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蝴蝶引发的美感愉悦

蝴蝶引发的美感愉悦

时间:2022-09-0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那轻盈的体态、翩跹的舞姿以及五彩斑斓的双翅上诱人的图案花纹,是人们获得普遍美感的自然美对象。当乔羽把心中有关蝴蝶的审美意象物化、外化为《思念》之后,这艺术美就构成了更高层次上的新的审美欣赏对象。这“中东韵”发音雄浑洪亮,与诗画的情调相一致。《思念》所采用的韵脚的韵味和思念友人的情怀是一致的。作者把一只蝴蝶飞进窗口这生活中偶然发生的事情和由此引发的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在歌词中将虚实互换了位置。

蝴蝶是大自然可爱的小生灵。它是春天的产物,它和鲜花紧密相联。那轻盈的体态、翩跹的舞姿以及五彩斑斓的双翅上诱人的图案花纹,是人们获得普遍美感的自然美对象。

当我们经历了许多的人情世故,阅历逐渐丰富之后,一只小小的蝴蝶也会引发我们无尽的感觉和想象,在蝴蝶的形式上寄托我们的情意。这是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结合。

当乔羽把心中有关蝴蝶的审美意象物化、外化为《思念》之后,这艺术美就构成了更高层次上的新的审美欣赏对象。

在欣赏这首歌的时候,我们获得了一种精神的享受。

歌词是讲韵脚的,不同的音韵给人以不同的感受。以十三辙来说,郑板桥题画诗《竹石》是“中东韵”:“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这“中东韵”发音雄浑洪亮,与诗画的情调相一致。李清照的《声声慢》,则是一种音色暗淡的“一七韵”:“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样的音韵,恰当地表现了一个饱经忧患而又多才多艺的年青寡妇,在黄昏时节,独自守着窗儿,“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那种孤苦伶仃的情境。《思念》所采用的是“油求韵”,这个韵发音柔和,刚柔相济,类似于音乐中的F调,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充满了中和柔情的色彩,表达了一种明净的而非凄惨的离愁别绪。《思念》所采用的韵脚的韵味和思念友人的情怀是一致的。几十年间,人事变迁,大家都忙于各自的工作和家庭,彼此之间没有联系或者干脆失去了联系,但心中的情意依旧。于是,当我们唱起《思念》的时候,心中涌起的不是那种十分强烈伤感的别情,而是一种悠远的淡淡的怀念。这是诗词艺术在音韵这细微之处所蕴含的一种艺术之美。

从句法上看,充满了虚实之美。作者把一只蝴蝶飞进窗口这生活中偶然发生的事情和由此引发的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在歌词中将虚实互换了位置。

如果平铺直叙地讲“一只蝴蝶偶然地飞进了我的窗口,使我不由得思念起往日的朋友”,也是可以的,很多散文就是这样直笔抒写的。作者在这里把虚实颠倒,不仅符合诗歌词语精练的要求,而且使歌词充满了一种空灵之气。这使我们感觉到,这位朋友并不是突然间敲门而入的一位实实在在的朋友,而是倏忽之间闯入我们心灵世界的一位朋友,是我们对往日朋友的一种思念之情,是我们对往日情境的一种思绪。因此,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现在在哪里呢?”

语言文字是艺术创作者表情达意的工具和作品内容的载体,如果我们在欣赏过程中只专注于语言所描绘的形象和表达的情感,直奔意义的理解而不顾语言自身的美,这种欣赏就是残缺的。艺术语言的作用和意义绝不仅仅限于工具手段,它也具有自身的美感意义和美学功能,诸如词语的选用与组合,语句的音响、节奏与韵律,语言组合的新奇感、节奏感、韵律感,语句本身的顿挫力度和流动回旋,各类不同情调的语感,等等。在艺术语言的层面上加以品味,是欣赏艺术美的第一个环节。

歌唱友情的歌曲很多,为什么《思念》老少咸宜,久唱不衰?因为歌曲所描绘的情境和我们的心理体验相吻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未有过的全新的生活。宽松祥和的政治环境,蓬勃繁荣的社会经济,以及个人的丰衣足食和心情舒畅,这一系列欣欣向荣的景象背后也包含着激烈的竞争,我们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生活的洪流滚滚向前,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在不断地产生出来,我们被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推搡着往前奔跑。我们无暇回顾过去,无论是多么美好的感情。于是,情感记忆的大门经常是封闭着的。正因为如此,我们也时常因为生活的紧张而感到呆板,乏味,甚而感到疲惫、麻木,甚至厌烦。

