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最普遍的化石

最普遍的化石

时间:2022-02-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仅限于新石器时代以后的人类活动为标志,至今约1万年。为此,科学家对现代人发生提出了非洲发源说和多源发生说。另外,海狮、海豹、海象和海牛也是有陆生哺乳动物走向海洋和海岸生活的次生演化。奇蹄类的现生代表包括马、貘和犀牛等,蹄为奇数,而且脚的中轴通过中趾,它的内趾和小趾均已退化,只有3个趾起作用。
新生代_生命起源与演化

四、新生代

新生代从6500万年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但其中间又分第三纪第四纪。在第三纪中按不同的地质与生物演化特征又划分5个世。在第四纪中,又划分出更新世和现代。现代仅限于新石器时代以后的人类活动为标志,至今约1万年。

第三纪是被子植物大发展时期,也是鸟类和哺乳动物大发展与辐射适应时期。在这期间更高级灵长类如类人猿和南方古猿出现。

自上新世以来,地壳造山运动和各大洲板块移动,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脉、阿尔卑斯山建成,四大洋、五大洲成型。地球气候分带,环境分异,四季有所变化。在植物界,被子植物取代裸子植物,得到全面发展,南北半球到处覆盖绿色植物,为各类动物提供食物与栖居。高等植物中适应性最强的豆科植物和最为进化的禾本科和菊类获得最广泛的适应与分布。

第四纪更新世北半球进入冰川期,距今约100万年,气温下降,使一些大型兽类绝灭,如猛犸象等。冰川期后期,大约在25万年前后,非洲、亚洲、欧洲,都有直立人、早期智人化石分布。直到4万年前,进入晚期智人时期,好像各大洲智人走向现代人出现了,导致某些混交新生或绝灭(如尼人)。为此,科学家对现代人发生提出了非洲发源说和多源发生说。自人类社会进入农耕时代后,家禽与畜牧业得到发展,与农业有关的生态系家鼠田鼠,鸟类的鹦鹉科、雀科以及农田昆虫也都发展起来。随之,人类对生态环境影响与破坏是巨大的,这是后话。

1.哺乳动物时代

哺乳动物古老种最早发现于晚三叠纪,有如鸭嘴兽、针鼹、有袋类,但真兽类也称胎盘哺乳动物则在新生代早期由原真兽类适应辐射出多种类群,如有趾类、啮齿类、鲸类及灵长类,都是胎生、哺乳幼子。

鸭嘴兽是现存最原始的兽类,属于原兽亚纲的单孔目,因直肠和泌尿生殖系开一个共同的肛门孔。鸭嘴兽为水生,卵生,但幼兽靠舔食母兽的乳汁成长。成兽无牙,无软唇,而有鸭嘴状的吻部,骨骼和软体都有着许多与爬行类相似的特征(图4-9)。

img28

图4-9 鸭嘴兽和袋鼠

(1)有袋类

有袋类与有胎盘类的形态有许多相同之处,它们分别发生于白垩纪中晚期,有共同祖先但很快作为独立发展。美洲可能是有袋类的发源地,它们相继在始新世末迁移到欧洲、亚洲和澳大利亚等地。造成有袋类在第三纪和现代澳大利亚繁荣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白垩纪晚期之后南美洲和澳大利亚与其他大陆逐渐分离成岛屿与大陆,没有其他动物的竞争,以至于有袋类在这两个岛屿大陆得以辐射发展(图4-9)。

(2)啮齿类

啮齿类动物包括啮齿类(如松鼠、鼠)和兔形类(如家兔、野兔)。现代的啮齿类种类不多,但种群数量超过了所有其他哺乳动物总数的总和,体形小、繁殖力和适应性强。从进化角度看,这些动物在很多方面代表了哺乳动物成功的最高点,特别是老鼠机警狡猾广泛分布在城乡生活区,人类都难以对付它。蝙蝠是哺乳动物中唯一飞行统治者,其起源可能相当早,因为它在始新世已有高度发展,可能源于树上滑翔飞鼠。蝙蝠外形似鼠但前肢的掌骨、指骨特别长,指骨末端到后肢及尾之间,都长着薄而柔软的翼膜,所以,当它张开翼膜时能像鸟一样在空中飞翔。蝙蝠怕光,保持着夜间活动性,这是一类早已独立进化的啮齿类动物。

(3)有趾食肉类

有趾食肉类包括陆地和水生类型,如猫、狗、虎、狮、豹、海狮、海豹等最早的食肉类是细齿兽,又称古猫兽类化石,发现于北美和欧亚古新世、始新世和渐新世地层中,仿佛有个地域的发展过程。

猫形食肉类包括现代的灵猫科、鬣狗科和猫科动物,灵猫是晚新世出现,而鬣狗是到中新世从灵猫类分出。猫科动物则较早从灵猫祖先分出,后来发展很快,到渐新世时,它们与现代的亲属已没有多大区别了。猫类在捕杀和肉食生活上的特化是最完善的,它们很强壮、很灵敏,善于跳跃捕杀。美洲狮子和豹以及亚洲老虎与豹,都有发达的犬齿但足趾既有锐爪,又有软肉垫,善于偷袭与奔跑。

