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创新

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创新

时间:2022-02-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崛起的民族和国家,不能没有哲学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的持续创新。我国经济学界此前从全盘照搬前苏联的政治经济学,到大量引进西方经济学理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引进、吸收多于创新。对于经济学的发展来说,这位经济学者的“研究”就是毫无价值的。包括经济学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需要研究者个人创造精神的发扬,需要研究者个人创造力的充分涌流。经济理论创新要有问题意识和敢于大胆质疑的精神。
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创新_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理论实务

一个崛起的民族和国家,不能没有哲学社会科学包括经济学的持续创新。改革和发展不仅有对旧的经济理论的反思,更有对新的经济理论的热切呼唤。

一、经济学创新是经济创新的首要内容

(一)原创性研究是中国经济学进入国际经济学殿堂的必由之路

像其他科学领域一样,由西方人在最近一两百年间发展起来的现代经济学,其基础理论的基本内容,虽然主要是一些与我们有着不同肤色、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外国经济学者通过艰苦探索而取得的认识成果,但却有不少属于人类共有的学术财富,对我国经济学而言具有一定的学习和借鉴价值。注重学习和借鉴,在学科建设中可以少走弯路,甚至一开始就能在较高的起点上向前发展。

但是,经济学研究有其特殊性,它既是学术理论,又与一定的国情和制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尽管西方经济学理论中的有些观点、原理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却不能简单地用来指导和诠释中国的经济问题。中国需要既具有普遍科学意义又符合自身特点的经济学说。要构建独具中国特色的经济理论体系,学习和吸收国外现代经济学理论中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虽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学习和吸收时又必须紧密联系中国的实际,有所创新,有所发展。

我国经济学界此前从全盘照搬前苏联的政治经济学,到大量引进西方经济学理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引进、吸收多于创新。近年来,国内每年出版的经济学论著可谓不少,然而,具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却不多,因而难以受到国际经济学界的重视。近20多年来,经济理论研究和经济学的发展,虽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我国经济理论界也不乏有成就者,但由于我国对现代经济学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从总体上看,仍处于起步的初创和探索阶段。不必讳言,我国至今既没有形成能自成体系且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学术流派,也没有出现能够引导国际经济学思潮和发展方向的大师级人物。

中国的经济学者要想迈向国际经济学舞台,靠一味地学习、借鉴和照搬肯定是不行的。中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在国际经济学界理应有中国学者的声音,而要能在国际经济学舞台听到中国学者发出的强音,就必须有大师级著名学者,特别是拥有重大开拓性和带动性甚至能引发经济理论或研究方法发生重大变革的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二)我国的改革探索和现代化实践有助于造就经济学大师级人物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前无古人的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对置身于中国这样一个正在进行伟大变革的国家的经济理论工作者来说,经济理论研究的价值不仅有助于现实经济问题的解决,而且有助于产生较高学术价值的经济理论和造就经济学大师级人物。中国经济学者面临的诸如宏观调控、国企改革、环境保护、金融安全以及“三农”等诸多问题,都是世界级的难点、热点问题,出色地解决这些问题本身就是对人类经济理论的重大贡献。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曾经说过“谁能正确解释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谁就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全世界的经济学家中,最有资格正确解释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当然是中国自己的经济学家。当越来越多的国外经济学家把目光投向中国时,中国的经济学家应该当仁不让地走在最前面。“经济学大师”,既非学位,也非职称;既不能授予、选举或任命,更不能靠媒体炒作或吹捧。名气大,著作多,不足以成为大师,更不用说派头、架子大了。经济学界堪称大师级的人物,应当是在经济学领域中某个方面真正进行原创性研究,作出开拓性、奠基性的贡献者。

大师首先应当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学术修养。按照有的经济学者的分析,经济学大师的学识一般有两个层面:一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掌握和判断,掌握越全面,判断越准确者,学识就越高;二是具有独创精神和独到的见识,能够创造性地解决经济学理论和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后者是一个更高的境界,它不仅要求经济学研究者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敏锐的判断能力,也需要有超乎寻常的智慧、毅力和勇气。