当我们结束了一天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从各种繁琐的事物中暂时得以解脱的时候,或者,当我们累得身心都感觉麻木了的时候,在某一瞬间,我们的心头会蓦然间泛起一个场景,一个细节,一个音容笑貌,以及伴随着它们一同出现的一种思绪,一种情感,一种意识流,在那一瞬间,占据了我们的心灵。只有在我们恍兮惚兮的那一刻,情感世界的大门才在理智的疏忽中悄然打开一条缝隙。

在那一瞬间,乔羽见蝶思人。

在那一瞬间,我们灵魂出壳,在一种恍惚朦胧的状态中漂浮在如烟的往事中。在口语中我们把这种情况叫“走神”,是因为只有在这一刻,日常生活中那种清醒的理性意识才暂时让位。当我们的头脑里塞满了紧张的繁忙的、世俗的烦恼的、具体的物质的种种东西之后,那空灵缥缈的一瞬是何等的美妙!

但我们往往忽视了这个现象及其所包含的意义。虽然在某一刻,往日的一个印象倏忽间在我们的脑海中闪现,可是很快地就被眼前的事物淹没了。在我们一愣神的刹那间之后,我们的日常意识又占据了统治地位,我们的心灵总是被实实在在的东西填塞得满满的。古希腊人认为,头脑管思维,心脏主灵魂。可以借用这个思路对我们的心灵进行一番反思,即当我们的头脑充斥着形形色色的欲望的时候,我们的心灵情感却遭遇着冷落。在那美妙的瞬间,当形象记忆、情感记忆、涌上心头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心灵情感世界顽强的自我表现。那是心灵饥渴的一种表示,一种反映。

作为社会动物,物质与精神的两个方面构成了我们生命的本身,因而我们的生活是双重的,作为统一的人的生活的这两个方面,必然是相互关联的。人由于其物质性并不能脱离物质生活,为了保障生命的存在,人们的物质活动即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总是自觉的、有目的的活动,物质活动对于人类生活便具有了首要的意义。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前提,还处处制约着精神生活的目标和方式。精神生活必先以物质生活的目标为自身最基本的目标,亦即物质生活的状况要求在精神生活中得到反映,要求精神生活服从于物质生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中的种种条件就往往使物质生活淹没了精神生活。当我们努力拼搏并得到许多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精神方面的要求。而在这丧失和忽略的东西中,最重要的正是对于自己心灵的呵护。当代人面临着比前人多得多的问题,在当今普遍的浮躁心态下,我们往往顾此失彼,为了现实世界的种种拼搏而迷失了本性。

人们在工作之余和完成日常生活琐事之后,闲暇时间的活动内容也会影响到人们的精神健康。精神的无聊空虚的痛苦远胜于艰苦的劳作,而审美活动能够给人提供健康的娱乐和消遣,可以使这部分时间变得充实饱满。审美对象生动活泼,其形式的精美、形象的生动,为人喜闻乐见。因而,审美不需要借助说教,表现为一种轻松愉快的自在。作为一种精神享受,审美可以创造愉快的情绪,使人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之余,消除疲劳,以调节各方面的机能,让身心获得休养。

在日常生活状态中,人们往往难以超出物质功利的诱惑,难以把生活当作生命价值的实现过程和结果加以感性的直观。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说,由于我们世人的软弱无力而给我们心灵带来痛苦和灾难,而音乐像朝露一样渗入我们的内心,充实我们的心灵。那自由自在的、温暖的感情激流使我们紧皱着的额头从思虑的重负下得到解脱。在审美的逍遥境界中,人们可以调节生活中现实与理想、自由与必然的矛盾,使种种烦恼欲念从心灵中被驱逐出去,表现为一种摆脱了个人利害考虑和物质欲念的心灵自由状态。“通过自由去给予自由,这就是审美王国的基本法则。”[1]

越过内容的层面,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蝴蝶和思念友人这样合拍呢?

