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飞向更高的天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董事长林左鸣

飞向更高的天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董事长林左鸣

时间:2022-08-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干了一辈子航空工业的林左鸣,是对最近10年中国航空工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人。同时,他也是最近5年来最具成就和影响的中国企业家之一。中国航空人,在最短时间内,就实现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根本性转变。一万亿元目标,是林左鸣率领新一代航空人为中航工业订立的全新战略目标的核心部分。这是林左鸣致力于多元化的核心原因。

干了一辈子航空工业的林左鸣,是对最近10年中国航空工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人。同时,他也是最近5年来最具成就和影响的中国企业家之一。他先后获得“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等荣誉,并且多次入选在《财富》中文版发布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榜单。

2008年,林左鸣出任刚刚重组而来的中航工业集团总经理、党组书记。此后,作为老军工的中航工业,在林左鸣的领导下,不断焕发市场的活力,不但登入世界500强的殿堂,在全球金融海啸的低迷中悄然布局未来,为中国在世界航空产业链上卡到更佳位置,更以歼-10、歼-15、大运、直-10、AC313等系列自主研制的航空装备成果,让中国航空工业从对世界航空强国望尘莫及走到与之同台竞技。

展翅高飞

1951年,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在抗美援朝的烽火硝烟中诞生。航空工业本身就是关系一国政治、军事、经济、技术等重要方面的战略性产业,再加上诞生之时的特殊背景,中国航空工业从一开始就被寄予了深厚期望——党中央部署,航空工业要在3〜5年内实现从修理到制造的转型。

中国航空人没有辜负希望,经过3年努力,1954年,他们就将新中国的第一架飞机——“初教-5”送上了祖国的蓝天。造飞机肯定比造汽车困难,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新中国的第一架飞机,硬是比新中国的第一辆汽车——诞生于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解放牌”卡车早了两年出现。中国航空人,在最短时间内,就实现了中国航空工业的根本性转变。

之后,中国的航空工业先后经历了二机部四局、三机部、航空工业部、航空航天部等一系列建制变革。1993年,航空航天部撤销,分别组建了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

1999年7月,为促进适度竞争,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被一分为二地拆分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简称:中国一航)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简称:中航二集团)。经历一系列体制变革与市场和制度的涤荡之后,在世界航空工业走向国际化的2008年,为带领中国航空工业以拥抱之姿迅速融入世界,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在分离9年之后重新合并。

军工行业属于国家重点支持领域,受市场经济影响较小,相对而言市场竞争压力也较小。但新掌舵中航工业的林左鸣,没有选择不作为或者仅为合格完成任务,他选择主动投身市场竞争,并制定了宏大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挑战经济规模一万亿元的目标,初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

一万亿元目标,是林左鸣率领新一代航空人为中航工业订立的全新战略目标的核心部分。在万亿的同时,林左鸣还提出了“两融、三新、五化”的战略发展目标。

“两融”即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三新”即形成“品牌价值、商业模式、集成网络”新三位一体的集团核心竞争力;“五化”即推进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资本化运作、国际化开拓、产业化发展。

迎着这样的目标,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的中航工业,在以林左鸣为首的全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勇敢地冲破中国航空业习以为常,且已经波澜不惊地运行了近60年的旧体制,毅然决然地放手一搏,以迅猛姿态完成自我变革,向着全球市场发起冲击。

2009年,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其阴霾还没有完全散去。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航工业还是以实现营业收入1710亿元、同比增长14.4%、利润(收益)97亿元、同比增长32.2%的好成绩,为其初次登台亮相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至今,从2008年重组成立以来,中航工业经济规模和效益年均增长近20%,在国务院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中连续获评A级;2012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3006亿元,在《财富》世界企业500强中名列212位,排名五年累计上升214位;2013年,集团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500亿元。

在产业调整方面,依据“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融入区域发展经济圈”的战略构想,中航工业在2009年就完成了母公司体制建设,并依据市场需要,构建了16大业务版块,由此打造了整体上市的基础。到2013年,中航工业旗下上市公司已经从2008年的22家增加到27家,注入资产净值合计334亿元。虽然相比其他央企,中航工业已率先将各资产注入平台理顺,在资产证券化进程上也名列前茅,但林左鸣依然并不满意。“中航工业现有19个版块,很多版块下面有两三个上市公司,我认为这是企业发展历史过程中遗留的问题,理想的状态是每个版块都有一个上市公司,各个业务版块整体上市。”目前,林左鸣还在继续提升上市公司资产盈利水平,调整上市公司的业务和发展。