大师一般都有代表性的学术成果著称于世。其研究成果都具有独立的学术价值和独特的思想体系,即都具有独创性或原创性特征。不少经济理论工作者勤于笔耕,著作颇多,但即使有所谓等身的著作,如无独创性或原创性,也难以企及大师的行列。虽然著作是表达学问的一个最有效的载体,但学问的大小绝不是和出书的数量成正比的。有的学者之所以能够留名于经济学说史,并不是因为他写的书多,而是因为他在经济学某个领域里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虽然他们写的著作在数量上绝不是最丰富的,但他们对经济学发展的影响却是不可磨灭的。

大师不迷信书本,不盲从师说,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开拓创新。创新是治学之魂。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在创新中求发展,但创新也并非是简单地拒绝或抛弃“本本”。学术是一代又一代积累沉淀下来的。任何学者的研究都必须建立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之上,即使是某一学科的开山鼻祖,在开创新的研究领域或立帜标新时也离不开吸纳已有的研究成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学者既是继承者,也是创造者。在这种双重角色中,后者是主要的,继承只是创造的条件。前人的研究成果是学者向更高峰峦攀登的阶梯。

(三)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经济学者都应当把创新作为治学的基本价值取向

创新是经济学理论有所突破、有所建树的原动力。如果一位经济学者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了无新意,只是低水平地重复前人或他人已有的成果,那么他就不能通过自己的研究提供知识增量或为提供知识增量做贡献。对于经济学的发展来说,这位经济学者的“研究”就是毫无价值的。因此,每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经济学者都必须把创新作为自己学术追求的基本价值取向。学者一生的标志是他的学术成果,而学者最可贵的品格就是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经济理论创新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术生态氛围。一个国家社会科学繁荣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包括经济学在内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研究和发展,需要研究者个人创造精神的发扬,需要研究者个人创造力的充分涌流。如果没有宽松、和谐及相互探讨的良好环境,就无法形成勇于探索和创新的风气。因此,要遵循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扬学术民主,活跃学术空气,致力于创造一个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以及切磋争鸣的良好氛围。

经济理论创新要有问题意识和敢于大胆质疑的精神。无数事实表明,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起点。问题是指思维中的疑难和矛盾。通常,理论思维是在运用原有的理论不符合观察事实时,才开始产生疑问的。正是为了解决这些疑问,才开始了创新思维。因此,离开大胆质疑和发现问题,经济理论创新就无从谈起。恩格斯在批评一些人蔑视辩证法时曾指出他们带了很多“仪器”,却单单忘了一件“主要的仪器,即怀疑的批判的头脑”。学贵有疑,有根据的提问和科学的质疑起着解放思想的作用。它能开启思考的闸门,激励研究者跳出前人的窠臼,去探索新的领域和新的课题。进行经济理论研究,如果没有问题意识和大胆质疑的精神,没有勇于探幽索微的勇气和魄力,处处谨小慎微,随波逐流,四平八稳,这样的经济理论工作者怎么可能撰写出具有独到见解的佳作呢。

厚实的学术底蕴是进行经济理论创新的必备条件。经济学大师们正是因为具有丰厚的学养和独到的见识,才成就了他们与众不同的创造性研究。反之,如果研究者的学术素养不高并缺乏自己的见识,其成果也就难以走出他人的窠臼。因此,打牢学术根底,这对每个研究者来说,都至关重要。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研究者自身的学识和素质的提高。经济理论工作者必须认真读书,注重积累,特别是要重视学习最先进的知识,不断用各种新鲜的东西充实和丰富自己。处在日新月异的当今时代的经济理论工作者,不仅要努力学好本专业的知识,争取成为本学科领域的专才,同时还要尽可能多地学习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以及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争取成为学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通才。事实表明,掌握多种学科专业知识的人才,思路开阔,更具有创新精神,更易于创造出有重大学术价值的成果。

中国经济学者理应以坚定的毅力和执著的精神,花费更多的精力踏踏实实研究本土问题,因为只有注重研究本土问题才能“近水楼台先得月”。中国学者的经济理论研究工作只有植根于本国改革和发展的沃土之中,挖掘创新和向前发展的潜能,才能促进原始性创新的产生,经济学的理论之树也才能在中国的大地上蓬勃生长。

