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解释学的存在论转向

解释学的存在论转向

时间:2022-09-0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为海德格尔认为,解释学不是对人文科学的思考,而是对人文科学据以建立的存在论基础的说明。解释学致力于通过解释以收集形而上学的残留或遗骸。存在论本身是需要通过存在的意义这个基本问题的研究为基础的。为了解构形而上学,存在的解释学自此宣示撤销了所有关于完善人文科学方法论的法案。在解释学的存在论转向的种种特性当中,这一项或许比其他所有差别都更重要。

哲学一个基本的主题是关注存在而不是意识,因为对不是由我们创造的世界这一定在(dasein)显出惊讶,正是存在论的本质,也是以客观现实性为导向的哲学的本质。

一般而言,存在(“自然”)是隐匿的,只有当人尊重蕴含于存在(“自然”)中的规律时,它才顺应于人。但是,对存在的追问既不是随意的,也不是从外部强加的,此种追问既是作为人存在意义的觉醒,也有其必然性。以此观之,认识论视角中的主体犹如一位魔鬼附体的教授,笨拙不堪,却又骄傲地以为自己比世界上所有存在者都要优先。接下来要探讨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存在性震撼为海德格尔勾勒出的并非“认识论”的立场,而是“存在论”的立场。当人被置于此在的“边缘境况”“边际情势”之前时,存在性震撼侵袭着他。也可以说,当我们说存在性震撼提供的是“存在论”立场而非“认识论”立场时,并不仅仅局限于以下这个层面,即那是一种“关于存在的哲学”,而非一种“关于认识的理论”。这里的所谓“认识”,意指海德格尔对存在震撼问题的描述实际上是在揭示我们能够“知道”什么,而非“存在”什么。这样一来,存在哲学(作为自发成长过程的世界)就为传统认识论中的理解观提供了新的理路。因为海德格尔认为,解释学不是对人文科学的思考,而是对人文科学据以建立的存在论基础的说明。从刚才对存在论的描述来看,存在论解释学不是理论方法(而方法总是与理论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我们总是讲,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方法),而只是关于在理解中才存在的那个存在者的存在方式的说明。

存在论,按照古希腊语的字面意义(ontologie)解释,可以理解为“存在者的逻辑”。它是由onto和logie两个因素组成。onto是古希腊语“存在者”的意思,logie与logos和logik(逻辑)有关系。沃尔夫在1729年出版的《存在论》(Ontology)一书中首先将存在问题称为“存在论”。自此,“存在论”便成为“形而上学”的同义语。西方人文学科,就其与存在者的一切联系而言,方方面面都维系于形而上学。在海德格尔看来,必须摧毁的乃是遮蔽存在之意义的形而上学。而最适合做这一工作的哲学乃是解释学。解释学致力于通过解释以收集形而上学的残留或遗骸。存在论本身是需要通过存在的意义这个基本问题的研究为基础的。在海德格尔那里,解释学成为存在的解释学——存在意义的解释学。为了解构形而上学,存在的解释学自此宣示撤销了所有关于完善人文科学方法论的法案。它决心表明传统人文科学方法论没有基础,从而激起对“人文科学据以建立的本体论基础的说明”[1]。在解释学的存在论转向的种种特性当中,这一项或许比其他所有差别都更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