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与现象学态度有关的一些专用术语

与现象学态度有关的一些专用术语

时间:2022-09-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被呈现给现象学态度的明见性存在着哲学的必然性。现象学还原和现象学态度通常被称作先验的。在进入现象学态度或先验态度的时候,必须适当地变更我们所使用的语词。它指涉的是已经被先验的现象学还原加上括号的对象相关项。“意向对象”一词的使用,标志着我们已经处在现象学之中,处在哲学的话语之中,而且标志着被谈论的事物正在从哲学的视点出发得到讨论,而不是从自然态度之内的一个视点出发得到讨论。

与现象学态度有关的一些专用术语

还有很多其他议题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确切地界定现象学态度。接下来,我们基本上是通过解释几个现象学术语的方式来论述这些议题。

我们从现象学视点之内开始经验和分析,得出的断言在原则上都是绝然的(apodictic)。绝然的陈述表达的不可能是别样的事物;它们表达必然的真理。此外,可以看到它们是表达这些必然真理的。我们看到它们所说的东西不可能是别样的。被呈现给现象学态度的明见性存在着哲学的必然性。例如我们来考虑这个陈述:一个物质的空间对象,比如立方体,它只能在外形、视角面和侧面的多样性中被给予,而立方体是在这些显象中被给予的同一性。再看一下另外两个陈述:同一性在缺席与在场的混合之中被给予我们;我们只能拥有受到过去和未来映衬的时间上的当下。这些陈述都是绝然的。我们看到,一个立方体不可能以任何其他的方式被给予,当下从来都不是徒有其表的,而总是牵涉到过去和未来。

有人或许会提出异议说,这样的陈述之所以是绝然的,无非因为它们是如此的显而易见、如此的琐碎,几乎唾手可得;然而,这恰恰是关键所在。就像一般意义上的哲学陈述那样,现象学的陈述宣告明显的必然的东西。它们把我们已经知道的事情告诉我们。它们不是新的信息,然而,即便它们没有告诉我们任何新的事情,但它们仍然可以是重要的、富有启迪性的,因为我们经常就是对于这样的琐事和必然性感到非常困惑。如果我们想到大部分人是如何理解记忆的(把记忆理解成观看内心的图像),或者想到许多哲学家对知觉的描述是何等贫乏(例如把知觉描述成在大脑的某种内在屏幕上的印象摄入),那么,对明显的东西加以陈述的重要性本身就变得明显了。现象学的断言声称自己是绝然的,因为它们是如此基本、如此不可避免、如此无法逃避。它们的绝然性可不是来自于这种事实,即提出陈述的人享有其他人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奇异真理的某种特别启示。

此外,现象学的陈述和明见性都是绝然的,这个事实并不意味着我们永远不能改善它们或者加深对它们的理解。一项哲学陈述可能是绝然的然而又缺乏充足性。充足性意味着所有的模糊性都已经从陈述中清除出去了。事物的全部维度都被显露出来,所有的蕴含都被引申出来。实际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被如此充分地呈现给我们,即使在哲学那里也是如此。结果,现象学陈述可以被看作是必然的(我们能够看到它们不可能是别样的),然而它们也可能要求进一步的澄清。例如,我们完全有可能知道当下必然涉及过去和未来,但是却不清楚当下、过去和未来的充分含义。我们可能绝然地知道对象在缺席与在场的混合中被认定,但是我们可能依然不清楚何为在场、何为缺席所具有的充分意义。

现象学还原和现象学态度通常被称作先验的。我们说到先验的还原和先验的态度。人们甚至会遇到有些显得很笨拙的用语:“先验的—现象学的还原”以及“先验的—现象学的视点”。那么,“先验的”一词意味着什么呢?

这个词的意思是“超越”(going beyond),其拉丁语词根是“transcendere”,由“trans”(越过)和“scando”(攀爬)两个部分构成,意思是“翻过”(climb over)或者“超越”。意识——即使是自然态度中的意识——是先验的,因为它超出它自身而达到被给予它的事物和同一性。自我在认知之中涉及超出它自己而指向事物,就此而言,自我可以被称作先验的。先验自我是作为真理执行者的自我。先验还原就是转向作为真理执行者的自我,先验态度则是我们使这种自我及其意向性成为论题的时候所采取的姿态。

在进入现象学态度或先验态度的时候,必须适当地变更我们所使用的语词。因为这种新的语境是如此独特,它需要对我们的自然语言进行调整。让我们把这些变化所产生的新语言称作先验语(transcendentalese),把我们在自然态度中言说的语言称作世间语(mundanese)。这两种态度是由它们各自固有的那种意向性所构造的,在每种态度下言说的语言反映了视角上的差异。研究这两种语言的相互作用,是厘清哲学经验和自然经验之间的差别的好办法。

先验语的有些语词来自世间语,诸如“同一性”、“显象”、“在场与缺席”以及“自我”等等词汇,不过我们需要记住的是,一旦这些词项被吸收进新的哲学的语言,它们的意义就发生了微妙的改变。例如,当我们说哲学是一门严格的科学,这时候的“科学”一词具有不同于物理学和生物学科学的含义。一种新的精确性被引入进来。在与自然态度的各门科学不同的方式上,现象学是一门科学,而且,与先验还原相联系的整个论证都应该有助于我们看清这种新的含义是什么。

