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践的品质

实践的品质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和旺盛的生命力的根本保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毛泽东早就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实践的品质_传统文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一、实践的品质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首先表现为实践的品质。马克思主义是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充满生机和活力,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以实践为基础,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和旺盛的生命力的根本保证。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类认识的发展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来源于实践,植根于实践,离开了活生生的实践,马克思主义就会失去创造性,因而也就不会有生命力。为此,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七一”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实践,在于与实践相结合。离开实践和时代发展来谈理论,不仅没有意义,而且有害。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所提供的不是让人背诵的教义,而是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活的灵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各国的国情不同,历史条件不同,如果离开各国的国情,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照本宣科,生搬硬套,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曲解和糟蹋。毛泽东早就指出,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不能拿本本,去框实践,而是用实践去发展本本”。[53]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从来都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探索当作书斋里的学问,而总是紧密结合时代变化,结合实际的需要,努力回答实践中不断提出的重大问题,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5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