因为蝴蝶是美丽的。如果一只癞蛤蟆跳进窗口,我们是绝不会把它和朋友联系在一起的。但仅仅因为蝴蝶是美丽的吗?孔雀也很美丽,如果有一只孔雀飞落在窗口,我们大抵也不会联想到友人,孔雀的开屏尽管炫目,但带有一种炫示、炫耀的色彩。或曰,蝴蝶不仅美丽,而且可爱。那么熊猫也挺可爱的,假定有一只熊猫趴在窗口,那就只能使人感到滑稽,而绝不会使我们因此而联想起友人。

蝴蝶之所以能引发思念之情,首先在于其美丽、可爱、娇小的体态,在于它形式的对称,色彩的鲜艳,使人产生“悦目”之感,这是“形式”。之所以“赏心”,在于“意味”。蝴蝶能引发思念之情的关键在于蝴蝶轻盈的飞行状态。其飞行路线的曲曲折折,给人一种飘忽不定的感觉,而且,是悄无声息的。这种曲折、飘忽、无声的美丽形象正和往事如烟如雾的感觉相吻合。因而,从大的方面讲,在于感性形式本身充分地、恰当地体现出生命韵律的特点,表现了人对生命的热爱。往细微处说,飞蝶与往事给人以柔美的美感愉悦,二者都带有朦胧美的性质。

美感首先是由形式引起的,但美感中已积淀和渗透着人的某种社会理性,是理性的感性直观。当感性形式表现出精神性内容时,就成为有意味的形式。蝴蝶是客观存在,而“思念”是人赋予这形式的意味。因而人们的美感就集中表现为在对象形式的直观中内心的愉悦体验和所产生的某种社会、人生意味的领悟。你的阅历越丰富,记忆仓库的容量就越大。在几十年风风雨雨的历程中,接触过多少人、发生过多少事。其间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一些情景深深地印入我们的脑海,终生都不会忘记。这其中真假相依,善恶相生,美丑相杂。在困难、险恶和争斗所构成的阴影衬托下,亲情、友情、爱情的回忆更加温馨和灿烂。

审美活动创造了一种新的感觉和意义的样式,人们借此与世界产生了一种新的关系,赋予生活以新的意义,由此消除世俗生活中的不良情绪,使我们躲避苦涩而艰辛的理性沉思,向着人的本真状态复归。物我合一的情感共鸣可以使我们尽情地敞开心胸,以愉悦的精神去维护身心的绿洲,提高生存质量。对此王国维指出:审美使人超脱生活之欲带来的痛苦,为最纯粹之快乐。

纯粹的感性追求只能使人动物化,同样,纯粹的理性追求也会导致情趣的萎缩。审美活动可以使这两个对立的方面协调起来,使人在感性与理性的统一中成为一种真正的自由人。就现实的情况而言,更需要强调感性能力。人的感性能力是以情感为核心的一种心理能力,它们在审美活动中作为综合性的直觉体验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而起作用。直觉体验能力是个体的一种生存感受体验,它是个体的自我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基本条件。情感交流能力对于心灵与外物之间的沟通和理解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活质量。艺术美的创造是以充满生命力的社会人为对象的,鉴赏活动可以使人心性不刻板,把枯燥的人变成充满生活情趣的人。当《思念》把生活中转瞬即逝的美好情境浓缩、提炼、物化、定格以后,使我们获得了一种与物质享受完全不同的审美享受,使我们获得了一种与纯粹的理性认识完全不同的情感的满足。我们在审美活动中获得了一种自我观照,使心灵得到了净化。所以歌德说:“要想逃避这个世界,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要想同世界结合,也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2]

《思念》的丰厚内蕴还引发出我们的另一种思索,那就是我们心中有没有蝴蝶,我们在别人的心目中是不是一只蝴蝶。

从世故人情的角度,就有记者问“乔老爷”:你这只蝴蝶是雄的还是雌的?乔羽答:男的唱就是女蝴蝶,女的唱就是男蝴蝶。记者的提问其实包含着社会美中的一个微妙的异性交往的问题。异性相吸的宇宙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但封建社会为男女交往设置了很多禁忌,使人们对男女交往问题十分敏感,所以人们也经常探讨男女之间除了爱情还能否存在友情的问题。异性朋友与同性朋友相比,有其独特的感觉和韵味,这一点记者从歌词中感觉到了,而“乔老爷”的回答也毫不含糊。

