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位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公众评价体系

“三位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公众评价体系

时间:2023-02-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是公共文化服务公众评价的落脚点,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归宿和旨趣。我们以宁波市鄞州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为参照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的“鄞州模式”。正因如此,我们要建立的公共文化服务公众评价指数力图克服这一缺陷。
“三位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公众评价体系_公共文化服务:制度与模式

二、“三位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公众评价体系

本课题围绕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状态、评价机制、居民满意度三个维度,着力构建“三位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公众评价体系,其中:(1)目标状态是标准。什么样的公共文化服务是让人满意的?这就要求我们确立一个公共文化服务的参照系,以这个参照系为标准描述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状态,然后对照这个目标展开公众评价。(2)居民满意度是归宿。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是公共文化服务公众评价的落脚点,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归宿和旨趣。(3)评价机制是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公众评价机制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目标能否实现的保障。没有评价机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目标的实现只能是镜中望月、水中观花,流于空谈。

(一)“三位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之“鄞州模式”

要想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评价,必先确立参照系,确立一个让人信服的标准。俗语云: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缺乏一定标准的公众评价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缘此,我们在大量前期调研的基础上,选取了宁波市鄞州区作为典型样本,通过文献分析、材料审阅、实地走访,深入考察了宁波市尤其是鄞州区公共文化服务的现状。我们不无欣喜地发现,这一朵傲然绽放的公共文化建设中的奇葩带给我们太多的兴奋和惊喜,其公共文化发展主要指标和综合实力全省第一,并居于全国前列,入选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全国唯一拥有创建资格的县(区)级单位。我们以宁波市鄞州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为参照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的“鄞州模式”。

img111

图1

1.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

环境,《辞海》的定义是“人类的外部世界”。文化环境体现的是一种氛围、一种风气,一种对于文化的源于内心的态度,它带给人们的是一种默会的整体感觉。越是开放包容,越是能兼纳各种文化之精华,融合各种文化之所长,越是能促进本土文化的发展。一个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是公共文化服务得以繁荣的先声。走进鄞州,扑面而来的便是一种对于文化的源自内心的尊重、热爱、理解和欣赏。调研过程中,我们听到最多的是“我们鄞州的领导是真正懂文化、爱文化的”,也许正是这种氛围成就了鄞州,成就了“鄞州模式”。

2.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

任何一个地区的文化,倘若走完全一体化的道路,势必丧失活力、缺乏生命力。正所谓: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只有建立多元一体、和谐共生的文化格局,才能使得公共文化服务真正落地生根,获得旺盛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以鄞州为例,在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方面,政府的投入力度自然是首屈一指的,但社会力量的参与更加让我们由衷赞叹。在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方面,既有主流的大众文化,又兼顾特殊群落的小众文化;既有为年轻人喜爱的项目,又有为年长者热衷的项目;既考虑本土人的习惯,又照顾外来人群的偏好……形成了公共文化建设的“无缝链接”。

3.完备便利的文化设施

公益、均等、便利的公共文化设施是人们参与文化、享受文化、创造文化的基础条件,又是人们与公共文化服务实现零距离接触的物质载体。公共文化服务要想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发挥应有的作用,必须依托于一定的公共文化设施。这些公共文化设施的公益性、均等性、便利性体现与否大大影响人们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现在,有不少地区(如宁波、上海、广州、深圳等等)提出打造“10分钟文化圈”、“15分钟文化圈”均是基于这一考虑。在鄞州,这一点可以说是得到了完美体现。我们在调研过程中无一例外地接受这样的邀请,“晚上来看看文化广场吧,真正的万人广场,热闹得紧”。也许,一句挂在墙上的普通标语能给我们一些启发,“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排难”,正是这种朴实的追求汇聚成不竭的动力,使得鄞州的文化设施真正变成了百姓的福祉。

4.良性循环的文化生态

在现代化浪潮的猛烈冲击之下,大众文化挟西方工业文明的威力而来,以雷霆万钧之势席卷全球,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多样性构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很多地区的本土文化急剧萎缩甚至黯然消失,在历史时空的坐标里留下永久的遗憾。当此之际,鄞州却给我们带来了别样的回答,星罗棋布的民办博物馆让世代相传的本土文化熠熠生辉,与现代文化、大众文化、主流文化一起,共同谱写了鄞州多样化的文化图景,形成良性循环的文化生态。