二、经济创新的归宿是知识经济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经济产业升级不断加快。二百年前的工业革命,引发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产业升级,它不仅促进了生产和经济的迅猛增长,还使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创造了人类进步史上的空前繁荣。当历史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一场新的产业升级正在以比工业革命更快的速度发生,这就是知识经济的兴起。一场知识经济的风暴震撼着全球,人类文明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无论是政治、思想、经济、军事、文化、教育、还是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在汹涌的知识经济的浪潮中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全球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都面临着重大的挑战,既有生机又潜伏着危机。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谁能够领先其他国家完成由传统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化,谁就能成为竞争的强者。知识经济对我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我们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一)知识经济概述

1.知识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1)知识经济的内涵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略称。是以现代化科学技术为核心,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上的经济。这种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

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传统的工业经济,是以传统工业为主要支柱,以大量消耗原料和能源为特征的经济。而知识经济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支柱,以知识资源为首要生产要素,是一种全新的基于高新技术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高新技术是指按联合国组织分类的八大类技术,主要有: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科学技术、新材料科学技术、空间科学技术、海洋科学技术、有益于环境的高新科学技术和管理科学技术(又称为软科学技术)等。

(2)知识经济的特征

知识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它与传统经济相比,呈现以下的特征:

一是知识经济以知识和信息为增长源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和信息被物化,使其成为软件、网络等产品并通过加工、传输、经营而为全球居民所消费。知识和信息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最重要的资源,且其具有无限性,非消耗性,共享性,持续增长,回报递增的特点。二是知识经济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在工业经济中,以资本密集型产业如汽车、钢铁、机械制造等为支柱产业。而在知识经济中,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将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成为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和支撑整个经济的支柱产业。以美国为例,美国信息产业所创造的产值的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40%~50%。三是知识经济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广阔,仅以信息技术为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芯片技术、光纤技术、网络、软件技术以及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领域全面领先,任何一个国家都可充分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在世界大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国家发展知识知识都不可离开世界大市场而闭关锁国。四是知识经济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体。工业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有形资产起决定的作用;而知识经济则时以知识、智力等无形资产的投入起决定作用。五是知识经济以创新为灵魂。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动力。“不创新就灭亡”,唯有全面创新,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等,以及将这些创新互相结合,并形成持续创新机制,使技术与经济、教育、文化相结合,综合协调,一体化发展,才能赢得和保持竞争优势。六是知识经济以人才为核心。知识经济实际上是一种人才经济,人才是知识经济的核心。知识的掌握,知识的传播,知识的利用,知识的创新,归根到底都要靠人去实现,现实的生产力只有靠掌握了科学技术知识的人,才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可以说人才是知识经济体系中的第一资源,谁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谁就占有制高点,就拥有强大的竞争力。七是知识经济以高新科技工业园为细胞。如果说工业经济社会的细胞是工厂,那么知识经济社会的细胞是高科技工业园。高科技工业园融人才,知识、技术为一体,是科研、教育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集中区域,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地,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是企业发展的保护伞。八是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工业经济的指导思想是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资源,以获取最大利润,这种对自然资源的过渡使用和依赖,严重损害了自然的生态平衡,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危及人类的长期发展。而知识经济把科学技术融为一体,使人类能更科学、更有效、更合理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同时开发未利用的自然资源,取代已近耗竭的自然资源。而且作为知识经济发展基础的知识是可再生的、无限的、共享的这就使得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是比原材料、资本、劳动力、汇率更重要的经济因素。科学技术起着真正的核心和关键作用,它极大地改变世界,成为人类进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前提;科学知识也将造就新的产业主体。与此同时,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还会带来社会价值观变迁,社会机构重组和社会分配调整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2.知识经济的巨大功能

