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墨等学派的辩论

墨等学派的辩论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 孟子与杨、墨等学派的辩论孟子“好辩”,在当时是有名的。孟子作为地主阶级的一个思想派别的思想家,他所进行的辩论,就是用本学派的思想学说为统一的封建国家开辟道路。孟子对杨朱和墨家进行了激烈的抨击,原因是杨、墨与儒家的思想相对立而在当时影响很大。孟子与许行的弟子陈相辩论时,强烈地反对许行的主张。孟子没有提到过法家人物的名字,而他的王霸之辩主要是针对法家的。

第五节 孟子与杨、墨等学派的辩论

孟子“好辩”,在当时是有名的。有人曾当面问他为什么喜欢辩论,他回答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孟子·滕文公下》)接着有一大段话讲“不得已”的原因。从尧舜讲到夏禹,又从周公讲到孔子,讲了三代治乱的历史。在他看来,天下“一治一乱”是历史的现象,而“邪说”与“暴行”则是天下大乱的根源。他认为反对“邪说”是关系天下治乱的大问题。他的话是这样的:

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孟子·滕文公下》)

孟子把夏禹、周公、孔子并称,把孔子作《春秋》看得如同夏禹治水、周公兼并夷狄一样重要,都是关系天下太平、百姓安宁的大事。孟子自称是夏禹、周公、孔子事业的继承人,给自己规定的任务是端正人心(“正人心”),消灭邪说(“息邪说”),反对偏激行为(“距诐行”),驳斥荒唐言论(“放淫辞”)。孟子作为地主阶级的一个思想派别的思想家,他所进行的辩论,就是用本学派的思想学说为统一的封建国家开辟道路。

孟子对杨朱和墨家进行了激烈的抨击,原因是杨、墨与儒家的思想相对立而在当时影响很大。孟子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滕文公下》)孟子把杨朱的思想归结为“为我”二字加以抨击,说:“杨子取为我,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孟子·尽心下》),“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孟子·滕文公下》)。儒家提倡的“五伦”以君臣关系为首,君臣是相互依存的。如果人人都“为我”,不肯做臣,当然就没有君了。这在孟子看来是乱了大伦。

孟子批评了墨家的“爱无差等”(《孟子·滕文公上》)之说。孟子认为人的爱本来就是有差等的,“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这就是说,对万物只讲爱惜而不讲仁爱,对百姓只讲仁爱而不讲亲爱;亲爱亲人,仁爱百姓,爱惜万物,就是爱的“差等”。他诘问夷之说:“夫夷之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孟子·滕文公上》)他认为人们爱自己的侄子比爱邻人的孩子为甚,是难免的。同样,爱自己的子女比爱别人的子女为甚,爱自己的父母比爱别人的父母为甚,都是难免的。如果“爱无差等”,那就要爱人之亲等于爱己之亲,就不足以见其父之为其父了。他说:“墨氏兼爱,是无父也。”(《孟子·滕文公下》)墨家的“兼爱”破坏了“五伦”中另一重要的关系——父子之伦,所以引起孟子激烈的反对。

与孟子同时的思想家许行,主张“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自理炊事)而治”,反对统治者“厉民而以自养”(《孟子·滕文公上》)。孟子与许行的弟子陈相辩论时,强烈地反对许行的主张。孟子指出农民与手工业者要有所分工,“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同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要有所分工,“或劳心,或劳力”(同上)。他进而认为统治者都是劳心者,体力劳动者养活他们是天经地义的事。

孟子没有提到过法家人物的名字,而他的王霸之辩主要是针对法家的。孟子把儒家以仁义统一天下、治理天下的主张称为“王道”,把法家以武力统一天下、以刑罚治理天下的主张称为“霸道”,认为“霸道”会导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离娄上》)的灾难。他大声疾呼,法家主张的武力兼并,法家制定的“辟草莱、任土地”(《孟子·离娄上》)的发展生产的富国方针,都违反了“王道”,因此法家犯了应当受到刑罚以至处死的罪行,这种看法过于武断。

【注释】

[1]《汉书·艺文志》著录有《曾子》18篇,已佚。《史记·孔子弟子列传》记载,曾子“作《孝经》”。但据史家考证,今传《孝经》亦非曾子所作。朱熹断言《大学》的经一章“乃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述之”(《大学章句》),是朱熹为了建立儒家道统的虚构。《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子思》23篇,已佚。《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子思作《中庸》”,怀疑者很多,尚无定论,本书不拟将它作为子思的著作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