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无产阶级资本主义

无产阶级资本主义

时间:2022-09-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进一步接受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同时委托他们草拟准备要公布的理论和实践纲领。随后,马克思根据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写成了纲领,也即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毛泽东在读到《共产党宣言》后逐步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

(原著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张丽丽

时代发展呼唤科学理论

影响并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

共产党人必读的经典

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共产党是实现无产阶级伟大历史使命的重要领导力量

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

对各种假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

共产党人对各种反对党派的态度

深刻认识“两个必然”,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

全面把握“两个必然”,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动摇

科学理解“两个必然”,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动摇

共产党宣言》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而成,发表于1848年2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它深刻地阐明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宣告了共产党人的责任与使命。《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60多年以来,这本薄薄的小册子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更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命运。

《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19世纪30到40年代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为《共产党宣言》揭示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提供了有力依据。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当代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提出,社会主义产生受到工业革命的重要影响。工业革命一方面使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的提高,一方面也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为了保持社会生产与消费之间、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平衡,社会化的生产力客观上要求全社会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并由全社会成员共同享有社会劳动成果。但是,资本的本性使得生产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剥削的基础之上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经济生活中表现为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因此,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条件遭到破坏,导致周期性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资本家为了摆脱经济危机,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便进一步加紧了对无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最大限度地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大量童工每天工作12到15个小时,“他们四肢瘦弱,身躯萎缩,神态呆滞,麻木得像石头人一样”(1),恐怕但丁所能想象的最残酷的地狱也赶不上这一时期的悲惨情景。

在《共产党宣言》诞生之前的十几年间,在欧洲的许多地区工业迅速增长,但是饥荒四处蔓延,政治骚动日益剧烈。那一时期,穷人的生活状况极其悲惨,但是工业生产方式的主人——资产阶级或资本家却拥有越来越多的财富,一系列棘手的社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1825年,英国爆发了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次经济危机,引发了广大劳动群众的不满。由此,社会变革开始酝酿,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近代工人运动逐渐展开。矛盾集中爆发于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即我们所熟知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法国里昂纺织工人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以及英国宪章运动。这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欧洲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并开始显示出无产阶级的重要历史作用。但是,这三大运动都因遭受镇压以失败告终,其留下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做指导,无产阶级的斗争是不可能取得最终胜利的。所以这一历史时期,工人阶级最需要的就是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之上的革命理论。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积极从事理论研究和参加工人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所要解答的主要问题就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者的解放道路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自觉地将他们的理论与工人运动紧密结合,并且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进行广泛而艰难的组织工作。1845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小组,在此基础上于1846年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正义者同盟”成立于1836年,前身是流亡者同盟,指导思想是空想的、平均的共产主义,口号是“人人皆兄弟”,思想上深受各种不正确思潮的影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同各国社会主义者、工人团体保持联系的同时,尤其注意对“正义者同盟”这一国际性工人组织的改造。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改造同盟,同各种错误思潮做斗争,使同盟领导人和同盟中大多数成员认识到了错误理论的危害,并使其逐渐接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1847年1月同盟领导人委托约瑟夫·莫尔分别会见马克思和恩格斯,请求他们加入同盟,马克思和恩格斯同意加入并努力帮助改造正义者同盟。

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在伦敦举行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决定将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将口号“人人皆兄弟”改为带有鲜明阶级性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大会还通过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由此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规定了同盟的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统治,消灭旧的以阶级对立为基础的社会和建立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新社会”。1847年11月,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举行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进一步接受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同时委托他们草拟准备要公布的理论和实践纲领。随后,马克思根据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原理》写成了纲领,也即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第一个纲领性文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第一次比较系统、完整的论述,其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像一座灯塔,在漫漫长夜中让代代饱受剥削和压迫的劳苦大众看到了人类前进的希望。

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出路,中国的仁人志士千辛万苦向西方寻找真理。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的相继失败之后发现,西方的民主与文明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在中国人苦苦求索依然找不到良方的时候,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震惊了中国社会各界人士。一些具有慧眼卓识的仁人志士不仅意识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而且准备探索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道路。

