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

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

时间:2022-02-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认为,根本原因是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缺少顶层设计。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是把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关键。
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必须加强顶层设计_思想文化新论

叶国英[1]

摘 要: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丰富成果。但是由于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之间缺少相互转化的桥梁,导致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总不能尽如人意。本文认为:引入大型工程管理中的顶层设计,可以帮助我们架设起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之间进行相互转化的桥梁,把科学发展观注入思想政治教育战略规划之中,切实而又持续地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本文首先讨论什么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然后全面分析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引入顶层设计的重要性,最后指出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顶层设计的要点。

关键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实效;顶层设计

如何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是三十余年来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基本主题。围绕这个基本主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学科和课程、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机制等方面积极改革创新,有了长足的进步,其成就不容置疑。但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却仍然没有根本性的改善。我们认为,根本原因是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缺少顶层设计。要从根本上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必须加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顶层设计。

一、什么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

“顶层设计”(TOP-DOWN)源于自然科学或大型工程技术领域的一种设计理念。顶层设计的字面含义是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想,基本内涵是对战略目标及其在时间、空间的展现形态和实现方式的设计,在这个意义上,它属于战略规划问题(吕德宏、李炳彦,2008)。其思想内涵主要是,用系统论的方法,以全局视角,确定目标,对项目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谐各种关系,选择实现目标的具体路径,制定正确的战略战术,并适时调整,规避可能导致失败的风险,提高效益降低成本。“顶层设计”这一个工程学概念后来被广泛引用于信息科学、军事学、社会学、教育学等领域,成为在众多领域制定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

顶层设计的特征是:首先,顶层设计的核心是以“应然判断”为导向的建设性理念。顶层设计以“应该这么样和应该怎么办”(应然判断)为导向和选择标准来确定“怎么样和怎么办”(实然判断),然后再解释“为什么和会怎样”(必然判断)。换言之,顶层设计是以目标及期望为导向来权衡进退取舍,强调以我为主的自主创新。因为一个社会主体(国家、企业、大学、个人)要做什么和为什么要做只有和自己的目标及期望联系起来才有意义。其次,顶层设计是战略思想转化为战略行动的桥梁或蓝图。作为战略发展的两个层面,战略思想偏重理论,战略行动则关乎实践。战略思想需要落地,转化为战略行动,这就需要途径,讲求方法。顶层设计其实就是以战略思想为指导而创建的战略行动的总体框架。它是战略思想的延续和细化,又是战略行动的前提与依据。顶层设计在根据任务需求确定核心或终极目标后,将所有的子系统、分任务单元都不折不扣地指向和围绕核心目标,明确每个子系统、分任务单元的具体要求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具体的可操作性。因此,顶层设计是战略思想与战略行动之间的桥梁,意义在于如何按未来的战略构想付诸于当今的现实行动。再次,顶层设计是一个通过对话达成共识的机制。顶层设计要以全局视角,对系统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谐各种关系。为此,系统各方面、各层次的主体之间必须不断对话、大脑激荡、相互协调,达成共识。正是这个对话和达成共识的机制使战略规划获得强大的执行力,并且不断引导整个战略规划的动态优化过程。最后,顶层设计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吕德宏、李炳彦,2008)。顶层设计必须要有科学性,理论逻辑要严密,行动框架要精确可控。但是,顶层设计面对的是动态的复杂系统。复杂系统中存在许多不可量化的因素和不确定性。处理现实问题和不确定性,需要事实和数据,但更需要想象力。不确定的方面正是想象力奔驰的广阔天地。

顶层设计或战略规划是战略管理的一部分,是一个持续的、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规划(研究分析战略与规划,产生思路与选择),形成文件,实施与监控。顶层设计思想方法的简单描述就是:战略环境分析和预测—使命和任务—能力需求分析—结构分析—计划和实施方案—资源投入保障—实施和监控—决策行动切入,特点是从未来把握现实,用顶层引领下层。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进行顶层设计就是要制定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规划,实质是制定思想政治教育变革与发展的纲领,决定大学思想组织教育在21世纪发展环境中发展方向和行动重点。其目的是梳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主动适应环境变化,与时俱进;把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作用”转化为“实际作用”,树立“智慧权威”引领思想政治环境变化趋势。

