依次为:机动车尾气尘、燃油尘、硫酸盐、餐饮油烟尘、建筑水泥尘、煤烟尘、硝酸盐等。其中在冬季,机动车尾气尘对PM2.5的贡献值达到38%,位于第一。

近年来,随着全市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加,我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也明显增加,高污染黄标车的排放强度越来越大,全市大气污染呈现机动车尾气和煤烟复合污染的特点,细颗粒物(PM2.5)污染等引起的灰霾天气不断增加,大气环境质量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总体形势十分严峻。通过制定黄标车限行和鼓励淘汰政策,全面实施黄标车淘汰工作,减少机动车氮氧化合物排放总量,改善我市空气环境质量,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光化学烟雾的产生过程

新《环保法》解读

新《环保法》于2015年1月1日开始实施,作为一项基本法,并没有对具体的治污板块做出细化的说明,但是通过其中更加健全的监管机制、严格的惩罚手段和多样的激励政策,我们认为整个环保产业的市场活跃度将有明显增长。与旧版《环保法》相比,新《环保法》的亮点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总量控制

排污总量控制,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对超过国家排污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环保成本成为地方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要考量因素,加强落后产能环保改造或直接关停,为更多产能腾挪出排污指标保证。

2.加罚

环保治理落实困难,很大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为GDP高增长而包庇企业排污的行为,另一方面在于企业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困境下做出的逆向选择。新《环保法》中,通过“按日连续计罚”政策大幅提高企业违法成本,通过对企业、政府与第三方机构相关责任人施加行政和刑事处罚降低企业与企业负责人的违法动力。

(1)按日连续计罚:惩罚力度按日放大。

在2014年12月环境保护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实施按日连续处罚暂行办法(草案)》中,对新《环保法》提出的“按日连续计罚”具体了适用范围、实施程序和计罚方式的相关规定。在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送达排污者之日的次日起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复查之日止,企业需做出整改,若再次复查仍拒不改正,计罚日数累计执行。连续处罚可能会出现天价罚单,改变“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尴尬局面。

举例:某企业当月31日收到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若15日复查时仍未改正其违法行为,按日计罚天数为1天。

将罚款金额从10万提升至150万元,违法成本显著提高。

修订后的环保法条文从47条增加到70条

(2)连带法律责任:借助行政和刑事处罚,对于监管方、排污企业、第三方的责任到人。监管方:对地方环境主管和监管部门的直接负责主管人员等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不当行为予以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其主要负责人应当引咎辞职。排污企业:对于偷排、伪造监测数据,企事业单位的直接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第三方: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环境监测机构以及从事环境监测设备和防治污染设施维护、运营的机构若有弄虚作假现象,要承担连带责任。

3.加权:赋予环保部门更多权力

环保监管难度大其中一个原因即主管部门权力受限。新《环保法》提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除了现场检查之外,将被赋予查封、扣押、限制生产、停产整治等权力。“欲善其事”,为环保部门“先利其器”。

4.激励:环保目标完成情况与政府负责人考核挂钩

“国家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县级以上政府将环境保护目标纳入对本级环保部门和下级政府及负责人考核内容,从激励角度提高政府监管环保积极性。

5.信息公开:撬动全民力量

对污染企业施加舆情压力:要求排污企业如实向社会公开其主要污染物名称、排放方式、排放浓度和总量、超标排放情况,以及防治污染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政府公开污染与环境状况: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统一发布国家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监测信息及其他重大环境信息。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

6.补缺

除了以上几点之外,新《环保法》中补足了原有《环保法》中的部分监管漏洞,如将“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列入违法排放事项;规定“统一规划国家环境质量监测站(点)的设置,建立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加强对环保第一条防线监测的推动力度。

阅读卡

慈溪北部世界级湿地公园

芦苇咸草、珍稀候鸟、潮起潮落……这是慈溪市北部拟建世界级湿地保护区时所勾画的生态家园画面,这一画面正在成为现实。2010年6月18日,杭州湾湿地中心正式对外开放。

杭州湾湿地位于慈溪市北部,杭州湾跨海大桥西侧,总面积43.5平方千米,是中国八大咸水湿地之一、世界级观鸟胜地。湿地中心是集湿地恢复、湿地研究和环境教育于一体的湿地生态旅游区,有“水廊曼回、溪影花雨、天鹅戏晖、乌篷樵风、碧沙宿鹭、蒹葭秋雪、麋鹿悠游、镜花睡月、林光罨画、巢林鹬归”十景。湿地第一期占地面积5000亩,总投资约2.5亿元人民币,其中全球环境基金会(GEF)赠款400万美元。

杭州湾湿地中心是GEF和世界银行合作支持下以建设世界级湿地公园为目标的第一个项目。湿地保护区的建设,不仅可使慈溪生态得到较好保护,提高植被质量,吸引候鸟栖息,而且可成为东亚地区湿地保护样板,进一步提高慈溪在国际社会的知名度。

杭州湾湿地

背景链接

(1)什么是湿地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水体、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因此,湿地不仅仅是我们传统认识上的沼泽、泥炭地、滩涂等,还包括河流、湖泊、水库、稻田以及退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水区。

(2)中国湿地的分布

中国湿地可分8个主要区域,即:东北湿地,黄河中下游湿地,长江中下游湿地,杭州湾北滨海湿地,杭州湾以南沿海湿地,云贵高原湿地,蒙新干旱、半干旱湿地和青藏高原高寒湿地。据最新统计显示,中国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数量已经增加到260处,总面积达1600多万公顷。中国是世界上湿地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共拥有湿地6590多万公顷,约占世界湿地面积的10%,居亚洲第1位。目前,青海湖的鸟岛、湖南省洞庭湖和香港米浦等49处湿地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中国湿地特点是类型多、绝对数量大、分布广、区域差异显著、生物种类丰富。

“五水共治”重大决策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浙江之源。作为沿海发达地区,浙江的经济发展了,可水环境却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江南水乡,为找到能游泳的河流寻寻觅觅;平原水网,不时为饮用水被污染的传闻困扰。一辆苯酚槽罐车在新安江泄漏,150千米外的杭州桶装水被一抢而空;多地市民相继请环保局局长下河游泳,乍看似笑谈,细思之下,是群众对污水横流的痛心,对清清河水的留恋,对全面治水的期盼。

大禹治水十三年,为民造福,成功之时即会诸侯于会稽。2013年末,山河秀美的水乡浙江,正式吹响新一轮全面治水的号角。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做出了“五水共治”重大决策: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并明确提出,要以治水为突破口推进转型升级。

五水共治,好比五个手指,治污水是大拇指,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是其他四指,分工有别,和而不同,捏起来就是一个拳头。治污水的大拇指最粗,百姓观感最直接,也最能带动全局,最能见效。治好污水,百姓必会竖起大拇指。为此,省委省政府特地绘出了浙江“五水共治,治污先行”的路线——三年(2014-2016年)要解决突出问题,明显见效;五年(2014-2018年)要基本解决问题,全面改观;七年(2014-2020年)要基本不出问题,实现质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