1920年,陈望道依据英文译本,同时参考日文版本完整地翻译了《共产党宣言》。1920年,李大钊、陈独秀开始筹备成立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派代表到中国,上海率先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接着北京、武汉等地相继成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共产主义小组,这些先进小组一成立就变身为有组织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要阵地,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共产党宣言》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影响和培育了当时整整一代革命者。毛泽东在读到《共产党宣言》后逐步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日本留学的周恩来了解到《共产党宣言》后,与蔡和森等人一起学习该书,最终成为共产主义者。在法国勤工俭学的邓小平也读了《共产党宣言》,晚年他曾说:“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此外,通过学习《共产党宣言》而走上革命道路的还有刘少奇、任弼时、董必武、邓子恢、彭德怀、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是共产党人的“圣经”。《共产党宣言》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提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经济的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政治和精神生活;自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的全部人类历史就是一部阶级斗争的历史——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历史;资本主义是最后一个带有剥削性质的社会阶段,资产阶级是最后一个剥削阶级,无产阶级虽然是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但它同样也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只有消灭剥削阶级、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对立进而解放全人类,才能得到自身的彻底解放;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这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改变不了的客观规律。

《共产党宣言》是共产党人必读的经典之作,读经典是坚定信仰的基础。任何信仰都有经典,信仰基督教就要读《圣经》,信仰佛教就要读《大乘佛经》,共产党人信仰共产主义就要读《共产党宣言》。信仰都是有原则的,其规定的目标和原则是不可动摇的,原则动摇,理想信念就会动摇、坍塌。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诋毁共产主义、诋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诋毁共产党的言论,有些媒体也会特意放大社会上的黑暗面,通过“揭短”和“揭秘”的方式来吸引眼球,混淆视听。那么共产党人如何能做到理性看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呢?那就要读经典。通过研读经典原著,从根本上了解和信服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从根本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一步坚定政治立场和党性原则;从根本上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进程及其基本理论与创新理论的相互关系,做到在继承中坚持,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共产党宣言》由序言和正文两个部分组成。序言有七篇,其中两篇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合写,五篇由恩格斯撰写。正文分四章:第一章主要阐述阶级斗争理论和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科学证明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第二章主要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阐述了共产党是实现无产阶级伟大历史使命的重要领导力量。第三章主要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包括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改良的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第四章主要阐述了共产党对其他党派的策略,指出共产党人要立足于现实、要积极支持并参加当时的革命斗争,要牢记无产阶级的革命原则和最终目标。

下面结合原文,作重点部分的精要解读。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是贯穿《共产党宣言》始终的基本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自原始社会以来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斗争根源于不同阶级的经济地位和物质利益的对立。为什么这样说呢?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不管阶级对立表现为什么形式——自由民与奴隶之间的对立、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对立、领主农奴之间的对立、行会师傅与帮工之间的对立、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对立——它总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剥削和压迫,而这种剥削和压迫能够长期存在的原因归根到底就是因为过去各个时代都存在着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掌握生产资料的阶级就是统治阶级、压迫者,没有生产资料的就是被统治阶级、被压迫者,所以说,私有制的存在是阶级和阶级对立形成的前提。由此,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那么为什么人类社会会从一种形态向另一种形态转变,进行不断的变换和更替呢?因为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刻原因在于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社会中的社会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在两个对立阶级的斗争中,虽然有时没有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但会迫使统治阶级做出改革或让步,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同时,被剥削阶级对剥削阶级的斗争实际上也就是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逐步取代落后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过程,也即旧的社会形态向新的社会形态过渡的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考察和分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过程和斗争形式,提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必然要发展为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的政权,其结果也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因此,无产阶级专政的任务有两项:一是变革资本主义私有制,消灭阶级;二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渐消灭阶级差别。

《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必然灭亡,具体来说由如下基本原理支撑:

