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浅谈日本的企业文化

浅谈日本的企业文化

时间:2022-08-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关于企业文化,人们有一个通常的说法称“源在美国,根在日本”。这点出了日本作为企业文化发源地的重要地位。其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地位,正在日益受到日本的挑战。在深入考察日本企业文化的基础上,一批宣扬企业文化的理论专著纷纷面世。与此同时,外部文化环境的改善也推动了日本企业内部文化机制的培育和建立,使企业文化能够健康的发展。

关于企业文化,人们有一个通常的说法称“源在美国,根在日本”。这点出了日本作为企业文化发源地的重要地位。事实上,企业文化理论是美国一批学者在对日本企业腾飞进行深入考察并对自身进行深刻反省后总结概括出来的。它一出现就风靡全球,引起经济界、企业界、文化界等各方人士的广泛重视。

二次大战日本是战败国,因此,战后它处于极其困难的境地。战争使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经济凋敝,企业破产,人民大量失业,整个日本列岛到处是破败衰落的景象。当时许多人都认为日本的工农业生产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然而仅仅经过战后二十多年的建设,日本就在世界舞台上站立了起来,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令世人刮目相看。特别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在国际竞争中,美国人惊奇地发现,它们的企业在与通常以“小兄弟”自居的日本企业的“激战”中,纷纷落马败阵,溃不成军。其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的地位,正在日益受到日本的挑战。这一情况唤起了美国的一些企业家和管理学家的觉醒,使他们躬身屈驾、跨越大洋,来到日本列岛探寻日本企业之所以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克敌致胜的“法宝”。美国学者们亲自到日本企业进行考察,面对面地与日本企业家恳谈,共同研讨问题。正是在这种广泛搜寻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美国学者发现:对企业文化与经营哲学的孜孜追求与成功运用,是日本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主要特色,也是它们在经济竞争中获取胜利的主要“秘诀”。他们明确地指出:“日本成功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全国上下维持一个强有力的文化,不仅个别企业有它的独特的文化,就是企业与企业之间,金融业与政府整体之间都有强有力的文化背景。”在深入考察日本企业文化的基础上,一批宣扬企业文化的理论专著纷纷面世。《日本企业管理艺术》等企业文化理论专著,为企业文化理论的发展和研究开辟了道路。

在长期的企业发展实践中,日本企业文化植根于本国土地上,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点的企业文化。

一是重视发挥群体优势。日本企业常常教育员工要把企业看成一个大家庭,“在雇员之间,雇员与管理人员之间都渗透着一种可称之为亲属式的团结感”。日本企业一般都实行终身雇佣制,从而解除了员工失业的后顾之忧。同时,实行“年功升迁制度”,以工龄长短作为衡量职工对企业贡献大小的重要指标,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日本企业也时时注意关心员工生活,力求使员工的需要在企业内部得到满足,以培养他们与企业“荣辱与共”的情感,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即使对一些退休员工,为了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不致下降,企业也设法为他们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当然,日本存在激烈竞争,但主要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使群体受到来自外部的强大压力,从而更增强了企业的内聚力。企业内部部门间、班组间、员工间的竞争,则是一种竞相为企业贡献的竞争。这种竞争愈激烈,则群体优势愈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注重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念。日本的大多企业都有“社训”、“社长信条”、“实践训”等,作为企业的总纲领、总方针和企业员工共同遵守的经营宗旨。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杨振宁博士曾说过:“日本有一种能在 ‘质景’上发现很高价值的精神结构。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美学或者鉴赏力。这种价值观,可以说是日本产品质量高、日本经济获得成功的秘诀。”例如,松下电器公司的“社训”包括纲领、信条和精神三项内容。它的“纲领”是:遵守产业者的本分,通过生产质量比谁都好的产品,提供比谁都能使人满意的服务和比谁都便宜的价格,为社会作出贡献。其信条是:发展提高、和亲协力、至诚至上、团结一致。其精神是:产业报国、光明正大、亲如一家、奋发努力、礼节谦让、顺应同化、感谢报恩。日本企业就是通过“社训”对员工进行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的教育,使其逐步成为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

