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是一种眼部炎症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闭塞性视网膜脉络膜动脉炎,全层性视网膜坏死,中至重度的玻璃体细胞反应以及后期发生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近年来研究表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疱病毒与其发生有关。
【病因】 近年来发现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包括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Van Gelder对10例ARN患者的前房水及玻璃体样本进行研究,使用酶联免疫测定单纯疱疹病毒-1和单纯疱疹病毒-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腺病毒的IgG和IgA,结果发现9例均为单一病毒感染,5例为单疱病毒,4例水痘带状病毒,未发现腺病毒及巨细胞病毒,且特异的链抗体效价显示所有的单疱病毒抗体阳性,患者仅对单疱病毒-2起反应,并发现HSV-2主要发生于年轻的患者(17~39岁,平均21.2±10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更常见在年老的患者(29~58岁,平均40.8±12.2岁),得出结论:虽然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认为是最普遍的病因,但单纯疱疹病毒-2是一个重要的原因,特别是在年轻的患者。Muller对10例(14眼)ARN前房水样本的病毒病因学分析中发现,9例为病毒感染,其中水痘-带状疱疹病毒7例,单纯疱疹病毒5例,巨细胞病毒2例。Garweg研究发现,9例非典型性ARN中有7例系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提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能是非典型ARN的主要病因。此外,研究表明,ARN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Rochat对1985~1993年间的216例ARN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其中15.7%存在免疫功能障碍,并提出假说:免疫功能不良可能是ARN的起因,因而建议避免全身使用激素,尽量使用局部激素治疗。Rochat报告9例ARN患者,未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治疗,发现5例对7种普通抗原的皮试反应阳性,离体的淋巴细胞相对增加,得出结论:ARN可以伴随免疫系统的不平衡表现为有害的细胞免疫反应或体液反应。研究发现,HIV阳性患者发生的ARN可能是另一个机会感染,因为它有迅速的临床发展过程和严重的预后。Pfaffl对HIV216患者(1985~1990)随访发现4例ARN患者,从而认为AIDS患者中视网膜病发生率为第3位的疾病(1.1%)。Batisse报告1985~1993年26例AIDS患者并发ARN,发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直接起因,ARN是AIDS病人的晚期的眼部病变。
【临床表现】
1.症状 患者多隐袭发病,一般单眼起病,轻、中度眼痛或眶周疼痛,一般无剧烈的眼痛、畏光等表现,但眼压增高时可出现剧烈的眼痛,疾病早期可有视物模糊、眼前黑影,数天内可因视神经受累而致中心视力丧失,晚期出现视网膜脱离,可使中心视力明显下降,双眼发病间隔通常1~6周,免疫缺陷的ARN患者可同时并发病毒性角膜炎。
2.体征 ARN多有轻中度的眼前段反应,一般无虹膜后粘连及虹膜结节,值得注意的是:ARN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不同,它常引起眼压升高,因此对急性虹膜炎出现眼压升高者,应详查眼底,以确定是否为ARN,发生视网膜脱离者,可出现虹膜新生血管,后期发生白内障。
ARN主要累及眼后段,眼后段的三大改变为:
(1)视网膜脉络膜血管炎:血管炎多是严重的闭塞性的,主要累及动脉,可见血管变窄,出现白鞘,多发生在后极部视网膜的坏死区,少数患者出现视网膜静脉炎。
(2)视网膜坏死:坏死病灶表现为小的斑状黄白色区域,随后病灶增大,数量增多,并发生融合,一般从周边部向后极部扩展。
(3)玻璃体的变化:ARN早期常出现轻到中度的玻璃体细胞反应,随着视网膜坏死的进展,大量的细胞进入玻璃体腔,在慢性期,出现玻璃体混浊和液化。
【临床分期】 Fabrcius将ARN分为0~Ⅳ期。
0期——前驱期:轻中度眼红痛,轻中度前葡萄膜炎,常合并眼压升高。
Ⅰ期——坏死性视网膜炎期:周边部出现视网膜坏死,可向后极部扩展,伴有动脉变窄及血管鞘形成。
Ⅱ期——完全性视网膜坏死和玻璃体混浊期:出现大范围的视网膜坏死,并出现明显的玻璃体混浊及大的漂浮物。
Ⅲ期——视网膜坏死消退期:症状出现后4~12周,视网膜萎缩,血管闭塞,玻璃体浓缩。
Ⅳ期——视网膜脱离期:表现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有增殖性的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在坏死后未影响视网膜交界处出现多发性裂孔,可伴有视网膜新生血管,眼内出血、眼球萎缩。
【诊断】
1.ARN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 最近美国葡萄膜炎学会研究和教育委员会制定的ARN诊断指标如下:①周边视网膜出现一个或多个坏死病灶,边界清楚,黄斑区的损害尽管少见,但如果与周边视网膜同时存在,则不能排除ARN的诊断;②如果不使用抗病毒药物疾病进展迅速;③疾病向周围进展;④闭塞性视网膜血管病变伴有动脉受累;⑤玻璃体和视网膜显著的炎症反应。ARN的诊断不依赖于坏死的范围,只要符合上述标准,即可做出诊断。法国巴黎眼科学部Batisse对26例AIDS合并ARN者进行研究(1985~1993),总结出AIDS患者的ARN诊断标准:①眼前段的炎症反应和特征性的三联征;②视网膜外周坏死伴随向后极部进行性发展,并伴随闭塞性动脉周围炎和玻璃体炎症反应。
2.ARN的实验室检查 此病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不管实验室检查是否分离出病毒及其他病原体,均可做出诊断,但实验室检查可以为诊断提供相应的依据。
