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四纪地层

第四纪地层

时间:2022-01-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大部分埋藏于低缓平原区之下。中北部埋藏于全新世地层之下。黄河在本时期继续发育,规模扩大,曾多次改道,致使平原形成大面积黄河冲积地层。淮河及各支流河谷地带,发育一套冲积地层,出露部位为二级阶地,具典型二元结构,下部为中粗砂、中细砂,上部为灰黄色粉土、灰黑色粉质粘土。
第四纪地层_河南淮河平原地下

二、第四纪地层

分布在山前和中、东部平原内(图1-5),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1.下更新统

下更新统零星出露于禹州市北部、鲁山县西部,方城县西北部,出露面积160.91km2,平原区则埋藏于地下。

在低缓平原区其底板埋深在开封、商丘北部、鹿邑、新蔡等地大于200m,一般区域为80~200m。山前地带地层沉积厚度一般小于20m,低缓平原一般为60~140m,开封、兰考东北、商丘东北部、鹿邑一带沉积厚度大于200m。

山前地带为冰碛、冰水堆积、坡洪积物,呈鼓丘、侧碛垄、终碛垄出现。岩性多以灰绿色或杂色粘土含大小不一、排列无序的砾石组成,砾石具压裂、压坑、擦痕等冰川特征。平原则为冰水冲积、冲湖积、湖积沉积物。根据物质来源,以新郑—扶沟—淮阳和西平—平舆北部为分界线,全区大体可分为3个沉降区。

(1)北部沉降区:物质来源于嵩箕山区及东部山区。其岩性为棕红、灰绿、棕黄色粉质粘土夹砖红、锈黄色粉细砂、粗中细砂。在太康—砀山隆起区砂层不发育,常具“混粒砂”、“混粒土”“窝状砂”和“糠皮砂”。沉降中心地层厚度大,中下部粘性土细腻,致密块状,断面光滑,砂层沉积厚度大,分选性较好;上部粘性土断面粗糙。普遍含豆大铁锰质结核层和较多的钙质结核。

(2)中部沉降区:物质来源于西部伏牛山、北部嵩箕山和南部桐柏—大别山区。颜色混杂,总体为棕红、灰绿、棕黄、灰等色。岩性为粉质粘土、粉细砂、中细砂、粗中砂、少量砂砾石等。粘性土结构致密,普含铁锰结核,混粒结构明显。

img51

图1-5 第四纪地质图

(3)南部沉降区:物质来源于伏牛山东区舞钢市—泌阳县、桐柏及大别山区,颜色为灰绿、浅灰绿、灰白等色,岩性为粉质粘土、中细砂、粗中砂、砂砾石等,局部沉积有少量的泥灰岩

砂层厚度变化较大,在郑州—开封—商丘北部,太康—鹿邑、遂平—新蔡—淮滨等地厚度大于30m,长葛—扶沟、柘城—夏邑确山、大别山前地带大部分无砂层分布,局部砂层小于10m。砂层在山前地带为漂砾、卵石、砂砾石,向中心部位逐渐过渡为粉细砂、中细砂。

2.中更新统

中更新统出露于山前地带,在舞阳、上蔡、召陵等地有小面积出露,面积8420.17km2。大部分埋藏于低缓平原区之下。

底板埋深在山前地带小于20m,低缓平原一般40~100m,最大埋深分布在中牟—开封—兰考、新蔡等地,埋深大于120m。沉积厚度分布不均,在山前地带地层厚度小于20m,向中部逐渐变厚,沉积厚度最大处大于80m,分布在开封一带。扶沟—西华—周口,新蔡一带沉积厚度大于60m。

根据物质来源可分3个沉积区,长葛—鄢陵—扶沟—淮阳一线以北为北部沉积区,漯河—商水一线以南为南部沉积区,中部为中部沉积区。

(1)北部沉积区:物质来源于嵩箕山区、黄河及东部。在郑州—新郑以西山前地带,为冲洪积粉质粘土、粉土、砂砾石,可见2~4层古土壤层。低缓平原岩性为一套冲洪积形成的棕黄、棕红、褐黄夹灰绿粉质粘土、中细砂、粉细砂,砂层水平层理好,普遍含钙质结核和少量铁锰质结核。

(2)中部沉积区:为黄河冲洪积物和伏牛山区洪积物交汇地带。山前为洪积棕红色粉质粘土、含卵砾石、粉质粘土或泥质卵石和漂砾,分选性差,发育有2~4层古土壤层。山间河谷平原为冲积地层,沉积物多以砂卵砾石为主,夹粉质粘土、粉土。低缓平原岩性为一套棕黄、棕红、灰绿、姜黄色粉质粘土、粉土、粉细砂、中细砂、含砾中细砂,普含铁锰质结核和钙质结核。