狗种的演化由晚始新世的指狗(Cynodictis)开始发展到中新世的新鲁狼(Cynodesmus),最后到更新世和现代狗、狼、狐等。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前期(1~2万年前),原始人类过着采集、狩猎时就开始和狗生活在一起,在上万年的人工家养驯化下,家狗的体形、体质和习性已经与它野生似狼的祖先差别很大了。

(4)鲸类

鲸类包括海豚、鲸等,在分类上属于哺乳纲鲸目。鲸类是一类很早从陆地走向海生演化的哺乳动物。最古老的化石为始新世的巴基鲸,基本上是生活于河边,可深潜水捕食鱼类。距今5000万年前,有功能性后肢,类似于海狮能在陆地行走。距今4000万年时,鲸类的后肢已退化的很微小,成为现代鲸类一样完全为水生。虽然鲸变为鱼的样子,前肢变成胸鳍,后肢变成水平的尾鳍,但它的生理结构末变,仍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另外,海狮、海豹、海象和海牛也是有陆生哺乳动物走向海洋和海岸生活的次生演化。它们至少也经历了数百万年的海洋生活才发生从外貌改变到生理的适应。

(5)有蹄类食草类

有蹄类食草哺乳动物,有着众多的化石依据和现生类群,共约16个目,如牛、马、羊、猪、象等。最原始的有蹄类为裸节目的化石,有出现在古新世早期,如熊犬科化石,其中某些成员接近于奇蹄类、偶蹄类甚至鲸类的祖先。通常个体较小,所有牙齿都存在,臼齿仍保留原始的三楔式,背部容易弯曲,四肢短,脚有爪,尾很长。

奇蹄类的现生代表包括马、貘和犀牛等,蹄为奇数,而且脚的中轴通过中趾,它的内趾和小趾均已退化,只有3个趾起作用。马类属于早期始新世的始马,体型小,只有狐那么大。此后经过间马(Mesohippus)、中新马(Miohippus)、草原古马(Merychippus)、上新马(plichppus),最后到现代真马。马的演化趋向可归纳如下:①身体增大,背部伸;②腿和掌趾长度增加,侧趾退化,中趾加强;③门齿变宽,犬齿退化,前臼齿臼齿化,颊齿齿冠变高;④下颔和夹骨加深以容纳高冠的颊齿;⑤脑量增大,变复杂化。

偶蹄类动物包括猪、牛、羊、河马、骆驼、鹿、长颈鹿、羚羊等,其主要特征是脚的中轴通过第三和第四趾之间来支持身体重量。这就是三、四两趾发展而其他趾足退化或合并。最早的偶蹄兽出现于始新世初期,也起源于裸节目,最原始的代表为古偶蹄兽(Diacodexis),它个体小、四肢短,脚上有4个起作用的趾,头骨大,犬齿比较发达,颊齿低冠。经新生代早期的分异演化到第四纪反刍类达到了空前的繁盛时期,包括各类鹿类和牛羊类,这是现代偶蹄中最多样化的一类。骆驼起源于北美,随后分布到南美和欧亚,体型变大,偶蹄变为宽阔的肉垫,适于在柔软的沙漠上行走。骆驼也是反刍动物,它与真正的反刍类分化甚早,而且一直独立进化。

原古猪(Propalaeochoerus)是最早的猪类之一,发现于欧洲的渐新世初期。到新生代中期和晚期,它们沿着很多方向发展,但都有相似的生活习性,是一些原始森林的动物,它们大部分时间里在寻找食物,至今各洲还有许多野猪分布。在人类社发展早期,猪已被农家驯养,家猪的祖先可能是亚洲猪,只是近几千年来它们被移至世界各地。

2.高级灵长类与人类起源

高级灵长类动物包括猴、猿、类人猿及人本身。人属于哺乳动物的灵长目,而猿、猴类也属于灵长目。在灵长目中通常又分原猴亚目和类人猿亚目,其中原猴或古猴,始于始新世,约4000万年前,直到现在演化成现代猴类。另外,类人猿又有三条支系,即阔鼻猴类、狭鼻猴类和人猿类,分别演化出现存人猿超科、猴超科、长臂猿科、大猿科和人科。其分类可用图4-10所示的路线来表示。

img29

图4-10 高级灵长类科、属分类关系

灵长类祖先,根据过去的化石,视为原猴或埃及古猴,始于4000万年前的始新世晚期。前些年,我国人类考古学者在长江下游江苏溧阳发现在4500万年(始新世中期)的中华曙猴,亦是一支高级灵长类动物的祖先,比古猴早500万年。随后,一般认为腊玛古猴始于1500万年前是最早古人类化石,还有肯尼亚古猴化石也发生在中新世时期。类人猿与大猩猩、黑猿猿是近亲,根据血清学和DNA核苷酸序的测试研究表明人与猩猩的分支进化出现在700—1000万年期间,犹如一对兄弟才分道扬镳。人类能走上这样主宰今日世界之成功演化,确是一个奇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