(1)PCR:前房水样本检测病毒DNA。Tran报告22例(29眼)ARN患者前房水样本行PCR检测,结果水痘-带状疱疹病毒DNA阳性6例,单纯疱疹病毒-1阳性2例,单纯疱疹病毒-2阳性4例,巨细胞病毒阳性4例。结论:PCR能够作为特别的病原学诊断方法,并且是安全和高度敏感的。
(2)病毒抗体检测(ELISA):前房水或玻璃体样本或两者都有,通过酶联免疫测定病毒的抗体(IgA、IgG)。
(3)细胞因子测定:如IL-6,IL-10,IFN-R等。Ongkosuwito对17例ARN患者、27例弓形虫脉络膜炎患者以及51例对照组患者(包括10例白内障手术后患者,1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术后患者,10例眼库眼和21例自身免疫性色素膜炎患者)的眼内液体标本,用酶联免疫测定细胞因子IL-2、4、6、10和INF水平,结果发现:IL-6水平在ARN患者中特别高于弓形虫脉络膜炎组,有7例ARN患者INF-r水平增高,10例ARN病人IL-10水平增高。结论:房水IL-2、6、INF-r水平测定可支持ARN诊断。
(4)血流动力学检测:Regillo报告10例ARN患者,检测其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发现10例均明显降低,比对照组在收缩期、平均期和舒张末期分别减少55%、60%和72%,而眼动脉和睫状后短动脉血流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
(5)激光闪辉细胞检测仪检查(laser flare-cell photometry):定量地评价ARN患者血-房水屏障破坏程度及炎症性反应程度。
(6)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治疗】
1.药物治疗
(1)抗病毒制剂:由于大多数ARN可能是由HSV或VZV引起的,所以无环鸟苷成为常用的药物,对HSV-1、2,VZV均有效,但对大多数CMV无效,病人每天每平方体表面积1500mg,分3次静脉给予,诊疗10~14d,然后改为800mg,每天5次,连续6周。Crapotta报告12例(13眼)早期ARN患者,其中77%视网膜病变范围〈25%,给予高剂量静脉内阿昔洛韦治疗100mg/Kg/8h,及激光光凝治疗,随访3~21个月,仅1人发展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导致视力丧失,并发现一旦给予静脉内阿昔洛韦治疗后,无1例发展为双眼,有6眼视力0.5,12眼0.05。得出结论:早期ARN患者使用高剂量的阿昔洛韦,可改善预后,获得相对好的视力结果。Blumenkranz报告12例(13眼)ARN患者,静脉内给阿昔洛韦治疗,1500mg/(m2·d),平均治疗10.9d,同时给予阿司匹林或双香豆素,其中9人服用强的松龙,平均从用药后3.9d开始观察,平均32.5d,结果无1眼发展新的视网膜损害或进一步的视神经病变,没有发生眼部或全身的治疗并发症,但发现治疗不能缓解玻璃体炎症或预防视网膜脱离。一些患者特别是免疫抑制者可能对无环鸟苷无反应,可能为对无环鸟苷耐药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也可能为巨细胞病毒感染,应给予丙氧鸟苷治疗,但由于其全身毒性较大,所以对ARN不能做为首选药物。
(2)抗凝血药:一般认为可以预防ARN的血管闭塞并发症,常用的有阿司匹林、肝素、华法林和扁豆素等,Ando等对7例双侧ARN检查发现,6例处于高凝状态,阿司匹林联合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使高凝血状态恢复正常,对全身应用肝素和华法林仍有争议,对口服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则是合乎情理的选择。(3)糖皮质激素: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确能抑制炎症反应,加速玻璃体细胞反应的消退,但在ARN早期全身应用并无有益的效果,对疾病的严重性也无影响,由于具有免疫抑制效果,所以应联合应用抗病毒药物,常用的口服量为60~80mg/d,至少1周,以后减量治疗2~6周,对有眼前段炎症者,应局部点眼治疗。
(4)免疫抑制剂和血浆交换法:由于ARN多是病毒感染所致,应尽量避免使用此类药物,早期曾使用了一些免疫抑制剂如苯丁酸氮芥、硫唑嘌呤、环磷酰胺,但未发现明显效果。一些学者于活动期使用了血浆交换进行治疗,但效果尚未肯定。
2.手术治疗
(1)激光光凝:患者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视网膜脱离,为预防网脱发生,可用激光光凝。但其对炎症似乎无任何效果:Heinz对5例ARN患者行预防性激光光凝治疗,仅1例出现视网膜脱离,得出结论:激光光凝治疗后有更低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生率。Han报告5例ARN氩氪激光光凝配合抗病毒、激素,15个月随访未发现视网膜脱离。
(2)平坦部玻璃体切除:ARN并发视网膜脱离的解剖复位比较困难,Blumenkranz认为有3种原因:①多发性视网膜破裂且在后极部,很难选择一种适当的巩膜扣带术;②存在玻璃体牵引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③由于是一种炎症综合征,术后易发生急性纤维素性炎症反应和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是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可清除混浊的屈光介质,清除玻璃体的牵引和纤维化,有利于视网膜裂孔的定位,也可以做为未发生视网膜脱离者的预防性玻璃体切割手术,也可联合巩膜扣带术。上海眼耳鼻喉医院报告17例ARN(20眼)行手术治疗,18眼行玻璃体切割,2例行巩膜手术,同期对照组14例(21眼),随访5个月~5年,结果手术组(17眼)保持视力,对照组有15眼(71.4%)成为球状视网膜脱离,得出结论:视网膜脱离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并发症,适当玻璃体切割术可以改善预后。Muller报告10例ARN(14眼):随访36个月,行玻切+硅油填充,发现玻切+硅油填充能稳定视网膜结构和保护视力。
3.视神经鞘减压术 对ARN出现视神经炎症的患者行视神经鞘开窗术,发现有一定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