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乐观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乐观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时间:2022-08-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乐观会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从而带来生活质量上的提高。其次,乐观会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赛利格曼测试了70个心脏病人,17个被测试为最悲观的病人中,有16个没有经受住第二次心脏病的发作而去世;而19个被测试为最乐观的人中,只有一个被第二次心脏病发作夺去了生命。另一项对999名老人的研究表明,乐观明显降低了人们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首先,乐观会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从而带来生活质量上的提高。塞利格曼指出,面对生活的压力和生活中的各种不幸,乐观的人很少有抑郁和自杀的,而悲观者很容易陷入抑郁症,最终极有可能走向自杀。“研究发现,乐观者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悲观主义者,而抑郁水平显著低于悲观者。乐观主义有助于积极情绪的产生,增加人的心理能量,提供正向思考的力量。一般情况下,乐观主义者……即使在面对事业失败或物质贫乏的时候,他们都很少产生抑郁的心情。乐观主义者往往具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职业成就和婚姻满意度,也有研究发现乐观与情绪能直接或间接成为调节人们的总体乐观水平的中介。……乐观者期望好的结果,即使面对消极事件也是如此,乐观者有信心,这种信心能够产生一系列积极的情感,因此对生活的满意程度更高。”我们不妨来看看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乐观体验。

唐朝中期,藩镇割据,官员腐败。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柳宗元一干人等被下放至偏远地区为官。刘禹锡虽然也曾苦闷彷徨,而且中年又经历了丧妻丧妾、老母客死他乡的不幸,但他始终乐观。最能体现他乐观心态的是他经历的“桃花劫”事件。

在下放十年之后刘禹锡被召回京,写了一首借桃花讽喻政治的诗《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没有想到就是因为这首诗,龙颜大怒,刚回京的他和他的一帮同志又遭下放。而下一次被召回京则是14年之后的事了。这次回京之后他又写了一首桃花讽喻诗《再游玄都观》,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意思是你们当年那些权倾朝野的当权者都不知所踪了,而我刘禹锡今天又回来了!结果他再次被下放,而此时他已年近六旬,在偏远地区累计任职20多年了。不过这件事之后他依然是写诗、学医、为官三不误,留下了大量充满乐观主义风格的优秀作品,如《陋室铭》。

相比刘禹锡,年龄相仿经历相似的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精神上饱受摧残,加上水土不服、言语不通、生活艰难等因素,成天烦闷忧愁,以泪洗面,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终于在当属壮年的47岁死去。

其次,乐观会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在塞利格曼看来,乐观会增进健康,一是因为乐观者可以抗拒无助,而无助经验越少,免疫系统越强健。二是悲观的人认为生病是永久的、普遍的和人格化的,因而不容易改掉导致疾病的坏习惯,而乐观者则习惯于掌握自己的命运,会采取行动来防治疾病。三是悲观的人较少主动采取行动来避免不好的事,而乐观的人则会积极主动的多,从而减少消极结果对身体的伤害。四是乐观者会有更多的朋友,他在遭受不幸之后会积极地寻求安慰和支持,从而减少压力增进健康;而悲观者因为社会关系相对较少,则难以去寻求社会支持,这当然无助于身体的健康。

研究发现,那些对癌症抱有悲观宿命的人,他患有癌症的风险也会增加。

赛利格曼测试了70个心脏病人,17个被测试为最悲观的病人中,有16个没有经受住第二次心脏病的发作而去世;而19个被测试为最乐观的人中,只有一个被第二次心脏病发作夺去了生命。另一项对999名老人的研究表明,乐观明显降低了人们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而美国肯塔基大学的研究也证明了乐观者的健康状况更好的事实:

研究人员先以问询方式了解124名大学生是否对他们的学业保持乐观情绪,接着在征得他们同意的情况下为其注射抗原。这些学生被注射抗原后,其皮肤表面会暂时出现一个肿块,肿块越大说明免疫系统的反应越强烈。结果发现,越是乐观的被调查者,他们的免疫反应越强烈,越是悲观的被调查者,他们的免疫反应越弱。