具体讲,就是用系统论的方法,以全局视角,在系统分析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基础上,确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和任务需求,围绕使命和任务需求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制定出理论一致、功能协调、结构合理、资源共享、关系和谐、行动明确的总体框架,并将其在动态中加以优化。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顶层设计是大学教育顶层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内外高校战略规划制定的实践,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顶层设计主要由四个环节组成:第一个环节就是制订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总体规划,确定战略目标和任务,这个环节是定方向。第二个环节是制订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计划(或方案),这个环节是定计划。第三个环节是确定项目与优先级,这个环节是定次序。第四个环节是确定投资、预算安排,这个环节是定资源。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顶层设计产生的关键性文件是:使命、目标、战略规划、专项规划、财政与资源规划、操作性行动计划

二、加强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顶层设计的重要性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与日俱增,面临的形势日趋复杂,战略规划的重要性日益显著。用科学发展观引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是把科学发展观注入思想政治教育战略规划之中。只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战略规划科学了,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科学发展。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是把科学发展观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关键。

第一,顶层设计有助于推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建设。2004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会议上指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目标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在这一开创性的事业中实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理想目标,我们必须建设一个新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而不能依靠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改革。改革关注现实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实践证明,只着眼现实问题的改革常常会使改革者面对“按下葫芦升起瓢”的窘境,导致改革措施在同一个层面、同一个维度转圈,而不能真正打破现有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在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框架内,单靠某个方面的改革并往往不能实现预期效果。例如,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变成必修课、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课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设置等,这些措施产生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由一系列独特的、集成的次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如果要改变其中的一个子系统,就得重新设计另外的次系统来兼容。例如,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课时,就需要增加教师投入的教学工作量和教学内容的增加,还需要调整学生的课程结构等。更重要的是,在现有的框架内有些新增加的改革因素与现有的因素之间难以兼容。例如,在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内很难将贯彻国家政治意志和大学生个性化政治需求相互兼容。这意味着我们必须重新规划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个重新规划必须着眼于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理想目标,用理想目标为标准对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措施和创新进行选择,加以汇集和整合,形成一个全方位、协调发展的新架构。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顶层设计。

第二,顶层设计能够产生强大的凝聚力,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创新。不管在产业界、教育界还是其他领域,任何自主创新并将其持之以恒的动力都来自对理想信念的追求。这个理想信念具体化为一个鼓舞人心的愿景,把一个团体中不同的人凝聚在一起,为实现共同的理想信念而努力。对中国共产党的先辈们而言,他们一开始就抱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理想信念,有一个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的愿景。通过这个愿景,把无数的志士仁人凝聚在一起,沿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取得了全国胜利。对计算机界的人士来说,他们一开始就有一个愿景,就是让电脑成为对每个人都有用的工具。经过不断地规划和持久的努力,电脑走入了千家万户。顶层设计就是一个将理想信念具体转化为一个鼓舞人心的愿景、形成共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动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者、研究者、教师、学生辅导员、学生相互对话、参与顶层设计的过程。通过学习、教育、大脑激荡、提出和检验新思路,达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愿景,把实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目标变成每一个参与者共同的内在动机和自觉行动。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理论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同样,顶层设计的思想一旦被从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职员工所掌握,未来的理想目标一旦在从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职员工中形成共识,就能产生强大的凝集力、自主创新动力和执行力。

第三,顶层设计是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关键。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的成果显著。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许多研究论文从概念到概念,从思想到思想;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则就事情论事情,从实际到实际。理论与实践脱节是长期以来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不佳的根本原因之一。顶层设计或战略规划是个具前瞻性的认知与行动复合体,因此顶层设计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之间架起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桥梁,并且为理论与实践之间如何转化提供“蓝图”。因此,通过担当在理论和实践桥梁、提供相互转化的“蓝图”,顶层设计可以极大地改善和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第四,顶层设计能够减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浪费。战略规划的“底层”是资源投入、资源分配、资源保障。没有资源保证的顶层设计或战略规划是“空想”,但是,没有顶层设计的资源投入就像“无乐谱演奏”、“无图纸施工”一样,会造成资源浪费。由于我国高校信息化过程中缺少顶层设计,因而普遍存在“信息孤岛”、用户权限不一致、应用系统重复建设、硬件重复投资等问题,导致资源大量浪费。美国国防部从2003年开始把“规划、计划、预算与执行”(PPBE)这一战略规划制度作为国防资源分配管理的新制度。这一制度统筹近、中、远期的军事需求、作战能力、武器装备研发和国防资源,各项规划和计划,最终落实到资源投入上。这一制度的实施,大大地提高了美国国防资源的投入效率。这些实施从正反两方面告诉我们,加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转换思考排序,把思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究竟应该干什么”放在首位,而不是把“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花多少钱才够”放在首位,必然会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运用的合理性上升。