多元化是林左鸣推动中航工业产业发展的核心途径,他在航空主业领域发展全产业链,在集团整体产业格局中大力发展布局非航空产业,形成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协同发展模式,实现航空与非航空、军品与民品、制造业与服务业的集成经营。“中航工业的航空产业在整个产业中的比重应该低于3成,大部分应该是非航空产业。”林左鸣说。以2013年为例,航空产业给中航工业营业收入的贡献额预计仅为800亿元左右,其余2700亿元左右的营业收入则靠非航空产业完成。

多元化的发展格局可以让企业的技术优势放大,在市场竞争中风险降低,也有利于中航工业各产业间形成协同效应,核心是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整体盈利能力。这是林左鸣致力于多元化的核心原因。同时他认为,目前我国的工业基础还很薄弱,要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大企业集团必须要发挥出顶梁柱作用,尽可能把技术优势、产业优势辐射到更为宽广的领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大集团对国家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带动作用。为贯彻这种以技术优势带动多元产业,拉升国家整体技术水准的安排,林左鸣努力带领中航工业把航空系统的技术组合转移到非航空领域,使航空产业和非航空产业交叉灌溉,融合发展,形成良好的相互支持、相得益彰的发展格局:一方面,把航空技术应用到非航空领域产生更大的价值,一方面又用产生的更多价值反过来支持航空工业的发展,尤其是研发投入。

林左鸣认为,中国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的发展,千万不能被西方误导而去搞单一专业化,这是自废武功。中航工业作为我国航空高科技产业大集团,本身就肩负着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也必须要有这样的担当和作为,因此通过多元化发展增强综合实力,形成“航母战斗群”搏击全球商海,就成为了必然选择。因此,他更倾向于学习GE、三星一样的企业财团,顺着产业链、价值链延伸。

并购成为中航工业多元化的主要途径之一。2013年7月,中航工业旗下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完成了德国Thielert航空活塞发动机公司资产收购的交割。而在此前,林左鸣已经领导集团已完成9项国际并购,目前拥有165家海外机构,分布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2011年,中航工业完成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购,收购了美国通用的耐世特,并把航空领域的技术延伸到汽车零部件制造领域。2013年,这家公司在香港成功上市,中航工业的投入得到了良好回报。

中航工业还把这种多元化的思路也用在航空产业领域的布局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中航工业已经在航空业形成全产业链的业务布局,从航电系统、机电系统、发动机系统再到整机,从通用飞机到战斗机再到大型运输机,中航工业全都能够自主研发,公司旗下目前拥有航空装备、运输机、发动机、直升机、机载设备与系统、通用飞机、航空研究、飞行试验、贸易物流、资产管理等产业版块。此外,中航工业还给国外同行,如波音、空客做配套,世界各国乘客乘坐的波音、空客飞机,一大半都有中航工业生产的零部件。

在军民融合方面,在航空工业领域里摸爬滚打了许多年,触觉敏锐且有着丰富领导经验的林左鸣一直都坚定地认为,对任何一个想要发展航空武器装备的大国来讲,如果撇开民用领域,一味只强调军用航空装备发展的话,这样的航空工业必然会因为缺乏稳定支撑而丧失发展潜力。因此,在如此理念的推动下,前行中的中航工业对传统军工企业长期以来的单一发展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不仅研制生产了各类歼击机、强击机、运输机、歼击轰炸机、直升机等军用航空设备,还在中短途运输机、民用直升机等民用产品领域有所突破与发展。

