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始终相信文字的力量

始终相信文字的力量

时间:2022-02-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针对这种缺陷人们又以语言为基础采用不同的图形来对应不同的声音,使信息得以保存,而这些图形就是文字,它们是生命间的另一种交流方式。语言与文字对整个人类社会而言非常重要,但也要能正确地去理解。然而这种观点正是对语言与文字的一种误解。文字与语言除了与物质世界形成对应关系,同时也与生命世界、虚构世界形成对应。
语言与文字_生命的欲望

8.语言与文字

在人类社会的初期,有一件事情影响深远,这就是语言与文字的形成。首先在世界各个不同地区发展的人类,不约而同地都形成了语言与文字,只不过这些语言与文字在形式上有所不同。这说明语言与文字的形成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而不是偶然发生的。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语言与文字?这就要回到生命个体与生命整体之间的差别上来,在生命诞生的初期,生命都是以个体形成存在的。也就是说每个生命都是独自一个人完成自己的一生。在这个时期生命与生命之间是没有任何的交流的,此后随着生命的发展,生命与生命之间逐步有了接触。当出现生命群体,形成一个社会时,群体中各种个体的接触与交流也演变成生命体生存的必需。生命与生命进行交流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一个人的大脑与他的双手之间就存在着交流,只有通过交流双手才能执行大脑的指令。再比如,在蚁群中蚂蚁的数量非常众多,可以被分为公蚁、兵蚁等。它们之间也有着交流,虽然蚁王、蚁后并不对它们的下属进行分工管理,但每个蚂蚁都在为着整个蚁群的利益有条不紊地工作。这些交流的方式都是这些生命体与生俱来的能力。这些不需要教,就会自然地形成的交流方式显然是属于在生命群体中自然认同的那部分。当生命进入群居时代,在人类社会中,自然是无法使用这种交流进行生命间的交流。但群体中的交流又是必需的,因为只有通过交流才可以将群体中的每个个体统一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时生命个体间的交流方式就会有两种:一种是肢体行为,另一种就是所发出的声音,而这就是语言与文字形成的基础。这也说明语言与文字的本质就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相互交流的工具。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猴子或者狼这类群居动物,它们之间就会使用肢体行为与声音相互交流消息。在人类社会形成的初期采用的也是这种交流方式。最初只是简单的行为与单调的声音,就像那些狼或猴子们所做的那样,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需要交流的消息也越来越多,同时对交流方式的准确性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往往一个错误的信息有可能危及整个群体的生存。由于这些需求的存在,生命间的交流方式只有不断地进行提高,以来适应这种发展。生命与生命之间是无法接触的,所能接触的只能是承载生命的物质体。这个基本原则使生命无法拥有更好的交流方式,只能在原有的方式上进行提高,而声音是最方便利用的工具。人们在原有简单的声音的基础之上通过控制自身的发声器官,使其发出更多的声音。在仍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通过将不同声音组合的方式来代表更多的信息,而这就是语言。虽然人们之间可以使用语言进行交流,但声音也有缺点。第一,传递的距离有限,第二,停留的时间很短,无法进行长期的保存。针对这种缺陷人们又以语言为基础采用不同的图形来对应不同的声音,使信息得以保存,而这些图形就是文字,它们是生命间的另一种交流方式。

语言与文字这两种交流方式各有其特点,语言使用方便,只需要利用生命自身的物质体就可以交流,但传递性差不能保存,无法满足信息的精确传递以及保存。文字满足了这些要求,但使用麻烦必须使用生命体之外的物质进行辅助。语言与文字对整个人类社会而言非常重要,但也要能正确地去理解。首先语言与文字不过是一些声音与图形,其本身是不具有任何意义的。就比如下面这些文字“白色的黑纸”。马上会有人认为这段话是错的,因为这不符合逻辑。然而这种观点正是对语言与文字的一种误解。错,实际指的是“对”需要判断的对象物,参照判断标准,通过判别之后得出的结论。由于文字、语言本身不具有任何意义,所以在文字、语言与对象物形成对应关系之前永远也不会有对错之分。那么怎样文字、语言才会具有意义?只有当文字、语言与我们这个世界形成对应关系之后,文字和语言才会具有意义,而文字与语言所具有的意义实际上是其对应物所具有的意义。