第一,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当时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状况。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生产力的发展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也即经济基础必将为新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所取代,随着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消灭,也就必然会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共产主义的上层建筑。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但是,如果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已经强大到资本主义所有制所不能适应的地步,并且受到了它的阻碍,那么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就再也容纳不下它本身所创造的财富了,因此必然会被更高级的生产关系,也即共产主义的生产关系所代替。每一社会发展阶段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发展所赖以确立的基础,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则决定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表现形式。所以,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灭亡归根到底是由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这就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关系强调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暂时性以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第二,资产阶级的产生、曾经起到过的历史进步作用以及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资本主义因素产生于封建社会内部,大致经历了简单协作的小手工业与小商业、工场手工业、现代机器三个阶段。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从原来封建社会末期的被压迫者,到工场手工业阶段与贵族相抗衡,最后夺取政权代替封建主义。与以往的社会形态相比,资本主义社会还具有历史的进步作用:资产阶级统治从各个方面冲击和瓦解封建制度,破坏封建等级关系和道德关系;资产阶级促使生产工具不断地变革,从而导致生产关系和全部社会关系的不断变革;资产阶级为夺取原料市场,开拓了世界市场,以野蛮的方式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不断采用新技术、新机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但是,资本主义由于内在的矛盾必然会走向灭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条件下,每个资本家为了获取更多利润都想尽办法尽可能扩大生产,最后导致生产过剩,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经济危机。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终推翻了封建生产关系,而现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推翻资本主义的这种生产关系,生产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的灭亡。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制度。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全面、深刻地阐述了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他们指出: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还产生了现代工人——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也即广大无产者。也就是说,无产阶级是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力量。无产阶级之所以能够担当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使命,主要是由无产阶级的阶级地位、阶级特性决定的: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有前途的阶级,因为它与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真正革命的阶级,并且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之中;无产阶级是最具有组织纪律性、革命团体性的进步阶级,他们在实践中日益认识到了联合起来的重要性;无产阶级是最具有革命彻底性的阶级,因为他们身处社会的最底层,是受剥削、压迫最深的阶级。《共产党宣言》之所以能号召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反抗,是因为它提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怎样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呢?无产阶级要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首先要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就其内容来说是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解放全人类,这是各国无产阶级共同的奋斗目标。但就其形式来说,各国无产阶级首先面对的是本国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首先是一国范围内的斗争。同时,无产阶级要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还要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因此,无产阶级只有首先推翻了存在剥削和压迫的资本主义制度,使整个人类都获得彻底的解放,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身。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说明了资本主义存在的暂时性以及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总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产阶级的剥削对象生活不下去了,而资产阶级又产生了它自身的掘墓人。因此,“资产阶级的灭亡与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资产阶级的灭亡”意味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无产阶级的胜利”意味着新的社会制度的产生或者说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不可避免”就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必然的。换句话说,就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个必然”。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无产阶级要想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一定要有自己的政党。马克思和恩格斯还阐明了共产党的性质、纲领。关于共产党的性质:共产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任何私利,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为无产阶级谋利益,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先进性。关于共产党的纲领:共产党的纲领分为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最低纲领是使无产者们形成阶级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最后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最高纲领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要无产阶级在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就能胜利地开展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从而实现自己的伟大历史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换句话说,共产党人的最终目的就是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或者说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这也说明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历史必然性。

无产阶级专政建立以后通过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发展生产力就可以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那么,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什么样的呢?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作了一个大致的描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表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了,应该变革这一生产关系: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共产主义是消灭了私有制的社会,所以将共产党人的理论概括为“消灭私有制”。

第二,社会成员共享劳动成果。“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奴役他人劳动的权力。”在共产主义社会实行的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所以,社会创造的财富应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而不是像资本主义社会那样将全社会创造的财富作为剥削、压迫他人的手段。

第三,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商品货币关系是私有制经济的产物,资本主义阶段是商品货币关系充分发展的阶段。所以,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随着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商品货币关系也就逐渐消失、不存在了。

第四,阶级消灭、国家消亡。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私有制的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随之消失,国家也就消亡了。当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并且使用暴力消灭了旧的生产关系,那么也就消灭了阶级对立存在的条件,没有了阶级对立也就不存在统治阶级,国家也就消亡了。

第五,人的自由发展。关于未来社会,马克思和恩格斯还进行了这样的描绘,“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这一重要思想表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1894年,意大利的卡内帕请恩格斯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新纪元》找一段题词,用来描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区别但丁曾说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旧纪元。恩格斯在回信中原封不动地重复了《共产党宣言》中的这句话。恩格斯对这一思想的重述清楚地表明人的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崇高目标。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理念、一种设想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就在于它科学展示了一个人人都可以幸福地生活、社会成员可以相互促进对方发展的和谐图景。每个人要想自由的发展,最需要的就是没有剥削和压迫的社会条件,所以,人的自由发展既是崇高的目标,也是一个发展过程,它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社会历史条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可以说,要想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就需要消灭私有制。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极大破坏生产力的向前发展。要想解决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基本矛盾,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变革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变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也即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私有制的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以及国家也就消亡了。同时,共产主义并不剥夺任何人占有社会产品的权力,它只是剥夺利用这种占有去剥削、压迫他人的权力。因此,在共产主义社会里,社会创造的财富应由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

