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银行世家走出的地产“常胜将军”—香港纪惠集团有限公司副主席廖伟麟

银行世家走出的地产“常胜将军”—香港纪惠集团有限公司副主席廖伟麟

时间:2022-08-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是廖伟麟进入纪惠集团工作的第十个年头。十年来,凭借连番运筹帷幄的投资佳绩,廖伟麟在香港地产界获封“常胜将军”。事实上,“纪惠”的确不是时年25岁的廖伟麟的唯一选择。与家族银行的发展史相比,廖太创办的纪惠集团可谓另辟蹊径,但同样成就非凡。

2013年,是廖伟麟进入纪惠集团工作的第十个年头。

从小助理跃升为集团副主席,他晋升的每一步,靠的都是有目共睹的真才实学。十年来,凭借连番运筹帷幄的投资佳绩,廖伟麟在香港地产界获封“常胜将军”。他笑言,自己就是要当一名非一般的“富N代”,不仅要守住父母辈的产业,更要将其发扬光大,用坚实的数字与响当当的口碑捍卫“富N代”的名誉尊严。

历练有成投资有道

2003年,刚刚从美国学成回港的廖伟麟,进入母亲廖汤慧霭(廖太)一手创办的纪惠集团,做起了一名小职员。身为香港廖氏银行世家的第三代继承人,这是一个令大多数人讶异的决定,问及原因,他只轻轻地说出两个字:“担当”。

事实上,“纪惠”的确不是时年25岁的廖伟麟的唯一选择。返回香港的第一时间,父亲廖烈正就建议儿子加入家族银行——创兴银行(前称廖创兴银行)工作。但廖伟麟觉得家族银行局限性较大、发展有限,于是转为留在纪惠集团历练。不想,是年秋,56岁的父亲因病英年早逝,重度悲伤的打击之下,廖伟麟更立誓要留在母亲身边,看护至亲。

与家族银行的发展史相比,廖太创办的纪惠集团可谓另辟蹊径,但同样成就非凡。纪惠集团成立于1976年,当年廖烈正负责廖创兴银行的九龙贷款部,廖太之前曾任廖创兴银行襄理(副经理)。对地产业非常有研究的她早有意投资于此,并最终在得到廖烈正数百万资金的支持下,正式创立伟邦投资公司(纪惠集团前身)。

初始时期,公司主打投资香港地产业务,1981及1993年才在澳门及中山兴建地产项目,1989年起正式在港投资大型住宅等地产项目,发展一路壮大。之后,廖太于20世纪90年代东南亚金融风暴期间,慧眼启动利润回报丰厚的“车位买卖”业务,至廖伟麟入职的2003年,纪惠集团的资产总值已扩充至数十亿港币,形成住宅、商厦物业和车位买卖三大主营方向。一心要从基层历练起步的廖伟麟,从助理做起,主要负责公司的车位出租业务。

时逢“非典”肆虐,香港地产业再度受到巨大冲击,交易低迷。廖伟麟因此空余出不少时间,一有空,他就四处去看房子,无论豪宅还是商厦,他过目无数。用眼睛去思考,用脚步来学习,是廖伟麟笃定的生意哲学。“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自己对二级市场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锻炼自己洞悉市场价格的敏锐力,并可以更好地体察基层员工的工作状态。”他说。

在廖伟麟一步步摸索市场的同时,廖太与时任纪惠集团行政总裁的汤文亮已经率先逆市出击,将10亿港币全数投出,抄底购入一批银主盘(法院拍卖房屋),以3成首付计算,相当于拿下了数十亿港币的资产。眼观并跟进参与这一系列投资,令廖伟麟受益匪浅。经过两年的历练,他终于有机会单飞,尝试大笔投资。