由此可见,前面讲的刘禹锡安安逸逸地活到70岁,而柳宗元则仅仅只活了47岁也就不足为怪了。

第三,乐观有利于人际关系的融洽和睦。乐观者生活态度积极,富有生活热情,能给人带来欢乐和喜悦;乐观者采用积极方式评价他人和社会,对人宽容,善于接纳他人,肯定他人。因为乐观,所以他们对于这个不太完美的世界不会过分苛求,当然对身边的人也不会苛求,因而身边的人与他们打交道时会觉得很轻松,不会有压力感,因此乐观心态是有利于人际关系的融洽和睦的。因此相比悲观的人,乐观的人更易受人们的青睐。反观一个心气高心眼小、追求完美的人,往往敏感且尖酸刻薄,对身边的人会要求很高,让大家觉得不舒服从而避而远之,因而他们与周围的人的关系很容易闹僵。《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可算是个悲观者,虽然心地善良才气一流,多愁善感却敏感多疑,说话尖酸刻薄,经常小题大做,指桑骂槐,所以人缘不好,最终郁郁而终;反观家境相似的史湘云却是个十足的乐观者,笑口常开,心胸坦荡,处处与人为善,在大观园中人缘极好,且身体很好,甚至敢于在大观园的石板上午睡。

第四,乐观有利于事业的成功。与悲观风格的人相比,具有乐观解释风格的人的业绩多88%。其实很简单,因为乐观的人会有更多的路径选择,而不会拘泥于常规的思路。另外,乐观能够让人承受延迟满足的压力,即为达到长期目标而放弃眼前利益的能力,因为乐观的人坚信长期目标是可以实现的。赛利格曼在他的著作《活出最乐观的自己》里记录了他对挑战性极大的保险行业所做的研究,他发现乐观的保险员总是比悲观的保险员业绩要更好一些。他分析说:

与悲观组比起来,乐观组一直在进步。为什么?我们的答案是乐观造成了坚持。一开始,能力、动机跟坚持一样重要,但时间一久,被拒绝得越来越多时,坚持就变得比前两项更重要了。

第五,乐观是领导者必备的素质。作为普通人,我们需要乐观;而一个领袖更需要乐观,因为你是团队的大脑和灵魂,如果你不乐观,那么给你的团队带来的可能就是灾难性的后果,所谓“树倒猢狲散”说的就是这个理。对于团队的成员来说,如果这个团队的领袖优柔寡断,不够乐观,不能给团队打气,那么团队成员就会选择“以足投票”。

秦末楚汉争霸,因为项羽的实力强大,刘邦经常打败仗,甚至有过为逃命把亲生女儿都推下车的劣迹。后来项羽为了制服刘邦而拿他的父亲来做要挟。在这种情况下,普通人往往会陷入两难,但刘邦却说:“我们俩是结拜弟兄,我爸就是你爸,你一定要将你爸煮了吃的话,别忘了也要分我一碗汤哦”。一般人会认为这是刘邦油滑市侩、厚颜无耻的体现,但这其实也体现了他为成功而善于变通的“乐观”。正是因为有这样乐观的气质,所以屡战屡败却百折不挠的刘邦队伍越来越多,实力越来越强;而经常打胜仗的项羽队伍却越打越少,士气低落。最后仅仅因为刘邦使了个诈,在乌江边用蜂蜜引诱蚂蚁排成了“项羽必死于此树下”这句话,结果悲观至极的项羽认为自己失败是天意,想到从此无颜见江东父老,终至于自刎乌江,也丧失了重新组织力量翻盘的机会。

同样,毛泽东以一个学历不高、资历不老的年轻共产党员的身份从众多革命家中脱颖而出,一步步成长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也不是偶然的,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强烈的乐观主义精神是根本原因。

在“四一二”事件之后,共产党人遭到大肆屠杀,党内悲观主义情绪盛行,众多革命者变节。面对强大的国民党,毛泽东坚决主张反击,并主动申请到农村去发动“秋收起义”。起义受挫之后又带领残余队伍上井冈山当“山大王”。此时于队伍当中很多人都有“红旗能够打多久”的疑惑,他却通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样的文章来号召大家振作精神,武装推翻国民党的统治。在他看来,国民党本身就是一个松散的队伍,派系林立,地方军阀与蒋介石矛盾重重,而这就是共产党人能够在他们之间的空隙立足的原因。而后来革命的发展也验证了他的判断。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建立,毛泽东始终对共产主义充满了乐观心态。

因此,乐观被看作一种积极的心态在今天被推崇不是偶然的。面对今天国人健康心态普遍缺乏的局面,我们该如何让自己拥有乐观的心态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