2009年,新舟MA600飞机完成适航取证试飞, MA700飞机预期发展通过工信部评审。同年,中航工业积极发力推动由其控股的幸福航空公司投入运营,首开完全依靠自主研发民用飞机发展国内支线航空运输业的先河。而作为主供应商,中航工业承担80、90%任务、正在投入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中国第二款国产大型客机C919项目的研制,以及中国第一架自主设计并制造的涡扇支线客机ARJ21项目的研制和适航取证,也在2009年和2010年两年内取得重要进展。2010年12月1日,C919大型客机铝锂合金机身等直段部段在中航工业洪都大飞机部装厂房顺利下线;2010年12月2日,由中航工业试飞院承担的ARJ21-700首次适速试飞科目的圆满完成,标志着ARJ21适航取证试飞全面进入高风险、高难度重大试飞科目阶段,并实现了“四机同飞”。而在大型飞机方面,林左鸣2013年年底表示,由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C919即将投入运行,备受关注的大飞机发动机“长江1000”不久也将登场。

与此同时,利用技术同源、产品同根的特点,中航工业在将军品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延伸到民品领域的同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由中航工业研制开发的风力发电机叶片,其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世界排名第二。2009年出口金城摩托23万辆,实现出口交付额1.7亿美元,出口数量位列中国三甲。与此同时,玻璃幕墙、太阳能逆变器、风力发电、船舶、液晶显示器、利用飞机机载设备技术发展起来的特种汽车等新型产品,正逐步走向国际市场,并已经在国外形成了很大影响力。而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上,由中航工业与东方航空集团联手打造的世博会历史上首个航空馆——中国航空馆,在充分传播航空精神的同时,更成为了中航工业在军民融合方面的最全面展现与最佳代表。

在技术研发与产品发展领域,中航工业立足航空,仅2009年一年,中航工业就实现了三机定型、十机鉴定、十二机首飞、十二机两弹立项。在技术研发方面,对于满怀航空报国、产业报国信念的林左鸣来说,他更是将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放到了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重要战略位置。最近几年,中航工业在自主研制领域更获得让世界惊艳的成就。其中,“辽宁”号航母搭载的歼15舰载机,整个系统、材料和动力全部国产,是中国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主力第三代飞机,并且已经与F-16、F-18、米格29、苏-27等世界一流的三代机处在同等水平。而武直-10直升机包括发动机在内,也都是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也是世界少数能“翻筋头”的武装直升机。此外,中航工业自主研制的AC313直升飞机是中国第一型可以在珠峰大本营起降的高原直升机,最高升降达到8000多米,实现了直升机高原起飞的突破,而运-20大型运输机的技术难度要求极高,很多关键技术不可能引进,完全靠自主创新,试飞到现在的结果已赢得广泛肯定。

在国际合作和国际市场的开拓上,中航工业更是在林左鸣的带领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9年,“枭龙”飞机出口巴基斯坦的10亿美元合同,一举刷新了我国军贸出口单笔合同金额最高纪录。除此之外,在短短一年的发展历程中,中航工业更是在海外合作方面频频落子,在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合作项目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2009年11月15日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签署的组建航空电子合资公司框架协议。而2009年12月3日,中航工业西飞,对奥地利复合材料制造商FACC公司的成功并购,则又因FACC公司在业界的领先地位,以及作为中国乃至亚洲企业对欧美航空制造业的首例并购案例,再次为中航工业的辉煌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中奥双方的共同管理和努力下,经历并购之后的FACC,在一年的运行中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不仅获得了来自波音、空客等用户的新订单,在大股东中航工业的全力支持下,2010年8月6日,FACC中国公司还在镇江承接了大型客机C919内饰系统的研制生产任务。

从过去靠计划和国家拨款为生的单一军工企业,到今天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航空军民并举的多元化发展态势;从过去的闭门造车,到如今的兼容并蓄对等合作;从过去为国外公司打工,到指日即可实现的大飞机梦想。中航工业这只全力振翅准备腾空而翔的大鹏,正率领着中国航空工业从跟踪学步、向着比翼世界前行。

“过去航空人、我的前任曾经很形象地说,中国的航空跟西方的发达国家比,是望尘莫及,故歼-10飞机出来的时候他非常兴奋。我们接着的努力就是要做到能跟西方发达国家同台竞争,甚至将来还要超过它。”林左鸣说,航空工业这些年的改革发展,不但是把自己打造成一个真正意义的企业,做到了不断转型升级,而且真的在产品、技术上实现了跟西方发达国家同台竞技的水准。