廖伟麟第一次负责投资的项目是阳明山庄及赤柱滩道洋房,这些项目都已止赚离场,为纪惠集团带来丰厚回报。

廖伟麟尤其钟爱甲级商厦的买卖,他认为甲级商厦的价值长期被市面低估,有较为稳定的后续升值空间。此外,投资甲级商厦不会牵涉到民生,纯粹买卖,与社会环境波动的关联亦较小。自2003年进入纪惠集团至今,廖伟麟的职务一路从助理晋升为集团副主席,由他主导的甲级商厦投资项目,亦成为集团鼎立于市场的重要支柱。即便在当下,香港涌现出大量租金较为低廉的新型商业区,他仍旧高度看好甲级商厦的后市。

2013年10月,廖伟麟在香港集团总部接受华商韬略专访

“一个最可靠的依据在于,尽管有新商区涌现,但主要商业区的物业并没有因此产生下跌的趋势,相反,还保持着慢慢上升的状态。且甲级商厦的上升空间始终会高于乙级商厦,加之香港在亚洲的金融中心地位,我个人认为投资甲级商厦的回报始终会比较稳健。”廖伟麟说。

在力推纪惠集团投资甲级商厦并收获丰厚回报的同时,廖伟麟也不断充实着自己的个人投资。于后者,他将8成资金放在楼市,其中半数已完成交易,其余2成则是股票和现金。

令廖伟麟至今都引以为豪的个人标志性投资,当属2009年以1.63亿港币购入的金钟力宝中心17楼全层。此后,他将全层分拆成8个单位,最后摸(成交前已转手)出6个单位,成功在一年内赚得3000多万港币。

运筹帷幄挺进内地

近几年间,在廖伟麟的锐意布局下,纪惠集团的投资方略越发在稳健中映射出大胆进取的光彩。2012年,集团创下自2006年以来最高的投资额纪录——18亿港币,并得益于稳定的租金收入以及全面的风险控制能力,平稳渡过了由欧债危机触发的楼市寒冬。而廖伟麟本人,则凭借连番运筹帷幄的地产投资策略,在香港地产界获封“常胜将军”。

特别是自2009年至今,纪惠集团屡创佳绩,当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廖伟麟在近年间才着手进行的店铺投资。试水阶段,他选中一间位于中环的较小店铺,这是他熟悉的地理区域,投资价格亦较为中规中矩,最终为他带来接近三成左右的回报;接下来,当有关店铺投资的经验与资本积累到一定水平,廖伟麟决意放手去做,他延续以往“快、狠、准”的生意风格,慧眼识中并投资了Volkswagen (日善街28号车行),该铺位在7个月时间内的回报率超过80%,共带来2.8亿元港币的增长,业绩令同行刮目相看。

随着成功个案的不断累积,廖伟麟决意不再局限于自己熟悉的港岛区域,他果断出击跨区域项目,在九龙城租用一个铺位给麦当劳,半年时间为集团净赚回23%的可观利润。这笔资金很快便找到“用武之地”,2012年12月,廖伟麟再度出手,斥近6.9亿元港币,向资本策略地产购入尖沙咀厚福街8号的H8全幢银座式商厦。该商厦物业占地3360方呎,楼高22层,总面积约4.278万方呎,聚集特色餐厅及零售店铺。短短20天内,廖伟麟成功将其悉数“摸出”,账面获利超过1.5亿元港币,赚幅约23%。“常胜将军”,实至名归。

谈及在投资方面近乎“百发百中”的独到视角,廖伟麟表示,最主要的成功秘诀之一,在于大部分的投资项目都位于他较为熟悉的区域,可以有效前瞻并预估出物业的未来走势。此外,即便出手在九龙城这样相对陌生的区域,他也可以综合店铺的地理位置、建筑构造、人流量以及未来发展动向等因素进行考虑,作出适宜的决策。“比如香港特区政府正大力在九龙城地区发展游轮码头项目,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攀升,这个地区日后的发展前景只会优胜过现在,这就是我投资麦当劳店铺的重要原因之一。”

