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成因分析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成因分析

时间:2022-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几乎是正交的,地震的顺序表明地球表层形变的必然过程,可以通过历史地震记录来寻找规律。此次地震共导致5000人死亡,200万人无家可归。此次地震发生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德里亚岛及乌那克岛附近海域。此次地震发生在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的亚齐省。约1000人在此次地震中遇难,地震引发了大约5米高的海啸冲击了厄瓜多尔海岸,大约500人死于这次海啸中。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成因分析_这样看清地理

发生地震最多的地方

最大的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带,它像一个巨大的环,围绕着太平洋分布,沿北美洲太平洋东岸的美国阿拉斯加向南,经加拿大本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西部地区,到达南美洲的哥伦比亚、秘鲁和智利,然后从智利转向西,穿过太平洋抵达大洋洲东边界附近,在新西兰东部海域折向北,再经斐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列岛、千岛群岛、堪察加半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陆和海洋分隔开来,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前者约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70千米)、几乎全部的中源(70~300千米)和深源(300~700千米)地震。

堪察加-日本-菲律宾西南-东北效应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即西太平洋地震带。

美国加利福尼亚和智利地震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另一部分,即东太平洋地震带。

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方

加州帕克菲尔德是美国一座古怪的小镇,它只有一栋仅一间的校舍、一处县图书馆和一条孤零零的大街。不过一家咖啡馆旁的水塔上却公然打起了这样的大幅广告,上面写着世界上最容易发生地震的地方。

在以前的150年里,这里曾平均每隔22年就出现一次里氏震级约为6级的地震。因为该地恰巧坐落在岩质地壳的1290千米长裂缝带,即圣安德烈亚斯断层的上面,而该断层正是加州屡次发生地震的震源。

由于这里是研究地震活动的理想场所,所以地震学家都到这里开展研究,进行一系列各种仪器及现场观测地面运动、水位、磁场、岩石形变等的布置,他们根据这样的布置可以测出地震的前兆现象。

在1966年的时候,帕镇发生了一次中等强度的地震,不过从那次之后还没有出现第二次地震,看来,20世纪的22年周期并不等于固定模式。然而,戒备之心不敢放松,就当地的探测设备而论,人们还是不敢撤走各种监测手段,该地区的地震情况时时处处都在人们的监视之下。

居住在帕克菲尔德镇上的人们,都习惯了经常活动的地震,见怪不怪,这里包括地震演习在内的日常活动都还是和以前一样在进行着。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震成因分析

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使失去冰盖的大陆地壳均衡上升,增高海面的海洋地壳均衡下降,形成新一轮的地壳均衡运动。

在球面上,海洋地壳下降,将挤压大陆地壳收缩,陆海边缘是强烈的挤压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几乎是正交的,地震的顺序表明地球表层形变的必然过程,可以通过历史地震记录来寻找规律。南北对称、东西呼应,这是一般规律,一处的破裂为另一处的破裂创造条件。

冬至和夏至的黄赤交角达到最大值23.5°。在冬至,太阳潮的高潮点在南回归线白天达到最大值,夜间变为最小值;太阳潮的高潮点在北回归线白天达到最小值,夜间变为最大值。形成半日为周期的最大潮汐的南北摆动。

在夏至,太阳潮的高潮点在北回归线白天达到最大值,夜间变为最小值;太阳潮的高潮点在南回归线白天达到最小值,夜间变为最大值。形成半日为周期的最大范围的潮汐南北摆动。

如果此时月亮的白赤交角也达到最大值28.6°,且与太阳、地球近似成一线,就会形成最强的潮汐南北摆动,这是强震易发生在冬至和夏至附近的原因。

2004年12月26日月亮赤纬角为27.9°,为日月大潮,为印尼地震海啸提供了较强的潮汐条件;2005年6月22日月亮赤纬角为28°,为月亮近地潮,23日为日月大潮,潮汐南北摆动的条件最优,形成强震的机会最大。