了解到语言与文字的本质,我们就应该知道,当我们要分析一句话或一段文字时,首先要掌握的就是这些语言与文字所形成的对应关系是什么。那么有没有不形成任何对应关系的语言与文字?有,就比如“这段文字是错的”。这段文字与这个世界不形成任何对应关系,也就不具有任何意义。这种文字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这种没有任何意义的文字自然也就没有分析的必要。前面说我们这个世界可以被分为三个相互关联的世界,分别是物质世界、生命世界以及虚构世界,所以分析语言与文字时首先要确定对应的是哪一个世界,因为不同的世界有着不同的逻辑,就比如刚才那段文字“白色的黑纸”。纸是一个物质体,那么这些文字应该对应的是物质世界,但在纸前面还有“白色的黑”这个字是对纸这个物体外在形态进行描述的。问题是白色与黑都是描述颜色的,并且相互冲突。在一个物体上同时出现两个相互冲突的外在形态这是违背物质世界的内在规则的。这也是为什么会认为这句话是错的、是违反逻辑的原因。但由于文字与对应物只是一种对应关系并不是真正的对应物,所以出现逻辑错误的是对应物,而不是文字的本身。同时文字不是真正的对应物,所以也不可能完全体现出对应物来。还是以“白色的黑纸”为例,这段文字的对应物是一张白色但同时又是黑色的纸,显然这张纸违背了物质世界的逻辑。不过如果换一种解释,在这段文字中的黑纸所对应的并不是黑色的纸而是一块名叫“黑纸”的石头,同时这块名叫“黑纸”的石头是白颜色的。这块白色的名叫黑纸的石头与前面“白色的黑纸”这段文字同样能形成对应关系,而且对应物也不违背物质世界的逻辑。这也体现了语言与文字的本质,就是一种生命间的交流平台。只有在与这个世界形成对应关系之后,语言与文字才具有价值。而且描述得越详细,对应关系越准确。反之描述得越少就会留下越多的变化空间,但会造成生命与生命之间交流的困难。这方面最有名的就是佛教中的“拈花一笑”,这次交流中佛陀只是做了一个动作,连一个字都没有说,当然他将变化的空间留到了最大。但这还是在交流吗?这不过就是在装腔作势而已。

文字与语言除了与物质世界形成对应关系,同时也与生命世界、虚构世界形成对应。还是前面的那段文字“白色的黑纸”,如果这个黑纸指的并不是一块石头,而是一只狗,一只名叫黑纸的小狗,当然这条小狗是白颜色的。这时“白色的黑纸”这段文字的对应物就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单纯的物质,而是一个由物质与生命结合在一起的生命体。这段文字由于对应物的改变具有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不但具有物质世界的特性,同时还具有了生命世界的特性。所以这段文字指向的对应物就具有物质与生命的双重特性,还有一些文字就比如“忧伤”、“快乐”、“痛苦”、“理想”、“希望”等。这些文字的对应物就不再具有物质特性,纯粹地属于生命世界。这些对应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这些文字所对应的都没有物质形态,但又真实存在。当文字对应物是属于生命世界的时候,自然这些文字所具有的意义就必须遵循生命世界逻辑。

最后,还是那段文字“白色的黑纸”,以此为基础再加一个注解:“白色的黑纸是来自上帝。”这时虽然还是白色的黑纸,但这段文字的对应物又发生了变化,由于上帝是被虚构出来的,来自上帝的纸自然也是虚构的,也就是属于虚构的世界。这段文字的对应物也可以恢复为一张纸,而不必再变化为石头小狗。因为在虚构世界中,一个重要的逻辑就是不必遵循任何逻辑。这张纸也就不要求再遵循物质世界中一个物质无法同时具有两个相互冲突的特性的这个逻辑,成为一张白色的但同时又是黑色的纸。当文字、语言与虚构世界形成对应关系时,那么这些文字、语言永远也不可能出现逻辑上的错误。

这就是文字与语言,人类社会中的一种相互交流的工具。也只有能很好地理解了语言文字的本质,在应用的时候才不会感到困惑。关于语言与文字的一个有趣的话题,在今天经常会有将人们常用的词语用同音字取代其中部分的字,使这些词语具有了另外的意思。当然这也是作为一种调侃的手段。从生命行为来说,这是一种对传统的挑战。关于这种做法,一方面这样揭示的语言与文字的本质也使语言与文字本身并不具有任何意义,可以根据需要被任意解读。但另一方面这样做也会破坏语言与文字作为交流工具所应具有的准确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