2013年以来,在廖伟麟与全体管理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纪惠集团的年投资金额已超过20亿港币,刷新2012年度的“18亿港币”投资纪录。在尚未走出低迷的香港房地产市场屡创新高,廖伟麟有自己的思考:“2013年我们主要将一些去年买入的物业进行拆售,套现后我们主要选择购入了一些较为利于长线持有的投资项目,‘短炒’的行为在今年少之又少。纪惠集团也开始进行一些较为保守的投资,购入的项目价格都属于市场较低的价位,回报方面也都有3〜4厘左右。2013年香港房地产价格一直处于下滑态势,整体市场的跌幅在15%左右,我们去年买入的一些项目,在今年的价格都有所下降,不过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今年的价格更为‘舒服’,待市场回温后,回报会更加理想,所以我们才进行更大手笔的投入。”

自投身纪惠集团至今,廖伟麟一直都高度看好香港的地产市场大环境,也因此将自身与公司的绝大部分投资都专注于香港本地,并特别关注香港的上环、中环及金钟一带。“香港的地方小、税率低、背靠中国内地资源优势,资金进出容易,法治良好,投资者买卖可十分放心。2013年,港府在2月底推出了管理楼宇需求措施,并颁布了‘双倍印花税’措施,使非港买家减少7成,同时也使楼市气氛明显冷却。2014年,我预计香港房地产市场的跌幅将继续下探5%左右,之后在当年第三季度即可基本见底,届时出手物业投资,价格依旧十分‘舒服’。且在市场交投不活跃的背景下,少了竞争对手的争相提价,你在物业项目的选择以及价格的磋商方面,就会拥有更多空间。”廖伟麟说。

2013年10月17日至18日,廖伟麟受百仁基金邀请参与台湾文化交流团

在持续做大香港市场的同时,廖伟麟在近两年间作出的另一项重大决策,是正式打破观望,带领纪惠集团重返内地。“目前,公司已经在珠海进行了一些土地方面的买卖交易,这也是我们的第一步。我们计划先从距离香港较近的内地城市开始,进行一些小型投资,待时机成熟且累积到一定经验后,再深入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我个人其实非常看好内地未来的经济前景,不只在房地产方面,内地的服务性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亦无可限量。眼下我们对内地诸如酒店、商场等消费行业已着手调研,虽然未来的投资地点仍会以香港为主,但内地、海外如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及地区的项目也都将同步拓展。”

跨界出手带动行市

十年时间,廖伟麟已凭借数不胜数的成功投资个案跻身业界的佼佼者,但他从不会过渡依赖某种生意模式,哪怕这种模式仍在持续盈利中。2013年10月,他带领纪惠集团在香港楼市尚未走出低迷之际,动用6.8亿港币购入位于摩理臣山道的湾仔晋逸酒店,正式“跨界”涉足酒店项目。被纳入囊中的酒店每方呎楼面成交价约1.26万元港币,按酒店现有98间客房计,每个房间价值约为694万元港币。

“进行这宗酒店买卖交易,主要在于我们看好酒店业的发展前景。前往香港自由行的游客越来越多,这样会给酒店业带来稳定的市场空间,目前大部分的酒店入住率平均都可以达到90%以上,甚至一些酒店可以达到100%的入住率。而在酒店的供应上目前仍存在缺口,很多商家都在申请酒店牌照,但因为程序及资格等原因,牌照的发放速度较慢。有需求,有盈利空间,这便是纪惠集团应当果断介入的时机。”廖伟麟说,这类长线型投资,投资期限约为三至五年左右,符合集团宗旨。且这是其个人与公司首次合作投资的项目,成交后,廖伟麟本人持有该酒店50%权益,余下50%则由廖太及纪惠集团的有关人士持有。

廖伟麟与台湾地区民进党前主席蔡英文合影

回报方面,廖伟麟预计此次投资在两年内可实现3.5厘的回报率,第三年后则达到4.5厘左右的年收益。“首先,在酒店的买卖合约上,我们签订的协议是可以独立经营酒店或酒店保持现有状态继续运营,而我本人的意愿则较为偏向于使用新的品牌来经营酒店。但鉴于酒店业务始终尚属首次,我们考虑可能会在三年后才正式自主运营酒店,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有较充裕的时间熟悉酒店方面的业务,另外也正计划在日本、美国等地物色新的酒店或商场物业,几年后纪惠集团便可综合几个物业进行连锁经营。”廖伟麟说。