道阻且长

从望尘莫及到同台竞技,这是艰难而光荣的道路。

2007年,时任中国一航总经理的林左鸣,就在拜访空中客车公司首席执行官路易·加洛瓦的时候,率先向他提出了准备竞标空客、打算出售六家公司的构想。

当时,空客因为A380的延迟交付而在两位前任CEO先后引咎辞职的同时,还背负上了极为沉重的债务。卖出子公司成了缓解压力的最有效办法,而这个来自中国的大型国企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买家,但这位深谙商道的CEO很快就意识到,眼前这个中国人的根本目的,是想与空客成为价值链上的重要合作伙伴。但最终,因为顾及到中国一航是中国最大飞机制造商的身份,路易·加洛瓦婉转地拒绝了林左鸣的要求,中国一航连空客的竞标名单都未能进入。

虽然这只是中国航空工业海外发展和品牌振兴之路上的一个小插曲,但如果将这一事件与中国两大航空工业集团即将进行合并,且中国也已经对外宣布要研发自己的大飞机等历史背景联系起来看,这样一个小事件折射出的却是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成长历程,以及在内弱外阻状态下的不确定未来。

未来是光明的,但前进之路不会一路平坦、一帆风顺。一个企业的发展如何与一个行业的振兴相结合?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的精神如何与社会制度相适应?一位企业家的思考如何与国家战略相承接?等等这些,都是以“修身、兴企、报国、富天下”为座右铭的林左鸣和新一代中国航空人需要思考和着力解决的。在历经两年发展之后的今天,林左鸣率领下的中国航空人用出色的成绩让这些问题的答案逐渐明朗,未来,一切还将会变得越来越清晰。

无论从历史还是现状来看,承载在中航工业身上的责任都非常重大,因此,作为中航工业首任掌舵者的林左鸣,他肩头的担子也自然不轻。历史为什么会选择林左鸣?林左鸣又为何能在短时间内便率领中航工业在打破陈旧局面的同时实现飞跃?

1978年,对航空工业有着非凡兴趣的林左鸣填报自己的大学志愿时,就毫不犹豫地在第一志愿一栏里填报了南京航空学院的航空发动机系。从他依从自己的志愿进入到南京航空学院时,他与航空工业的不解之缘便正式开始。

之后,近三十年的航空工业从业经历以及多年的大型国企领导经验,使得无论是在中国一航总经理位置上的林左鸣,还是率领中航工业前进的林左鸣,都对航空工业的发展壮大有着极为清晰和深刻的认识:“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场脱胎换骨的巨大变革。要通过这个变革,下决心建立起一个可以和任何所有制形式企业竞争的机制。”

而在林左鸣看来,航空工业领域只有做大,才能真正做强;只有融入全球市场竞争,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就在于做大做强,而他所主导的这场变革,关键词主要就有两个:一是做大做强,二是国际化。

合作与并购,成为了中航工业这个大型央企壮大自身实力,并进一步实现跨越的重要契机。“我们在稳住自有市场的同时,也在寻找新的增长点。并购,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本着这样的理念, 2009年,中航工业变危机为转机,于一年之内,先后与美国波音公司、欧洲空中客车公司、法国赛峰集团、美国通用电气等11家国际一流的大型企业,在实现合资合作的同时,还对欧洲著名的航空复合材料企业奥地利FACC公司等国内外10多家企业实现并购。除此之外,中航工业更是首开中国航空企业与国际大型航空公司在航电系统、航空发动机等领域一系列的对等合作。

无论是以哪种方式进行合作与并购,从本质上来讲,并购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单纯的“1+1=2”,而是在利益和体制融合的基础上,实现“1+1>2”。因此,在下大力气扩展规模的同时,中航工业也要分出很大一部分精力在产业整合上。

其实,早在中国一航和中航二集团正式合并为中航工业时,有人就以“不要仅把两堆土豆变成一堆土豆”的比喻,提醒过作为中航工业总经理的林左鸣。而在集团其后的合并与发展过程中,以林左鸣为首的中国航空人更是在对“土豆论”时刻关注的同时,逐步摸索出一条符合市场状况和中航工业实际情况的并购与产业整合模式,在这个过程中,资本运作方式和现代化管理模式,就成为他们最为有效的产业整合手段。