对封建社会主义的批判。封建社会主义是英国和法国封建贵族被资产阶级彻底打败后所宣扬的一种社会主义。由于他们再也没有力量同资产阶级夺取统治权了,所以便企图拉拢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他们说,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统治造成了无产阶级的贫困,封建秩序能够消灭资本主义造成的贫困。由于人们根本不懂得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而他们的所作所为只能暂时地欺骗人民群众,但是当人们看清了他们企图恢复旧制度的本来面目后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他们。

对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批判。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是以社会主义面貌出现的小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小资产阶级不断分化,其中绝大多数会贫困破产,沦入无产阶级队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也进行揭露和批判,主张用小生产来代替资本主义大生产,恢复中世纪的小手工业和小农经济,以巩固小生产者的地位。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将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归于反动的社会主义之列,是因为它是反动的,它企图使历史的车轮倒转回小私有制时代;又因为它是空想的,这种社会主义根本不可能实现。

对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是代表德国小市民利益的德国作家们所宣扬的一种社会主义。这种社会主义从抽象的人类理性出发,诅咒资本主义,把小私有制理想化。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将这种社会主义归于反动的社会主义,是因为它既反对资产阶级革命,又反对无产阶级革命,企图阻挡历史的车轮。

对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批判。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是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这种社会主义主张维护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消除这种制度的某些弊端,反对无产阶级革命。这种社会主义带有虚伪性和欺骗性: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把一切为资产阶级谋利益的主张和活动都说成是为了工人阶级的利益,把一切有益于资产阶级的事情都说成是对无产阶级有利的。

对空想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剖析。这种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这三大空想家主张对资本主义进行根本改造,主张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他们的理论反映了无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但是,这种社会主义也存在着严重的缺陷:看不到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没有任何政治运动;不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社会主义看成是天才人物的创造;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的途径。

《共产党宣言》阐明了共产党的政治斗争总的策略原则:共产党人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争,但是他们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共产党人对各国反对党派采取这样的态度:将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无产阶级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革命力量,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进步势力,共同开展反对旧制度的斗争。最后,《共产党宣言》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它告诉全世界的无产者,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事情,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共同使命,只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奋斗才能实现!

十八大报告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今天,重读《共产党宣言》,对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作为共产党员的“圣经”,不仅提出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更为共产党员提供了坚定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党宣言》所提出的“两个必然”这一论断的基础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统一。无论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抑或是自然界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其规律也都具有客观必然性,但不同的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必须通过人的活动、实践去实现,同时“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深思熟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2),所以,社会主义事业今天所取得的成就,靠的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支撑下前赴后继、鞠躬尽瘁、努力奋斗得来的。

那么,我们根据什么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又依据什么确信社会主义必然会代替资本主义呢?我们的信仰既不是出于对未来的空想、幻想,更不是出于对宗教的虔诚和虚幻,而是出于对真理的确信,源于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执着追求和科学认识。列宁对青年说:“如果你们要问,为什么马克思的学说能够掌握最革命阶级的千百万人的心灵,那你们只能得到一个回答,这是因为马克思依靠了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所获得的全部知识的坚实基础;马克思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导致共产主义,而主要的是它完全依据对资本主义社会所做的最确切、最缜密和最深刻的研究,借助于充分掌握以往的科学所提供的全部知识而证实了这个结论。”(3)正是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虽然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跌入最低谷,但邓小平同志却乐观地认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4)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一科学论断的依据从来都不是基于革命形势一片大好、革命发展一帆风顺等美好愿景。《共产党宣言》发表时,全世界只有一个共产主义的政党那就是共产主义者同盟,其成员最多时也不超过400人。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两个必然”的依据是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考察之上的。所以,革命形势有高潮也有低潮,暂时的力量对比差别并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同时,每次低潮也都孕育着新的高潮。信仰一旦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就会尤其的坚不可摧。因此,无论革命事业经受什么样的挫折,反动势力如何不可一世,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看来那些都是过眼云烟,不足为惧,因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改变不了的。所以,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相信社会发展规律就像数学家相信几何公理、自然科学家相信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一样。恩格斯说:“正如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5)周恩来在谈到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终生信仰时说:“这是一门科学理论,就像爱因斯坦定律一样。”(6)