道德约束和心灵自由是人类精神追求的两极,它们不断斗争、协调。从美感的潜在心理来说,道德和情欲都出于人类深层的心理需要,整部文明史从审美的角度可以解读为情欲与道德双重追求的抗争史。伦理道德致力于人类群体结构的整合与有序化,而审美的感性要求则经常突破这秩序,尤其是艺术,常常突入理性禁区。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人的自然情感,而审美及艺术则以某种虚拟的方式替代性地满足人们的情欲冲动,给我们带来称为审美快感的体验。为了维系文明的整体性,人类社会产生了种种贬抑感性的艺术理论,给予快感以负面的价值,这使得人们常常以渴望与愧疚交织的心情去体验审美的快感。而在艺术的实践方面,艺术家们则创造性地运用了种种策略,以满足人类内在的审美需求,使艺术的感性功能得以延续。

审美活动可以启动和活跃审美主体的心理机能,通过感觉和把握美的形象从而进入美的精神世界。作为内宇宙、内自然的人的精神世界是一个无比丰富和神秘的独立整体,艺术创造把精神主体内心世界的矛盾斗争、人的欲望和弱点、欢乐和追求与外部世界联结起来予以表现,因此司汤达称自己的职业是“人类心灵的观察者”。由于积淀在美感中的历史的、理性的内容十分复杂,我们在审美愉悦中往往并不能确切地表述这种心理感受的确定内容。艺术把人们心中的一种复杂的、微妙的感受表达出来,甚至深埋心中的苦涩记忆在艺术中都会神奇地改变味道。艺术欣赏可以帮助我们熟悉、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洞察世相蕴含的道理,由此深入到我们的内心世界。艺术家本人的个体实践成为人类的财富,因为这种经验是人类实践的一部分。根据普希金的公式“科学为我们简化瞬间即逝的生活的经验”,那么,艺术能够无限地扩大我们的生活经验。艺术美的集中性和超越性可以使人体验到自己所难以经历的美,使人的心理时间得以延长,使情感空间更加深广,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的精神生活和情感世界。从宏观上说,从美的角度去感悟世界,感悟人生,审美也是一种掌握世界的方式。

作为社会的主体、生活的主人和万物的尺度,作为美的创造者和欣赏者,我们的审美活动突出地表现为主观上的能动作用和创造功能。高尔基指出,美是各种材料的一种组合,这种组合是人这个匠师所创造出来的一种形式,以唤起人们对他们的创造力的惊奇和自豪。在审美活动中,主体能对整体形象予以深刻地把握,把情感外移到客体中去,使客体的审美内涵得到丰富和扩大。审美主体把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与此同时,主体又在发展着自己的本质力量,丰富着人性的内涵,升华人的理想与憧憬。审美活动是人在观念形态上对客体形象进行人化、对象化的创造活动,这种对自己本质力量的肯定是一种审美享受。

恩格斯曾指出,人不仅为生存而斗争,而且为享受、为增加自己的享受而斗争,并且随时准备为取得高级享受而放弃低级享受的人生原则。享受是有层次的。物质享受是以直接获取和支配客体对象的使用价值为目的的,是种感官的快适感。而审美享受是通过观照客体对象的感性形式,静观品味,获得一种精神的满足和情感的愉悦,是赏心悦目的心灵快感。精神享受高于物质享受,而审美享受是精神享受的最高层次。“对世界的审美关系是认识——评价的关系、创造和交流的关系。它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产生最高的享受。审美享受是非常复杂的现象,它把审美关系的所有方面组成完整的统一体。这既是从感性感知获得的愉悦,又是认识生活现象的兴奋,还是在正确评价生活现象过程中产生的令人满意的公正感。这既是同自己创造可能性的感觉相联、同精神能力自由‘表演’相联的愉悦,又是进入到别人生活中的兴奋。作家乌斯宾斯基很好地确定了审美享受的本质,他写道,美产生‘作为人的幸福’感。”[3]

欣赏《思念》带给我们的愉悦欢乐来自于人与对象之间的一种精神联系即审美的关系,来自于人与对象之间以满足审美需要为目的的一种实践活动即鉴赏活动。热爱生活,品味生活,是审美的宗旨。生活因为有了欣赏而变得富有诗意,更加美丽。我们在知、意之外还有情,我们在真、善之外还要美。美不是点缀,不是时尚,是我们心灵世界的需要。无疑,这是需要深入研究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