(3)南部沉积区:物质来源于伏牛山区舞钢市—泌阳县、南部桐柏山、大别山。山前为坡积、冲洪积泥质卵砾石、粉土、粉质粘土,部分地段可见有1~2层古土壤层。低缓平原岩性为棕黄、灰绿、姜黄色的粉质粘土、粉土、中细砂、粗中砂、砂砾石等,具较多铁锰质结核,淋滤沉积层。砂层厚度变化较大,在山前地带小于5m,低缓平原一般5~15m,位于开封一带大于20m。睢县—柘城、鹿邑南部、漯河—周口—沈丘、平舆、淮滨一带小于5m,大部分地段砂层沉积。

3.上更新统

上更新统分布于荥阳—新郑、郏县北、宝丰、遂平西部、驻马店东部、正阳南部—息县—淮滨北部,出露面积11034.64km2。中北部埋藏于全新世地层之下。

底板埋深在许昌—漯河以西,正阳以南小于10m,中北部20~60m,在开封一带埋深最大,大于80m。沉积厚度在新郑—长葛—许昌—叶县—西平及南部淮河两岸小于10m,中部一般20~40m,在开封一带沉积最厚,大于60m。以长葛—许昌—沈丘和舞阳—西平—平舆北部一线为分界线,分为北部沉积区、中部沉积区及南部沉积区。

(1)北部沉积区:物质来源于黄河及嵩箕山区。山前多为冲积、冲洪积地层,岩性为粉土、粉质粘土、砂卵石,一般分布在二级阶地之上,具“二元结构”。黄河在本时期继续发育,规模扩大,曾多次改道,致使平原形成大面积黄河冲积地层。岩性为黄灰、黄褐色粉质粘土、粉土、粉细砂、中细砂、中粗砂。中牟—开封—兰考、太康等地砂层厚度大于15m,其余地段5~10m;局部地段无砂层分布。

(2)中部沉积区:物质来源于西部伏牛山及黄河。山前地带属冲洪积物,岩性为粉质粘土、粉土、砂卵砾石。低缓平原岩性为黄灰、黄褐色粉质粘土、粉土、粉细砂、中细砂,周口一带砂层变化大,南部砂层分布较少。

(3)南部沉积区:物质来源于伏牛山区舞钢市—泌阳县、桐柏山、大别山。形成一套灰黄、灰褐、灰黑色粉质粘土、粉土,南部多以粉质粘土为主。淮河及各支流河谷地带,发育一套冲积地层,出露部位为二级阶地,具典型二元结构,下部为中粗砂、中细砂,上部为灰黄色粉土、灰黑色粉质粘土。

4.全新统

全新统分布于汝河以北广大地区及淮河主河道带两岸地区,出露面积50284.75km2。在鄢陵—漯河—平舆—新蔡一线以西,地层厚度小于5m,中部地层厚度一般5~15m,大于20m的地段分布在中牟—开封—睢县一带。

根据物质来源可分4个沉积区,郑州—鄢陵—西华—郸城一线以北为北部沉积区,舞阳南部—西平北部—平舆北部一线以北与郑州—鄢陵—西华—郸城一线以南为中部沉积区,舞阳南部—西平北部—平舆北部一线以南为南部沉积区,以及淮河主干流沉积区。

(1)北部沉积区:黄河多次决口改道,物质向东及南堆积,致使在开封一带沉积厚度大于30m,砂层厚度大于15m。岩性为黄褐、灰黄色粉质粘土、粉土、粉细砂,另还含有2~3层淤泥层。

(2)中部沉积区:该区域为黄河及西部物质混合沉积地带。岩性为黄褐、灰黄色粉质粘土、粉土、粉细砂。受黄河物质影响,在西华、周口—商水等地有砂层沉积,其余地段无砂层分布。在现代河床内沉积有粉细砂和中细砂。

(3)南部沉积区:物质来源于伏牛山区舞钢市—泌阳县,在主河道内沉积细中砂、中粗砂,个别地段沉积有砂砾石层,大面积为浅灰、灰褐、暗灰色粉质粘土、粉土,以粉质粘土为主。沉积厚度小。

(4)淮河主干流沉积区:物质来源于桐柏山和大别山,主要是淮河主干道和南部支流沉积,范围较小。主要沿河道发育,位于一级阶地、现代河床等地带。一级阶地具典型二元结构,下部为中细砂,上部为浅灰黄色粉土。砂层主要分布在郑州—开封—西华、商丘北部、柘城东北部—永城、周口一带,一般5~10m。在开封一带砂层厚度大于15m,其余地带小于5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