“两个必然”赋予我们的信仰是一个崇高的价值取向: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公平正义,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两个必然”赋予我们的信仰是一个坚定而永恒的立场:永远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两个必然”赋予我们的信仰是一种崭新的世界观、方法论,即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两个必然”赋予我们的信仰是一种共产党人特有的人格:爱民、亲民,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在谈精神文明建设时强调: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确立了共同的理想信念,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两个必然”为我们指出的未来要求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始终重视对全党和全体人民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就是形象。《共产党宣言》为共产党人树起了一面光辉的旗帜,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开阐明了自己的观点、目的和意图: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是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即在没有剥削和阶级对立的新社会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正是如此,世界各国共产党人才能在这面旗帜的指引下奋斗不息、战斗不止,以更加高昂的斗志走向新的世纪,迎接新的挑战。

毛泽东同志早在1945年就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的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最高理想。每个共产党员入党的时候,心中就悬着为现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和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两个明确的目标,而不顾那些共产主义敌人的无知的和卑劣的敌视、污蔑、谩骂或讥笑。”(7)邓小平同志说过:“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8)然而现在的一些党员,当有人问起他们的信仰和奋斗目标时,总是含糊其辞,哈哈一笑,甚至有的党员还会不好意思地脸红起来。这是多么的可悲,也是多么的令人心痛。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是应该骄傲地公开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和奋斗目标吗?党章中明确地写道,共产党员的信仰就是共产主义。在党章第二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9)所以,存在共产党员不敢或不愿意公开表明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一现象,不是因为党组织对此规定不严,而是缘于个人思想觉悟低下。同时这也足以说明,当前加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党性教育是极其必要和非常重要的,这对促使广大党员进一步破除认为马克思主义无用的“过时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破除认为共产主义遥遥无期的“虚幻论”,树立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破除对社会主义产生质疑的“动摇论”,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对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必须落实到现阶段改革和建设的具体任务和目标上。马克思在提出“两个决不会”的科学论断后,接着写道:“所以人类始终只提出自己能够解决的任务,因为只要仔细考察就可以发现,任务本身,只有在解决它的物质条件已经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过程中的时候,才会产生。”(10)失败和挫折教育了我们,由于我们忽略了这一点,使得欲速不达,犯了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错误,严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基于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科学认识,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战略和目标,领导全国人民满怀信心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回顾历史深知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年轻一代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并且要自觉地为之奋斗。同时我们也坚信,当改革和建设的火炬传递给青年一代时,他们一定不负历史重托,把伟大而崇高的共产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走向辉煌。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共产党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11)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要想科学地理解“两个必然”,就不能撇开“两个决不会”。有人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道路,我们今天所走的道路到处都有资本主义的影子。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当如何认识?按照“两个决不会”的思想去思索,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是一种“不够格”的社会主义,我们所处的社会主义是没有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因此,这一时期我们需要吸收所有一切有利于我们发展的积极因素,这只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说我们就是在走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不动摇。怀着对“两个必然”的坚信不疑,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国情的有机结合,其本质特征的每一个方面,都深刻体现着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内在要求,因此它在制度属性上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坚持社会主义一般性原则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坚持共性与个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包括: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生产资料社会占有,实行按劳分配和共同富裕,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始终以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动力;始终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成分虽然在经济总量上占的比例较低,但从对国民经济的支配能力来看依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始终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这一分配原则是激发人们创造财富的动力源泉,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从而使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共同富裕;始终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凝聚民心民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意识形态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领导地位;始终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价值目标。

资本主义由于它固有的矛盾使得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按时报到,虽然它一直在进行自我调整和完善,但内部的根本的原因不解决,马克思所下的断言就早晚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没有借中国特色而否定社会主义,也没有借社会主义而否定中国特色。因此,面对质疑、困难和挫折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动摇。《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感召力和创造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可见,学习领会并创新发展《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对于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1)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2页。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7页。

(3) 《列宁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84页。

(4)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82页。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76页。

(6) 韩素音:《周恩来与他的世纪》,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版,第64页。

(7) 《毛泽东文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24页。

(8)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5页。

(9) 《中国共产党章程》,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页。

(1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3页。

(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48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