在知识经济形态下,知识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知识经济推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不断增长,迅猛扩张。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推动第一产业不断升级,迅猛扩张。科技文化的注入,发起绿色革命,出现第二产业性质的大农业,兴起了第三产业性质的大旅游,还兴起了第四产业性质的知识农业,智能产品,比如信息农业、林业、试管畜牧业、基因养殖业等等。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经济促使第二产业的文化含量,科技含量迅速增长,从而带来了第二产业价值的爆炸性增长。生态商品,绿色商品,环保工业,绿色文化和高新科技也给全球发达或不发达地区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光明,知识经济带来的是经济的腾飞。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以信息业、服务业、商业、金融业和文化娱乐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出现一本万利,点石成金的发展奇迹。美国快餐几乎一夜之间风行全球和中国,而中国城、中餐馆则遍布世界各地。国际旅游50年间已由默默无闻的高雅行业迅猛地增长为全球三大产业(汽车、石油、旅游)之一,并且迅猛地向全球最大、最佳产业迈进。中国的国际旅游十年前还是一片空白,十年间已迅猛地增长为创汇70亿美元的高效益产业。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以信息、知识、高新技术和文化、人才元素为主体的新兴产业实现迅猛生长,迅猛扩张。基因高效农业,太空高效工业,信息高速公路,人才高速网络等,也如浪潮般兴起,势不可挡。其次,知识经济对精神文明的发展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和经济文化是双向运行的,知识经济促使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在

知识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市场体系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大文化体系建设将同步、配套、一气呵成。知识经济促使市场经济、法制经济、高文化经济迅速成长。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尘封几千年的中国古代文化、考古考证、周易老子、论语、孙子等等,成为风行全球的知识快餐。

知识经济的互动,正在使知识与商业、物业与高新科技相统一,在短短的时间内,爆发出无比巨大的精神文明财富和物质文明财富。目前全球信息业的产值超过1亿美元,并保持15%~20%的增长速度,信息产业令一度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的美国经济得以重现生机,其活力主要源于5000家软件公司。自1993年以来,美国工业生产增长的45%是由知识经济中的信息产业带动的;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后,美国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达到90%。微软公司创立时间并不长,但其资产已达到1500亿美元,其市场价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和,年仅41岁的微软总裁比尔·盖茨,个人资产连年雄踞世界富豪榜首,并以平均每周4亿美元的速度递增。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少数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欧盟,在80年代中期就已经开始向知识经济方向转化。如今,知识经济在这些国家已初露峥嵘,而处于工业化过程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许多也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加速科技产业化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总之,知识经济正在改变我们的环境,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知识经济使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经济、文化、生活都达到了一个崭新的境界,人类社会正处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同时迅猛增长、繁荣的新时代。1997年12月,联合国系统估计改变世界面貌和人类生活的重大高新科技产业化将在2030年前后全面实现。因此,人类将在下个世纪的下半叶全面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二)发展知识经济,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1.中国现代化所处的历史阶段及发展知识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中国现代化所处的历史阶段如果把现代化看作是一个历史过程,那么可以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进入了起飞阶段,其主要依据是:

①中国建立了稳定的中央政权,从而为经济起飞提供了基本的政治保证。

②经济增长率远超过了5%的起飞速度。

③形成了轻纺、家电、石化、建筑等带动起飞的主导产业。

④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超过了10%的公认标准。但是,面对知识经济的大潮,我们必须看到这一个事实,中国的工业化还没有全面实现,我们仍致力于缩短在钢铁、汽车、化工、铁路、家电等工业领域的工业化差距。而在便于全球范围内,国际竞争的主战场正在向知识经济转变。中国面临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双重压力:一方面我们要完成工业经济的建设,建成世界是最有规模、最有经验、最有竞争力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我们为了形成21世纪真正的国家核心竞争力,必须毫不迟疑地下最大力气抓科教兴国,在中国发展知识经济。

(2)中国发展知识经济所面临的机遇

知识经济的兴起是人类在工业革命二百年后所遇到的又一次产业升级,知识经济浪潮也正在一些发达国家悄然兴起,并使其国家的经济得到巨大的增长。同样,知识经济的崛起和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知识经济有利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目标的关键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长期以来,由于技术落后,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的贡献率一直比较低。因此,知识经济的发展将为我国充分利用国内外高新科技的成果,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变提供良好的机遇。

知识经济有利于我国产业创新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全面升级的工业发展阶段。知识经济的崛起和发展,以信息产业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为标志。其具有巨大的能量和生命力,可为传统产业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会使我国更好更快地改造传统产业,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培养以高新科技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加速发展信息业,大规模地发展技术含量高的服务业,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使高新科技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增长点。