善于接受新事物且市场嗅觉敏锐的林左鸣,一直都对现代化的管理和资本运作模式非常推崇,他津津乐道的一个事例,就是于1934年上市的波音公司在政策的扶助下,通过有效的资本运作,在大规模的并购与整合过程中成功打造了自己的全价值链。资本运作不仅提高了波音公司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更为深刻的意义则是使波音公司实现了企业战略与国家战略的完美融合。

单纯的推崇之外,有着丰富资源整合和资本运作经验的林左鸣还在奋力推行。2009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国经济也遭遇寒潮波及。然而,在这一年,作为中航工业改革最有效的“推手”的资本化运作,却取得了非凡的成绩:募集和吸引投资约100亿元、国内外并购增加销售收入约70亿元、低成本融资270亿元、中航工业旗下上市公司总市值从2008年年底的307亿元上升至2009年年底的803亿元……

而在1995年担任成都发动机公司(简称:成发)总经理并实现其扭亏之前,林左鸣曾在一乡镇企业经历了艰苦磨练,这段经历对他来说是刻骨铭心的,也是他人生的宝贵财富。

始建于1958年的成发,是我国“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工程之一,作为在计划经济模式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航空发动机企业,在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曾有过非常辉煌的过去。但随着市场的逐步发展与开放,这家受陈旧体制影响严重的国有特大型企业,成为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大潮中的“困难户”。

“用一种传统的旧办法来改造一个旧企业,不但不能挽救这个旧企业,而且可能加速它的灭亡。必须有所突破,必须大刀阔斧地推进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把过去那套旧的框框全部丢到一边去,走一条全新的道路。”面对危机四伏的艰难困境,1995年上任的林左鸣,就是凭着这样一股破釜沉舟的气魄,带领着当年的成发人转变观念、搏击市场,在用人、分配和管理制度上,进行了彻头彻尾的改革。

林左鸣在实践中已经逐渐摸索出一套产业整合和能够激发现代企业发展的管理模式,同时,他通过资本平台收购新公司,从而实现战略转型的构想,也已经为波音、GE等国际化大公司通过实践所证明。因此,中航工业在并购与产业整合道路上便以世界航空工业领域大型跨国公司的模式为借鉴,一边坚持发展主业,一边又不断地推行着符合中国国情和企业实际情况的多元化发展战略。

在抓住一切机会壮大自身实力并进一步融入世界市场之外,善于抓住并利用机会的航空人也在对规则的适应过程中,以性能优良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断融入世界航空产业链的同时,努力实现老国企从埋头于航空制造到构建完整航空产业链的完美蜕变。

“如果不趁现在抢占战略制高点,中航工业未来就连‘打劫’的地方都没有。”在以林左鸣为代表的中航工业领导人眼中,决定企业和行业未来的战略制高点,除了与行业发展大趋势相契合的国际化市场之外,还有与国际化开拓有着密不可分联系的资本化运作、产业化发展以及价值链上的制高点。

本着这样的理念,中航工业在很多方面都攀上了战略制高点。

在航空领域,新舟-60、运-12飞机以先进的技术和优良性能在打开国际市场之后,实现了大批量出口;巴基斯坦便一次性购进了42架枭龙飞机以及飞机生产线,使得中航工业实现了从产品输出向产品与技术双重输出的转变;而于2009年在法国实现首飞的由中航工业和法国联合打造的EC175/直-15直升机,更是将我国航空制造业引入前景更为广阔的国际先进直升机研制领域。

在民品领域,中航工业已经成为中高端手机彩屏、车载显示屏等中小尺寸TFT液晶显示屏的世界级头号供应商;在重大装备领域,利用先进的航空技术,中航工业成功研制出了我国首辆高速磁悬浮国产化样车;新材料领域的成绩更是非常卓著。

因为就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中国产业资本的发展难以避免地要建立在与国际资本相结合的基础上,因此,在与国内外资本融合过程中,林左鸣始终都对国家利益的保证保持高度警惕并有着清晰的思考。“我们现在采取的是提取公因式、合并同类项,这里面有行政的力度,就可能带来思想上的冲撞。但是我希望这种行政性的力度到位以后,能够很快按照市场的机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形成一种新的制度。”林左鸣如是说。