关于在前期招募合作的酒店运营商,廖伟麟青睐于与熟悉的商家联手,且该商家必须拥有酒店运营方面的资深经验,相关工作目前仍在探索阶段。与此同时,他表示纪惠集团在接手酒店后,不会升级酒店星级,但会对酒店下面附带的底商进行升级,计划引进一些知名的咖啡店、酒吧或者品牌零售商。

不过事实上,相较于开拓公司全新投资领域的意义而言,湾仔晋逸酒店项目的更大意义还在于带动了港岛区的酒店投资热潮。很多买家在廖伟麟成功出手后,都陆续将酒店业投资目光投射在香港,激发了明显的后市效应。

当中颇值得一提的,包括2013年11月,投资者大鸿辉斥16.88亿元港币,向恒地购入九龙行全幢,呎价近1.5万元港币。该栋物业原本由恒地于1994年斥资9.2亿元港币购入,现时每月租金收入约300万元港币,新买家大鸿辉表示,物业的大部分租约将于明年到期,有加租空间,更计划于日后申请把物业其中的6层楼面,改作酒店用途,届时可提供约100间客房的住宿服务。

廖伟麟受邀参与“家是香港·伴你启航”青年创业论坛,出席论坛嘉宾还包括: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等

除此之外,里昂证券旗下基金亦跟进出手,斥资18亿港币,购入位于铜锣湾罗素街8号的Shama服务式住宅。而更为业界瞩目的个案,是由会德丰旗下的海港企业购入的美利大厦。该大厦位于政府办公室集中地的中区红棉路,有意出手的财团不在少数,经过约四个月的招标,最终由海港企业击败其他17个财团,以高于市场预期逾三成的44亿元港币中标,并使该项目用地成为楼面地价最高的酒店地皮。海港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用于改造酒店的后续投资额将超过70亿港币,可望发展为高端项目,并大力看好本港酒店业前景。

感受到市场愈发活跃的酒店投资氛围,廖伟麟对于集团及自身下一步的投资走势,保持一贯的审慎与理智。“未来三年,我尚不能确定酒店业务在纪惠集团全数投资中所占的比重,但于我个人来说,酒店业务会占据我全部产业投资的约三分之一左右,另外商场方面的投入也会占三分之一,而诸如店铺、商厦等则会占据最后的三分之一。我个人计划至少购入三栋物业、一栋酒店、一栋商厦、一栋商场,这是我给自己设定的最低投资水平,并且我预计个人资产在五年后可以达到100亿港币。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个人与纪惠集团的投资都将步入一个崭新阶段,即在资金积累到达一定程度后,转换策略着手进行一些中长线投资,物色一些可以‘攻守兼备’、既有良好抗跌能力又有优厚盈利空间的项目。下一步,集团也会视自身发展,考虑进行房地产开发的可能性。”廖伟麟说。

然而,随着集团投资与个人投资的同步升级,一个暗含的矛盾渐渐变得不容忽视——由于理念与眼光极为相似,很多时候,廖伟麟会与纪惠集团同时看中同一栋物业,谁该出手,谁又该放手,成为他必须面对的难题。

“这类利益冲突如果解决得不好,在员工眼中会很难树立自己的威信,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团队士气。”为兼顾公司与自身利益,在廖伟麟过往的个人投资项目中,他通常会在出手前主动与公司方面接洽,并在确认公司一方放弃购买后,自己才会介入。“也有一些合适的项目,公司方面一开始并没有购买,到后来也会从我的手上再买回去。毕竟公司的决策团队并不只有我一个人,大部分的项目都是经过大家一起深思熟虑才着手进行的,且较为注重中长线投资。而我个人的做事风格则比较快,惯于进行短期投资买卖。一旦锁定目标,在请示完公司没有问题后会即刻购入,前后可能也就需要几个小时而已。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位于国外的优质项目,公司目前尚未涉足这些国家,那么我个人会先尝试进行投资,将来也可与公司分享投资心得。无论如何,我始终都会将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廖伟麟受邀参与“家是香港·伴你启航”青年创业论坛,并与出席嘉宾合影留念