还有一些语词是为先验语专门铸造的,它们在自然态度或在世间语那里没有任何基础。其中的两个是“意向对象”(noema)和它的相关项即“意向活动”(noesis)。“意向对象”是指意向性的对象相关项;它指涉自然态度的各种意向活动所意向的任何东西:一个物质对象、一幅画、一个词语、一个数学上的存在体或者另外一个人。但是更确切地说,它指涉的是正在从先验态度出发而被看到的对象相关项。它指涉的是已经被先验的现象学还原加上括号的对象相关项。有时候这个词项可以用作形容词和副词:我们可以提供一种意向对象性的分析(noematic analysis),可以研究某个事物的意向对象性的结构,可以意向对象性地(noematically)考察对象。任何使用这些语词的用语都属于先验语。它们都是哲学上的用语。它们假定哲学固有的中立性变更已经被引入进来。“意向对象”一词的使用,标志着我们已经处在现象学之中,处在哲学的话语之中,而且标志着被谈论的事物正在从哲学的视点出发得到讨论,而不是从自然态度之内的一个视点出发得到讨论。

我们需要强调这些要点,因为意向对象很容易被误解。意向对象常常被当作是某种存在体,就像一种概念或者一种“含义”之类的与意识对象截然不同的东西,某种起到中介作用的东西,意识通过它而被指向某个特殊事物。这种观点认为,正是通过意向对象,意向性被赋予给意识,好像如果没有把意向对象加给意识的话,意识就会是自我封闭的。意向对象也被认为是意识由以瞄准这个或那个特殊对象的存在体,我们的意识通过它而被指向外部世界的某个特定物项:意向对象被看作是一种为意向性服务的投弹瞄准器。我认为,把意向对象当作一种中介性的存在体来理解的看法是不正确的。在本书的第十三章,我们将会更加详细地表明这种看法为什么是有问题的和误导的。我们在这里先来稍微介绍一下这个词项,对它的含义做出初步解说,这对目前的讨论而言已经足够了。意向对象是意向性的任何对象,是意向性的任何对象相关项,然而是从现象学态度来考虑的,仅仅作为被经验到的对象相关项来考虑的。它不是任何对象的拷贝,不是任何对象的替代品,也不是某种含义,可以使我们指向对象;它就是对象本身,然而是从哲学的立足点上来考虑的对象本身。

“意向活动”一词的误导性要小一些,但是这也假定我们已经进入现象学。“意向活动”指涉我们借以意指事物的那些意向行为:知觉、符号行为、空虚意向、充实意向、判断、回忆等等。但是它对于这些意向行为的指涉,恰恰是从现象学的立足点来看待的这些行为。它假定我们已经实施先验还原。它考察现象学悬搁使其中止或失效之后的这些意识行为。与意向对象相比,“意向活动”一词引起的争议比较少,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受其诱导去设定一个与原来的行为相平行的另外一个影子行为,然而我们可能会受到“意向对象”这个词的诱导,去设定一个与实在对象相平行的影子“对象”或“含义”。我们几乎没有受到“意识活动”一词的诱导,以至于在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心理行为之间去假定“一个意识活动”,原因就是我们生活在笛卡尔传统中,已经习惯于把内省看成是写实的(realistic),以为这些内省使我们直接接触我们的心灵生活。这个传统还使我们倾向于否认我们直接面向世界之中的事物;它使我们需要一个中介者,一种再现(“意向对象”),以便我们通过这个中介者来和外面的事物发生联系。

我们还应该提到这个事实:现象学铸造的这两个词即“意向活动”和“意向对象”都有同样的希腊语词根“noein”,该动词的意思是“思考”、“考虑”和“知觉”。希腊词“noēsis”意味着一种思考行为,而“noēma”这个词意味着被思考的东西。在希腊语中,动词词干加上的后缀-ma意指用该动词表达的那个活动所产生的结果或效果。因此,phantasma意指幻想活动的对象,politeuma意味着政治化的结果(政治存在体),rhēma意指言说的结果(语词),horama意味着观看的对象(景象,例如在“全景[panorama]”这个词里表示的那样),migma意味着混合的结果(混合物)。noēma一词也就意味着被思考的东西或者我们意识到的东西。

把希腊语词加以改装,使之适用于现象学,这种做法是可以的。意向对象是思想的任何对象,但准确地说是这样来考虑的思想对象,即正在被思考或者被意向的对象,作为某个意向性的相关项的对象。我们由以按照这种方式来看待意向对象的视点就是现象学的态度。“意向对象”这个词因此只是从现象学态度之内来言说的。然而不幸的是,人们常常是在心理学、认识论或者语义学的意义上来理解“意向对象”。他们忽视了先验态度和自然态度之间的关注点的差异,他们在自然主义的、认识论的或者语义学的方式上看待意向对象。当意向对象应该被看作是从现象学视角所看到的世间事物的时候,人们却把它设定成居于自我和世间事物之间的中介。他们不是把它看作是在事物的表现之中的一个“要素”(一个抽象部分),而是把它具体化,使它充当心灵和事物之间的联结物。

这一部分讨论了与现象学还原有关的几个术语,这些讨论并不是属于单纯的文字惯例方面的问题。它们表明了界定着现象学的那种新态度具有的几个重要方面。而且,对这些术语的界定将会使我们更加容易地表达现象学的某些学说。掌握适当的词汇可不是某个知识领域里附带的小事;如果没有语词来命名有关的事物,那么这些事物就没有办法得到适当的阐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