这样的变革是彻底的,其成绩也是令人瞩目的。但是隐藏在这些变革与成就背后的,既有中国航空人在毅然打破传承了几十年的老观念时,所承受的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与所要付出的超人勇气,也有中国航空人在纷繁复杂的产业布局过程中,不以利益为基准,而以长远目光选择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市场的睿智。

“不能用行政方法,而必须利用经济手段和市场手段相结合的办法来撬动全行业的资源甚至国际资源。需要什么,就拿钱发包出去,让人帮你干。这种方法,人才可以为我所用,能够帮我们建立体系。”在国际化过程中,林左鸣和中国航空人的思路很清晰,步伐也很坚定。

未来之翼

从2008年重组成立到现在,始终以“两融、三新、五化、万亿”为战略目标的中航工业,无论是在国际开拓、商业模式、技术发展还是在非航空民品的创新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

但在这样的成绩面前,中国航空人的思路却仍旧非常清晰且谨慎。作为中航工业的总领路人,林左鸣和他的领导团队始终认为,中航工业的发展,不过才刚刚开始。真正的展翅高飞,还在后头。

具体就中航工业“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战略目标来看,在“两融”方面,他们所强调的“两融”,并不简单指将航空产品卖到国际市场,中国航空人所追求的,是在产业发展层面与国际一流航空企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作共赢发展格局,以进一步阐释其“只有合作伙伴,没有竞争对手”的理念。为了打好集团公司启动全球战略的基础,中航工业目前已经进行了很多重要的战略部署,比如对中航国际子公司进行重组、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等,而中航工业的整体上市大幕,现在也已经逐渐开启。

对于以修炼企业自身“内功”为基本目标的“三新”战略,林左鸣强调,其未来也还将充满艰难与坎坷。对军工企业来讲,以前的核心竞争力主要由资本、技术和管理这三个要素组成,而在全新市场环境下,市场所要求的竞争力必须具备这样三个新的要素,那就是品牌价值创造、商业模式创新和集成网络构建。这二者之间必须存在一个转换,但对于中航工业这样一个受经济体制影响较为深重的老牌央企来讲,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自身观念的转变。

而对于“五化”战略来说,其亮点就在于资本化运作。在这方面,中航工业做了很多方面的工作,其努力也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标志性事件,就是中航重机在2009年股市低迷之际,募集和吸引投资约100亿元,因此,中航工业也被很多评论家和媒体称作“牛市的孵化器”。的确,以资本化运作为支点,中航工业的市场化改革、专业化整合、国际化开拓以及产业化发展,也已经全面撬动并蓬勃发展。

“两融、三新、五化、万亿”发展战略,从来就是一个有机统一体,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将影响到中航工业整体发展战略的实现,中国航空人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同时,近两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让很多大型国际企业的经营受到了影响,而中国由于人民币升值的因素,让包括中航工业在内的很多立志于国际化发展的大型企业拥有了很多发展的机会。危机过后,新兴产业必将在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成为世界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中航工业,也终于获得了和其他全球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一起迈步出发的机会。

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未来,中航工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这样四个方面:一是建立全球视野,培养国际人才;二是利用全球资源,融入世界经济;三是创新商业模式,参与全球竞争;四是完善产品谱系,拓展全球市场。

2013年,凭借卓越的成就,林左鸣荣获中央电视台“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大奖,同年,中航工业第五次入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排名跃升至第212位。

在世界500强企业排行榜的不断攀升,既是中航工业规模、实力以及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反应,也是林左鸣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航空领军人物努力的结晶。

已经进入佳境的林左鸣和中航工业正以“两融、三新、五化、万亿”的战略,以国家航空工业扛旗人的使命感,提速飞向更加高远的天空。

谢国民

泰国卜蜂(正大)集团董事长

今年75岁的谢国民是在全球商界具有突出影响的华人企业领袖,作为继承者的他,以创业家的胸怀与使命,将卜蜂(正大)集团发展成为全球最大农牧工商一体化经营公司,同时,还涉足电信、石化、房地产、医药、零售、金融、机械和传媒等领域,是东南亚规模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的综合性企业集团,以及最先迈入世界500强企业门槛的华人企业之一。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各大富豪榜上,谢国民也是常青树并且位居东南亚地区榜单前列,在2013年《福布斯》公布的泰国富豪榜上,谢国民以130亿美金净资产连续四年蝉联泰国首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