优化团队尽心公益

一路走来,纪惠集团已由2003年20多亿资产公司,成长为资产规模接近300亿港币,投资领域渐趋多元化的大型企业集团。与此同时,廖伟麟的个人资产,也攀升至20亿港币左右。

回顾加入纪惠集团10年来的携手兼程,廖伟麟深感于“成长的喜悦”。

“单就数字来说,公司的资产升值了接近十几倍,投资产业也从最初的过万个停车位,发展到2006年拥有的总面积达到200多万平方呎的写字楼物业,到现在已经拥有四座银座式商厦、接近200个店铺以及最新购入的湾仔晋逸酒店。”廖伟麟表示,公司目前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仍以租金为主,将来可能也会考虑将现有的四座商厦改装成酒店或者服务型公寓。“我们的优势依旧在于大宗物业买卖,当然这里面还要依赖一批地产中介为我们拼命工作;而在租客方面,他们也会看到我们进行的都是一些较为长线的投资,因此会对公司更有信心。强大的购买力加之稳健的发展策略,则帮助纪惠集团在业界赢得良好的口碑。”

然而对于一应成就,廖伟麟从不敢居功。在许多公开场合,他都不断强调人才及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除去纪惠集团自身的团队之外,我们现在已经开始物色其他优秀的个人或团队加入公司。譬如说,在最新的酒店业务方面,我们肯定需要引入相关的专业力量帮我们进行前期的管理与运营,加之公司计划每年都会购入两栋物业,所以我们肯定会需要更多人才与我们携手共同发展。此外,我的父亲是银行家出身,他手下有一大批老臣子可能于不久后也会来到我的团队中与我共事。这些人都是从事银行业务几十年的老专家,成熟的经验与老道的思想恰恰是我们这支年轻团队中相对欠缺的,相信届时新旧团队会碰撞出更灿烂的火花。”

为更好地凝聚团队、巩固士气,廖伟麟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首先在薪水方面,公司每年都会给员工固定比例的提薪,并尽可能根据员工的实际需求满足他们的假期申请。同时,做错事的员工并不致陷入绝境,相较于严厉的惩罚,廖伟麟更看重事后及时的总结与经验共享。在如此积极和谐的团队氛围中,不少员工都可以主动检讨到日常工作中的不足,并愿意自费参加一些进修课程来不断增值自己。“毕竟公司是我们一家人慢慢做起来的,所以我们更希望带给员工‘家’的感觉,而不像一个战场般残酷并缺乏归属感。来我们公司工作的员工都存在一个有趣的共同点,大家都会在公司的任期内结婚,这或许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公司给大家一种安心的感觉。”

廖伟麟与母亲廖汤慧蔼出席香港演艺学院举办的慈善活动

目前,廖伟麟的绝大部分个人精力都投注在公司地产交易的决策制定方面,一旦物色到心仪项目,他会即刻代表公司与对方进行洽谈。与此同时,支援公益事业,爱心回馈社会,亦是廖伟麟与母亲长久以来最重要的心愿。

2003年,纪惠集团创立慧贤慈善基金,截至2013年,十年已累计向社会捐赠过亿港币,平均每年一千万港币。多次捐赠支持内地女性公益慈善事业,长期对贫困女大学生、贫困儿童提供奖学金和助学经费,总额累计达到几百万港币。2013年芦山地震后,慧贤慈善基金一如既往在第一时间向灾区妇女捐赠50万港币,购置“母亲邮包”。同年,该基金会在由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公益时报社、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中国公益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华女性公益慈善典范”推选活动中荣膺“十大关爱女性企业”称号。

谈及基金会的创立与成长,廖伟麟表示母亲廖汤慧霭居功至伟。“首先,基金会的创立初衷与母亲的女性视角有莫大关联,母亲本身亦是香港妇女会的常务副主席,她也经常自掏腰包捐款给一些需要帮助的社会基层机构,其中最主要的捐助目标是面向老人的服务机构,也参与兴建了香港红十字会新总部和一些老人院。此外,慧贤基金还面向香港天主教教会资助兴建天主教大学及教堂等,而‘纪惠/慧贤腾飞计划’奖学金则是由基金会与纪惠集团捐资以及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共同设立的专项教育基金。”