三是经营即教育。重视教育尊重知识是日本民族的传统。日本企业家发扬了重视教育的民族传统,提出“只有人才才是企业活力的源泉”。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最早系统地提出了“经营即教育”的思想。他自1918年创办松下电器公司始,一直把教育作为其经营管理的核心,明确提出了“松下生产人,同时生产电器”的口号。早在1964年,松下公司就在大阪建起了占地14.2万平方米的大型培训中心,年开支达40多亿日元。每年到培训中心学习的有5万人左右,占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在这种“经营即教育”思想指导下,日本企业普遍重视提高职工素质。录用新工人时,首先要看应招人员的学历证书和特长证书。而且录用后都要送到培训机构接受教育训练,考试合格后才能顶班上岗。因此,日本企业员工的素质一般比较高。

四是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中心。日本企业家认为,人最富于感情,只有得到尊重和信任才会在生产实践中激发出创造力。企业给员工一分关怀,员工便会以十分的干劲回报企业。所以,日本企业非常重视感情投资。上班时,企业负责人早早站在厂门口迎候员工,主动向员工问候。员工婚丧嫁娶、过生日、生孩子,也能得到企业送的一份礼品和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签名的慰问信。员工在工作中作出成绩提职获奖时,企业除组织庆祝会,向本人颁奖外,企业负责人还常常亲自到员工家里或向其家属打电话祝贺,使员工感受到企业的温情,从而更加效忠企业,更加尽心竭力地为企业工作。

五是社会性强、渗透面广。日本企业在建立企业内部文化机制、确立价值观念的同时,与经营战略相配合,大力向社会拓展文化事业。其主要做法有,开展面向社会的各类文化普及活动,如在音乐、美术、体育、出版等各个领域提供设施、举办活动、开展宣传等。日本的一些大财团和大企业,都大力支持和推动地方文化活动的开展,并不惜巨资兴建面向社会的文化设施。如丸山公司在福山市建立“日本传统民族服装博物馆”;伊藤忠商事会社在东京兴建的“东京中学生中心”,等等,都是面向社会的公益性文化设施。这类对外的企业文化活动虽然具有广告宣传的色彩,但由于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联系直接和密切,烘托了社会的文化环境,创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受到了社会的欢迎。与此同时,外部文化环境的改善也推动了日本企业内部文化机制的培育和建立,使企业文化能够健康的发展。

我们在充分肯定日本企业文化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日本企业文化也并非尽善尽美,也有糟粕,如学阀观念、门第观念、论资排辈,等等,都是我们在学习研究日本企业文化时需要扬弃的东西。

企业文化能够迅速在日本生根、开花、结果,不是偶然的,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日本民族有一种危机意识,有自立自强的民族性格。日本是一个岛国,自然资源极其匮乏,95%的原油、80%以上的煤炭需要进口。一般情况下这种不利境况常常会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但日本人变压力为动力,教育国民树立一种危机意识。这种教育绝不是空洞的、泛泛的,而是扎扎实实,深深植根于每个国民的心中。他们甚至把这种危机意识写进了中小学课本中,使孩子们从小就受到这种意识的感染和熏陶。正是由于这种危机意识的教育,使日本国民从二次大战后的困境中走出,在一片瓦砾堆上建立起一个新的国家。

其次,日本企业有“国家利益第一”的传统。日本许多企业都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视逃税、漏税、欺诈为可耻的行为。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指出:“当我想到经营事业是为了社会发展,我就觉得自己是国家的一员大将。”“我认为逃税是最可恶的行为。……应该交给国家的钱不交,就等于偷了国家的钱。何况国家的钱是要用在全体国民身上的,也就是全体国民的钱。要分给全体国民的钱,由你一个人来独吞,这难道不是犯罪?可说是罪大恶极。”松下幸之助的经营思想对日本企业家是产生了深刻而广泛影响的。这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思想,可以说已成为日本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信条。

再次,日本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并为我所用。我们考察日本企业文化发现,20世纪50年代初,日本认真学习了美国企业科学严谨的管理方法,推动了日本企业一整套严格规章制度的建立。60年代初,日本一批企业又认真研究了我国“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经验,并将其运用到日本企业的管理之中。这种建立在吸收其他民族优秀文化,融合各国管理之所长的企业文化,必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