知识经济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科技落后、人员素质低造成了高消耗、低产出的局面,阻碍了我国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而且严重损害自然的生态平衡,危及我国长期发展。由于知识经济是以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劳动结构的重组为前提条件,把知识技术融为一体,有利于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开发尚未利用的富有自然资源,以取代接近已近耗竭的自然资源并减少和防止环境污染。从而为21世纪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到下个世纪,以知识经济形态为主导的国家将会成为强者,而仍实行传统经济的国家将会在竞争中落伍。因此,面对这场刚刚兴起的知识经济浪潮,对我们国家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应当抓住这次机遇,积极发展我国的知识经济。

(3)中国发展知识经济所面临的挑战

在世界经济普遍持续增长的大环境中,中国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表现为:

①面临着高科技领域竞争激烈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总格局中的地位的重要因素。建国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同时也还存在着科技投入不够,科技自身的储备不足,对社会需求支撑不力等问题。1997年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49%,而发达国家教育投入占的比例为7%~9%。此外,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水平比较低,竞争力弱,经济和科技能力仍相对较低。我国主要行业技术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差10~20年,一些产业的主体设备和技术还处于主要依靠进口,飞机、移动通讯、软件等国内市场基本被外国所占领。

②面临着信息产业市场竞争激烈的挑战。据预测我国是未来世界最大的电子信息市场,2010年容量将达到60000亿人民币,因此,西方绝大多数跨国信息技术公司都纷纷涌入我国力争占领我国市场。而且我国自己的信息技术就总体技术层次看也比较低,产业规模也小,结构不合理,高技术部分中我国自己有知识产权的数目还比较少。

③面临着人力培养竞争日益激烈的挑战。知识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智力资源的占有,而人才是智力资源的载体,人才是知识经济的“制高点”,也是新的国家竞争的焦点。目前我国在人才培养问题上与其他一些国家差距较大。一是我国人口文化科技素质低,发展知识经济所需的群众基础和社会文化环境较差。我国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半文盲的人数达1.5亿以上,占同样年龄人口的16.36%,受过大专以上的教育的不足3%。在全国从业人口中,不识字的占11.6%,仅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4.8%,有初中水平的占37.8%,高中的12.1%,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3.5%。我国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仅占适龄人口的7%左右,远低于中等发达国家的20%和世界平均水平的15%。二是教育投入的力度不够,教育质量水平较低。世界银行《1992年世界发展报告》显示教育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我国约为2.5%居世界第98位,不仅低于3.6%的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低于同档次收入国家2.6%的平均水平。

④其他方面的挑战。目前,人们仍处于工业化中前期,经济实力不强,产业结构层次低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和法律体制尚未健全,目前我国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之中,这个过程是艰难而长期的。同时,长期以来我国经济、教育、科技三者严重互相脱节,各搞各的,互不衔接,更少渗透,致使我国科技知识创新水平不高,科技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水平远落后于经济国际竞争力水平。1996年,我国经济总规模排名世界第7位,而科技国际竞争力排世界第28位。

2.中国发展知识经济的有利条件和策略

(1)中国发展知识经济的有利条件

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将逐步占据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对发达国家而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是水到渠成,而对正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却是未期先至的不速之客。对于中国,知识经济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总结世界经济的发展经验和我国经济的现实发展状况——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发展,为在我国发展知识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为发展知识经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工业方面。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已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现在已基本具有了完备的工业基础和内部产业格局,并在一些代表先进水平的工业产业(如计算机工业)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科技进步方面,一些科技成果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文教事业方面,我国初等教育的普及程度已大为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数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一大批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人才已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

②知识经济本身的特点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为我国发展知识经济提供了外部条件。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在其初期发展阶段,新的产业刚刚形成,新的生产手段的覆盖面小。此时如果抓住时机,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等高新科技产业,将会在很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经济的发展速度。此时期是落后国家缩小与先进国家差距的最佳时期。当今世界的知识经济发展正是处于在这样一个时期,这就为我国发展知识经济提供了难得的良机。此外,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渐增强,知识经济的兴起逐渐具有全球化之势。我国可以利用这一趋势加强对外交流,促进改革开放,更多地吸引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借鉴发达国家的文明成果,尽早实现与世界知识经济接轨。

③我国政府对发展科技和教育重视并具有明确的战略决心。我国政府已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战略加以实施。在党的十五大上,新一届国家领导人进一步强调了科教兴国的战略重要性,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具体目标和措施,这将为我国发展知识经济提供一个积极的、有利的条件。