5.公众意识的文化自觉

“文化自觉”这一概念一经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旋即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文化涉及人们的情感记忆、思维习惯、精神感悟,涉及人们的历史认知、观念认同、理想追求。我们说公共文化服务不仅要“送文化”、“种文化”,更要催生人们对于文化意识的自我觉醒,以悉心呵护的姿态唤醒深藏于人们灵魂深处的文化意识,唤起公众对于文化的追求、思考、创造。鄞州民间文化的卓越实践证明,蕴藏于千百万人们心中的文化意识一旦被唤醒,形成全民的文化自觉,将会发挥难以估量的作用。

6.颇具影响的文化软实力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日益演进,在经济“硬实力”较量的同时,文化“软实力”日益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最具深远意义的竞争力量。文化作为历史文明的积淀,作为社会发展方向的引领,是更深层次、更高境界的追求。它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安危,关乎一个地区建设的成败。在文化软实力的打造方面,鄞州无疑走在了前列,各式各样的奖杯无声地述说着鄞州文化的灿烂辉煌。

(二)“三位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公众评价指数的建构

1.公共文化服务公众评价指数的性质描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在顾客至上和结果导向的理念引导下,公共文化服务评估的关注重心逐渐转向公众满意,基于满意度的公众评价备受重视和推崇。然而,公众评价的理论预设是公众能够知晓政府运作的实际绩效并且公众作出的评价与公共文化服务的实际绩效状况相一致。

在实践中,无论是学者还是政府部门都把这种理论预设当作无需检验的公理。忽略了满意度调查样本采集的随机性和主观评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的问题,从而影响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正因如此,我们要建立的公共文化服务公众评价指数力图克服这一缺陷。比如,公共文化设施的覆盖面,其实可以通过“硬指标”去衡量、去约束政府建立健全立体化、全覆盖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而居民满意与否的主观感受情况,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等软指标去充实、印证。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硬指标”与“软指标”相结合的复合评估指数,使得公共文化服务公众评价指数的调查建立在更加科学、更加规范、更加可比的基础上。

2.公共文化服务公众评价指数的建构原则

为了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公众评价指数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效性,指标的选取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指标体系的设计既要符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的趋势,又能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进行评价,从而指导、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工作,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第二,整体性与层次性相结合

指标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应该能全面综合地反映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总体水平和特征。在确定具体的指标时,必须依据一定的逻辑规则,体现出合理的结构层次。

第三,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

由于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和影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逐渐推进的过程。没有对过程的规划与监督,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同时,目标规划、结果预期对过程也形成一定的引导和制约作用。因此,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公众评价时,既要看结果,更要看过程,也就是说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并重。

第四,常态性与绩效性相结合

指标体系的设计应能够体现对公共文化服务绩效的常态考核,让绩效回归常态,才能保证指标的可持续性运用。

第五,定性分析与定量考查相结合

所有指标都应具有可测性,否则很难实现指标的功能。对于难以量化的指标,通过定性分析,转换为参数指标,纳入评价体系进行量化评估。

3.公共文化服务公众评价指数的框架

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因此,无论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公众评价,还是对公共文化服务进行满意度调查,归根结底,是为了改进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提高公众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及产品的满意度。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什么样的公共文化服务才是居民满意的?前已述及,我们以宁波市鄞州区为参照系,概括了“鄞州模式”的六大特征,我们便以这六大特征为维度建构评价指标,制定指数框架。

——文化环境开放包容。主要考察公共文化设施,公共文化服务活动准入条件的无差别性。

——文化格局多元一体。主要考察公共文化投入的多元性,公共文化活动类别的多元性。

——文化设施完备便利。主要考察文化设施规模、覆盖面、使用率、满意度;公共文化设施的管理水平。

——文化生态良性循环。主要考察现代文化与历史文化遗产共存情况,中华文化与地区文化共存情况。

——文化自觉。主要考察民间文化展馆的规模、影响力、满意度;民间文化艺术团体的规模、影响力、满意度。

——文化软实力。主要考察获奖情况、荣誉称号、影响力。

4.公共文化服务公众评价指数的内容

表1 公共文化服务公众评估

img1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