总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顶层设计能够使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加主动地应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环境条件的快速变化,并进一步强化其发展方向的战略选择,使其在环境变化时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三、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顶层设计的要点

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顶层设计必须抓住以下要点:

第一,把握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顶层设计的逻辑起点。胡锦涛同志在2004年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提高”和“培养”,是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使命任务的总体描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顶层设计就是要从“提高”和“培养”切入,以“提高”和“培养”为逻辑起点。我们需要对这个使命任务加以系统和细致的描述,特别是要系统仔细地描述清楚的是两个基本关系:一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与“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人”满足现代社会要求的合格的“公民”和“全人”之间的关系;二是培养一个“德智体美”的人。所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顶层设计都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逻辑起点,对这两个基本关系作出与众不同的描述。为此,高校必须全面地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内部的优势和弱点,以及学校确定的总体培养目标和办学宗旨。

第二,搭建合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架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许多不同的功能。例如,从性质角度,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等;从内容角度,有保证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调节功能、转化功能等。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些功能都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它们的性质、内容、实现方式、评价标准都各具特点,那么,为了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这些功能应该如何搭配、实际如何搭配、为什么要这样搭配。这是非常重要也是迫切需要破解的问题,也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顶层设计中的一个难题。

第三,设计支撑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模块结构”。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成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提高其功能,而且还要合理地发挥多种功能。功能塑造结构,结构支撑功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构是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论研究、学科和课程、队伍建设、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管理机制、道德实践等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应当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结构才能更好地支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提高和合理性呢?“模块化”是关键所在。这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复杂系统拆分为组件,即具有合适界面的子系统。每一个模块或某个模块组合都可以单独支撑某种或某组功能,也可以协同起来支撑更复杂、更高级的功能组合。采用模块化的思路建设新型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应充分注意硬件和软件、定性和定量、实际和虚拟的结合。

第四,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投入、资源分配、资源保障计划。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资源投入、分配和保障,必须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需求融为一体。对具体项目的资源投入、分配和保障,必须在实施计划的框架内进行整体测算和考虑优先发展级的基础上实施。

第五,要明确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顶层设计的主要任务。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顶层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尽快编制《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它的主要作用是给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的远景目标,特别是要明确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及课程系统、途径和方法系统、组织系统、社会环境系统、信息系统、资源保障系统的目标、任务、布局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总体规划指导下,尽快编制《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及课程系统建设规划》、《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方法系统建设规划》、《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系统建设规划》、《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环境系统建设规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保障系统建设规划》;并根据规划和方案确定各年度目标项目和优先级,以便确定投资,安排预算。

总之,系统地加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顶层设计对从根本上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至关重要,这也是目前我们在推进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改革中先行要解决的。因此,必须加强前期研究和理论储备,尽快完成总体规划,并在其指导下加紧制订专项规划,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琴.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若干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4,(4):108-112.

[2]罗洪铁.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三十年的改革与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2009,(2):53-57.

[3]吕德宏、李炳彦.关于顶层设计的思路与方法的学术对话[N].解放军报,2008,4(29):6.

[4]吕一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研究的若干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5,(11):38-39.

[5]扬威.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系统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2008,(1):48-52.

[6]张万玉.思想政治教育基本要素[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2):101-104.

[7]课题组.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30年回顾与展望[J].高校理论战线,2008,(12):26-32.

[8]熊建生,杨欢欢.思想政治教育前沿研究的新视野——郑永延谈三种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J].法制与社会,2007,(8):694-695.

[9]杜君,赵秋静.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知识型教学向信仰型教学的转变[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24(4):57-59.

【注释】

[1]叶国英(1955—),女,上海人,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长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马列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