全球较大地震

智利大地震(1960年5月21日):巨震级9.5级,发生在智利中部海域,并引发海啸及火山爆发。此次地震共导致5000人死亡,200万人无家可归。

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4年3月28日):巨震级9.2级。此次引发海啸,导致125人死亡,财产损失达3.11亿美元。阿拉斯加州大部分地区、加拿大育空地区及哥伦比亚等地都有强烈震感。

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57年3月9日):巨震里氏9.1级。此次地震发生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德里亚岛及乌那克岛附近海域。地震导致休眠长达200年的维塞维朵夫火山喷发,并引发15米高的大海啸,影响远至夏威夷岛。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巨震级9.1级,发生在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的亚齐省。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斯里兰卡、泰国、印度尼西亚及印度等国,导致约30万人失踪或死亡。

日本福岛大地震(2011年3月11日):巨震级9.0级,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130千米以外的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千米。根据日本官方统计(截至4月14日19时),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的强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4063人死亡、13691人失踪。

印度尼西亚大地震(2004年12月26日):巨震里氏9.0级。此次地震发生在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上的亚齐省。地震引发的海啸席卷斯里兰卡、泰国、印度尼西亚及印度等国,导致约30万人失踪或死亡。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大地震(1954年11月4日):巨震级9.0级。震中位于堪察加半岛南部近海。

厄瓜多尔大地震(1906年1月31日):巨震级8.8级。约1000人在此次地震中遇难,地震引发了大约5米高的海啸冲击了厄瓜多尔海岸,大约500人死于这次海啸中。

智利大地震(2010年2月27日):巨震级8.8级,震源深度35千米,这次地震至少造成521人死亡、59人失踪、12000人受伤。

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65年2月4日):巨震级8.7级,震中位于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的埃达克岛附近。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大地震(2005年3月28日):巨震级8.6级,震中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近海,震源深30千米,共造成1313人死亡。

美国阿拉斯加大地震(1957年3月9日):巨震级8.6级,震中位于阿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的埃达克岛近海,与1965年阿拉斯加8.7级地震震中位置非常接近。

中国西藏墨脱大地震(1950年8月15日):巨震级8.6级。2000余座房屋及寺庙被毁,中国雅鲁藏布江及印度布拉马普特拉河损失最为惨重,至少有1500人死亡。

中国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巨震级8.0级,震中心为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其次为北川、都江堰市西21千米,崇州市西北48千米,大邑县西北48千米,成都市西北75千米,重创约50万平方千米的中国大地;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人民币。四川损失最为严重,占到总损失的91.3%;甘肃占到总损失的5.8%;陕西占总损失的2.9%。

巴基斯坦大地震(2013年9月24日19时29分):巨震7.8级。震源深度40千米,震中位于巴基斯坦西部的俾路支斯坦达尔本丁地区的哈兰附近。地震共造成至少515人遇难,另有近700人受伤,数百间房屋坍塌,10万多人无家可归。

河北唐山大地震(1976年7月28日):震级为7.8级,死亡24多万人,重伤16万人,一座重工业城市毁于一旦,直接经济损失100亿元以上,为20世纪世界上人员伤亡最大的地震。

云南通海大地震(1970年1月5日):震级为7.7级,死亡15000多人,伤残32000多人。为我国1949年以来继1954年长江大水后第二个死亡万人以上的重灾。

云南澜沧和耿马两次大地震(1988年11月6日):震级为7.6级和7.2级。相距120千米的两次地震,时间仅相隔13分钟,两座县城被夷为平地,伤4000多人,死亡700多人,经济损失约25亿元。

1932年12月25日,甘肃昌马堡发生震级为7.6级的大地震。死亡70000人。地震发生时,有黄风白光在黄土墙头“扑来扑去”;山岩乱蹦冒出灰尘,我国著名古迹嘉峪关城楼被震坍一角;疏勒河南岸雪峰崩塌;千佛洞落石滚滚……余震频频,持续竟达半年。

在线小知识

日本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西缘,犹如坐在一把摇晃不停的椅子上,每年发生的有感地震高达1000余次。20世纪以来,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已超过50次。其中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摧毁了东京房屋的73%、横滨建筑物的96%,死亡人数达14万,使人们至今谈起仍为之色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