④科技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效。第一,科技成果商品化体制开始形成,科技市场作为我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初具规模;第二,科技组织体系单一和全民所有制被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结构所取代,呈现出共同发展的繁荣局面;第三,科技运行机制发生重大变化,科研机构的任务和经费由单纯由政府主管部门下达发展为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筹集;第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等等。这些为我国发展知识经济提供了良好机制和广阔天地。

⑤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启动和科技工业园区得到一定发展。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和应用系统。通过知识创新工程建设、技术创新工程建设和211工程建设,为发展知识经济带来勃勃生机和源头活水。同时,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科技工业园为主体,高新科技服务中心和高新科技产业开发相结合的一位三体的发展结局。它对推动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中国特色知识经济和重要组成部分。除此之外,中国政治背景的稳定,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等等,所有这些都为中国知识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我国也有一些同发展知识经济不相适应和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发展知识经济是有一定的困难。但是,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几次丧失了参与技术革命的机遇而落伍,这已是惨痛的历史教训。同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要求我们积极发展知识经济。众所周知,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人口多,底子薄,工业化程度低的国情基础之上的。要追赶世界发达国家综合国力水平的目标,要求我们大力发展知识经济,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增长的中国特色的建设新路,这样,我们才能完成走出贫困,改变落后的重任。因此,这次无论如何,我们也要紧紧抓住知识经济的历史机遇,未雨绸缪,全力以赴,努力追赶知识经济的最新潮流。

(2)中国发展知识经济的策略

针对我国国情中的不足与欠缺,我们须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采取相应的对策,发展知识经济,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其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迎接知识经济时代。

即必须树立知识即资本的观念,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意识和民主意识,增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意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即资本、即财富,谁拥有更多的知识,谁就拥有更多的主宰权,人们追求的不再是土地、金钱,而是科学技术知识,因此,牢固树立知识即资本的观念,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意识观念,使全民族都能明确认识到知识资本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竞争的优势,使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这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出路。只有自由、开放、民主的学术生态与人文环境才能促进科学发达,技术进步和激发人的创新精神。因此,提高全民族的民主意识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必要条件。知识经济是世界一体化下的经济,增强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意识,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②加大力度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重视人才在知识经济中的特殊作用,大力发展教育,尽快提高我国的人力资本素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国家创新体系,增强国家科技战略储备。知识经济是人才经济,人力资本是推动生产率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教育落后,人民素质低下,这是制约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发展知识经济,必须大力发展教育,增加教育投入,推行教育改革,注重学生的素质、能力、个性、创造力的培育,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培养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这是发展知识经济的当务之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和国家的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和世界总格局中的地位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创新能力不强,与知识经济的要求很不适应。因此,要加速科技进步,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建立新型的国家创新体系。

③从国家的实际出发,有重点地大力发展我国的信息产业和其他高新科技产业。知识经济的重要标志是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方针应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主,使其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先导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带动整个工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在新兴产业领域中迎头赶上。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国的比较优势和劣势,重点发展我们具有优势的产业。

④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的立法。《专利法》、《商标法》已部分涉及到对知识产权和名优产品的保护,但执法力度不够,甚至有名无实,严重影响了社会发明创新能力的发挥。有的法规尚不健全,特别是关于新技术新知识的保护,还没有进入法律条目,使执行起来很困难。因此,为保护知识产权,促进我国科教事业的振兴和发展,须继续建立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如:《科学技术法》、《高科技产业法》等等。

⑤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引导和调控全社会资金投向知识经济;加强政府财政支持,制定优惠的税收政策,加大金融政策的倾斜力度,进一步发展资本市场,创立高科技产业投资基金,发展风险投资。发展我国的知识经济必须在深化科技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加大投入力度,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并积极引导和调控全社会资金投资于知识经济,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我国就要逐步增加对高科技产业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应实行部分拨款、部分低息有偿使用,专项用于重大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孵化期和产业化启动期的投入。另外,发展我国知识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融资,由于我国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机制不健全,融资方式不多,融资渠道不畅,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因此,必须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广泛融资,包括银行融资,财政投资,利用外资等。同时,要注意进行金融创新,发展风险投资,以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知识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它给世界各国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我们应该认清形势,紧紧抓住机遇,勇敢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中国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政策措施,创造条件向知识经济转化,实现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