“不仅如此,我本人也会捐款给慧贤基金,主要的捐助目标人群偏向于青少年。我们已经连续三年连同香港特区政府的民政局一起参与青少年奖励计划,间接帮助了5000名青少年成功就业。就在2013年6月,我们刚刚成功邀请到马云先生和谢霆锋先生一起举办讲座,参加讲座的人数超过一万人,我本人就是该活动的筹委会副主席。”廖伟麟介绍说,慧贤基金运作的主要经济来源,一直依靠纪惠集团,现在每年可以吸收到3000万至5000万左右港元的捐款,且数字在逐年上升,由2014年开始,每年最少捐出超过3000万港元。“而刚刚提到的长者和青少年方面的服务,是我们一致认为需要去做的事情。香港的失业率大概在4.5%左右,这看起来似乎并不高,但其中青少年所占比例却高达13%~15%。我们除公司的任期内结婚外,还举办就业讲座,教他们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更联同本港其他一些大型商业机构提供实习职位及暑期工作机会,在工作结束后为他们提供推荐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身价值,避免不慎误入歧途。”

廖伟麟与姐姐廖伟芬(右二)代表纪惠集团向东华三院捐赠200万港元

除慧贤基金外,廖伟麟还于2013年新近设立了“廖伟麟慈善基金”。该基金旨在扶持环保事业。“社会上很多餐饮机构的厨余浪费问题十分严重,我们正在联同其他一些环保机构倡导‘减少厨余’,尽可能将‘避免浪费’的理念带入人心。此外,我们还提倡市民进行废物利用,减少生活垃圾的排放,尽量降低污染,并时时关注社会民生,物色新的慈善项目,以便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士。”廖伟麟说。

作为从父母辈手中“接棒”的香港年轻一代企业家,廖伟麟坦言会竭尽所能在自身以及纪惠集团立足的地产界多多努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更好的业绩,更大力度地投入到慈善公益事业中去,以期促进香港地区的繁荣发展。“香港的发展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需要与任何国家、任何城市进行比较,只要充分利用好现有优势,加上依靠祖国内地的广阔市场,一定可以更好地将四大产业稳固发展下去,营创更加繁荣的未来。另一方面,我期待更多的外来人才可以进驻香港,只有吸收和接纳新的面孔,再加上本地人固有的优势,才可以使香港市场得到更多元化的发展。”

廖伟麟心里清楚,身为一名“富N代”,自己拥有的财富已经足够退休享受,但他最大的追求却绝非如此。“祖辈们的事业传到我们这一代,缺少了荡气回肠的传奇色彩,外界也对我们期许甚微,甚至有人认为只要‘守得住,不败掉’就算成功,这似乎已经成为我们这一代面临的集体尴尬。所以我更要努力,并赢得外界的肯定与尊重,甚至是崇拜!我很享受这个过程,也乐于用自己努力的成果去帮助别人。”他最后说。

陈国和

台湾日盛企业集团总裁

相较其非凡的事业成就,陈国和本人相当低调。在台湾,或许没有太多公众熟知这位金融大鳄,但他所创建的“日盛”品牌却是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作为日盛金控的前董事长,他持续创新,始终走在行业之先,在10余年内领导日盛金控完成蜕变,从单一证券行发展成为涵盖证券、期货、银行、投信、创投等领域的大型金融集团。

而作为日盛企业集团的创始人,他稳中求进,在洞悉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开疆拓土,先后创立了日盛国际租赁、日盛报关、日盛保全、日盛全台通等公司。在此过程中,他看准一行,做强一行,集团所涉足的行业,其业务规模几乎都是台湾前三甲。

30余年来,陈国和引领着日盛集团与宝岛经济的崛起相辅相成,成就功业的同时,也推动了一众中小企业的创建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